第一三二九章 沈大人的官威

此番赴任湖廣的封疆大吏級別官員,一共兩位,分別是兩省督撫沈溪以及新任湖廣左布政使馬天祿。

只是馬天祿抵達的時間要遲一些,地方官員對於馬天祿也不會像迎接沈溪這般隆重。

論朝中的資歷,馬天祿或許比沈溪高多了,但若論聖寵和手上的權力,馬天祿跟沈溪相比遠有不及。

湖廣三司衙門都在武昌府城,只有行都司駐地是與川陝接壤的鄖陽府。

此番布政使司衙門出面負責迎接沈溪的是左參政郭少恆,都司衙門則是以武昌左衛衛指揮使崔涯爲主導。

至於按察使司方面,由於湖廣按察使出缺,羣龍無首,臬司衙門並未特別派人前來迎接。

車隊來到武昌府城南面的接官亭,遠遠便見到迎接的隊伍,這次沈溪避無可避,到了治所,他不想進城也得進。

武昌府治所乃江夏縣城,東有洪山、龜山,西臨大江,乃長江中游第一大城。作爲湖廣行省治所,城牆巍峨高聳,城南以巡司河爲界,城東毗鄰南湖和東湖,城北則界沙湖,中間則由護城河相連。

官道筆直,一道石拱橋橫跨巡司河,北面河岸邊就是接官亭。

沈溪下了馬車,站在跨度二三十米的石拱橋上,感受一番清涼的河風,這才繼續前行。

當日出城迎接以士紳居多,這跟九江府擺下的排場不同,因爲涉及到督撫治所的問題,爲了不給沈溪造成困擾,防止敗壞新任督撫大人的官聲,不讓沈溪落得“擾民”的罵名,地方官府對於歡迎儀式做了周全的安排,官紳一律在接官亭迎候。

城中不設任何迎接活動,甚至沒有張貼榜文告知沈溪的到來,當然這隻能瞞着普通民衆,在武昌府官紳中根本不是什麼秘密。

郭少恆、崔涯等人帶着一衆士紳來到沈溪面前,恭敬行禮。

郭少恆在湖廣左布政使出缺、右布政使又稱病不出時,一直暫代布政使事,這次迎接由他主持,此人是一個年近五十的老派儒官,宦海沉浮多年經驗豐富,就連對沈溪鞠躬行禮,也帶着很多門道,既讓沈溪覺得有面子,又不會顯得卑躬屈膝。

“……沈大人,請讓下官爲您引薦武昌府地方士紳……”

郭少恆一看就收受本地鄉紳不少好處,督撫大人到來先不管別的第一時間便引薦士紳。

因知道沈溪手中權限很大,隨便一句話就能改變武昌府乃至整個湖廣行省的權力結構,本地士紳對沈溪的恭維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所有人都恨不能跪下來給沈溪磕頭表達忠心,但又怕唐突上官,想送禮卻礙於之前布政使司衙門交待,只能竭力表達對沈溪的仰慕,並說明之後定會登府造訪。

會見的人實在太多,沈溪的腦子雖然好使,基本能記得住,但他卻不會刻意留意。他知道,這些地方士紳基本把湖廣行省的官商買賣瓜分完了,關係百姓民生卻又被朝廷壟斷的茶葉、食鹽、鐵器等貿易,基本被這些人攥在手中。

因爲之前南方對於北方戰事細節不甚瞭解,尚未有更多關於對韃靼人作戰的消息傳來,沈溪的到來,讓當地士紳都覺得不好應付。

畢竟官商買賣多少都會有剋扣、摻假、走私和偷漏稅款等情況,沈溪如果真的要徹查,沒有一家是乾淨的,就看沈溪這新官上任三把火燒得有多旺,清查力度如何,以及針對哪些家族。

誰都不想成爲沈溪殺雞儆猴的那隻雞。

沈溪旅途勞頓,本想直接進城休息,郭少恆道:“沈大人,您到來湖廣,最應上黃鶴樓看看,那裡是我們武昌府第一名勝!風景秀麗,最適合文人雅士觀瞻,沈大人您少年英才,更應登高望遠,將來必更進一步!”

這話聽起來並沒有刻意恭維,但沈溪稍微琢磨一下就發現,對方只差說自己將來必然能升官發財了。

沈溪眉頭微皺,道:“黃鶴樓名聲在外,本官早就想一覽風采,卻苦無機會前來武昌府,現在終於可以滿足心願了。但今曰本官太過疲倦,不知可否先行回衙邸歇息?”

郭少恆見沈溪不停地打呵欠,知道督撫大人確實疲乏了,但許多事情早就安排妥當,實在沒有辦法貿然取消,只能硬着頭皮勸說:“沈大人旅途勞頓,本該回去歇息,但湖廣地方士紳……都等着瞻仰您的風采……”

弦外有音啊!

不用解說沈溪便知道,黃鶴樓那邊已經設好宴席,屆時出席的不但有身邊這些士紳,估計黃鶴樓那邊還等候了不少人。

但不管怎麼說,有資格列席接風宴的必然是武昌府地位尊崇的存在。

此時,如果沈溪“識相”的話,應該頂着旅途勞頓前去應酬一番,先讓地方士紳吃一顆定心丸,順便再擺一番臉色,言明自己的規矩,恩威並施,算是給接下來的地方改革預熱。

但沈溪這會兒實在太過疲倦,長途顛簸下來身體痠痛,最想的是找個高牀軟枕好好睡一覺。

而且這次沈溪到地方,並沒有大刀闊斧改革之心,他只是前來履行督撫職責,回頭順便整合一下湖廣、江贛之地的商場,但斷不至於把那些個家族整死,一切還看市場規律,這些家族的存亡,不會有強制的行政命令,而是要在大浪淘沙中出結果。

沈溪道:“待本官先回去休息,精神恢復後再行安排面見事宜吧!此番到湖廣來,一天兩日走不了,想見本官的,總有機會!”

仍舊跟之前一樣不識相!

沈溪算得上是官場中的另類了,在場士紳雖然面色急迫,但因這話是沈溪親自說出,再強行挽留的話,必須要有足夠的理由,或者有足夠大的面子,可惜這些人中間,沒有誰有資格和麪子留住一名正二品封疆大吏。

如果沈溪是一般的官員也就罷了,可他是皇帝欽命到湖廣來上任,還揹着對韃靼之戰的不世大功,還有沈溪前兩年在沿海三省督撫任上做出的那些事情,誰都覺得沈溪必然帶有某種使命而來,足以造成湖廣、江贛官場的大震盪,沈溪堅持要回督撫衙門休息,一衆士紳全都冒起了冷汗。

他們此刻心中最直觀的想法:“這位沈大人看來是要大動干戈,不想留下什麼人情是非……我和家族如何才能在接下來的動盪中自保?”

沈溪打着哈欠,自顧自上了馬車,離開接官亭。

等車隊遠離,接官亭吵成一鍋粥,郭少恆向隨從吩咐兩句,趕緊往自己乘坐的馬車走去,他要回城去跟藩司、臬司的人商議,改變迎接計劃。

沈溪到來,方方面面都得送上基本的“禮數”,人情往來除了能讓地方士紳“放心”,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各級衙門從中撈取足夠的好處。

單單今天來接官亭見沈溪的資格,都有明確的價碼,而且一家來兩人最基本標價都在一百貫錢開外,但各家依然踊躍前來,足見這些人對手頭生意的重視,以前這些事由三司衙門統籌負責,即便上面有監管,送點銀子就能解決問題,但如今沈溪到來後情況就不一樣了,他咳嗽一聲,湖廣和江贛兩省地面都要抖三抖。

沈溪可不管這一套,他把事情看得很透徹,進城後,車隊在雲柳指點下,直接往衙所方向而去。

城中大多數百姓都不知道今日督撫大人到任,沈溪進城後,沿途街道都未封路,甚至連前面開道的官兵和衙差都沒有,但因沈溪一行中的御林軍大多身着甲冑,城中百姓見到自然會避讓。

沈溪仰躺於馬車車廂中,根本不管外面的事情,他只想閉目調息,這會兒他一點兒胃口都沒有,心中所想只有如何才能舒舒服服睡一覺。

來到紫陽湖北的湖廣總督衙門,沈溪從馬車上下來,並未有老百姓跟過來看熱鬧,但衙門外早早便聚攏百十人,這些人多數是城中士紳以及世家大族派來的,均帶有禮物,明顯知道沈溪當日抵達,送禮上門。

沈溪沒有過問誰是誰,準備先進去安頓好再說,誰想沒等他行到府門前,門已經從裡面打開,布政使司衙門的差役恭候兩旁,此外尚有不少人正在裡面收拾和整理。

沈溪眯眼打量一下,發現官衙窗明几淨,花壇規則雅緻,地上纖塵不染,心中大概明白了,裡面其實早就收拾好了,布政使司衙門只是想借用這種方式來表示,地方上爲了讓他住得舒心,專門派人過來精心收拾。

一名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迎上前,向沈溪行禮,臉上的笑容跟狗尾巴花一樣燦爛,沈溪冷聲道:“你們是哪個衙門的?這裡是你等能來的地方嗎?來人,將這些不速之客請出去,本官先進去歇着!”

布政使司衙門的人原本想在總督大人面子混個臉熟,卻沒想到沈溪如此不近人羣,直接便下達逐客令。

不過這些人只是布政使司的吏員和衙差,基本上都不入流,即便沈溪派人將他們趕出大門,也沒誰敢發出怨言,他們乖乖地收拾好掃帚、擦布、雞毛撣子等東西,回布政使司覆命,控訴沈溪這種不識相的行爲。

沈溪就這樣輕鬆接管了督撫衙門。

在衙門裡轉了一圈,沈溪大致還算滿意,除了中軸線上的大堂、二堂、三堂及後花園外,兩側各有五六進的院子,自己帶的人不多,這麼多屋子足夠了。

目前沈溪手頭差的也就幾個幕僚,但他覺得無關緊要,別人想在某些事上爲他出謀劃策,他也聽不進去,還不如親力親爲,這樣能爲衙門省一點招收幕僚的銀子。

沈溪不禁想到之前發配到瓊崖去的唐寅,心想:“這會兒唐大才子多半已被曬成了非洲人,歸來後不知道能不能認出來……”

想到唐寅以前給自己找的種種麻煩,沈溪還真不太想把這“活祖宗”召回,這件事也就在他心中想了一下,很快便被他拋諸腦後。

************

ps:這章算是二合一章節吧,明天天子繼續努力碼字更新!弱弱地求訂閱和月票支持!

第二三八五章 來過年第一二七二章 朝議第二四二章 掃榻以待(第六更)第五六一章 戰功(第二更)第八四五章 大明鹽政第一四五四章 一聲嘆息第三四五章 入夥(求訂閱)第二四九一章 將巡第一二四一章 城破在即第一六五一章 最信任之人第二六三五章 裂隙加深第一〇八四章 進退善惡第一五六〇章 朕的理想第三十二章 喬遷之喜第二七三章 惴惴不安第三〇一章 格物致知第七一七章 周氏當家(第六更)第一七〇四章 風向大變第二一九一章 督戰第一五六三章 順應潮流第一八二三章 富有四海,豈能沒錢?第四六七章 朝中忌諱事(第一更)第一五二八章 再次南下第二三八八章 連環罪證第一四一九章 紛爭第一七七六章 分憂第一六五三章 劉謝之分第二二八四章 反響第一二五〇章 有旨不遵第二一二〇章 臨場考覈第一〇一九章 老而彌堅第二六三一章 戰爭賠償第一一六六章 破城在即第二三二九章 特殊方式第六七五章 替代軍功第一九六四章 反應第一〇一七章 不給官,給差事(第三更)第二八三章 辱沒先師,罪不容赦第四九八章 幫一次(第十一更)第二二五三章 心狠沒道理第二六三章 好心做壞事第八三八章 案外有案第七八六章 訂婚第二四二三章 增派人馬第二四一六章 喜事不喜第一一八〇章 二次工程第二一六二章 心安回肚子裡第二四七六章 識香念舊人第二六一九章 一杯泯恩仇第二四二八章 見風使舵第二三七三章 不栽贓不成案第一八〇二章 給臉第一七八四章 接踵而至第七〇四章 出宮容易回宮難(第二更)第二〇〇七章 背後的支持第一六一九章 分憂第七一一章 少爺很忙(第五更)第一七三三章 比竇娥還冤第五四三章 任君採擷(第三更)第一六七二章 借人不得第七五二章 內簾官和外簾官的博弈第二六五章 朱公子第二六一〇章 輿論中心第六八一章 私藏外室第二三三四章 直諫第一一一九章 大興土木(第一更,求月票)第二五七五章 愛情觀第三五四章 逆子第二六七四章 知錯能改?第二六二七章 西巡的打算第一一九三章 說服第二五一〇章 暗潮第三二七章 忍無可忍第五〇〇章 新官上任右中允(第十三更)第一九四三章 長見識的謝遷第二〇四二章 賜宴第一九〇二章 斂財方法第一五七七章 南北兩案第八一九章 臨時公堂(第四更)第二一一〇章 朝中無好人第二五七四章 藉口第四二一章 禮樂之治(第四更,賀新盟主)第一五五〇章 不是問題第一三九六章 恨第一八一五章 求助內侄第二二六一章 飛不出鳥籠第二二一六章 勢均力敵第九九七章 夜宿刺桐港第九〇四章 誰說這是行賄?第九九四章 恩典第八七一章 忠孝不能兩全第一二九章店招第九九三章 文韜武略第一一七〇章 勸降的又來了第一〇七七章 陰謀第一五〇〇章 體貼的男人第一一一五章 知己?(求保底月票!)第一〇四三章 臨危授命(四更求保底月票)第一〇二八章 學問自在心中(第四更)第二〇九二章 危險關係
第二三八五章 來過年第一二七二章 朝議第二四二章 掃榻以待(第六更)第五六一章 戰功(第二更)第八四五章 大明鹽政第一四五四章 一聲嘆息第三四五章 入夥(求訂閱)第二四九一章 將巡第一二四一章 城破在即第一六五一章 最信任之人第二六三五章 裂隙加深第一〇八四章 進退善惡第一五六〇章 朕的理想第三十二章 喬遷之喜第二七三章 惴惴不安第三〇一章 格物致知第七一七章 周氏當家(第六更)第一七〇四章 風向大變第二一九一章 督戰第一五六三章 順應潮流第一八二三章 富有四海,豈能沒錢?第四六七章 朝中忌諱事(第一更)第一五二八章 再次南下第二三八八章 連環罪證第一四一九章 紛爭第一七七六章 分憂第一六五三章 劉謝之分第二二八四章 反響第一二五〇章 有旨不遵第二一二〇章 臨場考覈第一〇一九章 老而彌堅第二六三一章 戰爭賠償第一一六六章 破城在即第二三二九章 特殊方式第六七五章 替代軍功第一九六四章 反應第一〇一七章 不給官,給差事(第三更)第二八三章 辱沒先師,罪不容赦第四九八章 幫一次(第十一更)第二二五三章 心狠沒道理第二六三章 好心做壞事第八三八章 案外有案第七八六章 訂婚第二四二三章 增派人馬第二四一六章 喜事不喜第一一八〇章 二次工程第二一六二章 心安回肚子裡第二四七六章 識香念舊人第二六一九章 一杯泯恩仇第二四二八章 見風使舵第二三七三章 不栽贓不成案第一八〇二章 給臉第一七八四章 接踵而至第七〇四章 出宮容易回宮難(第二更)第二〇〇七章 背後的支持第一六一九章 分憂第七一一章 少爺很忙(第五更)第一七三三章 比竇娥還冤第五四三章 任君採擷(第三更)第一六七二章 借人不得第七五二章 內簾官和外簾官的博弈第二六五章 朱公子第二六一〇章 輿論中心第六八一章 私藏外室第二三三四章 直諫第一一一九章 大興土木(第一更,求月票)第二五七五章 愛情觀第三五四章 逆子第二六七四章 知錯能改?第二六二七章 西巡的打算第一一九三章 說服第二五一〇章 暗潮第三二七章 忍無可忍第五〇〇章 新官上任右中允(第十三更)第一九四三章 長見識的謝遷第二〇四二章 賜宴第一九〇二章 斂財方法第一五七七章 南北兩案第八一九章 臨時公堂(第四更)第二一一〇章 朝中無好人第二五七四章 藉口第四二一章 禮樂之治(第四更,賀新盟主)第一五五〇章 不是問題第一三九六章 恨第一八一五章 求助內侄第二二六一章 飛不出鳥籠第二二一六章 勢均力敵第九九七章 夜宿刺桐港第九〇四章 誰說這是行賄?第九九四章 恩典第八七一章 忠孝不能兩全第一二九章店招第九九三章 文韜武略第一一七〇章 勸降的又來了第一〇七七章 陰謀第一五〇〇章 體貼的男人第一一一五章 知己?(求保底月票!)第一〇四三章 臨危授命(四更求保底月票)第一〇二八章 學問自在心中(第四更)第二〇九二章 危險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