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三七章 評理

沈溪從來不刻薄自己,早年南下擔任三省總督時身邊就帶着女人。

相比於雲柳和熙兒這樣經常在軍中行走、難以留在身邊服侍的女人,惠娘和李衿更爲“體貼”。

夜色悽迷。

營地內早就安靜下來,沈溪寢帳內卻有不一樣的風光。

到底是在軍中,就算沈溪身爲主帥也不能太過恣意,而且經過一天高速行軍後他自己也有些疲累。

“老爺有小半年沒領軍,勞累是正常的……讓妾身爲老爺揉揉肩。”

惠娘非常賢惠,知道沈溪此時的狀況,即便她自己也經歷旅途顛簸之苦,但還是努力爲沈溪解乏。

沈溪笑着搖頭:“怎麼,你覺得我身子骨如此不濟嗎?”

惠娘道:“老爺年輕力壯,怎麼會說不行呢?倒是妾身……”

“姐姐也很年輕啊。”

李衿半跪在鋪着厚厚油紙和褥子的地鋪上,一邊整理如雲秀髮,一邊說道。

惠娘瞥了李衿一眼。

寢帳內燈火暗淡,只有一盞昏黃的桐油燈照亮,就算相隔不過三尺,也難以看清楚李衿的俏臉。

惠娘嘆了口氣,道:“衿兒才叫年輕呢……以後陪伴老爺的日子很長,姐姐老咯!”一句話便將惠孃的隱憂說得清清楚楚,她跟沈溪間的歲數差距太大。

惠娘莫名感傷,在沈溪看來並非單純因眼前之事,很可能也跟她想兒子,或者對未來生活不確定而煩憂。

沈溪勸慰道:“與其想將來,不如珍惜眼前,把人生看那麼長遠作何?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惠娘,有時候你未免太過悲天憫人了吧?”

惠娘本來在爲沈溪揉肩膀,聞言停下手中動作,臉上涌現不滿之色:“老爺這是在說安慰人的話,還是存心給人胸口捅刀子?”

沈溪攤手:“我這個人就是喜歡說實話。”

“唉!”

惠娘不跟沈溪爭辯,繼續爲沈溪揉着肩膀,神色不冷不熱,整個人陷入一種遐思狀態。

李衿整理好頭髮,從地鋪上起來,走到惠娘身後,道:“姐姐,讓我來吧,你爲老爺揉半天了,累了吧?”

惠娘沒好氣地道:“是誰在路上喊受不了的?怎麼,現在活緩過來了?有精神不如好好伺候老爺,別在我這裡逞強,一會兒我先去睡,你有的是時間侍候老爺……”

李衿面子有些掛不住,臉色通紅。

沈溪閉目優哉遊哉養神,笑着打趣:“衿兒一片好心,怎麼到惠娘這裡卻成了她的錯?我可不會讓你偷懶,做姐姐的不該爲妹妹做個表率麼?呃!”

就在沈溪幫李衿說話時,肩膀上一陣劇痛傳來,卻是惠娘不滿意沈溪厚此薄彼,重重地捏了一下。

不過惠娘到底下手有分寸,“衝動”過後纔想到自己力氣用大了,等仔細看沈溪時,卻發現沈溪臉上並未呈現痛苦之色,這才稍微放心。

“說好了的,老爺多疼惜衿兒……妾身疲累,得早些睡。”惠娘輕聲爭辯。

沈溪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趕一天路誰不累啊?相互體諒就是!出京城看起來兇險,但其實咱們團聚的時間會比以往多一些……日後朝夕相處,咱千萬別拌嘴,有些事商量着來,最好不過!”

惠娘道:“老爺有事跟衿兒商量便可,妾身可沒精神支應。”

說話間,惠娘雙手沈溪的肩膀,轉過身便走。

沈溪感覺肩上一空,轉開眼,回身想拉住惠娘,卻沒成功。

“老爺?”李衿望着沈溪,目光中帶着幾分促狹,大概意思是向沈溪請示是否需要她幫忙。

沈溪笑着搖搖頭,站起身走到惠娘身後,在惠娘不明白沈溪要做什麼時,已將她攔腰抱了起來。

“你要作何?”

惠娘似乎受到驚嚇,楚楚可憐地看向沈溪。

沈溪笑問:“你說呢?”

……

……

長夜漫漫,有惠娘和李衿做伴,沈溪感覺自己孤寂的內心得到慰藉,幸福感在不斷提升,蔓延。

沈溪沒有早睡的習慣,他知道自己第二天可以在馬車裡補覺,所以沒着急睡。

躺了很久,沈溪坐起,起身回到桐油燈下,拿起公文看了起來。

不知過了多久,惠娘從背後來到沈溪面前,爲他披上一件外衣。

“天寒露重,老爺保重身體爲宜。”

惠娘輕聲細語,道,“現在老爺不但是妾身跟衿兒的倚靠,也是這軍中上下所有人的指望……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如果老爺有個三長兩短,不知多少妻子將失去丈夫,有多少母親會白髮人送黑髮人……”

沈溪打斷惠孃的話,問道:“怎麼,你想泓兒了?”

惠娘本來在那兒感慨,聽到沈溪的話面色一緊,隨即螓首微頷,道:“是。老爺如何得知?”

沈溪轉過頭,繼續看手上的公文,“惠娘突然提到妻子和母親,便知你這是感同身受,一個女人離開孃家庇護後,心中掛牽的也只有這兩件事……可是,以你對我的瞭解,完全不必擔心纔是。”

惠娘苦笑道:“越是知道老爺能幹,妾身越是擔心,這世上怎麼可能有百戰百勝的將軍呢?”

“也對。”沈溪點了點頭,道,“不過即便我可能遭遇失敗,也會確保全身而退,所以這次我沒有跟朝廷只要個幾千兵馬便出征,如今身邊大軍雲集,就算剿匪一時不利,也不至於落得全軍覆沒的慘痛局面。”

惠娘望着沈溪,神色複雜。

沈溪側頭打量惠娘一眼,又道:“再說了,就算真的出事,做一對亡命鴛鴦不也挺好嗎?”

“老爺莫要言笑。”惠娘臉色突然沉下來,責備道,“老爺若出事,妾身就算萬死也難恕其罪!”

沈溪微微一笑:“你就這麼在意別人如何看你?以往的你已不在人世,現在的你早就改頭換面,擔心那麼多作何?惠娘,之前我跟你說過,帶你進門,你怎麼看?”

“不可。”

惠娘搖頭,態度堅決地道,“妾身已死,絕不可能見沈家人。”

沈溪想了下,輕輕嘆口氣,認真考慮惠娘見沈家人尤其是見到周氏和謝韻兒後會有什麼後果。

見沈溪不說話,惠娘反倒緊張起來,皺眉問道:“老爺如何想的?”

沈溪打了個哈欠,顧左右而言他:“太累了,咱們先睡吧,明天還要早起……想那麼多作何?”

簡簡單單一句,沈溪便將惠娘打發,隨即他吹滅桐油燈,回到睡榻前,躺下來在那兒想心事。

惠娘趕緊過去,蹲下望着沈溪,擔心地道:“老爺,以往的事情妾身都可以聽你的,唯獨見沈家人……妾身不願,望老爺不要強人所難。”

沈溪想了下,沒有回答,選擇保持沉默。

……

……

次日一早,沈溪便起牀,此時惠娘和李衿已整理好行裝,依然是一副儒生打扮。

沈溪出寢帳時,營地內正在收拾,將領們集中在中軍大帳,等候沈溪前去主持召開例行的軍事會議。

“你們現在先上馬車。”沈溪吩咐道,“車上已備好乾糧和馬奶,吃完後好好休息一下……咱們可能要晚上再見面了。”

本來沈溪可以跟惠娘和李衿共乘一輛馬車,但這麼做會顯得太過招搖,他就算再胡鬧也只能將這念頭掐滅。

不過,沈溪還是把事情安排得妥妥當當,讓二女在路上不至於遭太多罪。

來到中軍大帳,宋書等人在帳前列隊等候。

京營將領都在大帳外面,西北邊軍體系的將官則待在賬內,兩者間似乎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宋書作爲統率京營兵馬的副總兵,此番又以提調之身追隨沈溪出戰,自然而然成爲京營的領頭人。

“大人。”

無論宋書等人對胡嵩躍等邊軍將領有何意見,至少對沈溪這個主帥畢恭畢敬。

沈溪清楚,邊軍很多人根本就是京營出身,只是因爲跟他去西北打仗,以軍功混到軍隊中上層,並留在了邊軍中,其實兩邊不該有太多矛盾纔是,但涉及軍功分配,還有京營和邊軍的顏面問題,才造成如此涇渭分明的局面。

“怎不到裡面去?”

沈溪明知是怎麼回事,卻板着臉問了一句。

宋書賠笑道:“在外等大人也一樣。大人請!”

……

……

沈溪所部離京後的第三天下午,兵馬順利抵達河間府城。

原本陸完所部駐紮在河間府城,協調進剿各部,蔽冀京畿,但三月下旬,聽聞朝廷委任沈溪作平叛主帥將率軍南下後,陸完率部先一步向南,往景州、故城一線進發,威逼齊魯。而在此之前,許泰已經領軍進入山東境內,在平原與陵縣一帶與叛軍對峙。

沈溪抵達河間府城前一天,龜縮在滄州的馬中錫也在江彬催促下,領兵南下,進至吳橋、寧津一線。

“這些人好像在故意躲沈尚書。”

大軍即將進城前,唐寅打馬到沈溪乘坐的馬車前,透過車窗向沈溪搭話。

沈溪領兵南下可說是朝廷一等一的大事,前方人馬似乎形成一種共識,那就是誰的兵馬被沈溪收編,就意味着立功機會消失,回頭還會被人計較過失。

搶在沈溪統領的兵馬抵達下平息叛亂,是他們建功立業的最後機會,哪怕之前再不想深入戰區冒險,此時卻不走都不行了……若被沈溪追上,手下兵馬就要被收編,只有儘量躲開。

張侖騎馬跟在唐寅後面。

這兩天唐寅跟張侖交往頻繁,張侖得到家中指示,努力向沈溪靠攏,不過張侖知道要直接接近沈溪不那麼容易,乾脆從沈溪最倚重的幕僚唐寅入手,如此一來二人便出雙入對,關係越來越好。

張侖也氣憤地道:“陛下派沈大人總領平叛兵馬,這些人卻自行帶兵離開,這不明擺着違抗陛下諭旨?現在應該派人告知,讓他們原地駐紮,等候沈大人前去會合。”

馬車裡沈溪沒有回答,對他來說眼前的困難根本就不叫事。

唐寅笑了笑,道:“誰都知道功勞不易得,過失卻很容易落到自己頭上,這會兒派人去通知也沒人會遵從,他們可以拿出一大堆理由搪塞。倒不如加快行軍步伐,追上去,看看誰逃得了?”

“這……冒然進軍,是否有風險?”

張侖覺得唐寅提議不妥,遲疑地問道。

沈溪依然沒有作答,只是叫停車伕,從馬車上下來,換乘戰馬,他擡頭望着不遠處河間府城城牆,語氣淡漠:

“打勝仗非要靠別人嗎?他們不想被收編,由得他們去,是勝是敗全看本事,如果他們自己就能把叛亂平息,還省了我們不少事,豈非皆大歡喜?”

當然,張侖和唐寅都懷疑沈溪這話並非出自真心,功勞誰都想得,軍中將士之所以會連續急行軍,將領們幹勁十足,不就是想得到功勞嗎?

不過仔細一想,好像不是那麼回事,因爲整個大明最不缺軍功之人就是沈溪,旁人希望靠軍功得到證明自己的機會,加官進爵,但沈溪求什麼?他已是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且還是國公,就算取得再大的功勞也不可能封王,這在大明是死規定。

唐寅問道:“現在咱們安心進城,不連夜南下,與前方兵馬會合?”

沈溪道:“到了河間府城,自然要進去看看,此前這裡可是戰區,冒失南下可能適得其反,不如謀定而後動!”

……

……

四月初一,沈溪所部進入河間府城。

地方官員和將領例行來見。

這裡也算是天子腳下,河間府的靜海、青縣、興濟、滄州等都是北運河沿線著名的城市,每年迎來送往的達官顯貴不少。

這裡的官員和將領就算再勢利眼,也不敢怠慢沈溪這樣顯赫的大員,當然也想過送禮,不過都知道沈溪官聲不錯,不管是送錢財還是送美女都太過冒險,再者沈溪不過是南下平叛途中取道河間府城,現在送禮沈溪也沒法帶,不如等大軍凱旋後再送上厚禮。

就像約定俗成一般,沈溪進城後除了必要的接待外,沒有任何特殊待遇。

沈溪自己也樂得清靜,他不喜歡官場應酬,以他的身份和地位,也不在乎這些中下層官員的看法,寧可保持一段距離。

駐防本地的瀋陽中屯衛和大同中屯衛的指揮使前來問詢情況,涉及地方兵馬調動,沈溪沒法推辭,只要將大概意思告知唐寅,由唐寅代表他接見。

唐寅雖然出任過七品知縣,到現在不過是正七品候缺,但因在沈溪身邊出任幕僚,一瞬間變身爲朝廷頂級文臣,府縣官員和衛所將領見到他都客客氣氣,就跟老鼠見到貓一樣。

地方上想試探沈溪的用意,知道大軍下一步動向,對唐寅那叫一個百般逢迎,唐寅過足了上官的癮頭。

當晚見過河間府地方官員和衛所將領後,唐寅本想將情況告知沈溪,前往城中驛館時卻被告知沈溪已睡下,此時大軍就駐紮在驛館旁的大校場,城內四門防禦已被沈溪手下兵馬接收。

沈溪進城通常都要先接管城防,這也是他領兵多年養成的習慣,唐寅覺得沈溪行事果決,根本不需要他這個幕僚提什麼建議,他最多是幫沈溪做一些雜事。

“伯虎兄沒去見沈大人?”

唐寅出驛館,準備回營帳休息,沒走出幾步便遇到張侖跟宋書等人迎面過來,遠遠地張侖便打招呼。

張侖是英國公嫡孫,從來沒有在西北任過差事,如此被宋書等京營將領看作是“自己人”。

張侖軍職雖不高,但在軍中地位卓然,任何人見到張侖都不敢怠慢。

唐寅見到張侖有些意外,問道:“你怎知我沒去見?”

張侖爽朗一笑:“之前聽說你在見地方官員和將領,你來驛館不一會兒,若見到沈大人的話不會如此着急便離開。”

唐寅往宋書等京營將領身上看了一眼,點頭道:“沈大人已睡下,他本來就病體違和,這兩天旅途勞頓,讓他好好休息吧,畢竟沒什麼大事。”

張侖有些詫異,看了看驛館方向,道:“沈大人已經睡下了嗎?這……本來有事要找沈大人說說。”

“何事?”

唐寅打量幾人,大概猜想與邊軍跟京營兩部兵馬的隔閡有關。

明明是肉眼可見的情況,沈溪卻不着急解決,照理說沈溪發現軍中不和應該第一時間出面協調,而不是任由其發展下去。

張侖面色爲難,望着宋書道:“宋將軍跟伯虎兄說說吧。”

沒等唐寅問話,宋書便過來抱拳行禮:“唐先生,情況是這樣的,兵馬進城前本已定下各城門防備任務,本該各司其職,但進城後有些人不遵從命令,末將特地來請示沈大人,將違抗軍令者治罪!”

唐寅這下已可以確定事情確實跟京營和邊軍衝突有關。

唐寅嘆了口氣道:“誰不遵軍令,等我先去見過再說,不着急叨擾沈大人。同在沈大人麾下效命,各部應該精誠團結纔是……爲守備之事起衝突,這事鬧到沈大人那裡去,不好看啊。”

“那就勞煩唐先生走一趟。”

宋書雖然官職遠高於唐寅,但他到底是武將,唐寅卻是文官出身,又是沈溪幕僚,非比尋常。

現在唐寅想當和事佬,替沈溪出面解決麻煩,在宋書看來再好不過。

宋書之前曾跟手下商議過,讓沈溪直接處理那些跟着他出塞,在草原上建立赫赫戰功的親近武將不太現實,雖然京營士兵一個個心高氣傲,卻都知道人終歸還是要分“親疏遠近”,此番調遣參戰的邊軍人馬數量雖少,但基本都是精銳,其中大多都是沈溪嫡系,直接撕破臉對誰都沒好處。

……

……

唐寅在張侖和宋書等人的陪同下到了大校場。

此時兵馬已完成對河間府城佈防,四門都進駐兵馬,城內駐防要比城外容易許多,一路上都能見到巡邏官兵,卻非地方人馬,全是沈溪帶進城來的。

唐寅心想:“沈大人帶兵不同凡響,在草原上縱橫千里就不說了,帶兵進城駐防居然也可以做到面面俱到,我得多跟他學學。”

唐寅雖然不太知兵,但對於排兵佈陣優劣還是分得清的,沈溪手下這幫人,哪怕是臨時從京營抽調來的宋書,也有一定能力,帶領兵馬軍容齊整,殺氣騰騰,之前行軍紮營有板有眼便能看出端倪。

“你們出來,唐先生來了!”來到邊軍將領議事用的軍帳前,宋書帶來的人大聲喊了起來,好像唐寅是來爲他們撐腰的,這讓唐寅有些意想不到。

“我幾時是來爲他們發聲的?”

等轉念一想,唐寅便明白什麼:“我到底是文官出身,擺事實講道理,這件事上明顯是邊軍不對,而我平時跟張侖關係較好,又在北直隸當知縣,所以京營的人會覺得我跟他們更親近些。”

想到這裡,唐寅有些尷尬,他本想以中立的姿態說話,卻未曾想上來就讓人覺得他拉偏架。

不過裡面出來的一干人卻沒把唐寅當作“外人”,便在於唐寅跟沈溪出征草原,與眼前這幫將領同甘共苦過,胡嵩躍等人很推崇唐寅這樣有頭腦的文官,也跟沈溪對唐寅親近的態度有關。

他們尊敬沈溪,那對於沈溪找來輔佐的人,自然愛屋及烏。

“什麼事?”

胡嵩躍是所有人中的帶頭大哥,說話中氣十足。

荊越、王陵之並不在這羣人中,除了胡嵩躍是唐寅比較熟悉的外,還有就是劉序,其餘曾涉足草原的沈溪嫡系將領似乎這會兒都在外邊駐防。

唐寅心想:“也是,邊軍數量本就不多,他們卻要將保定府城防掌控在自己手上,營內自然不會剩下太多人。”

“此番是來跟你們講理的。”

宋書身旁將領開始叫板,“你們不遵沈大人命令,就是違抗軍令,要被問罪的……唐先生便是代表沈大人前來懲處!”

唐寅本想來看看是怎麼回事,沒打算當判官,因爲他覺得自己沒有資格處理軍中事務。

他隨軍的目的不是代表沈溪治軍,而是給沈溪當幕僚,這二者最大的區別,一個可以自行處理軍中事務,另外一個則完全聽命於沈溪,單純只是給沈溪出主意。

他把自己當成後者,不打算太過招搖,現在卻被人架着到了人前,做一件在他看來沈溪都未必能處理好的事——邊軍跟京營間的矛盾。

胡嵩躍望着唐寅,目光中多少有些迷惑,因爲胡嵩躍根本就沒把唐寅當外人,但現在唐寅卻像是來替京營出頭一般。

“唐先生,沈大人派您來的?”

胡嵩躍望着唐寅,想知道唐寅的真正目的。

劉序等人也望着唐寅,如此一來唐寅感覺非常尷尬。

唐寅不知該從何說起,若說自己不是沈溪派來的,那邊軍這幫人很可能會因爲怕他給京營出頭而頂撞他,但若說是,又非實情。

宋書手下叫囂道:“唐先生當然是沈大人派來的。”

張侖作爲世襲勳貴,地位卓然,此時趕緊出來打圓場,笑呵呵道:“諸位,咱有話到裡面慢慢說,都在沈大人麾下做事,何必鬧得那麼見外?宋將軍,你覺得呢?”

宋書在京營這幫人中有極高的話語權,他想了想道:“好吧,咱們先進去,好好讓唐先生評理!”

第一八九七章 狡辯第一九五章 二人歸來四人回第二二四一章 秩序制定者第四三四章 恩榮宴(第五更,爲所有書友)第二〇五九章 傾向決定立場第一一六七章 反轉:大爆炸第三一六章 洞房總有聽牆角的(第三更)第六八八章 大男子主義第二〇〇三章 決戰朝堂第二〇七九章 同好之人第二四一〇章 怒火攻心第三七五章 幫忙(求推薦票)第三一三章 長大的不是時候(第六更)第一三一一章 分歧第六九七章 雖遠必誅(第二更)第二三七一章 不黨而黨第一五七〇章 芙蓉帳暖第一九七一章 探病第二〇二二章 御審第一九一三章 中飽私囊第八四〇章 曉之大義第五十三章 死而復活第二一六一章 斷案難第九七九章 折騰死人不償命第二〇〇章 苗女第一七七三章 花妃第一四五六章 有心和無心第四二八章 開封見喜(第三更)第一四一〇章 沒了脾氣第一九九章 以棋會友第七七七章 太子的轉變第一九一七章 亂象第二〇二章 放人(第三更)第五二二章 京城名少(第十更,盟主加更)第一七六四章 實權在手第二十九章 官字兩個口第四八三章 數米法第九二二章 御前打小報告(第三更)第五一三章 家醜(第一更,求訂閱)第二六一七章 舉報第二六五七章 無須避諱第二七三章 惴惴不安第一〇八章 大腳丫鬟第三八七章 《金瓶梅》風波(第五更)第二四四六章 無須理由第二三九七章 後知後覺第七〇一章 家花野花(第三更)第三七二章 沒名氣不好混第一四八九章 馬九爲帥第一九〇八章 無中生有第二五七章 回鄉探親第二四四二章 誰說了算第五六二章 泉州城的英雄(第三更)第二一六九章 最信任的人第一五〇四章 臣等附議第二二五三章 心狠沒道理第二四四三章 歸寧第一二七一章 面聖第二一六九章 最信任的人第三一七章 我是男人我來(第四更)第一四九九章 過城不入第一〇八八章 絕地反擊第一四八〇章 理念差異第七八六章 訂婚第一〇八七章 非常規戰役(第三更)第八三二章 不蝕本的買賣(第三章)第七五六章 撥亂反正(第三更)第二三七九章 壓不住第一八七五章 轉變第四七八章 清明上河圖第二六四六章 收場第一三八七章 防洪第九二九章 生殺大權第一六三章 趣味相同第一五八九章 掌握帝王心第一一一八章 私信和公函(第四更,求月票)第五五四章 案中有案(第二更)第四一八章 周胖子的禮單(第一更)第六一八章 再來五炮(第五更)第二三九六章 唯一人選第二六七一章 保佞臣第一二九二章 戰爭之王的落寞第九章 雙溪鎮有個小蘿莉第三九六章 文舉人VS武舉人(第六更)第二五六三章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第二二六九章 馬蹄急第二二九二章 羊入虎口第一九四五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五〇九章 故土第一九九六章 爐火夜話第一六五九章 君臣博弈第二三九〇章 懸而不決第一七三四章 一把火之威第一二六六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第二二四五章 日期第一五三二章 計較第八七八章 萬事俱備只欠戰船第一五八六章 殿試考題第二四九三章 杯水車薪第一四四一章 兩份文書
第一八九七章 狡辯第一九五章 二人歸來四人回第二二四一章 秩序制定者第四三四章 恩榮宴(第五更,爲所有書友)第二〇五九章 傾向決定立場第一一六七章 反轉:大爆炸第三一六章 洞房總有聽牆角的(第三更)第六八八章 大男子主義第二〇〇三章 決戰朝堂第二〇七九章 同好之人第二四一〇章 怒火攻心第三七五章 幫忙(求推薦票)第三一三章 長大的不是時候(第六更)第一三一一章 分歧第六九七章 雖遠必誅(第二更)第二三七一章 不黨而黨第一五七〇章 芙蓉帳暖第一九七一章 探病第二〇二二章 御審第一九一三章 中飽私囊第八四〇章 曉之大義第五十三章 死而復活第二一六一章 斷案難第九七九章 折騰死人不償命第二〇〇章 苗女第一七七三章 花妃第一四五六章 有心和無心第四二八章 開封見喜(第三更)第一四一〇章 沒了脾氣第一九九章 以棋會友第七七七章 太子的轉變第一九一七章 亂象第二〇二章 放人(第三更)第五二二章 京城名少(第十更,盟主加更)第一七六四章 實權在手第二十九章 官字兩個口第四八三章 數米法第九二二章 御前打小報告(第三更)第五一三章 家醜(第一更,求訂閱)第二六一七章 舉報第二六五七章 無須避諱第二七三章 惴惴不安第一〇八章 大腳丫鬟第三八七章 《金瓶梅》風波(第五更)第二四四六章 無須理由第二三九七章 後知後覺第七〇一章 家花野花(第三更)第三七二章 沒名氣不好混第一四八九章 馬九爲帥第一九〇八章 無中生有第二五七章 回鄉探親第二四四二章 誰說了算第五六二章 泉州城的英雄(第三更)第二一六九章 最信任的人第一五〇四章 臣等附議第二二五三章 心狠沒道理第二四四三章 歸寧第一二七一章 面聖第二一六九章 最信任的人第三一七章 我是男人我來(第四更)第一四九九章 過城不入第一〇八八章 絕地反擊第一四八〇章 理念差異第七八六章 訂婚第一〇八七章 非常規戰役(第三更)第八三二章 不蝕本的買賣(第三章)第七五六章 撥亂反正(第三更)第二三七九章 壓不住第一八七五章 轉變第四七八章 清明上河圖第二六四六章 收場第一三八七章 防洪第九二九章 生殺大權第一六三章 趣味相同第一五八九章 掌握帝王心第一一一八章 私信和公函(第四更,求月票)第五五四章 案中有案(第二更)第四一八章 周胖子的禮單(第一更)第六一八章 再來五炮(第五更)第二三九六章 唯一人選第二六七一章 保佞臣第一二九二章 戰爭之王的落寞第九章 雙溪鎮有個小蘿莉第三九六章 文舉人VS武舉人(第六更)第二五六三章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第二二六九章 馬蹄急第二二九二章 羊入虎口第一九四五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五〇九章 故土第一九九六章 爐火夜話第一六五九章 君臣博弈第二三九〇章 懸而不決第一七三四章 一把火之威第一二六六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第二二四五章 日期第一五三二章 計較第八七八章 萬事俱備只欠戰船第一五八六章 殿試考題第二四九三章 杯水車薪第一四四一章 兩份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