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七九章 進兵,撤兵

“國師,請您給我一路人馬,您覺得多少合適,那就給我多少人,我就算不殺了他,也會牽制他的兵力,找機會將他殲滅。請國師相信我,我不會被仇恨矇蔽頭腦,因爲我知道,在戰場上靠蠻力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如果我不能完成任務,國師可以降罪,甚至跟大汗說,燒死我也行!”

火綾戰意十足,要跟沈溪死磕到底。

亦思馬因道:“火綾,我撥給你四千人馬,沿着明人的驛路東進,如果中途遇到城塞一律不得靠近,不能被明人發覺你的真實意圖,等尋找到沈溪率領的兵馬之後,找準機會消滅他。”

“只要我昔日橫掃天下的蒙古騎兵拿出一成的實力,明軍便會不戰自潰,待追擊時,記得將沈溪首級帶回來,我給你記功,請可汗賜封你爲達爾罕。”

火綾聽到亦思馬因決定派她出徵,感念恩德,當即下跪行禮:“國師不用請可汗賜封,斬下沈溪首級,是我生平所願,我只求報仇,其他的我會謹慎行事,請國師放心,我一定不辱使命!”

亦思馬因滿意點頭,將兵符和令旗交給火綾,順帶再次升帳議事,將火綾出征的消息通報全軍,讓火綾帶兵去找沈溪的麻煩。

亦思馬因非常謹慎,他其實已經從來往的公文中看出,沈溪率領的兵馬不多,因爲不管是宣大總督還是三邊總督,基本都沒對這支援軍抱有何期望。

亦思馬因深諳一個道理,就是在論資排輩的大明官場,沈溪這樣的年輕人不佔優勢,他所謂的重視,其實只是他讓麾下將領不麻痹大意。

亦思馬因在心中算了下,調撥給火綾四千騎兵,只要戰術應用得當,足夠應付沈溪一萬人馬,即便有兩萬也無需恐懼,因爲韃靼人都很清楚,京營兵有多弱。

如果亦思馬因知道沈溪軍中實際配備人馬連六千人都不到,恐怕調撥給火綾的人馬不會超過兩千。

大明邊軍就算擁有三倍於韃靼騎兵的兵力尚且不敢正面一戰,更何況是沈溪率領的京營兵?

此時的沈溪,尚不知道他已經成爲了韃靼人的獵物,正慢悠悠率軍趕往宣府鎮。這一路行軍之拖沓,讓人歎爲觀止,每天走三十里不到便紮營不說,過上兩天還會花上一天下發犒賞,用龜速來形容也不爲過。

沈溪在行軍上所持態度很明確,就是儘量拖延,在獲悉韃靼人的確切動向前,最好距離宣府鎮超過五十里,這樣纔有足夠的時間撤退。

進軍沒到目的地,沈溪已經把撤退的路線研究好了,如果遇到不可測的變故,在哪些城塞可以駐守,沈溪也早就推算好。

沿途保安衛和懷來衛都可以成爲臨時駐兵地點,衛城的防禦性能相對較高,而且周圍有大明城池,在沈溪看來京營人馬不可能跟韃靼人在平原開闊地帶作戰,但依託地利打個防禦戰還是湊合的。

這次行軍,估計創下了大明行軍的最慢速度。

沈溪這個主帥不想走,而他手底下的軍將天天鬧着要犒賞,胡嵩躍等人不時跑到沈溪身旁遊說,渾然忘記之前對韃靼人的恐懼。

現在全軍上下普遍以爲,韃靼人在延綏鎮和太原鎮大肆劫掠後,根本就沒將戰火燒到大明腹地的意思,隨着北方大幅度降溫,這會兒應該已經撤兵了。只需要跟着沈溪,慢悠悠去光復榆林衛城,坐等軍功到賬便可。

張永每天都急得團團轉,他是軍中除了沈溪外唯一知道實情之人,就差天天燒香拜佛祈求韃靼人不要出現了。

沈溪心情反倒挺輕鬆,他想的是這次只是象徵性行軍,他雖然看出西北一線宣府鎮防禦薄弱,容易爲韃靼人所趁,但韃靼到底是否會按照他預想的那樣行事,卻是個未知數,無須太過擔心,畢竟之前什麼都規劃好了,即便出現亂子臨時決斷也來得及。

九月二十日,沈溪所率兵馬終於抵達雞鳴山下的雞鳴驛。

雞鳴驛始建於元代,南宋末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在通入西城的大道上開闢驛路,設置“站赤”,即雞鳴驛的前身。本朝永樂十八年雞鳴驛擴建爲定貨府進京師的第一大站,成化八年建起三丈高的土牆,但僅僅只能防禦一般盜匪,遇到大規模戰事,城防基本聊勝於無。

因此在韃靼人犯邊後,雞鳴驛便人去驛空,只剩下一排排空房子。

由於雞鳴驛大門緊閉,門上貼了官府的封條,所以沈溪沒有讓官兵進駐,只是靠着雞鳴驛紮營。

雞鳴驛距離宣府還有七十里,加一把勁兩天即可抵達。

此時官兵們的懈怠情緒達到了頂點,因爲沈溪之前承諾的五次犒賞,到此時只下發三次,還有兩次沒發。

胡嵩躍當晚跑來沈溪的中軍帳找麻煩,開口第一句就是跟沈溪討要第四筆犒賞。

“……大人,先不論這宣府就在眼前,單說將士這一路的辛苦,您不該體諒一些,將犒賞下發?”

胡嵩躍上來就苦口婆心請求沈溪下發犒賞,不想沈溪竟然順勢點頭:“胡將軍說的是,本官言而有信,明日便將後兩次犒賞一次性下發。不過明日……我們就從雞鳴驛撤兵,返回居庸關!”

“大人說什麼?回居庸關?您沒事吧,這好端端的,再過兩日便可抵達宣府鎮,您作何要回居庸關?”

胡嵩躍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沈溪的思維跳躍性太強,顛覆了胡嵩躍對戰場的認知,這種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行軍方式爲他生平僅見。

沈溪道:“難道胡將軍不想撤兵?”

胡嵩躍不解地問道:“大人要撤兵,總該要有個理由纔是。朝廷給大人的差事,是收復榆林衛,咱們還未走到半途就撤兵,怎麼向朝廷交代?”

沈溪點頭道:“目前距離榆林衛城是很遠,不過韃靼人的兵馬即將到來,我們此時不走,若來不及撤回居庸關,就要被人斷掉後路,到時候這三軍上下恐怕要全軍覆沒啊!”

“大人別開玩笑了,韃靼人哪裡有什麼動靜?大人不若想想到了宣府後,下一步的行軍計劃又當如何,士兵們可不會白跟着您去拼命!大人總歸是要體諒一下軍中將士的疾苦!”

胡嵩躍三句話不離犒賞,他覺得沈溪是在找藉口推搪,趕緊回到主題,跟沈溪談到宣府鎮之後的犒賞。

沈溪道:“我已經說了,今夜將欠將士們的犒賞全都下發,明早拔營撤兵回居庸關!這是軍令!若有不遵守者,一律以違抗軍令處置!”

胡嵩躍冷笑一下,心想:“沈大人還真拿根雞毛當令箭,這沒到宣府就撤兵,是有多怕死?回去後弟兄們也要跟着丟臉……不過你說撤我們就撤,反正你是三軍主帥,朝廷要追究也輪不到我們來擔責!”

隨後,沈溪召集軍中主要將領,將一次下發兩次犒賞和撤兵的事一併提出,幾名把總和十多個指揮議論紛紛,只有張永欣然道:“沈大人,這就要撤兵了嗎?”

“張公公回去準備一下,明早出發!”沈溪點頭。

張永有些犯難,但有將領在場,欲言又止。等一干把總和指揮都回去準備後,他纔在中軍大帳裡私下裡詢問沈溪:

“沈大人,如今韃靼人的動向尚未確定,您就這麼撤兵,是否太過草率了些?或許可以等前方傳來確切消息,判明韃靼人究竟是不是以宣府爲主攻方向,再決定撤兵如何?”

沈溪道:“張公公,之前我不是跟你分析過嗎?你覺得如果等到朝廷得悉宣府被韃靼圍困,會允許我們過宣府而不入,直接撤兵?”

“這……”

張永想了想,老實搖頭。

開玩笑,朝廷知道宣府涉險,當然是調動一切有生力量來保衛宣府,豈能讓沈溪撤兵?張永試探道:“實在不可行的話,駐兵宣府,或許省去旅途勞頓,跟朝廷也好交待!”

沈溪道:“那張公公是準備跟宣府陪葬?”

張永這下徹底氣餒了,道:“沈大人,咱家說不過您,您有本事,有見識,咱家甘拜下風總該可以了吧?但沈大人也要記着,若是事情跟您所預料的不同,最後宣府出事,連京畿也受到威脅,到時候可別說咱家不顧情面,跟朝廷參劾您!”

沈溪拱拱手,道:“真到那時,不用張公公參劾,在下自然會上書朝廷請罪。”

張永這才滿意地離開,只要沈溪肯承擔無故撤兵的責任,他當然樂於回居庸關,至少那兒比宣府安全,當然主要還是沈溪分析的戰局演變把他給嚇着了。

當晚,就在軍中大多數士兵安睡時,沈溪仍舊連夜查看這幾天收到的軍報,不知爲何沈溪忽然有一絲不祥之感。

懷安衛城以西地區,有大約半個月時間未曾有消息傳達往京城,最近的情報,是在九月初,各衛所奏報的消息無非就是地方太平無事。

“難道韃靼人已經有了動向,將宣府以西城塞相繼攻克,此時正準備往宣府鎮進發?若然如此,懷安衛作爲扼守宣府的西部的重要衛城,恐怕必然是要被韃靼人所破。”

“從雞鳴驛往懷安衛城,馬程不過兩日,若是快馬或許只需一日,韃靼人若提前洞悉我軍的動向,那我現在不是很危險?”

沈溪本以爲在九月廿一撤兵時間上來得及,但在分析完當前的情況後,他感覺韃靼人醞釀的攻勢比他預估的恐怕更爲兇猛。

預感到危險來臨,沈溪連半個時辰都不想耽擱,就算連夜撤兵,也好過於在雞鳴驛這種沒有絲毫防禦的地方等死。

沈溪直接將傳令兵叫來,喝道:“傳令三軍,五更天起行,回撤居庸關。全軍上下一律不得耽擱,若有拖沓不願起行之人,一律捨棄,至於軍中輜重,刨除火炮、火銃、炮彈和火藥之外,其餘物資可適當捨棄!”

軍令發出不過一會兒,幾個把總就心急火燎過來,見沈溪依然衣衫整齊地收拾桌上的文案,胡嵩躍叫囂道:“大人,作何要五更天起行?五更天多冷,大地降霜,如果士兵們在路上凍出個毛病該當如何?”

“韃靼人都殺來了,你還想着天冷?若你們不想起行,只管留在雞鳴驛,本官顧不上你們了!”沈溪冷聲道。

胡嵩躍等人聽到這話,第一反應都是,嚇唬誰啊?

但稍微一琢磨,衆將心裡卻又帶着一丁點懷疑,心想:“沈大人不像是個失心瘋之人,但爲何說話做事跟個瘋子似的?韃靼人不是一直沒有蹤跡嗎,怎麼可能突然殺到近前來?”

第一四三二章 收穫戰果第三三二章 恍然大悟第八七五章 秉筆太監第一二二四章 死也不得安寧第一二一二章 太子上位第二〇四一章 過節第三八五章 太學入學(第三更)第二八〇章 出案前綜合症第一二八〇章 戳破窗戶紙第一一六章 來自府城的求助第五六五章 憨娃兒要回來了(第一更)第二〇二七章 上門挑唆第一三〇章開門不見喜第五八二章 鎮守太監(第二更)第九三五章 刑場第七四四章 太子的買賣(上)第二〇九三章 瘋狂與理智第一五三三章 仙法第二二六七章 艱難的選擇第一五三章 金錢帝國(求訂閱和月票)第一〇七章 年畫(求收藏)第二三九七章 後知後覺第二三八六章 京城一盤棋第二〇八八章 買消息第一八二章 與嚴嵩比肩的神童第二二五四章 各有打算第二三三九章 奉旨收禮第一三七一章 接待第三〇七章 門不當戶不對(第七更)第一〇八二章 殘垣守城第一二〇七章 師兄,真是你啊?第八六〇章 是時候出手了第一二六六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第一六三一章 安定生活第一五二九章 一步一步來第二二八二章 堵門第一七八四章 接踵而至第二三六五章 生殺予奪第一三〇五章 料於朝廷先第二二〇三章 保一人第五七四章 回門(第十更,謝所有書友)第九五二章 不跟傻子計較第二四二五章 大勢所趨第二三六三章 謀逆案第二二四二章 戰與降第九八四章 圍山第二三〇三章 針對第二〇三四章 俗人非聖人第三五四章 逆子第五七七章 祭祖(第二更)第五八〇章 提堂審案(第五更,謝書友)第二一八八章 不好惹第一〇九一章 騾車陣第二二三二章 千古一帝第二九八章 弘治名臣(第五更)第二六五一章 棄車保帥第一七四五章 要做權臣第三七九章 接頭(第五更)第一四二四章 暗中較勁兒第六九一章 首位訪客(第四更)第七四四章 太子的買賣(上)第四二〇章 殿試(第三更,盟主加更)第七五八章 心很累(第二更)第三九八章 謝姨嫁人了(第八更)第二三二七章 宴無好宴第一五七七章 南北兩案第一一五九章 料敵機先第八十七章 畫中美人第一六二九章 入調之議第一五八二章 新皇面前的紅人第一九六七章 秘密第一五〇〇章 體貼的男人第一八一五章 求助內侄第六六七章 論功行賞第一三八六章 出兵還是招撫第二六四一章 案歸原主第一六七五章 束手無策第一一六〇章 閒話監軍第二九七章 罪不容赦(第四更)第二六四六章 收場第六七七章 買人第七九九章 召對(第一更)第一八三九章 留劉瑾第四九六章 預留乎?(第九更)第一三五一章 誰給的自信?第二一一五章 不論身份只論朋友第六十四章 恨不相逢未嫁時第八十六章 新官到任第一六一五章 皇帝的喜好第八一九章 臨時公堂(第四更)第一六二四章 君王不朝第九五九章 我要當皇帝第二〇〇〇章 遲來的午朝第一四四七章 定論第一六五三章 劉謝之分第一八九〇章 背對第一六八八章 蛀蟲第一九八八章 新老外戚第一四四九章 官場一家人第一七〇七章 厚賞
第一四三二章 收穫戰果第三三二章 恍然大悟第八七五章 秉筆太監第一二二四章 死也不得安寧第一二一二章 太子上位第二〇四一章 過節第三八五章 太學入學(第三更)第二八〇章 出案前綜合症第一二八〇章 戳破窗戶紙第一一六章 來自府城的求助第五六五章 憨娃兒要回來了(第一更)第二〇二七章 上門挑唆第一三〇章開門不見喜第五八二章 鎮守太監(第二更)第九三五章 刑場第七四四章 太子的買賣(上)第二〇九三章 瘋狂與理智第一五三三章 仙法第二二六七章 艱難的選擇第一五三章 金錢帝國(求訂閱和月票)第一〇七章 年畫(求收藏)第二三九七章 後知後覺第二三八六章 京城一盤棋第二〇八八章 買消息第一八二章 與嚴嵩比肩的神童第二二五四章 各有打算第二三三九章 奉旨收禮第一三七一章 接待第三〇七章 門不當戶不對(第七更)第一〇八二章 殘垣守城第一二〇七章 師兄,真是你啊?第八六〇章 是時候出手了第一二六六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第一六三一章 安定生活第一五二九章 一步一步來第二二八二章 堵門第一七八四章 接踵而至第二三六五章 生殺予奪第一三〇五章 料於朝廷先第二二〇三章 保一人第五七四章 回門(第十更,謝所有書友)第九五二章 不跟傻子計較第二四二五章 大勢所趨第二三六三章 謀逆案第二二四二章 戰與降第九八四章 圍山第二三〇三章 針對第二〇三四章 俗人非聖人第三五四章 逆子第五七七章 祭祖(第二更)第五八〇章 提堂審案(第五更,謝書友)第二一八八章 不好惹第一〇九一章 騾車陣第二二三二章 千古一帝第二九八章 弘治名臣(第五更)第二六五一章 棄車保帥第一七四五章 要做權臣第三七九章 接頭(第五更)第一四二四章 暗中較勁兒第六九一章 首位訪客(第四更)第七四四章 太子的買賣(上)第四二〇章 殿試(第三更,盟主加更)第七五八章 心很累(第二更)第三九八章 謝姨嫁人了(第八更)第二三二七章 宴無好宴第一五七七章 南北兩案第一一五九章 料敵機先第八十七章 畫中美人第一六二九章 入調之議第一五八二章 新皇面前的紅人第一九六七章 秘密第一五〇〇章 體貼的男人第一八一五章 求助內侄第六六七章 論功行賞第一三八六章 出兵還是招撫第二六四一章 案歸原主第一六七五章 束手無策第一一六〇章 閒話監軍第二九七章 罪不容赦(第四更)第二六四六章 收場第六七七章 買人第七九九章 召對(第一更)第一八三九章 留劉瑾第四九六章 預留乎?(第九更)第一三五一章 誰給的自信?第二一一五章 不論身份只論朋友第六十四章 恨不相逢未嫁時第八十六章 新官到任第一六一五章 皇帝的喜好第八一九章 臨時公堂(第四更)第一六二四章 君王不朝第九五九章 我要當皇帝第二〇〇〇章 遲來的午朝第一四四七章 定論第一六五三章 劉謝之分第一八九〇章 背對第一六八八章 蛀蟲第一九八八章 新老外戚第一四四九章 官場一家人第一七〇七章 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