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沛縣之戰(一)

陳錦此時陷入了左右爲難之中。

當然,一千多人的損失,還不足以讓沛縣防守崩潰。

傷亡畢竟不大,主力是撤回來了,鐵騎在守城中無關輕重。陳錦是這樣安慰自己的。

京城怕是回不去了,陳錦很清楚,就算沒有之前懟蘇克薩哈、索尼那些話,以他這幾年緊抱多爾袞大腿的做法,清廷早已將他列入多爾袞的同黨。

多爾袞一死,那麼清算的日子就到了。

所以,陳錦只能咬牙,必須要撐到多爾博援軍到來,以此向少主示個好。

他隨即又向兗州連派三隊求援信使,並向多爾博宣稱,自己要與沛縣共存亡!

……。

這不是開玩笑了嘛。

陳錦哪知道,多爾博轉眼之間就忘記了阿瑪的交待,在剛林、祁充格的竄掇下,已經決定放棄這個不起眼的小縣,準備整肅兗州,籌備接下來的“三方會談”了。

所以,這個崇德年間就投了滿清的原明大淩河都司、如今的漢正藍旗牛錄額真,官至總督的陳錦,他的這番做作,註定就是個悲劇,可笑的悲劇。

吳爭率北伐軍兵臨城下時,陳錦這廝還竟然集結起一千輕騎、三千步兵於城外迎戰。

他的佈陣倒是中規中矩的,騎兵在前,弓弩兵在後射住陣腳,盾、槍兵掩護左右兩翼。

也是,畢竟是沙場老將嘛,一個漢人能在短短七、八年時間,混到牛錄額真,官至總督,自然是手中沾了太多漢人的鮮血。

陳錦很有經驗,在知曉北伐軍已經有了火器補給之後,他就下令背靠城牆,以逸待勞了。

也就是說,守軍出城迎戰,不主動進攻,這是針對火器兵的缺陷臨時想出來的辦法。

火槍射程不到二百步,想要產生殺傷力,北伐軍就必須主動上前。

就算有虎蹲炮,那也是一里之內的射程,而八門六磅炮,射程是夠了,可數十丈寬的列陣截面,殺傷力猶顯不足,關鍵是在飛雲橋一戰之後,炮彈又沒剩多少了,這情況敵我雙方心裡其實都已經非常清楚。

可陳錦的這應對之策雖然正確,但細思下來,也有些可笑不是?

如果是以逸待勞,守軍待在城內抗擊北伐軍豈不更好?

還能依仗被多爾袞之前下令加固的城牆,何必出城迎戰呢?

這就是陳錦肚子裡的小九九了,被動防守,氣勢弱了三分,主動出擊,能贏最好,不能贏也能向上稟報,陳某不懼矢石、身先士卒,率全軍禦敵於城外,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之類的云云不是?

這種做法很常見,舉個例子,明嘉靖年間,數十倭寇從福建沿海登陸,然後就一路暴走,遇到小縣城就攻打,遇到明軍就搏殺。

疾行千多裡,洗劫大半個南直隸,直逼大明王朝的留都應天府城下,竟悍然對城高牆堅的應天城發動了進攻。

沿途十餘萬明軍,竟無力阻攔。

史載“引弓射之,賊悉手接其矢,諸軍相顧愕貽,逐俱潰。”

可笑嗎?

還真不可笑!

雖說當時衛所兵制崩潰,衛所兵員嚴重足,且戰鬥力低下,可就算十取一,那也是上萬軍隊啊。

每人撒泡尿,也能淹死這數十倭寇不是?

這數十個流竄的倭寇,行程數千裡,歷時近兩個月,造成官兵、民衆傷亡數千人,殺死御史一人、縣丞一人、把總三個,雖然不知道史書記載真假,但最終這股囂張的倭寇的下場是被全殲了。

反過來說明一個問題,不是真打不過,而是不想打。

除了衛所兵戰力低下這個顯而易見的原因之外,最大的原因在於——不想打。

真被逼急了,也是出工不出力。

加上倭寇怕也是窮瘋了、餓急了,沒啥顧忌,纔敢如此搏命,都道兔子急了還咬人呢。

倭寇身處異國腹地,心中想得最多的,怕是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個。

而明軍避而遠之、出工不出力,這就造成了倭寇一舉刀,明軍就潰逃,那就算有百萬兵,也無濟於事啊。

而最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養寇自重!

沿途諸衛所千戶、百戶們都清楚,就這數十倭寇能成啥事?

幾千、幾萬的反民都被鎮壓了,就這數十個矮蘿蔔,分分鐘就能滅了他們。

而關鍵在於,只有將倭寇放進大明腹地,才能讓那些肉食者們、清流們震驚,纔會迫切地需要用到軍隊,想起這些被盤剝到已經無法生存的衛所兵們。

事實也是如此,在這場可笑的數千裡追逐戰後,朝廷撥款了。

也就有了後面俞大猷與戚繼光江南抗俄。

所以,到了陳錦這樣的位置,要不懂點政治,那就是“自甘墮落”了。

後世有句“明言”,如果當了團長,還不明白站隊的重要性,那基本上晉升就到頭了。

陳錦顯然是琢磨出其中的道道了,他一個漢人要在滿族將領雲集的多爾博麾下出頭,那就只能標新立異,而出城迎戰,就是他覺得投入最小報酬最大的方法。

北伐軍兵力並不佔優,優勢在於火器,清軍的優勢就在於背靠城牆,情況緊急可以隨時撤入城中,有一支輕騎,可以隨時突擊、殿後,可謂安如泰山。

在陳錦看來,就算北伐軍火器再犀利,自己轉身入城,是來得及的,畢竟北伐軍需要奔跑,哪趕得上自己腳底抹油溜得快?

爲何只有四千人出城迎戰?

那是因爲城牆上還有一千多弓弩手,這種上下交叉的箭矢,又豈是不着鎧甲的北伐軍能消受得了的?

當然,這是陳錦自認爲如此,他很有信心。

……。

“怎麼打?”

城外吳爭指着城門處立陣的清軍,斜了魯之域一眼,問道。

魯之域裝傻搖搖頭,心道你一王爺、大將軍親領,還問我幹嘛。

吳爭見魯之域不理這茬,哂然道:“那成,就你領三千人,攻城吧!”

魯之域一聽,急了。

能不急嗎?

這不開玩笑嗎?

輕飄飄一句“攻城吧”,得有多少士兵枉死在城下?要知道,北伐軍士兵是不着甲的啊。

“那……王爺,您不是派宋安去公幹了嗎?”魯之域訕笑着道。

第七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財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統戰,其實也是武器第六百四十四章 我就要殺了他第七百七十五章 虛與委蛇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再戰海州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小人物也能幹大事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既然趕上,就沒退路可言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墮落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立場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出手第六百十二章 相煎何太急?第七百五十五章 可扶則扶,不可扶則廢第二百六十九章 恐嚇多鐸第一百八十八章 各方妥協第七百十八章 那就讓人家聽聲響唄第一千零五十章 其實本王也有女兒第一千三百十六章 陰差陽錯第二百三十八章 何苦喋喋不休,作婦人樣!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東藩海戰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老實人第三十七章 吳爭,你敢?第九章 兩個方案,怎麼選?第八百二十五章 別讓父老鄉親瞧不起咱們第一百七十三章 厲如海救駕第三百三十四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九百六十六章 仇須報,債得還!第六百六十四章 也太能折騰了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漢明半月談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讓條路?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柳成蔭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沛縣之戰(二)第六百九十六章 咱身在曹營心在漢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多爾博的遲疑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人心最複雜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老馬,你立功了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一百七十章 惶惶渡海時,哀哀遺民淚第五百三十八章 馬瑤草,你得表態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親不親故鄉人第七百十二章 將他叉下去!第四百二十九章 似曾相識之感第四百零四章 你們愛咋咋滴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小家子氣嗎第一千六百十五章 張良計和過牆梯第五十四章 驅虎吞狼?第一千三百十四章 吳、晉聯姻?第五百章 夏完淳指揮有誤第九百三十二章 援兵及時趕到第二百十三章 朱以海心中的暗疼第八百八十四章 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茶山海戰(一)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種瓜得瓜第五百零五章 物以類聚第二百七十九章 總有刁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震驚第五百七十九章 對和錯,重要嗎?第八百三十二章 當受世人敬重第一千二百十九章 誰的炮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茶山海戰(三)第四百四十八章 歪打正着第五百零四章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第六百二十一章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第七百九十二章 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收復海州(三)第五百七十七章 國策和國本第八十一章 朝廷沒錢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瘮人第五百零九章 大水差點衝了龍王廟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李顒舌戰雙儒(一)第五百四十五章 堅拒吳王爵第八百四十九章 憤青第一百三十二章 滅掉韃子前鋒第一百四十章 方國安不聲不響撤退第四百六十七章 擁立第三百六十五章 應天府之變(八)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小人物也能幹大事第七百九十三章 王爺救命!第七百九十六章 與張煌言起了爭執第二十七章 你不會是看上人家婢女了吧?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李顒舌戰雙儒(一)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誰纔是真正心中恐懼之人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一舉三得第三十章 你妹!第八百二十一章 里長、族長的威嚴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君子之約第八十八章 讓人窩火的錢翹恭第一百二十八章 紅衣大炮第七百五十九章 聽者有意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茶山海戰(三)第六百三十六章 難以承受的代價第十九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需要理由嗎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風雲突變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七星島海戰(三)第四百九十一章 忠奸難辯第八百八十三章 大半年沒見了,怪想念的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人心之變第九十章 大人就象家父一般。第九百六十一章 有自豪感的匹夫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舐犢情深
第七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財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統戰,其實也是武器第六百四十四章 我就要殺了他第七百七十五章 虛與委蛇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再戰海州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小人物也能幹大事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既然趕上,就沒退路可言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墮落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立場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出手第六百十二章 相煎何太急?第七百五十五章 可扶則扶,不可扶則廢第二百六十九章 恐嚇多鐸第一百八十八章 各方妥協第七百十八章 那就讓人家聽聲響唄第一千零五十章 其實本王也有女兒第一千三百十六章 陰差陽錯第二百三十八章 何苦喋喋不休,作婦人樣!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東藩海戰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老實人第三十七章 吳爭,你敢?第九章 兩個方案,怎麼選?第八百二十五章 別讓父老鄉親瞧不起咱們第一百七十三章 厲如海救駕第三百三十四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九百六十六章 仇須報,債得還!第六百六十四章 也太能折騰了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漢明半月談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讓條路?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柳成蔭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沛縣之戰(二)第六百九十六章 咱身在曹營心在漢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多爾博的遲疑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人心最複雜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老馬,你立功了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一百七十章 惶惶渡海時,哀哀遺民淚第五百三十八章 馬瑤草,你得表態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親不親故鄉人第七百十二章 將他叉下去!第四百二十九章 似曾相識之感第四百零四章 你們愛咋咋滴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小家子氣嗎第一千六百十五章 張良計和過牆梯第五十四章 驅虎吞狼?第一千三百十四章 吳、晉聯姻?第五百章 夏完淳指揮有誤第九百三十二章 援兵及時趕到第二百十三章 朱以海心中的暗疼第八百八十四章 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茶山海戰(一)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種瓜得瓜第五百零五章 物以類聚第二百七十九章 總有刁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震驚第五百七十九章 對和錯,重要嗎?第八百三十二章 當受世人敬重第一千二百十九章 誰的炮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茶山海戰(三)第四百四十八章 歪打正着第五百零四章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第六百二十一章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第七百九十二章 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收復海州(三)第五百七十七章 國策和國本第八十一章 朝廷沒錢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瘮人第五百零九章 大水差點衝了龍王廟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李顒舌戰雙儒(一)第五百四十五章 堅拒吳王爵第八百四十九章 憤青第一百三十二章 滅掉韃子前鋒第一百四十章 方國安不聲不響撤退第四百六十七章 擁立第三百六十五章 應天府之變(八)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小人物也能幹大事第七百九十三章 王爺救命!第七百九十六章 與張煌言起了爭執第二十七章 你不會是看上人家婢女了吧?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李顒舌戰雙儒(一)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誰纔是真正心中恐懼之人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一舉三得第三十章 你妹!第八百二十一章 里長、族長的威嚴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君子之約第八十八章 讓人窩火的錢翹恭第一百二十八章 紅衣大炮第七百五十九章 聽者有意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茶山海戰(三)第六百三十六章 難以承受的代價第十九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需要理由嗎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風雲突變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七星島海戰(三)第四百九十一章 忠奸難辯第八百八十三章 大半年沒見了,怪想念的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人心之變第九十章 大人就象家父一般。第九百六十一章 有自豪感的匹夫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舐犢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