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漢明半月談

只有陳子龍唾沫橫飛地激昂着,“世人都說吳王曹操,其實不然,他是劉備,明面上是擁漢,實則取而代之,他哄騙的不是世人,而是他自己!不成,我得出海找他去……得和他辯論是否……他魔怔了!”

還真別說,陳子龍說走就走,他拔腿朝外奔。

卻被錢肅樂一把拽住,“吳王不想見你。”

“胡說!”陳子龍怒目回瞪。

“這是吳王原話。”

“呃?”陳子龍傻眼了,可隨即吼道,“不想見也得見,除非他殺了我……要不,還我兩年光陰,我投永曆去!”

錢肅樂悠悠道:“吳王原話是,本王不想見他,除非他能自個把自個的心思揣摩明白了,然後把天下人心揣摩明白了,再來見本王。”

陳子龍一愣,瞠目看着錢肅樂,問道:“什麼意思?他這話是什麼意思?”

錢肅樂搖搖頭道:“我只傳話,不做解釋……因爲我也想不明白,正因爲想不明白,所以不能爲你解惑。”

陳子龍蹩眉想了老半天,使勁地拍打着自己的頭道:“這說不通啊,什麼叫把自個的心思揣摩明白了,又什麼叫天下人心揣摩明白了……他這只是故意在避我!有道是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他理虧……!”

錢肅樂道:“這話吳王與你說得一樣,理不辯不明。所以,他讓你去辯,和自己辯,和天下人辯。”

陳子龍再次瞠目起來,他憤怒道:“我只有一張嘴,和自己辯還說得通,如何與天下人辯?”

錢肅樂悠悠道:“吳王在大將軍府麾下,新設了一個衙門,稱爲漢明半月談,大體上與原邸報相同,但面向的是天下人,以邸報的方式,將大將軍府的時政和天下事傳遞給天下人。吳王說,堵不如疏,愚民不如引導,你陳子龍如果願意,可爲漢明半月談之總編撰,從二品銜,與三臺並立,獨立於三臺之外,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漢明半月談,職責在於以民間輿論監督三臺,鋤強扶弱,要起到講真話、辦實事的目的,讓民衆人人瞭解、通曉法理,唯有將法普及、理辨清、禮傳頌,天下方可真正太平。”

陳子龍愣了,愣了很久。

突然怪叫一聲,衝着錢肅樂吼道:“好你個錢希聲,你就不能一口氣把話說完嗎?”

然而他的臉上是興奮的,因爲他等了兩年,終於有事做了。

錢肅樂反而沒有搭理他,而轉頭對吳伯昌道:“吳翁啊,你我還有張蒼水三人,皆爲漢明半月談之副總編撰,這就是吳王令我與二位商量的原因。”

吳伯昌一直在擔心,擔心兒子真得會棄世厭俗、自我放逐,可現在他明白了,兒子是對的,既然立心爲天下,那麼就讓天下人,來決定天下事。

吳伯昌頜首道:“此必將爲盛事,老夫求之不得!”

……。

報紙其實很早就出現了。

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漢,實行的是郡縣制,在全國分成若干個郡,郡下再分若干個縣。

各郡在京城長安都設有駐京辦事處,這個辦事處叫做“邸”,各郡派有常駐代表,他們的任務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主官之間做聯絡工作。

他們定期把皇帝的諭旨、詔書、臣僚奏議等官方文書以及宮廷大事等有關正治情報,寫在竹簡上或絹帛上,然後由信使騎着快馬,通過驛道,傳送到各郡長官。

這稱之爲邸報,一直延續到明朝。

到了清朝,邸報更名爲京報。

吳爭其實早就想將報紙推向大衆,這是開啓民智最快速的方法。

可一直以來,大將軍府所轄之地,連年的戰爭,加上嘉興以北各府一直被戰火籠罩,報紙沒有合適的運作環境。

而且,當時民間識字之人確實不多,一個縣,收攏識字這人,也就百中取一,這還是因爲江南比較富裕。

但眼下不一樣了,單就紹興、杭州、嘉興、松江四府之地,三大院校的生員加起來就有萬人

之衆。

這還是一屆,三年多了,年年都有招收,年年都有畢業。

所以,將報紙推向民衆的時機到了。

一戶人家中,只要有一人識字,就可以將報紙的內容說給家人聽,並解釋清楚。

吳爭推行報紙的用意,其實只有一個。

讓百姓明白,什麼纔是國家、民族、正朔。

只有明白,纔可以真正去選擇,而不是人云亦云的隨波逐流。

而對於陳子龍的任命,其實是吳爭考慮甚久的結果,陳子龍有才是公認的,當然這才,更多指得是文才,文才也有分類,陳子龍的文才,更擅長的是詩詞歌賦。

明朝的進士,在當時的社會中,幾乎是全能的。

科考考的不僅僅是文章,在明末時,同樣增設了武科(不是武舉),這也是史書上經常看到,明明是進士文人出身,同樣在帶兵打仗,而且還打得不錯。

譬如錢肅樂、張煌言等人,都是正經的進士、舉人出身,可一樣能帶兵打仗。

陳子龍也一樣是進士出身,但他的偏好,更適合謀劃、編撰。

但吳爭用他,也並非僅僅是陳子龍筆桿子過硬,而是陳子龍的性格,爲求目的,不擇手段。

五年時間,治下十一府中,舊勢力、舊觀念只是蟄伏,而非被清除。

既然時勢不允許吳爭用更爲激烈的手段,那麼,文攻不武鬥,成了吳爭眼下唯一的選擇。

所以,吳爭用陳子龍,以他犀利的性格,去抨擊官場、商場、民間的弊端。

當然,吳爭也做好了思想準備,因爲陳子龍是把雙刃劍,傷人也可能傷己,但吳爭自問行端立正,所謂事無不可對人言嘛。

報紙配合明社,及三大學院,對社會思想的影響力,這涉及的人數,那可不是個小數目。

以財政司資助,以成本價的五成,虧本向民間銷售,並以裡、村爲單位,建立免費的報欄,供人閱讀,以瞭解時勢。

就這樣,一場前無古人的,讓民衆真正參與進來的思想變革,正悄悄地在十一府土地上發生了。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那就殺了吧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朱存釜死了第七百九十二章 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第九百零五章 奉陪到底第九百三十四章 覆滅之路第一千六百十六章 歷經磨難的東藩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漢明銀行第三百三十五章 你想多了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定是瘋了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戰略轉變第七百五十五章 可扶則扶,不可扶則廢第四百十三章 擊沉它第一千五百十七章 有個女子在演講第六百章 局已經佈下第八百五十一章 你是來砸場子的第五百六十八章 吳老爺人老心不老第三百九十章 這轉折來得太突然第六百四十一章 你這輩子欠我的,沒有機會還了第八百十章 這哪是護院,分明是軍隊第一千五百十三章 我兒威武!第八百章 這是命令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劉放的豐功偉績第二百三十五章 紹興府難得地形成統一第九百十一章 君可欺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軍務,我說了算第一百二十三章 人才難得第一百十一章 抱着金飯碗討飯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無巧不成書第三百六十四章 應天府之變(七)第五百四十三章 如沐春風第三十五章 密信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吳爭入局第八百五十七章 爾虞我詐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興化戰役(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大的軟肋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沛縣之戰(二)第二百二十章 宜將剩勇追餘寇第八百十六章 黃駝子出獄第一百章 這下老子要破產了。第一千零十九章 老兵不死第三百四十三章 真理只存在於大炮的射程之內第七百九十五章 意見不統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戰略改變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小人與君子第一千六百十九章 再落一子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進五,退十第六百三十三章 趁他病,要他命第六百四十二章 戰爭收官第四百八十九章 罷免吳爭第六百零八章 替死鬼第四百二十四章 死馬當作活馬醫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九十八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八百八十章 他真敢自立、真敢反嗎?第四百二十章 運氣不錯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撿了個名士(二)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統戰,其實也是武器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風雨欲來第六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二百章 大明絕非想象中那樣不堪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匹夫不可奪志第五百四十二章 莫負老夫!第九百六十五章 天道輪迴,躲不過的!第五百三十八章 馬瑤草,你得表態第一百三十三章 完勝第四百九十五章 有奸細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不知死活的東西第二百四十八章 沈家小子,你敢動老夫試試?第二百七十七章 事出意外第七百八十二章 拼刺術第八百九十三章 又一個畜生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佈局第四百五十五章 戰爭規模開始擴大第一百零三章 趙史主動投效第六百十九章 陳勝、厲如海的選擇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小人物也能幹大事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朱慈煃得逞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還有人不服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如何放手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算有遺策第五百九十章 兵變第四百七十二章 朱媺娖提了個條件第五百七十三章 張名振投入麾下第七百七十一章 清廷的日子也不好過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能奈我何第七百二十四章 智者千慮罷了第四百十五章 整編舟山水師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家家有本難言的經第二百零三章 北伐第八百二十七章 大勝第六百五十七章 追贓助餉纔是大順朝的敗亡原因?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失職的“漢奸”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撤嗎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是策反嗎?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撞,也得撞沉它第一百四十五章 這老頭兒,究竟是忠是奸?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抉擇(一)第八百九十七章 誰是雛?第二百六十七章 空手套白狼第八百七十三章 豬隊友古來有之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那就殺了吧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朱存釜死了第七百九十二章 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第九百零五章 奉陪到底第九百三十四章 覆滅之路第一千六百十六章 歷經磨難的東藩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漢明銀行第三百三十五章 你想多了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定是瘋了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戰略轉變第七百五十五章 可扶則扶,不可扶則廢第四百十三章 擊沉它第一千五百十七章 有個女子在演講第六百章 局已經佈下第八百五十一章 你是來砸場子的第五百六十八章 吳老爺人老心不老第三百九十章 這轉折來得太突然第六百四十一章 你這輩子欠我的,沒有機會還了第八百十章 這哪是護院,分明是軍隊第一千五百十三章 我兒威武!第八百章 這是命令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劉放的豐功偉績第二百三十五章 紹興府難得地形成統一第九百十一章 君可欺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軍務,我說了算第一百二十三章 人才難得第一百十一章 抱着金飯碗討飯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無巧不成書第三百六十四章 應天府之變(七)第五百四十三章 如沐春風第三十五章 密信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吳爭入局第八百五十七章 爾虞我詐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興化戰役(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大的軟肋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沛縣之戰(二)第二百二十章 宜將剩勇追餘寇第八百十六章 黃駝子出獄第一百章 這下老子要破產了。第一千零十九章 老兵不死第三百四十三章 真理只存在於大炮的射程之內第七百九十五章 意見不統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戰略改變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小人與君子第一千六百十九章 再落一子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進五,退十第六百三十三章 趁他病,要他命第六百四十二章 戰爭收官第四百八十九章 罷免吳爭第六百零八章 替死鬼第四百二十四章 死馬當作活馬醫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九十八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八百八十章 他真敢自立、真敢反嗎?第四百二十章 運氣不錯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撿了個名士(二)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統戰,其實也是武器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風雨欲來第六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二百章 大明絕非想象中那樣不堪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匹夫不可奪志第五百四十二章 莫負老夫!第九百六十五章 天道輪迴,躲不過的!第五百三十八章 馬瑤草,你得表態第一百三十三章 完勝第四百九十五章 有奸細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不知死活的東西第二百四十八章 沈家小子,你敢動老夫試試?第二百七十七章 事出意外第七百八十二章 拼刺術第八百九十三章 又一個畜生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佈局第四百五十五章 戰爭規模開始擴大第一百零三章 趙史主動投效第六百十九章 陳勝、厲如海的選擇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小人物也能幹大事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朱慈煃得逞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還有人不服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如何放手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算有遺策第五百九十章 兵變第四百七十二章 朱媺娖提了個條件第五百七十三章 張名振投入麾下第七百七十一章 清廷的日子也不好過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能奈我何第七百二十四章 智者千慮罷了第四百十五章 整編舟山水師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家家有本難言的經第二百零三章 北伐第八百二十七章 大勝第六百五十七章 追贓助餉纔是大順朝的敗亡原因?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失職的“漢奸”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撤嗎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是策反嗎?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撞,也得撞沉它第一百四十五章 這老頭兒,究竟是忠是奸?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抉擇(一)第八百九十七章 誰是雛?第二百六十七章 空手套白狼第八百七十三章 豬隊友古來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