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擁立

應天府中,正在徵兵。

陳子龍的目標是三萬人。

這目標不高,對於一個大明南都來說,三萬兵員也就幾天功夫吧。

其實吳爭錯怪了陳子龍等人。

他們在錢肅樂回京,轉達吳爭欲以二萬多禁軍爲餌,吸引江北清軍主力,從而一戰收復鎮江城的方略,陳子龍等人不僅不反對,還極力贊同。

如果真能收復鎮江,徹底控制長江以南,不再爲臥榻之旁有敵環伺,不用說二萬人,就算再加一倍,都是值得的。

這也是錢家叔侄能迅速率軍出征、王之仁能隨即配合率水師不顧傷亡向江心島發起攻擊的原因。

上下、君臣同心同德,沒有什麼事幹不成的。

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因爲陳子龍一衆文人,對吳爭的看法發生了改變。

倒不是因爲吳爭收復紹興府全境之功,也不是吳爭奉詔派舟山水師增援應天府,更不會是現在吳爭有進取之心,打算收復鎮江。

原因很簡單,就是吳爭的“身份”。

雖說未經證實,但太祖遺詔和傳國玉璽的份量,已經讓陳子龍等人信了一半。

今時不同往日。

如果在太平盛世,那這事就得看皇帝的意思,或封賞個王爵貽養天年,或軟禁起來,當然也不排除抽冷子暴病而亡。

可眼下,宗室凋敝,二百多年過去,原本惠宗的支持者也早已被鎮壓,就算要反攻倒算,也找不到人了,不管是誰爲帝,臣子就眼前這幫臣子,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句話就眼前形勢不太適用。

所以,對於陳子龍這些保明室的先鋒來說,吳爭確實是可以成爲候選者之一的。

而且,如果擁立吳爭,就不存在吳爭謀朝篡位的可能了,總沒有自己篡自己的吧?

加上慶泰朝,吳爭的實力太強大了。

如果真擁立他爲帝,或許一切就順理成章了。

廣州三帝同存的消息,極大地刺激了慶泰朝臣,他們渴望有一個皇帝。

但這些人中,也有持不同意見者,譬如河南道御史(天知道他怎麼去上任)、副都御史王翊、兵科給事中董志寧爲代表文臣,他們倒不是不贊同擁立吳爭,可他們認爲必須覈准、比對傳國玉璽的真僞,從而來確認吳爭身份的真實性,否則,一旦搞錯了,那明室就徹底淪喪了。

對於這種不同意見,沒有敢去反駁。

就象對於吳爭的身份,沒有人敢公開質疑一樣。

因爲吳爭只要認下宗室身份,那麼除非吳爭賦閒卸去身上權力,否則要提出質疑,就得先問自己夠不夠格。

可要印證傳國玉璽的真僞,就得比對二百多年前的文書,這顯然在很長時間內,都是做不到的。

也正因爲如此,包括陳子龍在內的文人都在猶豫。

但這不妨礙他們以實際行動,來襄助吳爭收復鎮江之舉,畢竟這事於公於私都有益。

可錢家叔侄兩支禁軍的離開,應天府唯有廖仲平一支禁軍,獨木難支啊。

此戰開始至今,應天府還沒有過戰事,可畢竟是京城嘛,真到了發生戰事時,離亡也就不遠了。

所以,陳子龍提議再徵三萬新軍,一來防備清軍突破興國公水師的封鎖,攻上岸來,二是所有人都明白,江北儀真的那支明軍,怕是回不來了,那就需要有填補空隙的新軍。

這關係到每個人的安然,自然沒有一人反對。

可問題是,朝廷養得起嗎?

陳子龍在江南的聲望確實強大,五日之內,招募新兵三萬,讓人驚訝的是,這三萬新兵徵召,竟是不付餉銀的,也就是說只要給他們一口飯吃就行。

由此可見陳子龍等人的號召力,何等強大。

這還不算完,兵員有了,可軍服裝備也需要花錢啊。

好嘛,陳子龍等數十人連續兩天去玄武湖開了兩次“講座”,生生籌出了三十多萬兩銀子,這下不單三萬新軍的裝備解決了,還積餘出了不少,可見其聲名之盛,令人嘆爲觀之。

這個時候,鎮江城光復的消息傳到了應天府。

背插三道三角旗的傳信兵,幾乎是連滾帶爬地衝入奉天殿,喘着粗氣將這個消息說出來時,

整個大殿一片寂靜。

半晌才暴發出滿殿歡呼聲,這是所有人的功績,這場戰役,幾乎每個人都在爲此付出。

大軍糧草、軍備、百姓動員、民夫徵召等等。

這是個大工程,與吳爭在杭州、紹興發動戰爭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

簡單地說,吳爭在杭州施行的近乎是軍政府,可應天府不同,它是一個衙門齊全的朝廷。

吳爭可以隨時下令發動一場規模不大的戰爭,當然,如果沒有莫家根深蒂固的勢力,爲吳爭做後勤,吳爭也沒有那麼容易想收復紹興就收復紹興。

所以,一聽到鎮江府光復,所有人都覺得與有榮焉。

這陣的歡呼聲整整持續了一柱香的時間,許多激動的老頭們都擊掌相賀。

殿階上,監國朱媺娖鳳目盈淚,在這個時候,所有人都失態了。

也沒有人會去指責誰失儀。

朱媺娖的目光聚焦於奉天殿殿門之外的虛空,朱脣在動,“父皇,您聽到了嗎?我們終於重新在江南立穩腳跟了。您在天之靈,一定要保佑大明覆興……!”

可很多時候,事情都會出乎人的意料。

誰也沒有想到,或許陳子龍自己事前也沒有想到,他會在這個時候,當着監國和滿朝文武的面,說出擁立吳爭爲帝的倡議。

陳子龍慨然地聲音回落在奉天殿的上空,滿殿如死一般地寂靜、啞雀無聲。

太突然了,突然到沒有一個人能預料到,哪怕是原本在私下集會時,提出過這個倡議的文臣們。

或許是因爲廣州三帝給陳子龍的一種急迫感。

亦或許是因爲這場人人盼望已久的勝利吧。

與應天府光復相比,這場勝利更讓他們激動。

因爲他們,共同參與了。

陳子龍的倡議非同小可,他可是內閣首輔。

許久的冷場之後,閣臣都御史張煌言、馬士英、刑部尚書徐孚遠、工部尚書宋徵輿還有無數的官員都紛紛站出來附議。

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戰爭重啓第二百零八章 兵臨松江城下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勸降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撿了個名士(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橋之戰第九十章 大人就象家父一般。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無巧不成書第三百七十九章 這樣的人,殺不得!第二百八十二章 吳爭遇刺第九百九十章 尼堪的野望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諸事不宜第五百九十四章 荒唐!混帳!第一百六十二章 多鐸悍然反擊第七百九十六章 與張煌言起了爭執第一千二百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二百八十四章 真是誤會第六百零九章 夜梟第八百三十九章 若再敢擅作主張,後果自負第三百二十二章 私怨高於國仇纔是主因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第四百零九章 決定出兵第二百二十八章 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第三百四十一章 要槍,還要人第四百四十三章 勸降金聲桓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英雄遲暮?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沒有辦法的辦法第二百六十三章 停戰談判開啓第二百三十八章 何苦喋喋不休,作婦人樣!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運籌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醴陵會盟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連橫合縱(二)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風雷騎第八百零四章 透着古怪第九百七十七章 你從是不從?第二百五十四章 糧食大戰第八百九十二章 禍水南引?第三百四十八章 我是吳小妹第九百七十五章 一念之差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臨淮之戰(二)第四百九十七章 馬士英醒悟得晚了些第八百五十五章 竟要入股江南商會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發爲順民,無發爲難民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面聖第七百零五章 這得多熱鬧?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鄭森的躑躅第九百三十一章 小的十九了第三百八十一章 你打算唱白臉還是紅臉?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家產之爭,也無骨肉之情第八十八章 讓人窩火的錢翹恭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蔣全義的戰術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殿前之血腥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莫長林招供第四百五十八章 鷹、鴿兩派第一百二十章 我朝要舉兵反攻第五百二十三章 攻江都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勸捐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最擅長陽謀第一百七十八章 錢翹恭的選擇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柳成蔭第一百八十七章 你誑我?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外力第四百六十六章 血戰鎮江城(二)第五十九章 將本宮身份詔告天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就象做了場惡夢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完勝第六百九十三章 是和是戰,諸公就沒有一個定議嗎?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軍事報復第一百二十六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六百十五章 不要也罷第四百三十六章 韃子將帥之間的齷齪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老馬,你立功了第七十一章 不能死社稷,何苦監國?第二百七十一章 吳老爹吐露秘密第九百六十四章 官商勾結第八百零五章 治下有方?第一百三十七章 同是明軍,何必內訌?第三百五十四章 豎子安敢欺我?第四百六十二章 丹陽之戰(二)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負理想,不負天下第八百三十六章 罕見的酷刑第四百六十三章 殲滅清騎第四百八十八章 與士大夫共天下?第六百九十八章 南蠻子,好大的口氣第七百八十一章 信任自己的同袍第八百二十六章 衙門前的血戰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朕知曉了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滅口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初露端倪第八百三十四章 反清者榮,降清者恥,賣國者必誅!第七十八章 有魂的軍隊,不死!不滅!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人爲財死?第二百六十八章 父親病危第六百十七章 機會來了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倒吳運動第一百四十章 方國安不聲不響撤退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快了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守土保境,唯死而已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那就不等了第五十四章 驅虎吞狼?
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戰爭重啓第二百零八章 兵臨松江城下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勸降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撿了個名士(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橋之戰第九十章 大人就象家父一般。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無巧不成書第三百七十九章 這樣的人,殺不得!第二百八十二章 吳爭遇刺第九百九十章 尼堪的野望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諸事不宜第五百九十四章 荒唐!混帳!第一百六十二章 多鐸悍然反擊第七百九十六章 與張煌言起了爭執第一千二百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二百八十四章 真是誤會第六百零九章 夜梟第八百三十九章 若再敢擅作主張,後果自負第三百二十二章 私怨高於國仇纔是主因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第四百零九章 決定出兵第二百二十八章 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第三百四十一章 要槍,還要人第四百四十三章 勸降金聲桓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英雄遲暮?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沒有辦法的辦法第二百六十三章 停戰談判開啓第二百三十八章 何苦喋喋不休,作婦人樣!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運籌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醴陵會盟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連橫合縱(二)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風雷騎第八百零四章 透着古怪第九百七十七章 你從是不從?第二百五十四章 糧食大戰第八百九十二章 禍水南引?第三百四十八章 我是吳小妹第九百七十五章 一念之差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臨淮之戰(二)第四百九十七章 馬士英醒悟得晚了些第八百五十五章 竟要入股江南商會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發爲順民,無發爲難民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面聖第七百零五章 這得多熱鬧?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鄭森的躑躅第九百三十一章 小的十九了第三百八十一章 你打算唱白臉還是紅臉?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家產之爭,也無骨肉之情第八十八章 讓人窩火的錢翹恭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蔣全義的戰術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殿前之血腥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莫長林招供第四百五十八章 鷹、鴿兩派第一百二十章 我朝要舉兵反攻第五百二十三章 攻江都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勸捐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最擅長陽謀第一百七十八章 錢翹恭的選擇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柳成蔭第一百八十七章 你誑我?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外力第四百六十六章 血戰鎮江城(二)第五十九章 將本宮身份詔告天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就象做了場惡夢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完勝第六百九十三章 是和是戰,諸公就沒有一個定議嗎?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軍事報復第一百二十六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六百十五章 不要也罷第四百三十六章 韃子將帥之間的齷齪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老馬,你立功了第七十一章 不能死社稷,何苦監國?第二百七十一章 吳老爹吐露秘密第九百六十四章 官商勾結第八百零五章 治下有方?第一百三十七章 同是明軍,何必內訌?第三百五十四章 豎子安敢欺我?第四百六十二章 丹陽之戰(二)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負理想,不負天下第八百三十六章 罕見的酷刑第四百六十三章 殲滅清騎第四百八十八章 與士大夫共天下?第六百九十八章 南蠻子,好大的口氣第七百八十一章 信任自己的同袍第八百二十六章 衙門前的血戰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朕知曉了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滅口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初露端倪第八百三十四章 反清者榮,降清者恥,賣國者必誅!第七十八章 有魂的軍隊,不死!不滅!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人爲財死?第二百六十八章 父親病危第六百十七章 機會來了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倒吳運動第一百四十章 方國安不聲不響撤退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快了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守土保境,唯死而已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那就不等了第五十四章 驅虎吞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