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血戰濮陽入手,曹仁預謀魏延

從天明戰至黑夜,濮陽城內刀劍聲漸漸熄去,只留有雨落的滴答聲仍舊不曾斷去。混雜着鮮血的積水沿着城頭流入城內街道,幾乎將整個濮陽染成一片猩紅。曹洪終究沒能在鞠義手中討得便宜,當戰事結束時他也早已成了幷州軍團的俘虜。

濮陽一場血戰雙方兵士死傷都不在少數,即使鞠義、徐榮乃是奇襲城門也無法避免將士的傷殘戰死。當戰後統計結果出來時,已經是第二日正午。

“徐將軍,鞠將軍。”張頜看了看手中戰後統計,沉聲說道:“若非你二人奔馳來援,我等想要攻克濮陽還不知要花多少時日。”說罷將手中薄紙遞給二人,眉目間神色並不好看。

兩人將統計接過細細一看,才知道對方爲何會這般氣悶。昨夜一戰雖然己方勝了,但也僅僅是一場慘勝,若不是人數比對方多出一倍,若不是曹營守城大將早早的被衆人解決,或許他們此刻還得站在城外要首興嘆。

“戰死兵士幾近兩萬,重傷者不下八千,其餘七萬兵馬幾乎過半人都帶着或多或少的輕傷。”念出這等戰報,場中數人無不倒吸一口涼氣,“僅僅是一座濮陽,就能讓我軍傷亡至此等地步,接下來的戰事更麻煩了。”

“你們不要總看到傷亡嘛,昨日不也收穫頗豐嗎?”看着衆人臉色都不太好,高覽開口笑道:“以我粗略估算,光是投降的曹兵也有萬餘人吧。”

“高覽說的不錯,雖然昨夜血戰死傷頗多,但我等也算是收穫不小。”張頜點頭說道:“似濮陽這種堅城曹操治下絕不會太多,而我等已經攻下一座,如今也能放下渡江作戰了。昨夜收得戰俘一萬四千餘衆,城內輜重、糧草也是不少,我等到底是賺了。”

“儁乂,我等何事出兵支援奉孝、公明?”張頜話剛說完徐榮便開口問道,他可是惦記着自家軍師的安危,此時陳留兵力不足,讓人好不擔心。

“你我兩處軍團昨夜才經歷一場鏖戰,要立刻動身恐怕不行。”張頜搖頭說道:“另外濮陽還沒完全穩定,若是大軍離開,怕是會有餘患。”

“我等可在城內暫歇兩至三日,待濮陽穩定、兵卒歇足後,發兵渡江。不過濮陽還需留下一人駐守,文遠,你與我卻是要有一人不能渡河了。”

“文遠、儁乂,還是我留下守城吧。”張遼剛想開口,高覽開口笑道:“雖然我高覽攻城略地不如你二人,但要守住這濮陽,卻是足以勝任。主公此戰已有破曹之心,我等爲將者自然不能因私而貽誤主公軍命。你等出征覽自會照看好後院。”

“高覽休要妄自菲薄,你的本事並不差似我等。”張頜搖頭說道:“既然你主動領命,我與文遠也就不做推辭。留七千兵士與你,務必要穩守濮陽一郡。”

“將軍放心,覽省得”高覽抱拳答應,眼中滿是堅定神色,只是其中夾雜的一絲遺憾,衆人雖然都知道,但卻沒人能說出來。

濮陽戰事結束遠在洛陽的劉氓第一時間便已知曉,心中暗贊郭嘉調度有方的同時,不免憧憬過不了多久這大漢就將在自己手中重新一統。

當濮陽失陷的消息傳回黃河以南時,曹仁這才知道自己又上當了。但他此刻更不敢輕易領兵出城,天知道那徐榮、張頜兩人現在到了什麼地方,若是自己領兵攻打陳留而讓他們有了可趁之機,自己可就成了曹家的罪人。

“叔父,濮陽如今已被張頜攻破,我等該當如何?”曹昂擔憂問道:“若是敵軍南下與陳留兵馬會合,我等實難支撐。”

“昂兒莫慌,唯今之計還需先除了魏延。”曹仁開口道:“徐榮是從陳留離開的,我想魏延這支過境兵馬斷然不會是五萬,至多也不過二三萬人。待本將修書與主公,先將入境的魏延剿滅,纔好守城拒敵。”

“該如何擊破魏延?”曹昂沒有不懂裝懂,謙虛問道。

“明日我領一萬兵馬出城,將魏延後路斷去。”曹仁狠厲說道:“我想主公也會調出兵馬擒殺此獠,魏延孤軍深入,定無法匿行。只要將其困於境內七八日,沒了糧食、水源,魏延一軍也就不攻自破”

“叔父好算計,昂佩服。”曹昂點頭說道,按照曹仁這麼說的話,劉氓帳下十餘萬兵馬也就不那麼可怕了。

“本將領兵外出,這定陶城可就交予你手了。”曹仁開口說道:“記住,若是本將沒回來前劉軍便來圍城,你切記不可衝動,只需死守至我與主公援軍到來即可。”

“叔父放心,昂一定牢記於心”曹昂握拳的雙手緊了緊,這是自己第一次有了獨自領軍的機會,一定不能讓軍中衆將與父親失望,要讓他們看看,我曹昂也是不差的。

正如曹仁所想,他領兵出城不過兩日,陳留的郭嘉、徐晃便帶着兩萬兵馬及糧草輜重殺了過來。而北方的兩隻軍團此刻也合兵渡過了黃河,離定陶也不剩多少路程。

看着城下耀武揚威的洛陽兵士,曹昂幾乎抑制不住出城一戰的心思。不過慶幸的是他腦子還算清醒,還記得曹仁離開時對他說的話,所以並沒被郭嘉等人激出城外。

徐晃與郭嘉從陳留出來自然是獲悉北邊戰事結束才動身的,但此刻徐榮、張頜不在僅憑手中兩萬人也不可能攻下定陶,所以也沒有急忙攻城的想法,讓麾下將士輪換着前去叫陣,兩人卻在帳內享福。直到三日後張頜等人領兵來到定陶城外,纔將步子邁出了營寨。

“儁乂、文遠,你等幾人又立一大功啊。”一見面郭嘉便戲笑說道:“準備何時請上嘉與公明,一起喝上幾杯?”

“奉孝多年不見,依舊如此貪杯啊,哈哈”張頜聞言放聲笑道:“慶功酒宴自然是少不了,不過還是先等戰事結束纔好。大戰結束,保管奉孝你喝個夠啊”

“儁乂遠來,我等還是入營再談。”徐晃輕聲說道:“我與奉孝可是天天盼着你們早點來呢,你們一日不來,這定陶就像放在嘴邊卻吃不着的美食佳餚一般,讓人眼饞的緊”

“照你這麼說,奉孝已經想出破城之法,只等我等大軍齊至,便能拿下定陶?”張遼眼睛一亮,不由得開口問道。

“據嘉近日所獲,曹仁已經領兵外出,想來是追擊魏延去了。”郭嘉開口道:“而城內領兵之人乃是曹操長子昂,這曹昂雖然跟隨曹操也打過不少仗,但卻沒有獨自守城的經歷,對付這麼一個小子即使嘉不說,諸位也是有不少法子取城的。”

“哦?曹昂一人守城?”徐榮等人聞言心中大喜,“這倒是個好機會。可是魏延那,不需要派遣兵士相助與他?孤軍深入恐怕此時已經沒有多少糧食了吧。”

“此刻分兵並非明智之舉,你我都得相信魏延。”郭嘉正色說道:“他的任務便是吸引曹軍助力,我等若想早一日前去相助,要做的就是儘快攻下此城,如此大軍才能沒有後顧之憂的前進。”

“奉孝說的是啊,明日就讓遼來試試,這曹昂到底有幾斤幾兩。”張遼點頭說道。

郭嘉點頭笑道:“文遠願爲先鋒,實乃我軍福分。”

正如徐榮所擔憂的那般,魏延領着三萬兵馬早在兩日前便到了缺糧少水的地步。麾下兵士大多都已開始餓肚子了。好在魏延對此早有預料,爲了自家主公,爲了麾下將士,再當一次強盜土匪又有何妨。可憐的兗州地主階級,幾年前被魏延扒了層皮,這下又得大出血。

“將軍,探哨在後方發現了曹軍探馬的蹤跡。”魏延正在指揮着兵卒將搶來的糧草一一打包,卻聽到身旁偏將在自己耳邊輕聲說道。

“曹軍追來了嗎?”自出了陳留魏延就知道自己定會被曹軍盯上,近十日過去他們終於來了啊。“可知是哪裡的曹兵?”

“這個,末將卻是不知。”偏將聞言一滯,搖頭答道。

“罷了,要來便來吧”魏延開口笑道:“本將領着兵士做了數日匪徒,也該陪他們正規曹軍玩玩,否則他們真的把我魏延看成土匪頭子了。兒郎們,動作利索點,將糧食整裝上車,有大活幹了。”說罷調出百餘探哨,出了莊園打探敵情。

“將軍,有曹兵向此處靠近,已經不足三裡。”當魏延幾乎將這倒黴莊園主的糧倉搬空時,終於傳來了敵軍的消息。

“你,領步卒帶着糧草向東邊前行。”魏延琢磨片刻指了指身旁偏將開口道:“本將領騎兵在此斷後,順便看看膽敢追擊而來的兵馬是何等人物。”

“將軍,還是由末將斷後吧。”副將遲疑片刻,開口說道:“些許追兵怎勞將軍親出,末將領本部騎兵足以擋之。”

“別在這跟我扯皮,讓你去就去,趕緊離開,別在這耽誤本將大事”魏延眉頭一皺,大聲喝道。副將知道自己是勸說不動魏延了,只能領命告退,帶着萬餘步卒離開莊園。

第77章 袁術府內談,朝堂論錢糧第38章 老頭是張儉,黨錮倖存者第31章 劉氓撤兵,藍田設伏第19章 武將鬥,氓設計第17章 議進軍,伐韓遂第161章 曹劉相謀,劉氓驚醒第61章 操勢成,李儒策第53章 秒才識破算計,援軍終至芒碭第102章 公孫心思,衆人定謀第116章 說降二將,劉氓打算第98章 文聘受俘,再傷匈奴第122章 淯水旁鏖戰,子義顯風采第3章 法正巡視南陽,鄧艾義陽放牛第8章 生擒張繡,兵臨長安第94章 圍點打援,棋差一招第84章 老農細說地勢,徐晃將計就計第123章 呂虔苦思計,徐晃欲翻天第98章 曹仁夜襲營,轉眼失徐州第11章 招流民,霸上庸第11章 虎宴,掌兵第107章 南中戰事結,孟獲入洛陽第2章 劉氓細說龍鳳,諸葛草廬考驗第4章 薊縣攻防戰,幷州援軍至第1章 穿越、新家第26章 回漢中,再議事第18章 上雒初戰,董卓心驚第62章 黑山張燕,劉氓暗棋第13章 二將說趙雲,郭嘉出奇策第5章 蹋頓草原稱王,劉表年底命喪第4章 法正做客義陽,鄧艾家中拜師第96章 張繡敗敵,匈奴分兵第115章 張遼劫糧草,袁紹氣跳腳第1章 穿越、新家第74章 長箭出士氣昂,衝車撞擊土牆第57章 曹操連失二州,諸葛城外擺陣第11章 死戰有進無退,江夏易手江東第44章 巴豆功,襲羌族第2章 閻圃訪幽州,戰事波瀾起第48章 公孫父子亡,公孫恭無能第40章 羌族動,徐晃出第24章 兄妹相見,離開長安第2章 劉氓細說龍鳳,諸葛草廬考驗第53章 劉府密談,繼編漢史第53章 王府商軍議,趙子龍歸心第93章 文丑狼狽,文聘苦楚第168章 奇襲克敵,南陽事了第44章 新昌換主人,圍城逼公孫第46章 高覽贈禮女衣,殺將功虧一簣第4章 法正做客義陽,鄧艾家中拜師第128章 北方大戰結,孫劉再相鬥第158章 分兵取城,呂布插手第57章 劉備入朝堂,逗留在漢中第74章 藏身天然居,王子服招供第32章 玄第107章 上庸戰了,匈奴王庭第61章 除董大計,孫曹勢成第107章 上庸戰了,匈奴王庭第109章 大漢再會戰,各諸侯皆出第41章 遼東初鬥兵,張繡再逞威第103章 硬攻營寨,周倉襲糧第38章 武將交鋒,三將鬥呂第116章 奇謀有虛實,郭嘉勝一籌第45章 郭嘉謀劃分兵,濮陽戰事泥濘第149章 三江初戰,呂範受挫第53章 王府商軍議,趙子龍歸心第105章 火燒藤甲兵,木鹿驅百獸第60章 二次謀劃,除董伊始第123章 益州變動,意歸長安第14章 戲志纔出兵,無終城易手第73章 九州島征伐起,客場戰無地利第21章 蹋頓分兵攻城,險瀆閻圃鏖戰第5章 張繡戰趙雲,朝鳳共亂舞第154章 蔣韓襲營,周倉逃命第117章 攜美入蜀,有子名翔第143章 吳敦離城,設伏誘敵第144章 險死火場,張任臨府第117章 攜美入蜀,有子名翔第60章 關羽掌校尉,校場兵鬥陣第15章 孫曹遇敵,逆境反擊第17章 議進軍,伐韓遂第27章 劉氓兵至漁陽,三千槍騎穿陣第140章 陽夏易主,替人頂缸第132章 黃祖欲逞兇,魯肅驕其心第26章 兵逼洛陽,氓將用謀第14章 戲志纔出兵,無終城易手第154章 蔣韓襲營,周倉逃命第95章 司馬懿入府,陶謙讓徐州第81章 蔡瑁遭災,折損萬餘第164章 夏侯取營,終至上界第155章 林前交戰,再次平手第18章 夜襲營,劉韓見第20章 戰天水,馬騰謀第47章 甘寧圍襄平,最後的瘋狂第56章 益州臣,氓大婚第36章 賈文和,疲敵計第37章 洛陽城外,呂布赤兔第3章 薊縣將再戰,武勇屬趙雲第81章 蔡瑁遭災,折損萬餘第108章 四方皆朝賀,劉氓欲動兵第71章 年終出大事,衆老俱病重
第77章 袁術府內談,朝堂論錢糧第38章 老頭是張儉,黨錮倖存者第31章 劉氓撤兵,藍田設伏第19章 武將鬥,氓設計第17章 議進軍,伐韓遂第161章 曹劉相謀,劉氓驚醒第61章 操勢成,李儒策第53章 秒才識破算計,援軍終至芒碭第102章 公孫心思,衆人定謀第116章 說降二將,劉氓打算第98章 文聘受俘,再傷匈奴第122章 淯水旁鏖戰,子義顯風采第3章 法正巡視南陽,鄧艾義陽放牛第8章 生擒張繡,兵臨長安第94章 圍點打援,棋差一招第84章 老農細說地勢,徐晃將計就計第123章 呂虔苦思計,徐晃欲翻天第98章 曹仁夜襲營,轉眼失徐州第11章 招流民,霸上庸第11章 虎宴,掌兵第107章 南中戰事結,孟獲入洛陽第2章 劉氓細說龍鳳,諸葛草廬考驗第4章 薊縣攻防戰,幷州援軍至第1章 穿越、新家第26章 回漢中,再議事第18章 上雒初戰,董卓心驚第62章 黑山張燕,劉氓暗棋第13章 二將說趙雲,郭嘉出奇策第5章 蹋頓草原稱王,劉表年底命喪第4章 法正做客義陽,鄧艾家中拜師第96章 張繡敗敵,匈奴分兵第115章 張遼劫糧草,袁紹氣跳腳第1章 穿越、新家第74章 長箭出士氣昂,衝車撞擊土牆第57章 曹操連失二州,諸葛城外擺陣第11章 死戰有進無退,江夏易手江東第44章 巴豆功,襲羌族第2章 閻圃訪幽州,戰事波瀾起第48章 公孫父子亡,公孫恭無能第40章 羌族動,徐晃出第24章 兄妹相見,離開長安第2章 劉氓細說龍鳳,諸葛草廬考驗第53章 劉府密談,繼編漢史第53章 王府商軍議,趙子龍歸心第93章 文丑狼狽,文聘苦楚第168章 奇襲克敵,南陽事了第44章 新昌換主人,圍城逼公孫第46章 高覽贈禮女衣,殺將功虧一簣第4章 法正做客義陽,鄧艾家中拜師第128章 北方大戰結,孫劉再相鬥第158章 分兵取城,呂布插手第57章 劉備入朝堂,逗留在漢中第74章 藏身天然居,王子服招供第32章 玄第107章 上庸戰了,匈奴王庭第61章 除董大計,孫曹勢成第107章 上庸戰了,匈奴王庭第109章 大漢再會戰,各諸侯皆出第41章 遼東初鬥兵,張繡再逞威第103章 硬攻營寨,周倉襲糧第38章 武將交鋒,三將鬥呂第116章 奇謀有虛實,郭嘉勝一籌第45章 郭嘉謀劃分兵,濮陽戰事泥濘第149章 三江初戰,呂範受挫第53章 王府商軍議,趙子龍歸心第105章 火燒藤甲兵,木鹿驅百獸第60章 二次謀劃,除董伊始第123章 益州變動,意歸長安第14章 戲志纔出兵,無終城易手第73章 九州島征伐起,客場戰無地利第21章 蹋頓分兵攻城,險瀆閻圃鏖戰第5章 張繡戰趙雲,朝鳳共亂舞第154章 蔣韓襲營,周倉逃命第117章 攜美入蜀,有子名翔第143章 吳敦離城,設伏誘敵第144章 險死火場,張任臨府第117章 攜美入蜀,有子名翔第60章 關羽掌校尉,校場兵鬥陣第15章 孫曹遇敵,逆境反擊第17章 議進軍,伐韓遂第27章 劉氓兵至漁陽,三千槍騎穿陣第140章 陽夏易主,替人頂缸第132章 黃祖欲逞兇,魯肅驕其心第26章 兵逼洛陽,氓將用謀第14章 戲志纔出兵,無終城易手第154章 蔣韓襲營,周倉逃命第95章 司馬懿入府,陶謙讓徐州第81章 蔡瑁遭災,折損萬餘第164章 夏侯取營,終至上界第155章 林前交戰,再次平手第18章 夜襲營,劉韓見第20章 戰天水,馬騰謀第47章 甘寧圍襄平,最後的瘋狂第56章 益州臣,氓大婚第36章 賈文和,疲敵計第37章 洛陽城外,呂布赤兔第3章 薊縣將再戰,武勇屬趙雲第81章 蔡瑁遭災,折損萬餘第108章 四方皆朝賀,劉氓欲動兵第71章 年終出大事,衆老俱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