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安械鬥

九月廿二的早晨,長安城發生了震驚朝野的大事,先是數十名衛尉將士與中尉府卒在北闕閭里持兵對峙,繼而召喚各自袍澤,引發近千人的大械鬥,導致上百軍士死傷。

性質太過惡劣!

正午時分,劉徹便已聽聞此事,忙遣近侍宦官去太壽宮和長樂宮,請太皇太后,太上皇和太后速速移駕至未央長秋宮,由郎中令吳成率諸郎衛和死士守護。

劉徹復又吩咐宦者令李福道:“宣衛尉丞李鬆和趙立入殿覲見,並執朕手諭,召公孫賀入宮。”

李福曉得事關重大,也顧不得虛禮,出言應諾後便是匆匆離去。

不消半刻,李鬆和趙立二人便是入得宣室殿。

劉徹不待二人見禮,便是起身行至二人身前,將手中執着的聖旨和虎符遞過去:“趙立,執聖旨虎符前往南軍大營,接掌南軍,不準任何衛尉將士出營;李鬆,執聖旨前往衛尉府,擒拿衛尉張肅與衛尉丞田蚡;如遇抗旨不遵,或有異動者,殺!”

李鬆和趙立心下雖是驚駭,但畢竟出身羽林衛,又征戰多年,心理素質過硬,迅速冷靜下來,沒有半分耽擱和遲疑,領旨而去。

過得不久,羽林校尉公孫賀亦是到了,劉徹亦將聖旨和虎符交到他手中,慎重道:“速領五千羽林衛接管未央宮的守備!”

公孫賀聞言,駭然失色道:“陛下,某非有人要造反?”

“不管是否有人造反,朕現下唯想殺人!”

劉徹狹長的鳳眸中殺意凜然,絕不容許任何人威脅到宮城的安全。

兩萬南軍駐紮在宮城內,由衛尉統領,負責王宮宿衛警備;八萬北軍駐紮在未央宮北,由中尉統領,負責守衛京城和維護治安。

兩軍若真打起來,他這大漢皇帝除了逃命還有甚麼辦法?

“即刻宣所有朝臣上殿……並召中尉張湯入宮!”

劉徹吩咐剛回來的宦者令李福,中尉雖是位列九卿,但因軍政事務繁雜,平日鮮少上朝。

劉徹倒不信張湯敢造反,但南軍畢竟由他執掌,此番鬧出這等大亂,他無論如何脫不了干係。

未央正殿,朝臣們大多面色惶恐,顯已知悉南北兩軍將士爆發械鬥之事。

御座之上,皇帝劉徹鳳眸微闔,雖是不發一語,但面色着實陰沉得可怕,使得羣臣皆不敢出言,垂着頭正襟危坐在席位上。

良久後,劉徹冷聲道:“將衛尉張肅和中尉張湯給朕押上殿來!”

郎衛應諾領命,將五花大綁的張肅和張湯押解上殿。

劉徹擡眸看跪在御階下的二人,只見張肅滿臉惶恐驚疑,張湯卻是面色沉寂。

劉徹沉聲問道:“張湯,朕待你如何?”

張湯伏身頓首,由衷道:“陛下待臣有君臣之義,知遇之恩,若非陛下昔日看重,並向太上皇大力舉薦,微臣不過是區區刀筆吏,不得位列九卿!”

劉徹冷笑道:“既知如此,你便是這般回報朕的?”

“陛下,臣自就任中尉之職,向來盡忠職守,不敢有半分懈怠!”

若換了尋常大臣,此時怕是要嚇掉了魂,偏生張湯是個狠人,他在被宣召入宮,繼續被郎衛擒拿前,已是查明此事的來龍去脈,心裡是有底的。

張湯效忠劉徹多年,對他的脾性有些瞭解,明白自個此時若請罪求饒,也脫不了御下不嚴,縱兵爲患的罪責。這是觸犯軍律的死罪,按律是要梟首抄家的!

倒不如坦率直言,或能搏出一線生機。

“哦?這麼說,你不覺自身有罪?”

劉徹劍眉微揚,事發已近兩個時辰,他已接到了詳實的呈報,知曉此事雖性質惡劣,但事態並不嚴重,南北兩軍將士沒有任何異動。

“臣有罪,且是死罪!”

張湯頓首請罪,卻又把心一橫,徹底豁出性命道:“然臣所犯之罪非是縱兵行兇,而是處置不甚,若早知曉衛尉丞田蚡膽敢動用宮中禁衛抗法,臣必定親領府卒前去執法,將那些禁衛盡數擒拿!”

此言一出,殿內羣臣爲之譁然。

他們雖聽聞南北兩軍將士相互械鬥,卻不曉得此事牽涉到田蚡,他可是太后王娡同母異父的胞弟,當今天子的親孃舅啊。

劉徹不用猜也曉得朝臣們的心思,心下冷笑不已。

孃舅又如何?

廢太子劉榮還是朕的兄長,太上皇的長子,該殺就得殺!

田蚡竟膽敢勾結商賈,向百姓放高利貸,還敢動用麾下禁衛爲放貸者助陣,更是暴力抗法,引得兩軍將士械鬥,死有餘辜!

“你說得不錯!”

劉徹微是頜首,命郎衛解開困束張湯的繩索,復又吩咐道:“你且起身,向諸位卿家詳說此事。”

張湯心下微鬆,暗道好在是賭對了,忙是頓首應諾,方纔起身向羣臣陳述此間詳情。

大漢有不少豪富商賈,專靠放貸賺利錢營生,百姓將之稱爲“子錢家”。所謂子錢,即爲貰貸所獲的利錢。

長安的諸多子錢家,以無鹽氏放貸最多,所收利錢少則兩成,多則爲取一還二的倍稱之息,甚至高逾數倍,已累家貲鉅億。

昔年吳楚之亂時,漢帝劉啓既派太尉周亞夫領朝廷軍出征,又命居住在長安的諸多列侯封君自備糧草軍械,領私兵東出函谷關平叛。

劉啓的意圖很明顯,就如同對付樑國那般,先讓列候封君們的私兵抵擋叛軍,朝廷軍則是按兵不動,藉機削弱他們的力量。

不少列候封君也瞧出皇帝的意圖,但無奈家中親眷皆在長安,不得不從,只是倉促間難以備齊足夠的車馬、武器,急需籌錢去購買。

不得已下,他們只得向長安的子錢家借債,但大多子錢家因戰局尚不明朗,皆推說手頭並無現錢,不肯借貸,唯恐朝廷戰敗,丟了中原,列候封君們無法償還。

唯有無鹽氏看準形勢,料定朝廷必勝,抓住列侯封君急於參戰而又暫時缺錢的天賜良機,以十倍的利息向他們放貸了千金,合千萬錢。

三月後,吳楚之亂徹底平定,列候封君們也如約償還了無鹽氏的本金和利錢,累積過萬金,合過億大錢。

無鹽氏由此成爲長安鉅富,更是食髓知味,大肆向百姓乃至官員發貸,從中牟取鉅額暴利。

在劉徹看來,這無鹽氏真算得上發國難財的無良商人,然而大漢律法是華夏曆朝歷代最爲保障臣民財產權的律法,包括政治地位極低的商賈,漢初幾乎從未出現朝廷或各地官府強取商賈家財之事。

正因如此,昔年向無鹽氏借貸的列候封君皆是老老實實還貸,沒半個賴賬不還的,這種怪異現象在華夏曆朝歷代堪稱罕見,倒非漢人最講誠信,而是漢律森嚴,欠債逾期不還會遭受重懲,資不抵債者甚至會被全家罰沒爲官奴。

因着漢初制定了這等國策,豪商巨賈雖不能乘車騎馬,卻可蹛財役貧,轉轂百數,廢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給。

昔年晁錯更是痛斥商賈冶鑄煮鹽,財或累萬金,而不佐國家之急,黎民重困,且交通王侯,勾結官吏,大肆兼併土地,使得大漢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劉徹本不想直接對子錢家痛下狠手,畢竟商賈是瘋狂逐利的物種,本就是時時要鑽律法的空子。

朝廷的要務是不斷完善律法,而非冒然出手制裁遊走在律法灰色地帶的奸猾之人。

若爲打擊放高利貸的不良商賈而破壞現有法制,將會影響律法威嚴,乃至降低朝廷的公信力,得不償失的。

然而此番田蚡和無鹽氏竟膽敢官商勾結,着實觸犯了劉徹的大忌!

三月天災中,京畿三輔不少作坊遭受重創,隨着四大商團迅速恢復運轉,其餘商賈也急着修復自家作坊,好爲四大商團繼續供貨。

某些商賈倉促間籌措不到足夠的現錢,便向無鹽氏借貸,無鹽氏自是趁火打劫,索要高逾數倍的利錢。商賈們本是不願接受,偏生無鹽氏聯合了長安城的諸多子錢家,硬是共同提高放貸的利錢。

商賈們無奈之下只得認命,咬牙借貸,想着待到作坊修葺好重新開工,就可有不少盈利。尤是依照往年的經驗,京畿三輔的官員和百姓每逢歲末便會大肆購買各式貨品,四大商團吃肉,他們也能跟着喝到不少湯。

偏生入得九月後,無鹽氏等子錢家紛紛要求商賈們償還本息,說是不願繼續放貸。

依照民間尋常的貰貸慣例,半年收息一次,三月下旬的借貸,確是九月要付利錢,可過往何時歸還本金不再借貸,是由借貸者定的。

這是約定俗成的默契,大多借貸的商賈並未將之寫入借貸契約中,亦不曾準備在九月歸還本金,只是將將籌措好利錢。

無鹽氏爲首的子錢家正是鑽了契約的空子,逼迫商賈們即刻歸還本金,聲稱若是逾期不還,就要用他們的作坊抵債。

商賈們哪還不曉得無鹽氏的險惡用心,分明是瞧上了他們的作坊能傍着四大商團掙大錢,想用詭計奪取。

不甘就範的商賈自是寫了訟狀,將無鹽氏等子錢家告上了掌京畿三輔政務的內史府,要讓官府爲他們做主。

豈料內史王軒還來不及瞭解案情,無鹽氏便收到了風聲,領着不少奴僕到商賈家中逼債,又打又砸。

敢在長安城鬧事?

中尉府卒接到商賈的報案,自然不會放過這般囂張的無鹽氏,當即前往其宅邸要拿人,偏生撞上了衛尉丞田蚡麾下的衛尉將士。

中尉府卒要拿人,衛尉將士受了上頭吩咐,要護着無鹽氏,長久相持不下,只得向各自袍澤求援,最終引發了這場死傷百餘將士的大械鬥。

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尋仇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當第七百零五章 羅馬權鬥第二十三章 保住棄子 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術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師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二百九十七章 經略南越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三百九十章 大戰終結第七百六十章 不負相思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四百七十二章 竇後崩殂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六百二十一章 鮮衣怒馬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論理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爲天第八十四章 發行股份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銀票律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七百六十五章 爲官爲臣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四百七十八章 對馬清倭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觀賽第四百九十二章 衛生防疫第七百六十章 不負相思第十章 天上人間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業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宮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釣 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書檯閣第一百九十一章 國事家事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爲何來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擇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宮稟報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兒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六百三十章 入宮觀戲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業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兒隨任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羆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醬血案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八百一十九章 進逼龍城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禪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驚現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師範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賣戰俘 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五百七十四章 勞工權益第三百三十八章 換個營生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賊第五百九十章 覬覦太子第一百五十一章 掙錢差事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勢大好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兒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三百九十四章 長輩震怒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雲動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三十六章 背後真相 第五百零七章 罌粟之島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
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尋仇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當第七百零五章 羅馬權鬥第二十三章 保住棄子 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術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師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二百九十七章 經略南越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三百九十章 大戰終結第七百六十章 不負相思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四百七十二章 竇後崩殂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六百二十一章 鮮衣怒馬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論理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爲天第八十四章 發行股份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銀票律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七百六十五章 爲官爲臣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四百七十八章 對馬清倭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觀賽第四百九十二章 衛生防疫第七百六十章 不負相思第十章 天上人間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業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宮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釣 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書檯閣第一百九十一章 國事家事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爲何來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擇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宮稟報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兒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六百三十章 入宮觀戲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業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兒隨任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羆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醬血案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八百一十九章 進逼龍城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禪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驚現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師範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賣戰俘 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五百七十四章 勞工權益第三百三十八章 換個營生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賊第五百九十章 覬覦太子第一百五十一章 掙錢差事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勢大好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兒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三百九十四章 長輩震怒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雲動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三十六章 背後真相 第五百零七章 罌粟之島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