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大戰終結

羌騎在數日前的那場大戰中近乎全殲了五萬烏孫騎兵,自身也傷亡不小,今日能出戰的僅有四萬餘騎。

匈奴的左翼騎軍足有兩萬騎,羌騎雖佔據人數優勢,但在短時間內亦是難以將之剿滅,雙方陷入了激烈的纏鬥中。

匈奴中軍騎營緊隨在那兩萬左翼騎軍之後,非但沒出手幫前方袍澤對戰羌騎,反倒趁勢突圍而出,全速疾馳而去。

大漢中軍處,劉徹通過望遠鏡見得這般情形,也猜到是軍臣單于棄部突圍了,卻也沒傳令漢軍各騎營銜尾追擊。

遠遠瞧去,估摸着軍臣單于也就帶走了兩萬匈奴鐵騎,眼前尚有超過十萬匈奴騎兵,若爲追殺軍臣單于而放跑更多的匈奴騎兵,太不划算。

何況欒提軍臣那廝拋棄麾下將士和近百萬族衆獨自逃生,日後怕是再無法服衆,加上匈奴左賢王還保存有較強的實力,倒不如放軍臣單于回去,讓他們狗咬狗。

劉徹不相信欒提軍臣會輕易將大單于之位拱手相讓,一日爲君,便再難甘心居於人下,何況左賢王還是他多年的死對頭。

他沉聲下令道:“傳令那十萬烏桓騎射即刻縮小包圍圈,同時分些兵力往中路靠,準備全力阻截意圖從北面和東面奔逃的潰軍,再讓公孫歂率胡騎將士前去支援細柳,齊聲高呼軍臣單于已棄部突圍,降者不殺。”

親衛首領出言應諾,便是親率數名部屬將陛下的軍令傳下。

萬餘胡騎將士投入正面戰場後,戰局更是明朗。

待得虎賁將士衝到匈奴帥旗下,拔起那杆高高飄然在土坡上的大旄旗,將之踐踏在馬蹄之下時,匈奴將士再無心戀戰,盡皆四散潰逃。

然西面的羌騎幾已將匈奴左翼的兩萬騎兵圍殲殆盡,北面和東面的十萬烏桓騎射更是以逸待勞多時。

匈奴騎兵們被三面包抄合圍,又被虎賁,細柳和中壘這三支大漢最精銳的騎營不斷衝擊斬殺,即便有心突圍也沒法集結起足夠多的袍澤。

光憑小股騎隊想要衝破重重封鎖,突圍而出,着實太過困難,只怕都抵不住羌騎或烏桓騎兵的一輪齊射。

不少匈奴將士皆是丟棄手中兵刃,學着同伴半生不熟的漢人語調,高呼道:“投降!投降!”

漢騎倒也沒再斬殺那些投降的匈奴將士,只是不斷的衝擊着意欲集結的匈奴騎隊。

隨着愈來愈多的匈奴將士皆是棄械投降,便連最爲悍勇的欒提部族騎兵也是不再頑抗,紛紛丟棄兵械,高呼投降。

外圍的羌騎和烏桓大軍殲滅了數支意圖突圍的騎隊,便是繼續收攏包圍圈。

待到正午時分,所有棄械歸降的匈奴將士皆被收繳了戰馬,分批押往已被虎賁衛攻佔的匈奴大營。

劉徹遣親衛傳令左中郎衛李鬆,讓他及麾下郎衛領着烏桓大軍,佔據廣寧塞所在山谷北口,將之牢牢堵死。

漢軍隨即入駐原本的匈奴騎軍大營,倒是省卻了重新紮營搭帳的功夫。

劉徹入得單于大帳,看着帳內各式極具遊牧民族特色的佈置和物件,心中感慨良多。

領兵征戰果非易事,有道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戰局瞬息萬變,此番漢軍能獲得這等大勝,也是有些僥倖的,否則漢軍將士的傷亡怕是會更大。

是夜,各騎營僕射皆在大帳聚集,向皇帝陛下彙報清點後的戰損和戰果,非僅止今日之戰,而是從出征至今歷次戰鬥的彙總。

三萬細柳,兩萬中壘,一萬五千胡騎,六萬羌騎,傷亡皆是近半,且這傷亡數目是排除了輕傷者,皆只算重傷自殘乃至陣亡的將士。

唯有兩萬虎賁衛戰損較少,但也足有五千將士傷亡,即便是協同各騎營作戰的五千郎衛亦傷亡千餘騎。

一個月前,七萬五千漢騎出白道塞,算上胡騎和羌騎將將十五萬騎,到得今日,竟是傷亡了近七萬騎。

若再算上廣寧塞傷亡的七餘萬守軍,漢軍的總傷亡近愈十五萬。

戰果倒也不錯,全殲五萬烏孫騎兵,斬殺匈奴鐵騎十二萬,俘虜六萬餘。

“傷亡如此之大,其實仍算慘勝啊!”

劉徹細細閱看過諸將的呈報,不禁搖頭感嘆道。

衆將皆是啞然,心道陛下此番御駕親征,雖卻沒逮着軍臣單于,但能以少勝多,斬敵十七萬騎,俘六萬餘,這等驚世武功足以名垂青史。

何況廣寧塞內尚有近百萬的匈奴族衆及不少奴隸,待得將之盡數擒拿或誅殺,等若是刨了匈奴的根,匈奴不好生休養生息數代,必是難以恢復元氣的。

北疆徹底穩固,再加上西域諸國臣服,南越平定,東甌和閩越請旨內附,朝鮮也已半死不活。

大漢已然威震四海,萬族臣服了。

劉徹瞧着帳內諸將的神情,也懶得跟他們多說甚麼,大漢子民的性命可不只是戰報上這些冷冰冰的數字。

待得這些傷亡將士的名單傳回關中及北方數大邊郡,不知道有多少家庭要陷入長久的悲痛之中,且日後的生活只怕也會有些艱難。

戰後撫卹不是光光出貲財出田宅就可以解決的,不能叫大漢將士和軍眷們寒心啊。

“明日讓烏桓大軍入谷,進逼廣寧塞,迫使塞城內的匈奴族衆出城歸降!”

劉徹沉吟片刻,沉聲下令道:“你等且去好生安撫傷殘的將士,他們爲國效命,朝廷自會盡力撫卹,保他們日後衣食無憂。至於旁的將士,朝廷亦會依其軍功重重賞賜,貲財田宅,高官厚祿,該賜下的便絕不會有半分吝嗇。”

衆將皆是代麾下將士謝過陛下體恤,便即趨步而退,回返各營駐地。

待得衆將離去,劉徹又是吩咐親衛道:“遣輕騎快馬入塞,讓各郵驛千里加急,向劉氏王侯,關中及中原各大世家傳訊,朝廷不日將在廣寧塞發賣百萬口奴隸,男女老幼皆有,若有欲購買者,可速速遣人前來,先到先得;再詔令大農丞孔僅領部分屬官儘速前來,主持奴隸的發賣事宜。”

劉徹之所以急着發賣奴隸,不是要替國庫增收,而是爲能儘早獲取足夠的貲財撫卹傷亡的將士。

在他看來,朝廷原本定下的撫卹標準着實有些低,尤其是對底層士兵,此番靠着發賣奴隸的收入,應能把撫卹標準提高數倍,總之能多發就多發,發完爲止。

至於對有功將士的賞賜,則由國庫另行撥款,他也不會吝嗇的。

翌日清晨,烏桓大軍正待整軍入谷,廣寧塞內的匈奴各部首領便是遣使前來求見大漢皇帝。

劉徹昨夜整宿未眠,臨近黎明時分方纔歇下,聞得帳外親衛的稟報,卻是懶得起身見那匈奴使者。

“傳朕口諭,出城投降或是舉族盡歿,任他們二擇其一。”

劉徹躺在榻上,眼睛都沒睜開,打着哈欠道:“若是他們出城投降,便讓倉素去受降,着馬嶼領虎賁衛協從,將匈奴各部首領另行羈押,其餘匈奴族衆和奴隸則清點數目,等待發賣。”

交代妥當後,他又特意囑咐帳外親衛,若無大事就別再來稟報,午膳也免了,裹着暖烘烘的毛毯,再度沉沉睡去。

待得他醒來時,已黃昏時分。

洗漱停當後,邊是用着晚膳,邊是聽倉素回報受降之事。

匈奴各部首領本是想提些條件的,然而皇帝陛下都下了口諭,只讓他們選擇是死是活,倉素便也懶得與他們多廢脣舌。

十萬烏桓騎射兵臨城下,往城頭齊射了數輪,匈奴各部首領便是徹底慫了,老老實實打開城門,沒再做半分抵抗。

劉徹對此事早有預料,聽完後也沒多問甚麼,讓他繼續去處置此事,不必事事皆來稟報。

畢竟倉素和馬嶼都是他最信重的嫡系將領,又皆領兵多年,該如何做他們心裡都有數,劉徹放心得很。

帳外親衛見得倉素離去,便是入帳稟報,說是廣寧塞出降後,太尉李廣曾於午後趕來見駕,得知陛下尚在熟睡,便也沒執意覲見,先行回返塞南的大營了。

“遣人向太尉傳話,無需講究那麼些禮數,若無要事就不必再來見駕。讓他從塞城抽調些奴隸,把塞城南面的那些壕溝和拒馬皆弄平整了。待得後日清晨,朕便率軍入塞,前往上谷郡治,讓麾下將士們休整些時日,便要班師回京了。”

劉徹稍作沉吟,便是吩咐道:“再向烏桓諸部首領傳朕口諭,就說明日我大漢要以匈奴將士的屍身在山谷北口築起京觀,讓他們皆來觀禮。”

古之聖王討伐不敬者,將罪大惡極者築爲京觀,以此等最重的懲罰來警告邪惡。

數年前,劉徹尚爲儲君時,便曾將兩萬顆匈奴人的首級堆放在長安太廟西側,蓋土夯實,築成京觀。

昨日斬殺了近七萬匈奴騎兵,屍身也不好掩埋,索性就堆在山谷北口,封土掩蓋,即可構築成京觀威懾夷狄,又可形成人造山體,將頗是寬闊的谷口堵上部分,使得廣寧塞更好防守些。

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報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動仇恨第一百一十七章 劉徹領軍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區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五十五章 草原馬賊 第七百零五章 羅馬權鬥第八百零九章 揮軍北上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詔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八百一十章 天羅地網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龍城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達雲中第五百七十章 佛國尋釁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蔥嶺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五百二十三章 舉步登樓第七百六十五章 爲官爲臣第六十八章 諸事妥當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六百七十二章 騎軍借道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國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擇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變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三百三十二章 宮寒之症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禪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王位第四百八十六章 揚帆遠航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種子第七百一十四章 爲子作揖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鹽稅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敵都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臨朝第七百九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三百八十三章 帳內定計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宮稟報第三百章 採菊東籬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擇第六百四十二章 過載保護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將亡第六百三十章 入宮觀戲第四百七十六章 驚見罌粟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擊鹽商第七百四十九章 沒心沒肺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擊鹽商第一百六十七章 烏桓來使第二百四十四章 綠林好漢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三百四十章 經濟作物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勢大好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六十八章 諸事妥當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圍第三百二十二章 鑄鋼爲犁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
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報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動仇恨第一百一十七章 劉徹領軍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區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五十五章 草原馬賊 第七百零五章 羅馬權鬥第八百零九章 揮軍北上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詔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八百一十章 天羅地網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龍城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達雲中第五百七十章 佛國尋釁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蔥嶺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五百二十三章 舉步登樓第七百六十五章 爲官爲臣第六十八章 諸事妥當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六百七十二章 騎軍借道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國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擇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變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三百三十二章 宮寒之症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禪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王位第四百八十六章 揚帆遠航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種子第七百一十四章 爲子作揖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鹽稅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敵都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臨朝第七百九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三百八十三章 帳內定計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宮稟報第三百章 採菊東籬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擇第六百四十二章 過載保護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將亡第六百三十章 入宮觀戲第四百七十六章 驚見罌粟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擊鹽商第七百四十九章 沒心沒肺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擊鹽商第一百六十七章 烏桓來使第二百四十四章 綠林好漢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三百四十章 經濟作物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勢大好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六十八章 諸事妥當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圍第三百二十二章 鑄鋼爲犁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