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發源於陰山的武泉水靜靜的流淌着,逕直北上與雲中城西南的芒幹水匯流。附近被黑水環繞的草原,在大漠長風和蕭蕭馬鳴中四季常青。

鄭徠默默的坐在篝火前,心中不由有些煩躁。

自打當初剛出雁門塞,他就隱隱感到不對勁。與其他在雁門塞東門外接收回貨物,高高興興趕往雲中的行商不同,鄭徠發現自己的商隊裡不但多了一些牲口,還多了數個十來歲的少年。這些身着僕役服飾的少年,看起來人畜無害,但在鄭徠剛要提出異議時,一把匕首就悄然頂到了他的腰間,讓他把要說的話吞回到肚子裡。

認命的鄭徠只好帶着商隊徐徐上路,雖然他發現車轍的痕跡深了很多,顯然車上的貨物比數日前送進雁門塞時重了不少。但在領頭的少年冰冷的注視下,鄭徠理智的選擇不去過問,而是讓商隊的僕役們接收過貨物,緩緩離開了雁門邊塞。

一路行來,這些少年倒是沒有給鄭徠帶來太多的麻煩,而是默默的做着一般僕役的活計,彷彿原本就是屬於商隊中的一員。只是他們都很少說話,商隊歇息的時候,也只是聚到一起,掏出自備的乾糧和水,快速吃上幾口,從未和商隊裡的人一起進食。而領頭的少年,一直呆在鄭徠的身邊,寸步不離。

唯一怪異的是,每當遇到水井或池塘這樣的小水源,他們就會分出幾個人,從車上卸下幾個陶罐,默默的走到水源處,清洗片刻,又重新放回車上。遇到小溪流,他們就會牽上數頭原本就不屬於商隊的牲畜,遠遠的離開商隊,回來時卻再也看不到那些牲畜的蹤跡。

隨着時間的推移,鄭徠的商隊漸漸落在了其他行商的後面。

直到連續兩天沒有發現前頭商隊留下的篝火痕跡和車轍印,鄭徠才注意到商隊行走的方向發生了偏移,似乎正在往雲中的西面行進,而不是像其他商隊那樣直接往雲中方向前進。

鄭徠顯得有些氣急敗壞,正要叫來嚮導斥責一番,卻被領頭的少年攔住,顯然不希望他干預此事。鄭徠頹喪的放棄與之爭辯,因爲他已經猜出了這些少年的身份,定然是有軍籍之人。他可以不考慮自己的性命,但是他背後的整個家族,將會爲他的衝動而陪葬。

直到今日正午,他的商隊在嚮導的帶領下來到了武泉水邊,領頭的少年才第一次正式向他提出了要求,讓商隊停駐了下來。

夜漸漸的深了,鄭徠卻無心睡眠,呆坐在篝火前,隨風揚起炭灰不時帶着火星飛濺到他的衣襟上,也無法喚回他的思緒。

遠處傳來一陣馬蹄聲,終於將他驚醒,看着迅速由遠及近的零星火光,他知道來的是匈奴人負責偵查的遊騎小隊。顯然商隊裡的僕役們已經見怪不怪,除了幾個負責守夜的武者朝鄭徠圍了上來,其他的僕役都繼續埋頭大睡。

進入草原這些天來,幾乎每日都會碰到匈奴遊騎,此時雲中在開蹛林大會,匈奴人的防備自然比從前嚴密許多。當然,匈奴人並不擔心漢朝出兵招惹他們,畢竟如今上百萬的匈奴人彙集雲中,除非漢朝的將軍們不要命了,纔敢在此時帶着士兵出現在草原上。

這些匈奴遊騎更多的是擔負着維持秩序的任務,匈奴內部各部族之間的爭鬥時有發生,特別是在每年舉辦蹛林大會時,往往火氣都有些旺盛,必須派人多加看護,免得部族間爆發過大的衝突。

因此,每當遇到匈奴遊騎小隊,鄭徠都會識相的送上一些金子和酒食,匈奴遊騎收到了好處,一般也不會再爲難商隊。漢國的商人給匈奴貴族們送來了精美的用具和吃食,自然會囑咐手下善待這些可愛的漢人。

匈奴遊騎轉瞬及至,什長打扮的騎兵首領一聲呼喝,帶着手下數騎穩穩停在篝火附近。也許是爲了炫耀馬術,匈奴什長的戰馬生生停在鄭徠的身前,馬頭幾乎直接頂在鄭徠的臉上。

戰馬呼的噴出一口熱氣,嚇得他連忙倒退了幾步,險些跌坐到地上。馬上的匈奴士兵見狀,都哈哈大笑起來,面上寫滿了戲謔。

鄭徠被身旁的武者扶了起來,卻沒有動怒,而是讓身邊的武者遠遠的離開此處,以便向匈奴人示意自己沒有防備。隨即又拍了拍身上的塵土,滿臉堆笑的招來幾個遠遠躲到一旁的僕役爲匈奴遊騎準備酒食,更是從懷中掏出一小袋金子,恭敬的遞給了已翻身下馬的匈奴什長。

匈奴什長接過袋子,掂了掂分量,露出滿意的笑容。他沒有多說什麼,扭頭招呼手下都下馬,享用僕役們送來的酒食。匈奴遊騎們一陣歡呼,紛紛下馬,拍拍馬屁股,讓它們自己去飲水吃草,隨即也都大吃大喝起來,偶爾還哼上幾句草原的歌謠。

鄭徠不由鬆了口氣,環顧四周,卻訝異的發現數日來和他寸步不離的領頭少年竟不見了蹤影。他正滿心疑惑時,卻見眼前正在吃喝的匈奴什長用雙手死死的箍住喉嚨,雙目圓瞪,眼珠幾乎要從眼眶中跳了出來。

鄭徠頓時嚇得後退了幾步,卻見匈奴什長忽的站了起來,長大嘴巴,喉頭髮出赫赫的嘶吼聲,步履艱難的向他走來。匈奴什長臉色鐵青,眼角和鼻孔都向外滲出暗紅的血線,狀若厲鬼。

就在鄭徠驚慌失措之際,身旁突然迅速衝出一道黑影,寒光閃過,匈奴什長箍在喉頭的雙手被生生切了下來,脖子上也出現了一道深深的血口,不斷往外噴射出大股的血液,濺射到鄭徠的身上。

鄭徠嚇得正要尖叫,卻覺得喉頭一陣劇痛,頓時倒在地上暈死過去。

於標看了看地上蜷縮成一團的鄭徠,微微嘆了口氣。作爲羽林屯長,他決定親自帶隊執行深入草原污染水源的任務,比起只需投送患病牲畜的其他小隊,難度實在高上太多,卻又不容有失,交給別人他放心不下。

帶着手下最優秀的羽林衛,裝扮成僕役,跟着這支運送陶器的商隊進入草原。

數日來,路上所有遇到的小水源,都已經傾倒了大量疫病牲畜的體液。而小溪流裡,也都掩埋了患病牲畜的屍體,爲了保險起見,羽林衛在殺死患病牲畜前,還給它們灌服了大量的疫病體液。

如今到這武泉水,任務也算完成了。

環顧四周,見其他羽林衛已經收拾了所有的匈奴遊騎和守夜的武者及僕役,甚至沒有驚醒熟睡中的其他人,他滿意的點點頭,揮了揮手中特質的羽林彎刀,將上面沾染的血液甩開。

“屯長,剩下的僕役……”

一個羽林衛靠了過來,猶豫着低聲問道。

於標皺了皺眉,冷着臉揮刀做了個砍人的動作。

羽林衛點點頭,擡起手朝四周的同伴做了個相同的手勢。羽林衛們隨即默契的悄聲潛入了一個個帳篷,不到片刻,帳篷裡偶爾響起少許悶哼聲,卻沒有太大的動靜,而羽林衛們紛紛聚攏回來,收刀覆命。

於標對着羽林衛們吩咐了幾句,就讓他們各自行事去了。而他則取出一個小瓷瓶,將瓶中見血封喉的毒藥塗抹到匈奴人的箭頭上,帶着兩個羽林衛,將匈奴戰馬一一射殺殆盡。隨後又領人在河岸上挖了個大坑,將戰馬和匈奴人的衣物全部掩埋,並在上面堆滿了漢人和牲畜的屍體。

等到羽林將士們將一切處置完畢,天色已經有些微明。

翌日清晨,另一批匈奴遊騎經過此地,只見滿地都是散亂的帳篷和貨物,武泉水的岸邊滿是漢人和牲畜的屍體。

遊騎首領見狀,不由低聲嘟囔道:“也不知道是哪個不守規矩的憨貨,劫掠漢人的商隊也就罷了,竟然還把人全殺了,顯然是怕這些漢人去找相熟的部落首領告狀吧……”

隨即,他招呼手下游騎趕緊離開這個地方,免得到時候賴到他們的頭上。劫掠漢朝商隊雖算不的什麼大事,但總少不得挨頓處罰。甚至連岸邊的屍體都沒有收拾,他們就絕塵而去,沿着河繼續巡視。

一路上,他們偶爾還會看到幾具順流而下的屍體,顯然在水裡泡了很久,有些浮腫,實在有些噁心。遊騎們不由加快了幾分速度,免得晚上吃飯的時候還想起這些噁心的東西。

而此時,數個僕役裝扮的少年,正駕着一輛裝着少許破爛陶器的牛車,緩緩的朝雁門塞駛去。顛簸的牛車上,面目蒼白的鄭徠奄奄一息,身上覆蓋着商隊的旗標。

回程的路顯然要快上許多,偶爾碰到匈奴遊騎小隊的盤查,於標都會哭喪着臉,用半生不熟的匈奴話,手舞足蹈的向他們描述着怎麼遇到的草原馬賊,商隊的老爺被打得半死不活,所有貨物都被搶劫一空,只剩下這輛破爛的牛車,送老爺回大漢救治。

匈奴遊騎們看到牛車上死活不知的鄭徠,又見他身上蓋着的確實是匈奴貴族賜給相熟漢朝商人的旗標,表明這個商人受到他們的保護,便也沒再爲難他們。甚至有個同情心氾濫的遊騎首領還送了他們一些風乾的馬肉,直把少年們感動得涕淚橫流,紛紛跪下磕頭,搞得遊騎首領都有些不知所措。

數日後,於標一行人終於回到了雁門塞東門外,在出示了信物後,早早接到上官吩咐的門吏趕緊將他們迎進城中。

聞訊趕來的公孫賀興奮的拍着於標的肩膀,高聲笑道:“你們是回來得最晚的隊伍了,此次任務總算是圓滿完成!衆位兄弟們辛苦了,回去後爲你們向頭兒請功!”

他壓根就沒有詢問任務的結果,因爲他知道,若是任務沒有完成,這些羽林精英們寧願以身殉國也不會回來的。而他口中的“頭兒”,就是太子劉徹,這是羽林將士們特有的暗語。

於標諸人聞言,不由滿臉激動,齊齊行了個軍禮,大聲吼道:“爲國羽翼!如林之盛!”

公孫賀面色一肅,也站直身子,回了個軍禮,朗聲道:“爲國羽翼!如林之盛!”

而緊隨他身後的上百名羽林將士,也都挺起胸膛,行禮應和道:“爲國羽翼!如林之盛!”

雖只有百餘少年,卻聲震雲霄,如平地驚雷,讓人不敢掠其鋒芒。一旁的郅都微微點頭,心中讚歎不已,不過區區稚齡,卻有如此氣魄,假以時日,定然不負“國之羽翼”之名。

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四百三十四章 發條玩具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隨行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飾改制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貴女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四百八十六章 揚帆遠航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臘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羆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二百二十一章 舉杯陶然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見習第六十三章 漢奸鼻祖 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二百二十一章 舉杯陶然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二百二十一章 舉杯陶然第八百零一章 攪屎棍子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換血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七百九十八章 祆教祭典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四百九十八章 張騫出使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來婆家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備戰漏寫十章,今天請假改大綱,明天雙更。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師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一百零九章 將門犬子第二十三章 保住棄子 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裝戰船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應對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八百三十章 長安協定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莊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七百章 注輦歲贈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六百五十四章 適材適所第三十一章 特種作戰 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灘登岸第一百四十三章 長安獻俘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賭賽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一百七十八章 爭先認購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氣風發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師整軍第二百九十六章 暫緩圓房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術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六百七十二章 騎軍借道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八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議定發兵第六百零三章 三國密約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見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六百九十章 懲戒學子第十四章 運籌馬上 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師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六百四十二章 過載保護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六百零八章 商貿代表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
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四百三十四章 發條玩具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隨行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飾改制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貴女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四百八十六章 揚帆遠航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臘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羆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二百二十一章 舉杯陶然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見習第六十三章 漢奸鼻祖 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二百二十一章 舉杯陶然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二百二十一章 舉杯陶然第八百零一章 攪屎棍子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換血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七百九十八章 祆教祭典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四百九十八章 張騫出使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來婆家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備戰漏寫十章,今天請假改大綱,明天雙更。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師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一百零九章 將門犬子第二十三章 保住棄子 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裝戰船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應對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八百三十章 長安協定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莊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七百章 注輦歲贈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六百五十四章 適材適所第三十一章 特種作戰 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灘登岸第一百四十三章 長安獻俘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賭賽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一百七十八章 爭先認購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氣風發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師整軍第二百九十六章 暫緩圓房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術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六百七十二章 騎軍借道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八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議定發兵第六百零三章 三國密約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見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六百九十章 懲戒學子第十四章 運籌馬上 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師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六百四十二章 過載保護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六百零八章 商貿代表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