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太學年考有蹊蹺(二)

“這裡也有一首好詩,《秋涼晚步》,‘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

另外一邊,一位副考官也高聲道。

“不錯,不錯,確實又是一首好詩,生動活潑,意趣盎然,與前一首不相上下。”

“李大人,秦大人,這回你們還能猜出是哪位學生作的?”鍾升笑着問道。

“如何猜不出?能作出與自省不相上下的詩,怕只有劉持明瞭。”李守中和秦基對視一眼,大笑道。

“好,這兩首定爲上,可有異議否?”鍾升高聲問道。其餘六位副考官紛紛道,“無異議!”

“好,去封存房裡,取乙三十六號和乙六十四號兩份題詩卷子來。

“好!”

取來後,鍾升叫人打開封條,果真,《秋思》是沈三思沈自省寫的,《秋涼晚步》是劉玄劉持明寫的。

“哈哈,果然!可有上好賦詞?我要看看今年國子監的這兩位大才,到底是如何成色。”

“鍾大人,我這裡有一首。少年意.長安古道,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夕陽鳥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歸雲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副考官念完後,室內一片寂然。過了許久,鍾升才悠然嘆息道:“好一句不似少年時。情難止,悲歌起,回首往事,恰是白衣追風時。”說到這裡,他還忍不住去拭了拭眼角。

“不用它想,定是自古人生長恨水長東的劉持明。”

“鍾大人應當猜得沒錯。”李守中也附和道。

“此詞評爲上,可有異議?”

“無!”衆副考官齊聲道。

“丁五十二號卷,去取了來!”

打開一看,這首《少年意.長安古道》果真是劉玄所寫。

鍾升拿着這份詞卷,嘆息道:“守中,我等十七歲時,還在想什麼?可這持明卻已經寫出‘自古人生長恨水長東’,‘不似少年時’這等看盡繁華的詩詞。”

“《楞嚴經》卷四有云,‘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常在纏縛’。持明應該是還保留着前世千百劫的些許靈智,或許只有這樣,他纔會寫出這等洞悉千古,勘破纏縛的詞來。”

“沒錯,守中你說得沒錯。只怕過幾日,京華士子文人們,都要在曲江湖邊,折柳嘆唱道,‘不似少年時’。”

“沒錯,鍾大人說得沒錯。”衆人紛紛附言。

下來是評判制義和策論。

一位副考官拿着一份制義,開明就是一句,“大賢舉先聖之心法,明道統之相承也。”

“嗯,這句破題破得妙。看接下來的承題如何。”

“夫聖賢身任斯道之寄,則其心自有不逸矣。由禹以至周公,何莫非是心耶?”

“不錯,不錯,這承題也十分切題。‘孟子舉之曰,道必有所託,而後行於世,聖賢同其道也;然而天無二道,聖無二心,其憂勤惕厲一也。堯舜尚矣,自堯舜而下的統者,有禹湯焉,有文武周公焉’。這起講也妙啊。”

副考官一氣讀完,只覺得暢快淋漓,連讀了三遍後,直接給了一個“上”,拿去遞交給了鍾升。

此時的鐘升正在讀一篇被另一副考官評爲上的策論,“天下皆怯而獨勇,則勇者勝;皆暗而獨智,則智者勝。勇而遇勇,則勇者不足恃也;智而遇智,則智者不足恃也。夫惟智勇之不足以定天下,是以天下之難蜂起而難平。蓋嘗聞之,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後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見也。”

“好!”鍾升讀完後,拍案大聲叫好道,“此論立意新穎,論述婉轉且條理清晰,開合抑揚之勢洋洋而來。雄文,難得一見的雄文!”

李守中湊了過來,匆匆掃了一遍,苦笑道:“只怕又是劉持明所寫,我國子監只有他能寫得出如此氣象的雄文來。”

“大才!守中兄,你們國子監今年出大才了。”鍾升大叫道。

這時,那位副考官把那份制義遞了過來,“大人,這是一篇上佳的制義,我給了一個上,還請主考最後定奪。”

鍾升接過來,看完後是滿臉驚色,“此文老成,又言之有物,當然可爲上。”突然想起什麼來,連忙把制義遞給李守中,“守中,你快來看看,這是否是那位劉持明的制義?”

“像,行文用字像!”李守中看完答道。

“天啊,你國子監何其幸!今年是要出狀元了,來人,速把丁四十一號和庚七十一號文卷取來!”

取來後,鍾升小心翼翼地打開封條,上面的名字赫然是劉玄劉持明。

“哈哈,守中啊,你們國子監只怕今年真要出狀元了,不用被南直隸那幫子傢伙譏笑了。”

聽了鍾升的話,李守中撫着鬍鬚,含笑不語,旁邊的秦基卻笑得十分開懷。

國子監年考的成績還沒有正式放出來,各學子們已開始傳唱劉玄的“不似少年時”,大家都心裡有數,這次劉玄只怕是要奪魁了。

國子監的年考是按照鄉試會試的規矩來的,在總論評判中,重要性策論排第一,制義次之,詩詞和律算不相上下,看主考官的喜好,一般而言都是詩詞爲第三,那貼題卻是最末。主考官和副考官一致評判劉玄五個上,列爲一等,就是名噪京華兩三年的沈自省沈三思,也只拿到了三個上,兩個中上,策論和詞略輸一籌。

果然,第三日,國子監辛丑年年考放榜了,劉玄赫然名列一等第一,沈自省這次發揮失常,僅名列一等第五,明國維、徐文禎名列一等第三和第九名。

但是另一張榜,國子監參加明年壬寅科會試春闈的拔貢名單中,有沈自省、徐文禎和明國維的名字,卻怎麼也找不到劉玄的名字。

年考奪魁的劉玄居然沒有取得參加明年春闈的資格,沈文禎、明國維和十幾位與劉玄交好的貢生忿忿不平,在國子監門口大聲喧噪,最後李守中和秦基出來了。

“諸位學子,按照太祖定下的祖制,國子監能參加春闈的拔貢,必須在國子監參加兩次年考,皆爲前列者方可參加。劉玄只參加了一次國子監年考,故而不能獲得拔貢資格。”

秦基一臉正色地大聲答道。

衆人一片譁然,居然還有這個規矩,怎麼我們都不知道?

“祭酒大人,你老給說句話吧。”明國維知道李守中最器重劉玄,把最後的期望寄託在他的身上。

有推薦了,藉着這股東風,一天兩更(早上8點半和中午1點),各位書友也幫忙多投些票,讓這本書的成績也好看些。謝謝了!!!

第三百七十九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後點驗有玄機第三百八十九章 樓臺綠瓦沍琉璃(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萬里關河驚契闊第三百二十二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二)第五十九章 寧國府裡起變故第四百零八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一)第三百零四章 身向人間閱事多第一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伐已聞運籌中第二百零五章 火器逞威破邪祟第二百三十六章 翁婿閒話無東西(一)第一百章 莫問前路兇與吉第二百九十七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四)第四十六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三)第十九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二)第四百二十章 尋仙問丹白雲間第三百八十四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一)第六十四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一)第二百六十章 四郎震怒忿賈府第四百三十八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二)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一)第三百零四章 身向人間閱事多第三百八十二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一)第二百零七章 錢塘城裡雲雨會第四十五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二)第二百一十章 度朔仙桃逢細雨(一)第三十九章 賈府門裡訓弟子第三百六十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一)第二百九十八章 京華舊事恨難忘第三百二十五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一)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四)第一百五十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四)第二百五十四章 姑蘇城裡開元宮第四十二章 周府壽宴聞奇案(一)第十四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三)第四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一)第二百四十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第二百四十七章 庶明勵翼明弼諧第三百四十三章 洪州輕舟連夜至第二百六十四章 萬里賓客自西來(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一)第九十二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一)第二百章 錢塘屹然安三吳(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三)第四百零八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乾坤成壞一浮漚第三百七十二章 禹廟蘭亭今古路第二百三十四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一)第三百一十一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一)第九十三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二)第九十四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一)第二百九十四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一)第二百五十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木石前盟已成事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六十八章 深秋賦詩菊黃華(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妖僧狐心行詭事(一)第四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三)第四百一十五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二)第八章 國子監裡只讀書(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芙蓉榭裡影人間(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四)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第一百四十一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六)第二百二十三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三)第三百二十章 薄酒幾分徑自醉第二百九十三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二)第三百零二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四)第七十章 栩栩如生丹青手第一百五十二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一)第六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二)第三百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五)第三百四十一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四)第一百九十八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四)第五十三章 寧國府裡暗刀劍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二百八十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二)第三十四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三)第三十七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六)第四十二章 周府壽宴聞奇案(一)第一百零九章 彈劾如雲暗殺機(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一)第二百零一章 暨陽鎖關定會稽(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公私兩宜順人情第三百七十四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一)
第三百七十九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後點驗有玄機第三百八十九章 樓臺綠瓦沍琉璃(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萬里關河驚契闊第三百二十二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二)第五十九章 寧國府裡起變故第四百零八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一)第三百零四章 身向人間閱事多第一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伐已聞運籌中第二百零五章 火器逞威破邪祟第二百三十六章 翁婿閒話無東西(一)第一百章 莫問前路兇與吉第二百九十七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四)第四十六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三)第十九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二)第四百二十章 尋仙問丹白雲間第三百八十四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一)第六十四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一)第二百六十章 四郎震怒忿賈府第四百三十八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二)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一)第三百零四章 身向人間閱事多第三百八十二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一)第二百零七章 錢塘城裡雲雨會第四十五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二)第二百一十章 度朔仙桃逢細雨(一)第三十九章 賈府門裡訓弟子第三百六十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一)第二百九十八章 京華舊事恨難忘第三百二十五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一)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四)第一百五十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四)第二百五十四章 姑蘇城裡開元宮第四十二章 周府壽宴聞奇案(一)第十四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三)第四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一)第二百四十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第二百四十七章 庶明勵翼明弼諧第三百四十三章 洪州輕舟連夜至第二百六十四章 萬里賓客自西來(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一)第九十二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一)第二百章 錢塘屹然安三吳(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三)第四百零八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乾坤成壞一浮漚第三百七十二章 禹廟蘭亭今古路第二百三十四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一)第三百一十一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一)第九十三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二)第九十四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一)第二百九十四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一)第二百五十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木石前盟已成事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六十八章 深秋賦詩菊黃華(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妖僧狐心行詭事(一)第四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三)第四百一十五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二)第八章 國子監裡只讀書(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芙蓉榭裡影人間(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四)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第一百四十一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六)第二百二十三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三)第三百二十章 薄酒幾分徑自醉第二百九十三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二)第三百零二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四)第七十章 栩栩如生丹青手第一百五十二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一)第六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二)第三百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五)第三百四十一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四)第一百九十八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四)第五十三章 寧國府裡暗刀劍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二百八十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二)第三十四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三)第三十七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六)第四十二章 周府壽宴聞奇案(一)第一百零九章 彈劾如雲暗殺機(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一)第二百零一章 暨陽鎖關定會稽(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公私兩宜順人情第三百七十四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