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三)

內閣接到高麗遞來的急報後,馬上開會討論。

此時的內閣,盧文韜、魏良弼忙完先皇國喪大事後,已經告老還鄉,韓東國遞補了太和殿大學士、中書侍郎、平章國事;杜雲霖遞補了保和殿大學士、尚書僕射、入值政事堂參知政事,可還兼署着戶部尚書。楊慎一遞補了中和殿大學士、門下侍郎、參知政事,也還兼署着吏部尚書。周天霞只是擢升文華殿大學士,繼續做他的禮部尚書,不過多兼署了都察院左都御史的職。韋正禮繼續做他的體仁閣學士、刑部尚書,今天還是沒來值堂。

其餘的就再也沒有,羣臣一直在請求增補閣老,隆慶帝全部留中,局勢十分詭異。

“這高麗君臣也太不像話了,好好的局面被他們搞成這個樣子。”韓東國毫不客氣地說道。

“那些降軍的糧餉,行營糧餉處已經核發給高麗議政府了。結果一到手就飄沒三成,發到戶曹又飄沒三成,再到外軍都提調,又飄沒三成,最後發到了降軍手裡不過一成了。真是駭人聽聞啊。都什麼時候了?還在這裡喝兵血?這些高麗官員腦子都長屁股上了?”杜雲霖毫不客氣地說道。

“小國寡民而已,又想着有我天朝包底,便有些肆無忌憚了。要不是這麼混賬,怎麼會鬧到這個地步,宗親兩班幾乎都快要死乾淨了,還不消停。”周天霞微嘆息道,“往下怎麼章程?劉四郎在南浦還等着信。”

“還能怎麼樣?降軍作亂,焚了平壤城,文武百官死傷殆盡,幸好劉四郎留個心眼,派了兩百侍衛隨在高麗王身邊,危急之時把他給搶出平壤城。”韓東國眉頭越扭越緊,“可是這高麗王連嚇帶驚,身體一下子垮了。劉四郎在急奏裡可是說了,指不定哪天就斷氣了。高麗王室在京師還留有什麼人?”

“世子一人,不過三歲,王嬪一人,還有王妹郡主一位,不過十七歲,說是請聖上給指婚。大行皇帝國喪,就給耽擱了。”周天霞不慌不忙地說道。

“趕緊把高麗王世子給送過去,高麗王要是不行了,沒有藩國主君,我們援徵可就成了笑話。”韓東國搖着頭說道,“這叫什麼事?三歲小兒怎麼秉政?”

“要不冊王嬪爲王大妃,垂簾聽政,再選三四位堂上臣輔政,內外垂拱?”杜雲霖試探着問道。

“有些不妥,高麗行從母法。王嬪原本只是洗衣婢女,只是生了世子才被冊爲王嬪。當初聖上賜冊高麗王,準備循例冊王嬪爲王妃,被高麗王和大臣們婉拒了。說是待復國還都,再擇世家名門貴女,冊立爲王妃,以爲正統。要不是高麗王只有一個兒子,都不會封世子。而且看樣子後續王妃生下嫡子,還要改封世子。”周天霞搖着頭說道。

“呵呵,這些傢伙的心可真大,都什麼時候了還不忘他們的禮法義理?”杜雲霖笑了幾聲,似乎覺得此話不妥,便轉言道:“那怎麼辦?總不能讓三歲小兒去處理高麗國政吧?”

“要不援前周錦陽公主例,請郡主監國?這位王妹是高麗王胞妹,先王妃所生,血統高貴,想必認死理的高麗兩班和文人們不會有什麼意見了吧。”

聽完周天霞的建議,半山堂裡一片寂靜,過了好一會,杜雲霖不客氣地說道:“郡主監國倒是可以,可高麗王世子年幼,其母王嬪必須跟隨身邊照顧。一邊是親生母親,一邊是監國姑姑,過幾年,這樂子就大了。不要我們援徵幫打下來的太平局面,沒兩年安寧又開始折騰。”

半山堂又是一片寂靜,韓東國看了看一直沒有發言的楊慎一,開口道:“煙溪先生,你也說說吧。”

“是啊,楊輔老,平日裡總見你侃侃而言,怎麼今天不做聲了?”周天霞開着玩笑問道。

“此事關係重大,又是劉四郎奏上來的,我倒不好胡亂開口了。”楊慎一不慌不忙地說道,“藩屬權柄之事,不是我等所能定奪的,還是呈到宮裡,請聖上乾坤獨斷吧。”

韓東國等人一時默然,這個楊煙溪,最近一兩年越來越會當官了,不再復當初那個峻刻性子,看來師徒兩人交換當官心得頗有成效啊。

“就依煙溪先生所言,把我們的意見擬上,請聖上最後定奪吧。”

回到府上,楊慎一還是有些心神不定,他兒子楊翯看出來了,便藉着到書房請安,伺機打聽。

楊慎一也不瞞着親兒子,把今天內閣裡的事情簡單一說,微搖着頭道:“這件事不簡單啊。”

“父親大人,這事情脈絡不一清二楚嗎?要不冊王嬪,要不立郡主監國。”

“哼哼,要是這事是旁人呈上來的,老夫倒不會多想了,偏偏是劉四郎遞上來的,不由得老夫不深慮了。”

“父親,劉四郎不至於這樣吧。”楊翯有些哭笑不得,他覺得自己父親似乎跟最得意的弟子卯上勁了。從心裡說,他還是挺感激劉四郎。在他鼎力支持和斡旋下,自己成了國史館編撰,開始走在成爲天下矚目名士的路上。

他才學高絕,就是時運不假,可誰心裡還沒個自傲?想不到父親沒記得這茬,劉四郎偏記住了,還把這事運作成功了。

“先不要下定論,你且聽我說。這事由劉四郎遞上來,像是隻呈報了事實,什麼建言都沒有提。可是內閣這兩種意見,他肯定預料到了。而且也預料到聖上對於這兩種意見肯定會選立郡主監國。”

“父親,這是爲什麼?”

“我朝是怎麼傳嗣大統的?”

楊翯一驚,低聲道:“父親的意思是郡主監國還有後招?”

“沒錯。郡主監國,再指一位宗室王子賜婚。三四歲的小童,能不能長大成人都是大問題。萬一有機會,高麗國從藩屬國變成侄孫之國,其中含義可大不相同了。前周吞併陰山、安西、安南等地,不就是用了這法子嗎?我們聖上,心裡可是一直憋着口氣啊,想做超越先皇,乃至太祖,甚至媲比神武帝的千古聖君啊。”

“父親的意思是劉四郎把聖上的意思摸清楚了,所以擺了這麼一盤棋,就等着聖上落子?他圖得什麼?”

“原本我以爲他是在爲關東商團謀退路,但現在這麼一局子,又不大像。要是郡主監國,肯定是要尚配宗室的,那高麗國就由不得他說了算。”

說到這裡,楊慎一皺着眉頭,捏着鬍子說道:“就是猜不到劉四郎真實用意,我才這般苦惱啊。”

第一百二十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二)第五十四章 太學年考有蹊蹺(一)第三十八章 初試火器言變局第四百四十三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翁婿閒話無東西(二)第七十三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鄞江重霧天難明第二百五十八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二)第九十九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三)第三百一十二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二)第二百二十七章六睦建德謀定亂(二)第八十六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四)第三百四十二章 萬里關河驚契闊第二百二十五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四)第三百三十五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一)第二百零四章 三軍列陣杭城外第七十五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四)第二百九十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第一百三十三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二)第七十四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三)第一百七十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一)第四百五十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二)第二百零五章 火器逞威破邪祟第一百八十六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二)第二百一十七 春江潮水自東去(一)第二百四十八章 瑚璉凡鳥謀私利第八十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三)第三十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一)第七十章 栩栩如生丹青手第二百四十二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二)第九十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一)第一百二十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鄞江重霧天難明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二)第二百四十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第一百一十九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風捲清江暗雨來(二)第五十一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三)第二百四十七章 庶明勵翼明弼諧第九十九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三)第三百二十九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一)第五十一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公私兩宜順人情第六十六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閒來無話談前程(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六)第三百零五章 側蓬帆過古剎寺第四十一章 榮寧國府暗波瀾(二)第一百零七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三)第三百零一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一)第二百八十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二)第八十三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四)第四百五十六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誰知重見楚江濱(一)第四百一十三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三)第五十七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閒來無話談前程(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三)第四百零二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四)第一百六十三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三)第四百五十六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第三百八十四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一)第二百七十七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一)第三十七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六)第二百七十章 吳淞河畔論財路第四百四十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四)第二百六十二章 芙蓉榭裡影人間(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六)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一)第四百三十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一)第三百二十章 薄酒幾分徑自醉第一百二十五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三)第五十二章 奉國府裡話機要
第一百二十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二)第五十四章 太學年考有蹊蹺(一)第三十八章 初試火器言變局第四百四十三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翁婿閒話無東西(二)第七十三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鄞江重霧天難明第二百五十八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二)第九十九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三)第三百一十二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二)第二百二十七章六睦建德謀定亂(二)第八十六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四)第三百四十二章 萬里關河驚契闊第二百二十五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四)第三百三十五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一)第二百零四章 三軍列陣杭城外第七十五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四)第二百九十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第一百三十三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二)第七十四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三)第一百七十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一)第四百五十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二)第二百零五章 火器逞威破邪祟第一百八十六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二)第二百一十七 春江潮水自東去(一)第二百四十八章 瑚璉凡鳥謀私利第八十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三)第三十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一)第七十章 栩栩如生丹青手第二百四十二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二)第九十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一)第一百二十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鄞江重霧天難明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二)第二百四十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第一百一十九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風捲清江暗雨來(二)第五十一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三)第二百四十七章 庶明勵翼明弼諧第九十九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三)第三百二十九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一)第五十一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公私兩宜順人情第六十六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閒來無話談前程(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六)第三百零五章 側蓬帆過古剎寺第四十一章 榮寧國府暗波瀾(二)第一百零七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三)第三百零一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一)第二百八十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二)第八十三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四)第四百五十六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誰知重見楚江濱(一)第四百一十三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三)第五十七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閒來無話談前程(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三)第四百零二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四)第一百六十三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三)第四百五十六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第三百八十四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一)第二百七十七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一)第三十七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六)第二百七十章 吳淞河畔論財路第四百四十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四)第二百六十二章 芙蓉榭裡影人間(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六)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一)第四百三十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一)第三百二十章 薄酒幾分徑自醉第一百二十五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三)第五十二章 奉國府裡話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