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二)

京城延壽坊,一身便衣常服的劉玄跟李公亮走在街面上,數十位侍衛各自裝扮,混在路人中間,三三兩兩地把劉玄、李公亮兩人裹在中間。

“重明啊,你剛到金陵不過半年,又將你調回來,是我此前思量欠妥當了。原本想讓你實際主持江淮、江蘇、金陵兩省一都分立工作,後來想想,南邊有淳之、志清、文彬,而桂芳等幾位也陸續調了過去,人手足夠了,反倒北邊這裡空檔了。”

“這京兆府還是握在我們手裡放心些。”劉玄最後一句話意味深長,李公亮在旁邊心領神會地點點頭。

“所以就辛苦你了重明,累及金陵京師兩邊來回地跑。”

“殿下言重,這是屬下的份內之事。”

劉玄點點頭,繼續說道:“賈化這人,很會做官的,而且非常有眼力勁,你要用好了。用好了,他可以幫你擋一些冷刀冷槍。但是要小心不要被他利用了,捏住他的七寸-前途。我會跟他談一次,他是聰明人,會聞弦知意的。”

“殿下我知道了。”李公亮鄭重地點點頭應道。他自然知道憑藉自己的資歷,驟然擢升京兆知府,肯定會引起各方面反彈,反倒不好了。有了賈化在臺面上拱着,什麼明面上都衝着他去。自己一個同知,握着實權,埋頭做實事就好了。

兩人隨意地走着,穿過普慶街,在熱鬧的南市轉了一圈。這裡人來人往,熙熙攘攘,關東的玻璃山參,陰山的牛羊皮毛,寧夏的枸杞蓯蓉,青唐的蟲草湖鹽,江南的棉布絲綢,湖廣的瓷器茶葉,南海的香料稻米,嶺東的細磨麪粉,還有朝鮮的銅器棉紙,東倭的紙扇漆器,天竺的金銀珠寶,大食的龍涎乳香,都擺在臨街的商鋪裡,琳琅滿目,數不勝數。

還有其餘的成衣鋪、典當鋪、藥鋪、茶館酒樓,一派鼎盛喧譁的景象。

劉玄帶着李公亮走了一圈,找了一家茶館坐下,侍衛們也裝作客人們,將二樓全部佔了座。兩人一邊看着臨街的熱鬧,一邊繼續說着話。

“殿下,你可是有方略相授?”

“重明,還記得當年在遼陽,我們的志向?”

“記得,屬下當然記得。”

“重明,那遠大的理想,只是光憑我們這幾十個,幾百個人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以後要建立的還是士大夫共天下,也就是我以前說的精英羣體治天下。只是目前這些士大夫們是遠遠沒有達到我的要求。死讀書,讀死書,思維被四書五經禁錮了數百年,難堪大用。”

“屬下知道殿下的心意。殿下在遼陽時就跟我們說過,真正的士大夫,必須滿腹錦繡,心懷天下,精通務實的經濟和格物之學。”

“是的。那纔是真正的士大夫。現在的士子儒生,讀了幾本經書,滿口的先賢微義,卻無半點自己的主張。一味的清談務虛,滿口的仁義道德,以爲這樣就可以治國平天下。道德?那是他們用來約束別人的東西。”

“殿下此言極爲通透,做官不是那麼簡單的。做一家商社的大掌櫃,都要從夥計、外管事或賬房、二掌櫃一步步爬上去,有了足夠的學識,再積累豐富的經驗才能勝任。讀十幾二十年死書,三場科試下來就能做官。風聞彈諫,再多寫幾篇詩賦文章,博得天下盛名,然後居然可以拜相入閣,竊據高位。這也太兒戲了,如此官員,能知什麼民生?能理什麼政務?”

劉玄聽出李公亮有影射楊慎一、富時景、盧文韜等人之意。他們都是靠文采和所謂“正氣”邀得大儒之譽,名動天下,然後衆望所歸,榮登高位。可是這三位處理政務要不偏激,要不糊塗,要不推諉。幸好還有杜雲霖、周天霞、丘繼良這樣的官員,雖然也是以文采見長,但畢竟也是做實事,從州縣地方一步步歷練上去的。

“所以我們要糾正讀書人的觀點,只有精通經濟和格物之學纔有資格做官,然後要優勝劣汰,一步步競爭上去。我們要讓天下的讀書人越來越多,更要他們明白新的道理。只有培養出一批精通經濟格物之學,有理想抱負的真正士大夫,才能確保數十年數百年我天朝能夠長盛不衰。”

“許多人都稱我爲文曲星,狀元公,我也不能白白浪費這些年刷出的這些名聲。這幾年,我總結了一些學習方法和思考的感悟,正在編撰校勘,準備出版,一本叫《思維和智慧的學問-哲學》,另一本叫《正確學習真理的方法論》。後面我在學術上的精力會放在數學、物理、化學等科學基礎探討上。”

李公亮笑了,他跟劉玄從小長大,知道這位劉府四郎從小最讓人驚歎的才華其實在數學、物理等格物學識上。只是後來爲了做官考科試,花了苦功夫在四書五經上,不過他倒是把一些“科學學習方法”用在治經書上。至於詩詞,那是天賦,真的是羨慕不來的。

“如此一來,天下不少文人士子怕是要失望了,多少人翹首企盼着殿下的詩詞。”

“哈哈,重明啊,這天下最痛苦的事莫過於你無比討厭制義文章,卻偏偏還要把它寫好。這些年,學寫這些空洞的套文,可是把我學噁心了,不想再碰了。詩詞和策論,有靈感的會寫的。對了,重明,你還記得遼陽白山書院的胡顯胡老夫子嗎?”

“記得,當初他跟煙溪先生是死對頭,兩人在書院是見天的掐架。殿下,胡老夫子又出什麼幺蛾子了?”

“大動作啊。他投稿到《文報》,提出識字寫文章,作用無非是傳授學識,交流見識,廣佈訊息,沒有必要搞得駢四儷六、佶屈聱牙。《詩經》三百篇,全是商周上古的口語所言,《樂府》六十首,都是前漢口歌。偏偏從前漢過後,讀書人爲了自命清高,非得搞出個用於書面的文言文,完全是玩文字遊戲的無用之作。”

“因此他提倡‘說人話,寫人言’,用天下百姓們都聽得懂的字句來寫文章。《文報》的編輯雖然是他的學生,可此事茲大,他也不敢擅自刊行,通過侍從室秘書處遞到我跟前。我覺得是件好事,還給取了名,‘白話文運動’。要廣開民智,不僅要如胡老夫子所言,寫人言,更要寫簡化的字,提高寫字速度。”

“殿下,簡化字,大家平日裡書寫都有,只是約定俗成的一種便利之舉,非正式之爲,如果一意更改,再加上白話文運動,怕是有些人會乘機鬧事。”

第四百四十六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一)第四百三十三章 五百年前事總知第一百八十六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二)第六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一)第四百零二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四)第四百零三章 閒庭曲檻無餘雪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五)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間何處無春到第三十八章 初試火器言變局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第四十九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一)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三)第三百二十章 薄酒幾分徑自醉第一百七十二章 妖僧狐心行詭事(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一)第二百零七章 錢塘城裡雲雨會第一百六十六章 北新關裡揚威武(二)第四十八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二)第三十六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五)第二百零三章 衆軍齊整蓄勢發第三百五十八章 一事無成兩鬢霜(一)第三百九十三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三)第十七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三)第三百一十一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一)第二百章 錢塘屹然安三吳(一)第七十八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姑蘇城裡開元宮第五十六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二)第七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三)第二十一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一)第六十五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只當遠引過平生第五十一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瑚璉凡鳥謀私利第三百零二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四)第三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一)第八十六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三)第三十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一)第四十章 榮寧國府暗波瀾(一)第二十三章 王氏姐妹再重逢第一百七十二章 妖僧狐心行詭事(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萬里賓客自西來(一)第三十三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二)第八十五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六)第四百五十七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二)第二十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三)第四百一十三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三)第七十一章 糊塗奇案牽朝局金釵記後記第三百三十六章 橫戈盤馬太原路第四百一十八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五)第五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三)第三百八十七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元知造物舊時別第七十二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第二十四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一)第十九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二)第一百二十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二)第九十一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三)第二百四十五章 賈府穢聞染永和第二百五十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二)第二百零一章 暨陽鎖關定會稽(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一事無成兩鬢霜(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四)第二十六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三)第十三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二)第四百三十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二)第五十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二)第一百七十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百年多病獨登門第三百三十八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一)第四百三十二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四)第四百四十八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三)第十三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二)第一百六十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三)第一百四十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五)第一百五十二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一)第二百七十章 吳淞河畔論財路第二百三十五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三)第九十一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三)第四百一十七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四)第二百二十八章 京師三吳千機牽(一)第三百七十七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新關裡揚威武(一)
第四百四十六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一)第四百三十三章 五百年前事總知第一百八十六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二)第六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一)第四百零二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四)第四百零三章 閒庭曲檻無餘雪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五)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間何處無春到第三十八章 初試火器言變局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第四十九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一)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三)第三百二十章 薄酒幾分徑自醉第一百七十二章 妖僧狐心行詭事(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一)第二百零七章 錢塘城裡雲雨會第一百六十六章 北新關裡揚威武(二)第四十八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二)第三十六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五)第二百零三章 衆軍齊整蓄勢發第三百五十八章 一事無成兩鬢霜(一)第三百九十三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三)第十七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三)第三百一十一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一)第二百章 錢塘屹然安三吳(一)第七十八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姑蘇城裡開元宮第五十六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二)第七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三)第二十一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一)第六十五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只當遠引過平生第五十一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瑚璉凡鳥謀私利第三百零二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四)第三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一)第八十六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三)第三十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一)第四十章 榮寧國府暗波瀾(一)第二十三章 王氏姐妹再重逢第一百七十二章 妖僧狐心行詭事(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萬里賓客自西來(一)第三十三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二)第八十五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六)第四百五十七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二)第二十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三)第四百一十三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三)第七十一章 糊塗奇案牽朝局金釵記後記第三百三十六章 橫戈盤馬太原路第四百一十八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五)第五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三)第三百八十七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元知造物舊時別第七十二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第二十四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一)第十九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二)第一百二十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二)第九十一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三)第二百四十五章 賈府穢聞染永和第二百五十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二)第二百零一章 暨陽鎖關定會稽(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一事無成兩鬢霜(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四)第二十六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三)第十三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二)第四百三十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二)第五十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二)第一百七十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百年多病獨登門第三百三十八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一)第四百三十二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四)第四百四十八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三)第十三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二)第一百六十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三)第一百四十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五)第一百五十二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一)第二百七十章 吳淞河畔論財路第二百三十五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三)第九十一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三)第四百一十七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四)第二百二十八章 京師三吳千機牽(一)第三百七十七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新關裡揚威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