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一)

鬧事的正是一直都不安分的前廣安郡王,廢莒國公趙焬。他被從東城的前廣安王府趕出來後,安置西城通軌坊的一處宅子裡。雖然是由宗正府會同京營兵馬司嚴加看管,圈禁不赦。但趙焬還是找到了渠道跟外面聯繫上了,或許是有人在幫他聯絡那些狐朋狗友,就是此前那些拍着胸脯發誓效忠他,要擁戴他做新君的傢伙。他們有些人避嫌躲開了,但總還是有些人又聚攏過來

這些人一直在暗中勾連,等待着機會。隆慶帝龍馭賓天沒多久,就有人把消息遞到了趙焬跟前。他聞訊大喜,連忙傳令給各黨羽,立即發動。

按照他的計劃,先奪取西城的侍衛司武備庫,然後廣招城中潑皮混混,鼓譟圍攻皇城,將聚在那裡的內閣樞密院大佬們一網打盡,再挾持皇太后,下懿旨立他爲新君,諸位閣老院使們副署,明發天下,這事就齊活了。

等到兩三百名趙焬黨羽亂哄哄地衝到武備庫,還想着打着趙焬的旗號嚇住守軍,能夠不戰而降。可是守庫的侍衛軍可是九邊調過來的,問過口令,索要關防無果,二話不說就是弓弩齊射,那管你趙焬趙東。

兩三百人被一陣箭雨射得哭爹喊娘,還沒等回過神來,五城兵馬司的人聞訊過來,見到侍衛軍開了打,二話不說上來就是一頓爆錘。這兩三百位被趙焬重金收攏的“驍勇之士”,居然一鬨而散,最後落得個全軍覆沒。

消息傳到趙焬耳邊,他呆坐了一刻鐘後做出了決定,闔家服毒,閉門舉火。不得不說,趙焬雖然志高才疏,眼高手低,但確實是個狠人,否則的話也不會做下西山謀逆、臨了拼死一搏等事來。

楊慎一等人看到的火光,正是趙焬闔府自殺的火光。聽完屬下彙報這鬧劇一般的舉兵謀逆,楊慎一等四人反倒下定了決心,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立即召集吳寶象、林受用、於安良、夏守忠、翁德海和殿帥尚偉民,一邊加強皇城戒備,一邊替隆慶帝擬定遺詔,用寶副署。再以內閣樞密院名義召集文武百官,在奉先殿受遺詔,然後哭靈,爲大行皇帝舉喪。

同時遣了於安良,帶着上百殿前驍勇,以爲隆慶帝舉喪爲由,將皇太后從內北苑請到了紫禁城,與皇貴妃、德貴妃、順貴妃等嬪妃們暫闢一起。

忙完這些,天色已經大亮,吏部左侍郎吳三源、禮部左侍郎許知賢,奉內閣之命,前往廣平郡王府迎接廣平郡王入宮,到奉先殿叩拜梓宮,受領遺詔。

消息傳出,滿京師都知道,廣平郡王要成爲新君。中書省起居舍人沈自省的府上,頓時多了不少人來拜訪。多半是打着請教國喪期間禮儀和注意事項的旗號。

在某一處私密地方,有兩人在低聲密語。

“一朝天子一朝臣,大人,你身爲大行皇帝最信任的近臣,新君上位,能去守皇陵已經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了。”

“哼,這個我早就知道了。奉大行皇帝梓宮入陵時,我自會上書新君,求一個清靜。”

“只是大人,樹欲靜而風不息。這些年,你替大行皇帝辦事,得罪了多少人?他們中有攀上新君的高枝,以後肯定是平步青雲,位居要職。這些人會放過你嗎?大人!”

屋裡陷入了一片寂靜,過了一會,那人又開口了。

“大行皇帝在儲君選立上一直猶豫不定,他的心思,齊大人難道不知道嗎?廢莒國公,廣平郡王,還有皇四子,這三個皇子在大行皇帝的地位,抵得過吳國公嗎?不就是因爲吳國公之母出身卑微,立爲儲君,必定遭到朝野上下反對非議,所以大行皇帝才一直猶豫遲疑。”

說到這裡,說話的人又進了一步道:“可是吳國公之母如何死的?齊大人心裡沒數嗎?當年要不是她捨身,忠義千歲怎麼會那麼快壞了事,大行皇帝怎麼能清除掉奪嫡最大的阻礙呢?”

聽的人已經淚流滿面,赤紅着眼睛怒道:“你不要說了!”

“大人,我可以不說,但我不說就能改變事實,或者就能讓新君和朝中諸位重臣們忘記這件事?”

“你說來說去,無法就是想要讓我動用皇城司的力量,除掉廣平郡王。”聽的人慢慢恢復了平靜,冷然地說道,“除掉廣平郡王,炯哥兒就能做儲君嗎?”

“齊大人,這事誰敢保證?只是現在整個棋局,關鍵點就在廣平郡王身上。他一死,四方雲動,只能說,吳國公的機會就會非常大。”

“你們爲什麼會押寶在吳國公身上?”

“我們有的選嗎?廣平郡王跟那些酸腐文人走得太近了。皇四子,背後有皇貴妃和忠廉親王,以後指不定又會起復勳爵世家。留給我們的只有吳國公了。”

“老吳那邊怎麼說?”

“吳大監生性謹慎,現在這當口,想必除了大人你之外,他是誰也信不過了。所以我們沒有去打擾他,這事還要大人你親自去跟他說了。”

“皇城司,加上司內苑局,在京師地面上全力一擊,還沒有誰能擋得住。你們這算盤打得可真是精。把水攪渾了,卻不自己下場,等到大家殺得精疲力盡了,再出來做好人收拾殘局。”

“大人,我們這邊身份敏感,要是輕易一動,各方豈不是都驚動了嗎?到時候什麼魚都驚跑了,吳國公還怎麼撈魚?”

“我知道了。”

“大人,這事還需緊着來。按制,廣平郡王接到入宮詔書,要先沐浴,穿縞素,在府上焚香祭拜天地,忙完了再進宮。算下來也不過一個時辰的時間。要是入了宮,那就名分已定,萬事皆休了。”

“我知道,”頓了一下,那人終於又開口了,“我這就去安排,然後去找老吳。這事我們皇城司一力就能辦下來,只是這善後,沒有老吳拉着宮裡那些老公們,是辦不下來的。”

“大人運籌帷幄,我等只管聽從調遣。”

“聽從調遣?你們還是先派人去朝霞觀,把寶慶護住再說。我這邊不好直接派人過去,怕打草驚蛇。你們去暗中保護,正好既可以免得我們分心,也能在你們主子面前立功。”

“大人果真是算無遺策,在下敬佩不已。”這話語明顯聽得出尷尬之意。

你們說,三位皇子,最後誰能上位?

第九十一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四)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二)第九十一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三)第三百八十五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一)第二百九十八章 京華舊事恨難忘第五十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二)第七十九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二)第三百八十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二)第三百零九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風捲清江暗雨來(一)第七十七章 壬寅春闈選貢士第七十八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一)第三百八十二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一)第八十八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三)第四十七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一)第一百八十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三)第三百零一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四)引子第四百四十五章 青海長雲暗雪山第四百零四章 流水高山有韻音第三百零七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一)第四百零五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春江潮水自東去(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四)第二百六十章 四郎震怒忿賈府第三十四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三)第六十三章 二進貢院赴秋闈第二百八十三章 卻謀史館清貴職第四百四十三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一洗萬古歌詠志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三)第二百九十五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二)第四十四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六睦建德謀定亂(一)第四百四十七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二)第二十四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輕談江山似等閒(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春暖水寒風似刀第四百四十七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二)第一百零五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一)第三百四十二章 萬里關河驚契闊第十四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三)第三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一)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四百五十一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百年多病獨登門第三百四十二章 萬里關河驚契闊第三百四十二章 萬里關河驚契闊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江東去話新物第九十九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三)第三百六十二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一)第四十六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三)第三百九十六章 白髮蕭蕭洛陽夜第二百八十一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三)第三百六十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一)第一百七十五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四)第一百二十二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四)第二百零四章 三軍列陣杭城外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瑚璉凡鳥謀私利第二百八十四章 木石前盟已成事第三百一十三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一)第五十六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一)第三百一十八章 變化猶應侍帝晨第三百三十四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二)第四百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京師三吳千機牽(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二)第五十八章 祖制難違自從循第一百二十一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三)第四百零五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一)第一百六十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四)第三百六十三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二)
第九十一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四)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二)第九十一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三)第三百八十五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一)第二百九十八章 京華舊事恨難忘第五十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二)第七十九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二)第三百八十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二)第三百零九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風捲清江暗雨來(一)第七十七章 壬寅春闈選貢士第七十八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一)第三百八十二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一)第八十八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三)第四十七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一)第一百八十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三)第三百零一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四)引子第四百四十五章 青海長雲暗雪山第四百零四章 流水高山有韻音第三百零七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一)第四百零五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春江潮水自東去(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四)第二百六十章 四郎震怒忿賈府第三十四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三)第六十三章 二進貢院赴秋闈第二百八十三章 卻謀史館清貴職第四百四十三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一洗萬古歌詠志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三)第二百九十五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二)第四十四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六睦建德謀定亂(一)第四百四十七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二)第二十四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輕談江山似等閒(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春暖水寒風似刀第四百四十七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二)第一百零五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一)第三百四十二章 萬里關河驚契闊第十四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三)第三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一)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四百五十一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百年多病獨登門第三百四十二章 萬里關河驚契闊第三百四十二章 萬里關河驚契闊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江東去話新物第九十九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三)第三百六十二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一)第四十六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三)第三百九十六章 白髮蕭蕭洛陽夜第二百八十一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三)第三百六十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一)第一百七十五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四)第一百二十二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四)第二百零四章 三軍列陣杭城外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瑚璉凡鳥謀私利第二百八十四章 木石前盟已成事第三百一十三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一)第五十六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一)第三百一十八章 變化猶應侍帝晨第三百三十四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二)第四百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京師三吳千機牽(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二)第五十八章 祖制難違自從循第一百二十一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三)第四百零五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一)第一百六十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四)第三百六十三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