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由檢接觸這麼久,如果要給朱由檢同志下一個評語:這是一個怎樣的人?那麼,朱碧華基本可以斷定,朱由檢同志是一個感性的人,一個容易感情用事的人。
因爲晉商與東林黨的無恥勾結,因爲滿清騎兵在大明如入無人之地,這個上午朱由檢說了很多。
至於朱碧華,雖然覺得這個朱皇帝貌似有點不靠譜,但還是耐着性子聽着他的嘮叨。或許,這樣的朱由檢纔是一個真實的朱由檢吧!
朱由檢由氣憤、激動到情緒最後平息,但朱由檢手上的大臣們卻開始坐臥不安,並不斷地向朱由檢發起了試探。
他們坐臥不安,是因爲皇帝面對出了如此大的事情,竟然不聲不息,他們不知道皇帝的態度,不知道皇帝最後想要幹什麼。
按以前的經驗,朱由檢是一個有啥事都會掛在臉上的人,或者在朝堂上大發一通雷霆,甚至把某個大臣賜死的人,但這樣的朱由檢,他們熟悉,他們能夠熟練應對,所以他們不覺得有什麼。
但是一個沉默的朱由檢,一個本來發生了大事但表面卻什麼事兒也沒發生風平浪靜的朱由檢,是一個陌生的朱由檢,這是他們不知道的,不明究裡的,懸着一顆心放不下的朱由檢,這樣的朱由檢,像一顆炸彈,是非常危險的。
兩日後,看朱由檢對於大明皇家商行被攻擊事件還沒有一個章程,試探先由周皇后發起。周皇后本人,是一個很賢惠的皇后,但架不住她有一個吝嗇至極而又特別多事的父親周奎。
周家本是蘇州人,因周皇后而爲“嘉定伯”,幾乎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型。但周奎卻不知感恩。
李自成破北京城之前,崇禎皇帝下令助餉,爲了讓老丈人多出點錢,崇禎還特別加封了周奎“嘉定侯”,但是在多方動員說請之後,周奎卻很不情感地只捐出五千兩銀子,連操作這一事的司禮太監徐高,也不得不感慨:“老皇親如此鄙吝,朝廷萬能措手,大事必不可爲矣!”
原時空北京陷落,周奎及家人被大順政府捉拿,在妻子、媳婦被迫自縊,長子被打死,周奎自己和次子、侄子被嚴刑拷打到幾乎喪命的時候,纔不得不交出三百萬白銀鉅款。
當崇禎皇帝看到這段歷史時,其內心的傷痛甚至絕望,無人知曉。他除了對周皇后繼續好後,對於周家之人幾乎不假於辭色。
“皇上,聽說曾有人攻打柳田壩的皇莊?”這日晚膳之後,周皇后問起。沒辦法啊,周皇后自己不想管外面的事,但架不住那個多事的父親親自到宮裡來探聽消息。
“有啊。”崇禎正手持從現代時空帶來的高檔牙籤剔牙,聽到周皇后如此問,也沒特別引起注意,只說了兩個字就結束了。
“聽說死了很多人?”周皇后小心問道。
“死了幾千人吧。不過,那些都是想要我朱家皇室性命的人,死了就死了吧!”對於這事兒的性質,崇禎卻相信了穿梭衆的分析。
“那皇上,你準備怎麼處理?”周皇后又問。
這時,崇禎反應了過來,自己的皇后,一定是聽到啥了,所以崇禎問了一句:“皇后,你是不是聽說啥了?”
wωω •тт kán •c o
“只是,只是嘉定侯下午來說起這事兒,說他兒媳的孃家有人牽扯到了這事兒,望皇上能格外開恩。”周皇后又道。
在周皇后看來,爲自家親人說情,正是親情友情、孝悌之心的表現,是再正常不過的情形。
“這事兒啊……我還沒想好。不過,皇后,我想讓你和皇兒等去天上人間國遊玩一番,你以爲如何?”
朱由檢也是靈機一動。
“去天上人間國?好啊,好啊!我可是聽王承恩那廝在我面前說過好多次了。”周皇后不疑有他,爽快地答應下來。
“天上人間國確實非常不錯,你和皇兒他們去後,要聽朱碧華他們的安排。”朱由檢沒想到這事兒竟然還有這樣的轉機。
其實朱由檢最近雖然過得很充實很快樂,現在時代給他展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世界,而這個世界,竟然是他的大明後人建立的。
要說朱由檢對這樣的世界不感興趣,那絕對是假的。包括對現代時空那啥英國等皇帝的地位,他其實也不反感。
雖然看起來權力旁落,但實際利益包括權力也是不少的,一國之元首與象徵,在任何意義上也是那個國家或那個時代最頂級圈子的貴族,而且作現代國家的元首與象徵,根本不擔心被啥動不動叫“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野心家給拉下馬來!
再說,現代時空一個國家事無鉅細,如果皇帝還不放權,哪怕自己是智能電腦也會累得不行的啊。
不錯,崇禎已經知道智能電腦這樣的東西。
而崇禎想要對大明進行改革,“皇親國戚”就是他繞不過去的坎。無論怎樣,他都必須面對。
朱家的那些過了三代的親王或郡王,到時說削蕃也就削了,或許可以在大明皇家商行裡給出一些股份,讓其直系子弟可以獲得一個穩定的益,並逐漸過度到自食其力,也不是不可以。但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再像大明這樣無限制地封王,而且還給封地,如果這樣,哪怕天下再大,也不經封啊。到時封無可封,難道要將皇宮也封給皇親國戚?
所以,要變革,必須對太祖開始立下的皇親國戚規矩進行“動刀”。而首先搞定皇后一家,則是必然的必須的。
或許這也是崇禎的運氣好,他正愁如何與周皇后說,這皇后就自己撞到槍口上了。
當然對於皇親國戚,按朱碧華的說法,在現代社會也不是沒這個東西,而且都還有着不錯的地位。
但是,哪怕你再是皇親國戚,那也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你既然要享受皇親國戚之利益,自然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以及保持良好的社會形象。
……
打掉了晉商劫匪大隊,雖然皇帝朱由檢沒啥行動,但晉商以及滿清、東林黨等參與過打劫行動的商家,再也不敢到大明皇家商行進貨了,因爲那道路兩側污黑的血跡彷彿在向他們述說,這個地方,有如深淵虎口。
但是,他們只是在觀望。
奇妙的問題在於,他們觀望幾天之後,又有了行動。這個行動不是去大明皇家商行進貨,而是他們開始在京師的大商人之間串聯,慢慢地結成了一個同進同退的聯盟,他們這個“同盟”,之所以能夠受到商家的追捧,那是因爲他們提出了一個目標,那就是在大明皇家商行交出進貨渠道之前,他們拒不從大明皇家商行進貨。
而且,他們的理由也極爲充分,作爲大明皇帝,你朱由檢同志不能一個人吃獨食,所謂獨樂樂不如衆樂樂是也。
而在種花家,吃獨食在任何社會都是被社會所不喜的。“不患貧,而患不均”向來是國人的主流意識之一。
不過,你真要深究這個“吃獨食”,其實也深究不得。因爲從古至今,皇家都是最大的吃獨食的主兒,唯有大明一朝,雖然名義上鹽鐵專營,皇家在吃獨食,但實際上皇家是背名無實,鹽鐵之利,早就被貪官污吏給瓜分完了,真正輪到皇上的,十不存一也。
於是,沒幾天時間,大明皇家商行面前門可羅雀。
北京城內那些始作蛹者,開始笑了。他覺得他們最終找到了制約皇家的手段。甚至有的人在言談中,已經有些後悔了。說當初不該用那麼激烈的手段,而用這種同盟的方式不就很好麼?既達成了目標,又不見血腥,很符合溫良恭儉讓的人設啊。
“怎麼辦?怎麼辦?”朱由檢見到這一幕,又急了。
“皇上,你擔心什麼呢?這明史學習班第一期已經快畢業了,從這些人的表現中,他們已經表態要忠於皇上,忠於大明,推進大明朝制改革。而明史學習班第二期,我們計劃是300人,這些人中可是包括史可法、劉宗周、李邦華、施邦曜、王家彥、凌義渠、高其勳、陳正、王承憲等人呢。”
這300人,是後世資料能夠找到的崇禎殉國之後,都舉身甚至全家殉國的大明忠誠之士。這些人裡,當然也不缺少東林黨分子,但客觀地說,他們這些人,還夠不上東林黨的骨幹,更談不上核心,不然他們根本不會爲崇禎殉國。
“我知道,他們是大明的長久之計,可眼前問題如何解決啊?”崇禎確實比較急躁。
“皇上,眼前問題也好解決,這正好是我們要施行的第二步,代理商制度。此前我們在考慮代理商制度時,實際上考慮了包括山西晉商、東林黨鉅商等在內的,但這些人既然要與皇上爲敵,不用他們也就罷了。
而除了這兩股人馬之外,非山西籍,非東林派的鉅商數量,可也不少,特別是以鄭家爲代表的海商,其勢力甚至富可敵國!不過,我覺得既然此前那些商人如此不可理喻,必須給他們一點教訓!”
“什麼教訓?”聽說要整人,崇禎皇帝非常高興。
“其一,我們搞的代理商,將會採取授權制度。譬如雲南之地,我們可以把這個代理權交給沐王府,在雲南境內,只能由沐王府銷售大明皇家商行的貨物,其他人銷售,屬於非法;將受到大明皇家商行的打擊!”
“其二,除了省級代理商外,我們還要求各州縣也分別要有自己的代理商(分銷商),這些州縣代理商,只要符合大明皇家商行的相關條件,並與各行省代理商簽訂協議,皆可成爲分銷商。”
“其三,對各級代理商進行考覈,對於強買強賣,有如皇家聲譽之代理商,輕者罰款,重者取締其代理資格。對於合法經營、照章納稅、社會評價良好之各代理商,給予保護與獎勵。”
“其四,一省一州之代理商,可以是一家,也可以是多家。我們主張多家共同組建一個公司或商行,由這個商行與我們建立商業聯繫。”
“其五,代理商最核心的考覈,不是經濟實力,也不是地方影響,而是對皇上新政的支持態度。這種支持,不僅僅是表態,而且是行動支持!譬如土地納稅,那就要積極納稅,而不只是口頭上說一說,而從不見行動之人。”
“可是,這大明各地,居住分散,這貨物想要到位,也不容易啊。”崇禎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一聽就知道這東西很厲害,但是,他也有擔心。
“呵呵,皇上這就放心吧。我可以與這些代理商約定,在第一期供貨後,每隔半個月,我都會專門爲他們送貨一次。”
……
如果要用一種重要性稱量一下代理商制度,那麼代理商百分百是安天軍在穿梭之來,最爲看重的一項設計。
代理商,層層銷售代理,這在後世不過一尋常而普通的商業制度。但是,這個制度卻建起了各大企業在一個時代的商業霸權。
甚至可以說,在後世你只要有條件拿到某個品牌於某地區的代理商,基本上就意味着你已經走上致富之路。
對於如何改革大明,安天軍穿梭衆也算是絞盡了腦汁。雖然藉助於後世的智商以及研究成果,可以對症下藥找到無數的方法。
但是,這些方法將之放在大明,卻大多數都不太適用。
譬如土地,能夠直接從大士紳手中將土地剝奪麼?或能直接實施土地國有麼?現代時空給穿梭衆所提供的經驗,並沒有一個包治百病的土地制度。
譬如灣灣的土地制度非常好,農民的日子很好過,但那也是建立在城市化興起,土地的附加值膨脹了的基礎之上。
種花家因爲傳統是農耕社會,對土地可以說是看得太重了。其實在工業化之後,人們就已經發現,農業作爲解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其重要性也就處於“必須”、“不可缺少”狀態,但要說傳統農業能夠給社會提供多大的財富,能夠讓一個國家有多富裕,這大概屬於想多了。
愈是發達的國家,其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愈低。凡是以農業爲主要產業的國家,無不是落後的弱國。
也是基於這樣一種認知,朱碧華等人並不準備對大明的土地制度進行重新設計,而最多隻是在其上修改罷了。
代理制與大明土地制度有啥關係?
真要說起來,這個關係並不大。但穿梭衆在意的是代理制所代表的商業力量。
要說幾大產業,哪一個產業的力量最大,有人可能會說工業,譬如鋼鐵工業,那是一個國家的力量之根基。
其實,這樣看問題的人,是片面的。蘇俄當年的鋼鐵產量與質量可比種花家好吧,但最終結果如何呢?
真正具有強大力量的是商業。尤其是在對傳統農耕社會的瓦解作用方面,沒有誰具有商業的這種影響力。
因爲商人雖然逐利,貌似在道德上要低人一等;但真正的聰明人是不會排除商業的,因爲商業本身就意味着開拓、創造、冒險。
而代理制,則可以在大明商業化的前期,以半行政化的手段,以最快的速度將商業化水準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其中的關鍵點在於,大明是一個產品匱乏的社會,誰擁有代理權,誰就可以發財。誰能夠參與商業代理活動,誰就能獲利。能夠獲得遠比你家擁有幾百畝土地幾千畝土地更多的利潤。
有這樣的一種先天優勢,還擔心代理制沒人欣賞和擁護?
當然,代理商這種巨大的優勢,穿梭衆們不可能一次性授權出去。而是準備逐漸而放開。譬如最開始,授予代理商的,只是一些商品的代理銷售權。
當第一批代理商試點成功之後,第二批代理商就需要交納高額保證金什麼的。一句話,逐漸將社會有錢有勢的人,又願意跟隨崇禎皇帝走的人團結到一起。
或許有人發現了問題:你如此龐大的一個商業計劃,你的產品賣給誰啊?
答案是:賣給民衆!
民衆有錢買麼?
如果是此前情狀的民衆,極可能會沒錢買。因爲他們過的就是“自給自足”,或將自己賣給了士紳大戶的生活。
但此後的民衆,極可能有錢購買。從自耕農角度講,稅賦降低,會提高他們的購買力;從失地農民身份講,他們在工廠做工,所有的生活物資都需要購買。經商的人本身,也需要購買才能生活。
而朱碧華又能從現代時空進口大量的糧食來平抑大明的糧價,讓那些土地大戶難以通過屯積居奇才獲得超額利潤。
一句話,只要能夠順應大明朝的這種變革,你就有機會翻身成爲大明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