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戰機

夜幕愈加深沉,在這個還沒有工業污染的遼東,星辰似乎也隨之更加璀璨。

天上的星星一眨一眨的,彷彿連它們也在默默注視着這場即將到來的較量。

這支以義興親軍左衛爲主力高麗軍並不蠢,因爲跟隨李成桂長期以來參加了極爲豐富的戰役,所以他們的戰鬥素養相當的高。

畢竟,這是整個高麗最精銳的野戰部隊了。

雖然明軍有意晝伏夜出掩蓋蹤跡,但是還是被高麗軍的暗哨最後傳出了消息。

當響箭升空以後,哪怕擊殺了暗哨,暴露的事實也無法掩蓋了。

而消息被快速傳遞迴了高麗軍中以後,現在擺在將領們面前的,就只有兩個選擇了。

要麼正面迎戰,硬碰硬;要麼撤回鴨綠江南岸,保存有生力量。

帥帳之內,此時正在進行激烈的討論。

“李帥,之蘭兄的建議雖妙,但明軍來勢洶洶,五萬大軍非比尋常,我等兵力有限,正面硬碰硬恐難有勝算。”一位身材魁梧,面容剛毅的將領沉聲表達了自己的擔憂,他也是李成桂的老部下了,名叫金正宇,這些年一直在北邊駐守,曾在多次邊境衝突中表現出色,對敵我形勢有着深刻的洞察。

他很清楚,明軍不是好惹的。

尤其是遼東的明軍。

這些明軍完整地參加了征討納哈出,以及捕魚兒海之戰,在堅韌程度和戰鬥素質上,都無可挑剔,是明軍最精銳的部分之一。

客觀上來講,在二百多萬明軍裡,整體就是北強南弱。

雖然京城有上十二衛作爲御林軍,但這些部隊也很多年沒打仗了,南疆的部隊倒是打仗,可無論是裝備待遇還是大兵團作戰經驗,哪怕是南疆部隊裡面戰鬥力最強的雲南兵,也無法和北疆的一線邊軍相比,畢竟,光是披甲率就落下了一大截南方潮溼的天氣和多山地戰的情況,是不適合大規模裝備鐵甲的,正因如此,南疆軍隊才以皮甲爲主,同時一些特殊的土司兵,還會搞一些復古且工藝繁瑣的藤甲之類的。

再加上南方缺乏騎兵施展的環境,所以把雲南兵和北疆的一線邊軍拉出來平原對決,肯定是雲南兵輸。

而北疆最精銳的幾部分邊軍,就是處於一線的那幾支部隊,分別是部署在西域和甘肅的西北兵,還有宣大一線的晉地和北平的精銳,再就是遼東鐵騎。

除此以外,還有兩支部隊規模跟這些大規模一線兵團比不了,但是精銳程度絲毫不猻色的部隊,也就是松潘鐵騎和寧夏遊騎。

而這次東征高麗,雖然動員的範圍不大,但被動員的軍隊,卻幾乎是半數北疆最精銳的部隊了。

同時,山路行軍的速度這麼慢,也跟這支部隊的特性脫不開干係。

——遼東軍是高披甲率、高度騾馬化的軍隊。

在這支部隊裡,輕裝行軍是不可能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戰兵,身上都有鐵甲,同時攜帶了大量的輜重。

這些輜重,有的是由隨軍的駑馬、騾子乃至少量的驢來馱着的,有的則需要戰兵和輔兵隨身攜帶。

同時,這支軍隊裡,還有相當數量的重騎兵。

重騎兵,也就是具裝甲騎,這玩意不是一個重甲騎兵騎着披掛着馬甲的馬行軍,而是一個具裝甲騎,就得三個人加上五匹馬騾來伺候。

這裡面,有一匹馬是衝鋒用的主力馬,有一匹是備用馬,這兩匹馬在常規狀態下,都是由輔兵牽着走的,並且沒有任何負重。

而還有一匹馬,則是平常用來馱着馬甲的馬,至於重甲騎兵本身的甲冑和補給就需要駑馬和騾子來負擔了,至於他們路上所消耗的草料、豆料、雞蛋以及各種食品藥品,則由運輸部隊統一負責。

再加上相當數量的火炮

說實話,在承受不間斷襲擾的情況下,二十四天能走出來,回頭想想都是很奇蹟的一件事情,如果明軍的素質沒這麼高,根本做不到這一點。

而對於走出長白山區的明軍來講,其實情況反而是相當不錯的,在丹東有着長城保護的大片安全區裡,既可以選擇像是現在這樣主動出擊尋找殲滅敵軍有生力量的機會,也可以待在裡面修整、整頓。

但對於高麗軍來講,情況就不那麼妙了。

在明軍步騎混合的重裝部隊面前,他們無論是野戰,還是堅守,似乎都不是什麼好選擇。

堅守的話,明軍有足夠的火炮和攻城器械,而高麗北部的那些“堅城”,似乎也就沒那麼堅固了

總之,若是不給明軍任何壓力,讓其安然渡過鴨綠江,地利就基本無了。

所以現在高麗軍將領們,就挺糾結的。

緊接着,一位面容清秀,像是文官一樣的將領輕輕搖了搖頭,補充道:“正面迎擊確實冒險,但撤回鴨綠江南岸,豈非示弱於人?我大高麗豈能未戰先怯?再者,江南防線雖固,但一旦被明軍突破,後果不堪設想。”

崔智勳雖然看起來像是文官,也確實出身豪門,但他的主張反倒是頗爲剛硬。

嗯,李成桂不是打擊所有豪門和大貴族的,對於願意跟他站在一起的,同樣李成桂也予以了接納,不然的話,光憑武夫能做成什麼事?李成桂篡國,大部分的工作,還是他手下那幫文官做的。

而崔智勳就是監門衛上將軍,地位很高,雖然不是李成桂嫡系,但他說話在這裡也很有分量。

主帥李和聞言,眉頭緊鎖,他知道每位將領的擔憂,其實都是各有各的理。

這時,年紀不大的樸俊昊挺身而出,他的聲音雖略顯稚嫩,卻相當堅定:“末將以爲,我們可結合金將軍與崔將軍的意見,採取守勢中的攻勢。”

這句話聽起來有點像放屁,但還是引起了衆人的注意。

“說說,什麼叫‘守勢中的攻勢’?”

副帥李之蘭這時候問道。

樸俊昊侃侃而談道:“就是利用地形優勢,佈下重重埋伏,正面以少量精銳拖延明軍步伐,同時把主力佈置在長白山山麓,待時機成熟,再由一員大將率精銳從側翼突襲,打明軍一個措手不及。”

此言一出,帥帳內頓時議論紛紛。

趙元赫捋了捋花白的鬍鬚,緩緩說道:“樸將軍之計,妙在靈活應變,既不失我軍尊嚴,又能最大限度保存實力,但關鍵在於,必須確保情報準確,指揮得當,否則任何一環出錯,都可能導致滿盤皆輸。”

這話聽起來像是在誇樸俊昊,但實際上不是.戰場上哪有那麼多“情報準確,指揮得當”,要是真在劣勢情況下分兵,稍微配合不好,那跟送死有啥區別?

而且這條計策的前提條件就很玄乎。

誰能保證少量兵力能抵擋明軍重裝步騎混合軍團的進攻?李成桂都保證不了吧?

所以,說了這麼多,其實意思就是,這麼搞大概率會滿盤皆輸。

李和也不傻,他聽罷,目光掃過每一位將領的臉龐,最終落在李之蘭身上,沉聲道:“之蘭,你意下如何?此計若行,你肩上擔子極重,需確保突襲成功,否則正面戰場將極爲艱難。”

李之蘭有些猶豫:“還是要再考慮考慮,此計有些行險。”

“兵法雲:以正合,以奇勝!”

樸俊昊有些着急。

作爲年輕人確實想證明自己,也好行險,但樸俊昊考慮的事情,跟作爲大軍主帥的李和是不一樣的。

“俊昊,你的策略確實新穎,也展現出了你過人的膽識。”

李和的話很委婉:“然而,兵法之道,在於審時度勢,量力而行,我們面對的是大明最精銳的部隊,任何輕率的行動都可能帶來不可挽回的後果,尤其是在我軍兵力不足的時候。”

他轉而看向金正宇:“金將軍的擔憂不無道理,明軍的實力我們不可小覷,但退縮也絕非我的作風,還是要找到一種既能保存實力,又能給敵人以殺傷的方法最起碼,咱們不能灰溜溜的跑回去。”

崔智勳此時也開口:“末將以爲,我們可以利用地理優勢,構築多道防線,逐步消耗明軍的有生力量,同時開始向南岸撤軍明軍要在丹東架設好幾道浮橋橫渡鴨綠江,水師也不在這邊,他們沒有足夠的船隻來攔截水路的。”

李之蘭聞言,眉頭微展,似乎有了新的思路:“主帥,我們不妨綜合各位將軍的意見,採取一種更爲穩妥的策略。正面,我們可以依託險要地形,佈置兵力防守,同時召女真人,以少量部隊從北面也就是長白山山麓進行遊擊,騷擾明軍,消耗其士氣與補給。主力則不斷往南岸撤,同時,派遣精銳小隊,攜帶輕便裝備,從鴨綠江南岸繞道敵後,尋找合適的時機發動突襲,打亂明軍的部署。”

此言一出,帳內衆人紛紛點頭,覺得這個方案既考慮了防守的穩固性,又不失進攻的主動性。

趙元赫也讚許道:“副帥此計甚妙,攻守兼備,進退有據,正是我軍當前所需。”

最終,李和拍板決定,採納這一策略。

他站起身來,環視四周,沉聲道:“諸位將軍,此戰關乎我國運,務必全力以赴。”

隨着李和的令下,帥帳內頓時忙碌起來,將領們紛紛領命而去,各自準備即將到來的戰鬥。

很快,正在迫近的明軍,就察覺到了高麗軍的異常。

一道又一道的阻擊線,沿着鴨綠江與長白山之間江畔的平地和矮丘陵建立了起來。

而與此同時,那些僅存的、還敢向明軍發起襲擾的女真人,也在不時地從長白山裡鑽出來。

拖延,目的是什麼?

難道是想要原地修築城池長期堅守,把明軍拖延住?

這不可能,因爲這是在鴨綠江的北岸,各方面條件都不利於高麗軍堅守,最簡單的一點,明軍雖然現在沒什麼船隻,水師也過不來,都在全力供給南方的釜山,但是隻要明軍水師抽出手來,控制了鴨綠江的治水權,在北岸的高麗軍怎麼辦?而且,就算他們能堅持,補給也不可能運的過來,到時候還是會崩潰。跑不回高麗,難道要跟着女真人鑽進深山老林裡玩荒野求生?

至於野外決戰就更不可能了,高麗軍明顯在人數上不如明軍,腦子抽了纔會選擇野外決戰。

而他們藏在這裡的目的,很容易就被藍玉猜了出來,就是爲了等明軍渡江之後,抽冷子斷後。

眼下被發現了,還不趕緊利用婆豬江的水系與鴨綠江貫通來逃回南岸,還等什麼?

高麗軍的詭異舉動,明軍高層暫時推理不出來,但是不要緊,隨着攻擊前進,很快就明白了。

原來是既要取得一些戰果,又不想丟面子。

可世界上哪有這麼多兩全其美的好事呢?

藍玉作爲當世名將,果斷抓住了戰機。

——高麗軍的計劃裡,有一個致命的漏洞。

那就是高麗軍因爲有着鴨綠江的阻隔,以及自身攜帶了足夠的船隻,所以理所應當地,認爲隨時可以撤回南岸,隨時都能回到“安全”的狀態。

但問題是,回到鴨綠江南岸,就真的安全了嗎?

並不。

或者說,這裡面有一個誤區,那就是高麗軍回到南岸,不代表他們會在接下來更大的戰局之中起到作用。

因爲他們想要起到作用,首先就需要向西折返,回到高麗半島北部沿海地區,要麼去守衛那裡的城池以遲滯明軍,要麼繼續隱匿起來作爲未投入棋局的棋子。

但是,明軍會讓他們西返嗎?

理論上明軍繼續被遲滯,那麼高麗軍的主力部隊,通過船渡的方式,很快就能返回到鴨綠江南岸,然後向西。

但問題是,明軍不是被他們操控的,也不是一定非要頭鐵硬衝一層層的阻擊線。

所以藍玉很果斷地同樣兵分兩路。

一路一萬多人大張旗鼓繼續猛攻,同時裝作攻勢有所衰減的樣子,努力鼓譟聲勢。

另一路三萬人則在用斥候屏蔽了北部以後,在夜間拔營,極速西返,同時調集丹東的部分漁船向東,雙方相向而行縮短距離。

很快,明軍就獲得了船隻,開始來回不停地往返運輸。

而明軍的舉動並沒有能隱瞞太久,在一天多以後,高麗軍主帥李和就接到了斥候的急報。

接到了情報,李和如墜冰窟。

他哪還不明白,自己採用的計策,被明軍識破了。

不過李和很快就強迫自己冷靜了下來,因爲眼下的局勢,還沒有到最糟糕的狀態。

畢竟高麗軍人少、船多,而且比明軍率先渡河了好幾天,所以此時高麗軍不算分兵阻擊的,已經有一萬八千人來到了鴨綠江的南岸,只不過距離明軍在西面的渡河點,還有八十多裡的距離。

而明軍的雖然人多,可以渡河的船隻卻非常少,甚至無法搭建浮橋,哪怕每艘小漁船都以快要沉了的狀態滿載十五到二十名披甲士兵,一天也就能送幾千明軍過河,三萬以上的明軍理論上沒有個六七天是過不來的。

就算明軍放棄了在丹東搭設的浮橋,後續還有船隻派過來,但幾天內是解決不了大軍渡江的問題的,更別提後續的輜重,以及戰馬、火炮等等裝備了。

所以,眼下其實是一個戰機。

明軍固然想要抓他們西返的機會,可同樣也把少量明軍喂到了高麗軍的嘴邊。

只要高麗軍進行急行軍,那麼哪怕到明天,在鴨綠江南岸的明軍也不可能夠一萬人,這不到一萬人,還都是缺乏戰馬和火炮的。

沒有戰馬和火炮的明軍,有什麼好怕的?

就拿宋朝舉例,統計對外戰爭,宋朝確實勝率很高,但是勝率高有個屁用啊?大多數情況下“以步制騎”都是把敵軍擊退,根本無法徹底圍殲,光是賬面上又打贏了一仗,其實軍隊消耗極大。

而且明軍還沒了火炮支援,鴨綠江這麼寬,火炮是跨射不過來的。

同時,高麗軍在鴨綠江南岸,是有很多戰馬的,甚至還有重騎兵。

如此一來,在這個幾天的窗口期內,高麗軍在鴨綠江南岸野戰,其實有着相當的優勢。

想想看,以重騎兵爲先導,衝擊敵軍步兵蝟集的陣型,隨後輕騎兵兩翼散開襲擾,己方重步兵開始帶着步兵集羣攻堅,己方還是三倍人數優勢,還有比這更好的機會嗎?

至於明軍有什麼底牌,李和想不出來。

或許,明軍也在賭。

但無論如何,戰爭就是賭,眼下戰機稍縱即逝,李和不再猶豫,下令全體開始急行軍。

翌日,鴨綠江東岸,六千明軍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備的營寨,有着部分工事和矮牆以及挖掘出來的壕溝。

而他們的身後,正有船隻不斷地往返運輸着。

之所以明軍只有六千,是因爲明軍並沒有只顧着運人,而是運了少量的火炮。

至少戰馬,確實沒運多少,只給斥候運輸了一點。

原因很簡單,騎兵不到一定規模,在正面戰場是沒有用的。

而隨着目視可見高麗軍的到來,明軍營寨中開始擂鼓。

鼓聲隆隆,震天動地,彷彿要將這寧靜的拂曉撕裂。

明軍早已經埋鍋造飯了,所以此時一陣陣白煙升起,明軍也不慌張.都是百戰精銳了,只要前頭有正常的警戒以及駐守的部隊,安心乾飯就完事了。

吃飽飯,滾肚溜圓兒,六千明軍將士整備兵器,穿戴甲冑,嚴陣以待。

高麗軍的先鋒部隊,在晨光的照耀下,如同一片鋼鐵洪流一般,到處都閃爍着金屬的冷光,他們開始快速逼近。

全是騎兵,其中不乏披甲騎兵.輕騎兵裡面最極端的就是無甲騎兵,也就是草原遊牧民,然後就是半甲騎兵,也就是穿個半身皮甲就上了,而最稀罕的,則是穿着包括裙甲在內完整鐵甲的騎兵。

至於具裝甲騎,那就是重騎兵了。

因爲蒙古人把高麗當養馬地,所以不僅濟州島上戰馬多,高麗本土戰馬也不少,這些高麗騎兵身穿鎧甲,手持長矛大刀,嗷嗷叫着嚮明軍示威。

朱雄英站在營寨的高臺上,放下了手裡的望遠鏡,目光冷靜。

這一次戰役的指揮權,是他主動請來的。

明軍有完整的營寨,而且雙方都沒有像樣的水師,退路是在的,再加上眼前的六千明軍雖少,卻都是精銳中的精銳,且配有少量火炮,足以給予高麗軍重創。

勝算很大,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含金量也不低,朱雄英決心用這場仗來給自己樹立威望。

“傳令,紅衣大炮準備!”朱雄英的聲音不高,卻相當乾脆。

上來就大炮開兮轟他娘!

隨着命令的下達,明軍中的火炮手迅速行動起來,調整炮位,裝填彈藥.射界都已經確定好了,這些高麗騎兵沒捱過火炮的洗禮,密密麻麻站在一起耀武揚威,直接開炮就完事了。

空氣中瀰漫着一股緊張的氣息,所有人都知道,這將是決定戰局走向的關鍵一擊。

“放!”隨着負責火炮明軍軍官的一聲令下,射程最遠的六門紅衣大炮同時轟鳴,炮彈劃破長空,帶着毀滅性的力量直撲高麗軍陣。

開花彈的爆炸聲此起彼伏,硝煙瀰漫,高麗軍的先鋒部隊頓時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甚至,某個炫耀馬技,站在馬上撒尿以示對明軍侮辱的高麗騎兵,直接下半身都炸沒了。

爆炸的餘波尚未平息,空氣中瀰漫着刺鼻的火藥味與血腥氣,高麗軍的先鋒部隊在突如其來的炮火打擊下,陣腳大亂。

馬匹受驚,四處奔逃,踐踏着自己的同伴,而那些還未來得及反應的騎兵,有的被炮彈直接擊中,血肉橫飛,有的則因戰馬失控,摔倒在地,被後續的騎兵踐踏而過,哀鴻遍野。

朱雄英冷靜地觀察着戰場上的變化。

——這僅僅是開始,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面。

隨着第一輪炮擊的結束,他迅速下令:“火炮持續射擊,同時盛庸率領步兵出寨,準備迎敵!”

匆忙建立的營寨並不可靠,死守是沒有前途的。

而且,有一個違背大多數人常識的知識,那就是從古至今,守城或者守寨,大多數情況下都要背城寨列陣,以城頭的遠程火力爲掩護,背城迎敵,真沒有多少死守的。

盛庸帶領着步兵出去了。

而明軍的火炮並未停歇,第二輪、第三輪炮擊接踵而至,每一發炮彈都像是對高麗軍的宣判,不斷削弱着他們的士氣。

而明軍的步兵,則在火炮的掩護下,迅速出寨,同時調整隊形,拉長了陣型,準備迎接高麗軍的進攻。

他們並不害怕,因爲營寨上面,還有明軍大量的弓弩手,能夠給他們提供保護。

高麗軍主帥李和見狀,臉色鐵青,他萬萬沒想到,明軍竟然擁有如此強大的火炮支援,這讓他原本精心策劃的突襲瞬間失去了效用。

然而,作爲一軍之主,他深知此時絕不能自亂陣腳,必須迅速做出應對。

“重整隊形,重騎兵衝鋒,輕騎兵兩翼包抄!”

李和的命令通過旗語傳遍全軍。

高麗軍的重騎兵登場了。

作爲戰場之王的地位,讓所有人都要爲他們的登場而服務,在短暫的混亂後,前面的輕騎兵開始向兩翼散開重新集結,而重騎兵則利用馬匹的速度與衝擊力,試圖突破明軍的火炮封鎖,直取敵陣。

輕騎兵們整理好了狀態,則迅速分散,意圖從兩翼迂迴,切斷明軍的退路。

然而,明軍顯然早有準備。隨着朱雄英的一聲令下,步兵方陣如同銅牆鐵壁一般,穩穩地擋在了高麗軍的衝擊路線上。

他們手持長矛,組成密集的槍林,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衝鋒。

同時,站在營寨上的火銃手和弓弩手也已蓄勢待發,只待敵軍靠近,便給予致命一擊。

戰場上,兩軍對峙,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明軍的火炮仍在不斷轟鳴,而高麗軍重騎兵的衝鋒也愈發猛烈。

看起來拿重騎兵去衝寨前的步兵很傻,實際上也是如此,但這時候不是講交換比或者雙方誰更珍貴的時候了。

重騎兵就是李和手裡的錘子,他要第一時間,錘爛明軍的防禦!

面對高麗軍的兇猛攻勢,明軍並未慌亂,他們依託堅固的營寨和矮牆,利用火銃和弓箭進行還擊。

每一聲銃響、每一箭射出,都伴隨着敵人的倒下。

在盛庸的率領下,出寨的步兵雖然傷亡慘重,但紀律嚴明,配合默契,使得高麗軍的攻勢一再受阻。

但是高麗軍的人太多了,如同密密麻麻的螞蟻羣一樣,很快就推到了寨前。

盛庸率領的步兵陣線,不見得能堅持多久,他們後面雖然還有幾重阻隔,但單憑這些是不夠的,真正決定勝負的,還是要靠明軍的軍陣,以及,勇氣!

“第二批准備,迎敵!”朱雄英再次發令。

隨着他的話語落下,張玉率領的步兵方陣緩緩向前推進,長矛如林,步伐堅定有力,他們的眼神中沒有絲毫畏懼,只有對勝利的渴望。

殘酷的攻防戰,開始了

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43章 “送點人下去”的可行性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245章 兩線戰略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252章 渡江!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299章 興福寺之戰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243章 朱元璋的決定第283章 女真人的襲擾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第196章 保險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257章 “斡脫”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爲大明戰神?第255章 午門獻俘,亂臣賊子懼!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183章 長夜第161章 朱允熥第268章 強硬的滿者伯夷帝國第240章 雲南邊患第196章 保險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157章 新手引導任務:熟悉皇宮環境第298章 導火索第69章 時空蟲洞的秘密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301章 廟算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309章 合縱連橫第70章 身上不屬於現代的痕跡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297章 短暫的和平時代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161章 朱允熥第244章 馬上啓航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272章 未來計劃第299章 興福寺之戰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301章 廟算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75章 世界地勢圖!震撼無比的大明衆人!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247章 局勢突變,大潰敗第295章 朱元璋的打算第69章 時空蟲洞的秘密第59章 上架感言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第5章 洪武寶鈔的價值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4章 我原來是穿越者?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287章 李成桂的自信第312章 戰勝
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43章 “送點人下去”的可行性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245章 兩線戰略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252章 渡江!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299章 興福寺之戰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243章 朱元璋的決定第283章 女真人的襲擾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第196章 保險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257章 “斡脫”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爲大明戰神?第255章 午門獻俘,亂臣賊子懼!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183章 長夜第161章 朱允熥第268章 強硬的滿者伯夷帝國第240章 雲南邊患第196章 保險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157章 新手引導任務:熟悉皇宮環境第298章 導火索第69章 時空蟲洞的秘密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301章 廟算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309章 合縱連橫第70章 身上不屬於現代的痕跡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297章 短暫的和平時代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161章 朱允熥第244章 馬上啓航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272章 未來計劃第299章 興福寺之戰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301章 廟算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75章 世界地勢圖!震撼無比的大明衆人!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247章 局勢突變,大潰敗第295章 朱元璋的打算第69章 時空蟲洞的秘密第59章 上架感言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第5章 洪武寶鈔的價值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4章 我原來是穿越者?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287章 李成桂的自信第312章 戰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