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

紫霞如絲絛般橫亙在天際,隨後旭日漸漸升起,光芒灑在西安城的新建的包磚城牆上,映出一片金黃。

城牆上,士兵們緊張地凝視着下方,只見塵土飛揚,一隊隊鐵騎疾馳而來,領軍者正是威名赫赫的涼國公藍玉。

藍玉帶兵行至城下,馬蹄聲震耳欲聾,守城士兵們的心情也隨之緊張到了極點。

誰不清楚這位涼國公素來以囂張跋扈著稱?

捕魚兒海之戰後大軍迴轉,到了喜峰關,因爲守將沒開門,藍玉直接下令炮轟喜峰關,最後破關而入,皇帝一樣沒有追究他的罪過。

這件事情幾乎傳遍了北境明軍各部,現在他們面臨和當初那位喜峰關守將同樣的抉擇,怎麼選?若是真硬攔着,那藍玉把你宰了,你命沒了,人家都不見得有什麼事。

觀音奴也不在意,甚至沒有冷嘲熱諷,她只是這麼靜靜地看了一會,便起身準備離開了。

在鄧氏的一頭霧水中,朱雄英走進了監牢,緩步邁下臺階。

鄧氏此時反而似乎醒悟了過來,轉頭憤恨道:“我明白了!你設此局,便是想鳩佔鵲巢,賭王爺會被陛下圈禁,你來把持這偌大的秦王府!”“你還是不明白.王妃狀告王爺,有理無理,都是大罪。”觀音奴嘆了聲,“罷了,也好教你死個明白你是惹了不該惹的人。”

“你想多了。”

“我就是你要殺的那個小和尚。”

當然,鄧氏自己的作死和觀音奴提供的其僭越情報也很重要,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蛋,若是鄧氏自己不幹這些事情,以她的身份和出身,錦衣衛也不敢拿她怎麼樣.帶點髒物上門扔進去栽贓,那是對付被大案牽涉的普通官員用的伎倆,很難用到秦王府這種天下首藩上。

見到觀音奴,披頭散髮的鄧氏別過臉去,不願意讓這個她一直記恨的女人看到自己現在這副窘迫的模樣。

藍玉瞥了一眼城頭緊張的守軍,嘴角勾起一絲不屑的冷笑,他並未下馬,而是在馬背上隨手扯下旌旗一角,接過鐵冊軍遞來的炭筆勾抹了兩下。

然而隨着鄧氏徹底看清了模樣,卻馬上意識到不對勁之處。

觀音奴淡漠地說道:“我哪有這麼大的本事,這是陛下直接下的命令。”

心理防線徹底崩潰的她開始了胡言亂語,實在是太過失態,以至於旁邊的觀音奴都看不下去了。

當兩人的距離拉近,鄧氏看到光影中這個男人的面龐時,幾乎是下意識地膝行到他的身前,隔着鐵欄杆脫口而出:“大哥,救救我!我是一時鬼迷了心竅!”

然而就在她轉身之際卻聽到了鄧氏幽幽的聲音:“好姐姐伱好狠的心,叫來錦衣衛.可你就不怕王爺回來讓你死的難看嗎?陛下是不會殺王爺的。”

“你身邊的那幾個侍女已經有人招供了,人證物證俱在,還有什麼好抵賴的?”

聽到這裡,鄧氏愣了下,反而開始惡毒地詛咒起了自己的那幾個侍女,朱雄英看得又好笑又覺得悲哀,心中對於這些平日裡高高在上的大人物的印象,開始逐漸去魅了。

俯視着身前僅僅隔着一道鐵欄杆的鄧氏,朱雄英的心緒有些微妙在不久前,這個女人還在西安府中呼風喚雨,可以一個念頭不順,便恨屋及烏,要致他於死地,然而不過短短几個朝夕,便攻守之勢異也,這就是權勢帶來的美妙之處。

這是很大的一個案子,既涉及到了天家也涉及到了地方,中樞卻沒有派都察院和宗人府的官員過來,而是從緊從快處置,這裡面的含義頗爲耐人尋味。

西安府中的百姓雖然也有人對於朱樉這個殺人惡魔安然無恙而感到不滿,但總體來講,鄧氏的死,還是極大地鼓舞了西安府百姓的民心,隨着有真有假的內幕流出,大街小巷中也開始傳唱起了讚美聖孫的童謠。

鄧氏怔住了,旋即意識到了什麼,一股巨大的寒意從她的心頭涌起,她開始拼命地搖頭:“我沒有要殺你,你誤會了,你誤會了!放過我!”

但職責所在,守城的將領跟部下商議後還是鼓起勇氣,向下面大聲喊道:“請國公出示關防文書!”

“我的名字,叫做朱雄英。”

你沒得是命,人家沒得最多是一塊免死鐵券。

“你不是大哥,你是誰?!”

在詔令下達不久後秦王側妃鄧氏便因惡疾而暴斃於府中,一切罪責也都被歸到了她的身上,秦王府中的大小事務,按照制度,悉數交由秦王正妃觀音奴處置終究皇帝還是選擇了保住天家的最後一點顏面,沒有公開處置秦王朱樉,不過秦王朱樉也只能被軟禁在京城了,想要回到封地,已是遙遙無期之事。

他將布條遞給鐵冊軍,隨後冷冷地說道:“告訴他們,這就是本國公的關防文書,開門!”

從城頭放下來的木筐裡拿到了這份特殊的文書,守城的士兵們面面相覷,他們從未見過如此囂張之人,今天算是見識到了。

寫完字後,藍玉從懷中掏出自己的印信,重重地蓋在了那個“滾”字上。

藍玉的地位和威名,實在是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將校也都相視無語,最後只得無奈地打開城門,讓藍玉和他的軍隊進入。

鄧氏雖然被上了刑枷,雖然證據確鑿,但畢竟是天家的一員,她本人按照大明的律令,需要錦衣衛移交宗人府來處置,不過鑑於秦王朱樉本來就是宗人令,所以需要回避,那也就只能由皇帝下達最後的決斷了。

藍玉率領着軍隊浩浩蕩蕩地穿過城門,馬蹄聲在青石板街道上回蕩,守城的士兵們扭頭望着他們遠去的背影,心中充滿了惶恐,秦王府昨天的變故,可是已經傳到了他們的耳朵裡面

秦王府內,悠悠然如同往常一樣出門散心回來的觀音奴,親自來看望關在王府內部監牢裡的鄧氏。

很快,皇帝的詔令就通過電臺明確無誤地傳達到了陝西布政使司,針對秦王府僭越一案,陝西按察使司協助錦衣衛一同處置。

此間事了,朱雄英也終於開始了前往京城的旅途。

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310章 籌謀第281章 半島博弈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255章 午門獻俘,亂臣賊子懼!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258章 放寬直隸路引制度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298章 導火索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174章 應天府第134章 朱雄英的僞裝身份第284章 戰機第266章 大航海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265章 風中殘燭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293章 和談破裂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315章 戰後佈局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70章 身上不屬於現代的痕跡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251章 兵臨富良江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12章 大孫不會害你第277章 大型露天煤礦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277章 大型露天煤礦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284章 戰機第261章 第一條鐵路建成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269章 舊港夜亂第281章 半島博弈第20章 爺爺你逗我呢?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174章 應天府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291章 決戰大同江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請第241章 教官到來第317章 新時代的到來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295章 朱元璋的打算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301章 廟算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70章 身上不屬於現代的痕跡第256章 聖賢 盜賊 豪傑第31章 神器降臨!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301章 廟算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309章 合縱連橫第287章 李成桂的自信第268章 強硬的滿者伯夷帝國第304章 吉野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306章 小田劍館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286章 平壤
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310章 籌謀第281章 半島博弈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255章 午門獻俘,亂臣賊子懼!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258章 放寬直隸路引制度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298章 導火索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174章 應天府第134章 朱雄英的僞裝身份第284章 戰機第266章 大航海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265章 風中殘燭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293章 和談破裂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315章 戰後佈局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70章 身上不屬於現代的痕跡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251章 兵臨富良江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12章 大孫不會害你第277章 大型露天煤礦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277章 大型露天煤礦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284章 戰機第261章 第一條鐵路建成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269章 舊港夜亂第281章 半島博弈第20章 爺爺你逗我呢?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174章 應天府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291章 決戰大同江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請第241章 教官到來第317章 新時代的到來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295章 朱元璋的打算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301章 廟算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70章 身上不屬於現代的痕跡第256章 聖賢 盜賊 豪傑第31章 神器降臨!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301章 廟算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309章 合縱連橫第287章 李成桂的自信第268章 強硬的滿者伯夷帝國第304章 吉野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306章 小田劍館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286章 平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