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

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

“大孫,上次你說的這個三百年王朝週期律,到底是怎麼回事?如果想要破解,需要什麼辦法?”

朱元璋對此可謂是憂心忡忡,畢竟,哪怕集衆人之力,也只能推算到人地矛盾這一步,而想要緩和人地矛盾,靠高產作物是沒用的,只能從土地制度上下手。

可現在大明的土地制度,已經是吸取了唐宋兩朝經驗改進而來的了,還能怎麼改呢?就算是均田制,也只能在王朝的前一百年甚至前五十年有效控制土地兼併,到了王朝中期,譬如唐朝的神龍革命時期,其實就已經徹底崩壞了。

所以,走改革田制這條路,肯定是行不通的。

但是不進行土地制度變革,老百姓有了高產作物又必定會不斷地生娃,人地矛盾不就又無解了嗎?大明現在剛剛經歷了元末戰亂時期,人口非常稀少,中原十室九空,正是缺人的時候,總不能不讓老百姓生娃吧。

土地就這麼多,改革田制沒出路,人口還需要增加.直接閉環堵死了。

“爺爺,王朝週期律,說穿了是人地矛盾,而人地矛盾的本質叫內卷!”

等朱雄英把內卷的概念解釋了一遍以後,一直困擾着朱元璋,無法捅破的那層窗戶紙,頓時豁然開朗!

但隨即,更嚴重的問題出現了。

既然內卷的本質其實就是爭奪支配權,那麼對於朱元璋來說,他還是沒得選啊!

因爲朱元璋代表的是皇權,皇權本身就擁有最大的支配權,對於皇權來說,內卷纔是最好的制度,皇帝-士紳-百姓纔是最穩定的金字塔結構,只有這樣,皇權才能高高在上,得以長久延續。

也就是說,雖然以前的皇帝們,不知道內卷的這個道理,但實際上出於維護皇權的考慮,已經做了最優解,也就是維持內卷,這也是爲什麼完顏構不思北伐,整日裡只把杭州作汴州,繼續重用文臣士大夫,宋朝反而國祚不短。

那麼,朱元璋作爲皇帝,主動讓渡出一部分支配,是否就能讓大明的國運更加綿長了呢?

也不行。

原因很簡單,即便朱元璋放棄強化皇權,讓渡出一部分支配權,這些支配權,也到不了百姓手中,緩解不了內卷。

因爲皇帝和文官集團,就是拔河的兩端,此消彼長。

有文官集團的存在,就註定了皇帝哪怕讓渡出一部分支配權,也只會形成文官把持朝政,孩視皇帝的局面,而這個模式的代表,就是張居正。

所以,皇帝不可能讓渡支配權,也破不了內卷的循環,內卷對於皇帝來說,反而是最優解,只有維持內卷,才能努力達到三百年的大限,不然可能都活不到這個大限就被篡國了。

想清楚了這個邏輯以後,朱元璋徹底無奈了。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咋整?難不成,大明真就三百年不到的命了?

朱元璋走出幾步,示意他們來到遠離陰陽炁海的方向,問道:“衆卿有何良策啊?”

軍機大臣董倫與王景相視無言,面露難色。

他們固然是輔佐君王,運籌帷幄,可面對這彷彿被天命所定的三百年王朝週期律,卻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力。 董倫輕嘆一聲,道:“陛下,非是臣等無能,實乃此事關乎天數,非人力所能爲也.三百年王朝週期律,猶如天道輪迴,破解之法,非我等凡夫俗子所能窺破。”

王景也點頭附和道:“臣等愚鈍,亦想不出破解之法。然而,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朱元璋眉頭緊鎖,道:“但說無妨。”

“陛下,天道渺渺,人道茫茫。或許,這世間本就沒有什麼永恆的王朝,只有順應時勢,方能求得一線生機,三百年王朝週期律,就是天道給予人間的一個警示,所謂‘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便是此理了。”

朱元璋默然片刻,緩緩道:“王卿所言,咱又何嘗不知?然而,咱身爲大明開國皇帝,自當爲子孫後代謀一個萬世基業,這王朝週期律,咱是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破解的。”

說罷,朱元璋又陷入了沉思之中,而董倫和王景等人,也只能在一旁尷尬地等待着,他們都很清楚,這個問題已經超出了他們的能力範圍,或許真的只有老天爺才能解答了。

一時間,陰陽炁海前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只有夏日燥熱的風,才讓他們感到一絲活泛。

而就在這時,陰陽炁海中,又傳出來了朱雄英的聲音。

“其實想要破解內卷很簡單,搞大航海就行了,大明其他都還行,就是這海禁.”

聽聞此言,朱元璋本能地感到不悅。

畢竟,海禁是朱元璋推行最爲堅決、徹底的國策之一。

當然了,跟現代的印象流不同,朱元璋推行海禁政策的原因,還真不是爲了海禁而海禁,除了防備張士誠、方國珍餘部以及倭寇的襲擾之外,最重要的,其實就是穩固剛剛立國的大明的基本盤,讓百姓不從事海洋貿易,朱元璋只有這樣,百姓才能安分地種地,從而建立他心目中的大農村社會。

而洪武朝的“重農抑商”政策,也是這個道理,朱元璋不是不懂商人在商品流通中起到的作用,但一旦鼓勵經商,讓商業變得有利可圖,讓商人的社會地位提高,那麼大明農民就不願意安穩地種地了,所以朱元璋必須“抑商”,當然了,“抑商”不是“絕商”,最基本的商品交換還是要有的,否則帝國也無法運轉,畢竟就算是大農村,也得整個趕集不是?

對於朱元璋來說,海禁廢除,則人心思變,到時候,大明能不能挺到三百年都說不定了,弊端遠遠大於利益,所以,必不可行!

但朱雄英接下來的話,卻讓朱元璋的面色凝重了起來。

“若是到了永樂朝,像是鄭和七下西洋一般,然後先官方再民間,發起大航海時代,那麼什麼內卷都跟不上擴張的速度了,日本的金山銀山,非洲的人力資源,美洲的土地作物.爭着對外卷都卷不過來,哪還有工夫內卷?等到了停滯期再回來內卷,怕是早就四五百年的國運了。”

歷史類最高均訂作品,你絕對不能錯過的好書!

(本章完)

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53章 主僕矛盾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釋兵權”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285章 一戰出雙王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240章 雲南邊患第54章 清朝滅亡明朝?朱元璋的驚駭!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69章 時空蟲洞的秘密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爲大明戰神?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262章 下一個時代的人才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59章 上架感言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274章 日暮途遠第264章 海賊王陳祖義第252章 渡江!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294章 李成桂自戮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197章 內帑的錢不能真躺着啊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290章 雪夜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109章 千里鏡作用完美髮揮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304章 吉野第291章 決戰大同江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69章 時空蟲洞的秘密第12章 大孫不會害你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295章 朱元璋的打算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265章 風中殘燭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293章 和談破裂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258章 放寬直隸路引制度第83章 別古崖的秘密第53章 主僕矛盾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296章 南北朝第288章 釜山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281章 半島博弈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271章 舊港宣慰使司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164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第269章 舊港夜亂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
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53章 主僕矛盾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釋兵權”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285章 一戰出雙王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240章 雲南邊患第54章 清朝滅亡明朝?朱元璋的驚駭!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69章 時空蟲洞的秘密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爲大明戰神?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262章 下一個時代的人才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59章 上架感言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274章 日暮途遠第264章 海賊王陳祖義第252章 渡江!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294章 李成桂自戮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197章 內帑的錢不能真躺着啊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290章 雪夜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109章 千里鏡作用完美髮揮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304章 吉野第291章 決戰大同江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69章 時空蟲洞的秘密第12章 大孫不會害你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295章 朱元璋的打算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265章 風中殘燭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293章 和談破裂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258章 放寬直隸路引制度第83章 別古崖的秘密第53章 主僕矛盾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296章 南北朝第288章 釜山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281章 半島博弈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271章 舊港宣慰使司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164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第269章 舊港夜亂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