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

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

洪武十八年,夏日陽光如金色流火,灑落在京城的郊外。

作爲淮右布衣出身的皇帝,朱元璋最近有了一項對於皇帝來說並不奇怪的愛好,那就是換上便裝溜達到郊外,看農民們種田。

雅稱白龍魚服,俗稱微服私訪。

此刻,朱元璋雖然沒有坐在龍椅上接受朝拜,但是站在田野間,他的臉上還是洋溢出了難得一見的笑容,這種即將豐收的喜悅,甚至不亞於權力帶給他的快樂。

朱元璋的目光所及,是一片片翠綠如波的莊稼地。

土豆、玉米、紅薯,這些被朝廷寄予厚望的高產作物,已經被逐漸推廣了到了京城周邊,種植一兩年以後,如果沒問題,就會逐步推廣到整個直隸,隨後再用五到十年的時間,逐漸推廣到整個大明。

這些高產作物的田地,在此刻展現出了勃勃生機。

土豆的葉片肥碩碧綠,彷彿是大地上的一頂頂小綠傘,遮住了夏日的炎炎烈日;而玉米的稈子則已經成長的高大挺拔,彷彿一隊隊穿着綠衣扛着長槍的士兵,在田野間列隊待發;紅薯就沒那麼起眼了,它們的藤蔓蜿蜒着,稀疏的綠葉間偶爾纔會露出泥土中的根鬚,像是小老鼠一般。

朱元璋的牛皮靴子踏在田間小徑上,泥土的芬芳撲鼻而來,這是大地獨有的味道。

他彎下腰,親手撫摸過一片土豆的葉子,那葉片上還帶着清晨的露珠,沾溼了朱元璋的手指。

朱元璋的心中充滿了期待,這些高產作物如果能夠順利推廣種植,那麼大明的國力,肯定是要上一個臺階的,因爲越多的糧食,就意味着能夠供養越多的人口,而人口的增長雖然從長遠角度會加劇人地矛盾,但對於現在剛從元末戰亂中恢復過來的大明來說,卻並不是什麼壞事。

種田的百姓們也是有眼力勁兒的,他們雖然不認得朱皇帝,但是卻認得朱元璋身後跟着的一串護衛。

在京城附近,敢公然持刀出門的,不是差役、兵丁,就是勳貴家中的家丁,所以,一般這種人都惹不得。

不過好在朱元璋也就是在田埂上轉轉,倒是沒有做出什麼破壞莊稼的舉動,因此這些百姓,也就都遠遠地不上前了。

這時候天空忽然陰沉了起來,一陣風捲來,眼見就是要下夏日的雷陣雨。

朱元璋和護衛們來到了旁邊的一處破道觀避雨。

破道觀規模實在不大,除了一處小院,裡面只有幾尊傾頹的神像和一個暫留在此的年輕人,看起來已經有些年久失修了,不過觀中的竹林,長勢倒是很好。

這年輕人看來也是避雨的,朱元璋沒發話,隨行護衛也沒驅逐。

天邊的濃雲如墨染般翻涌,隱隱傳來隆隆的雷聲。

風先至,竹葉沙沙作響。

隨後驟雨如期而至,雨點初如細絲,轉瞬即成了串,噼裡啪啦地敲打着竹葉。

電光穿透雲層,照亮雨幕,也映照着每一根堅韌的竹幹,雨水沿着竹節蜿蜒而下,形成一條條晶瑩的水鏈。

竹林中的空氣被洗滌得清新宜人,泥土的芬芳夾雜着竹葉和落花的清香,沁人心脾。

眼見此情此景,朱元璋忽然來了詩興,念出了靈光一閃下想出的詩句:“微微細雨灑斑竹,陣陣清風吹落花。”

只是他有了前兩句,後兩句卻怎麼都想不出來了,反覆唸了幾遍,還是想不出來。

這時,道觀的角落裡忽然傳來一聲輕笑。

“你這書生,能想出後兩句嗎?”

“這有何難?”

這書生倒是狂傲,一副鼻孔看人,不爲權貴摧眉折腰的樣子,指着遠處的京城,只是隨口吟道:“獨倚闌干閒眺望,乾坤都屬帝王家。”

朱元璋一怔,看着道觀,有心考考他。

“老子天下第一。” 這句話就是一語雙關的意思了,“老子”既指他自己,也指道教的老子。

誰料,這書生指了指鐘山的聖孫壇方向,輕而易舉地便對了上來。

“孫子舉世無雙。”

“你這書生倒是有趣,姓甚名何?可有表字?”

“解縉,字大紳,赴京訪友。”

而就在這時,遠遠地來了幾匹快馬,到道觀前止步,一個宦官打扮的年輕人匆匆趕來。

朱元璋眉頭一皺,他不希望別人打擾自己白龍魚服,所以已經下旨了,沒有重要事情,都等回宮再說。

這個從雲南俘虜回來的年輕宦官,辦事麻利,頭腦清晰,同時知道分寸,很得朱元璋喜歡,看他這副架勢,明顯是有急事,不會無的放矢。

所以朱元璋上前走了幾步,靜靜地看着他,並未開口訓斥。

穿着蓑笠的馬三保喘了口氣,平復了一下呼吸後,行禮稟報道。

“啓稟陛下,宮中無線電臺傳來遼東軍中的消息,魏國公徐達得了背疽,病得厲害,已經無法視事治軍了。”

“背疽?”

朱元璋微微蹙眉,這可不是什麼好病,范增、劉表、孟浩然等人都因此病離世。

他招來身邊的王景,口述了一條聖旨令其擬旨,乃是下令信國公湯和領軍,燕王朱棣護送徐達回京,隨後摘下腰間隨身攜帶的印章蓋上。

遼東戰事已經基本結束,明軍可謂是大獲全勝,剩下的收尾工作,以湯和的資歷和能力足以勝任。

至於讓燕王朱棣送徐達回京,則是朱元璋存了些私心,一方面是朱棣是徐達的女婿,這時候照顧岳父合情合理,另一方面是有段時間沒見朱棣了,朱元璋也想見見兒子,同時交代一下北方的事情。

畢竟,之前北平和山西都是徐達在負責,而洪武開國的將帥們在不斷老去,新一代的年輕人裡,他的四兒子燕王朱棣是最出挑的那個,封地也在北平,所以有些事情,也到了準備進行交接的時候。

實際上,由於北元的軍事力量一時難以消滅,大明對北方的戰略在嶺北之戰失利後,就從戰略進攻轉爲了戰略防禦當然這種轉向,並不意味着大明害怕北元,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抉擇,因爲大明的人口、疆域遠勝北元,只要能讓中原等地獲得休養生息的機會,那麼在人口、糧食、兵源等數據的增長上,大明只會把北元越拉越遠,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參與過元末戰亂的那一撥北元精銳士兵,也在不斷老去,北元的戰鬥力只會越來越低,可戰之兵也會越來越少。

大明守住北方邊境線就能穩住發育,此消彼長之下,北元是必輸的局面,而且隨着雲南、遼東被明軍收復,北元的戰略空間,愈發的狹窄了。

而徐達鎮守北平十餘年,長期在北平、宣府一帶練兵備邊,前後移民三萬五千多戶,十九萬餘人,建立屯田點二百五十餘個,墾田一千三百多頃.可以說北平的防禦體系完全是徐達一手建立的,而朱棣也正是因爲徐達女婿、弟子的身份,再加上其本人的勇武和將才,才得以在徐達的幫助下,順利地在北平軍中樹立自己的威望。

朱元璋覺得,現在是時候讓朱棣接替徐達的班,承擔起更大的責任了。

畢竟目前看來,二兒子秦王朱樉荒唐無度只知享樂,三兒子晉王朱棡雖有些智計卻過於殘暴,都不是能承擔起重任的料。

要是大孫能夠還陽就好了。

一路思量着這些事情,朱元璋坐着馬車回到了皇宮。

而就在朱元璋剛剛抵達奉天門的時候,又有錦衣衛指揮使毛驤來報。

“陛下,龍虎山大真人張宇初求見,說關於陰陽炁海之事,他從家傳典籍中找到了一些新的線索。”

歷史類最高均訂作品,你絕對不能錯過的好書!

(本章完)

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253章 胡季犛身死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299章 興福寺之戰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301章 廟算第79章 牛痘接種法的神效,震撼的江南災民!第283章 女真人的襲擾第201章 工業願景第60章 憤怒的朱元璋【求首訂!】第257章 “斡脫”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62章 邁不過去的檻,王朝週期律!第293章 和談破裂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247章 局勢突變,大潰敗第4章 我原來是穿越者?第242章 大明使團的遭遇第265章 風中殘燭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269章 舊港夜亂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242章 大明使團的遭遇第276章 帖木兒汗國使團第240章 雲南邊患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295章 朱元璋的打算第75章 世界地勢圖!震撼無比的大明衆人!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312章 戰勝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276章 帖木兒汗國使團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20章 爺爺你逗我呢?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130章 藍玉案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195章 匪禮失而求野兮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302章 高取城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295章 朱元璋的打算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21章 名爲“空印案”的未來天機信息!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164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第293章 和談破裂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31章 神器降臨!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259章 與近代步槍的差距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36章 告白第302章 高取城第264章 海賊王陳祖義第271章 舊港宣慰使司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21章 名爲“空印案”的未來天機信息!第310章 籌謀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83章 別古崖的秘密第295章 朱元璋的打算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
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253章 胡季犛身死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299章 興福寺之戰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301章 廟算第79章 牛痘接種法的神效,震撼的江南災民!第283章 女真人的襲擾第201章 工業願景第60章 憤怒的朱元璋【求首訂!】第257章 “斡脫”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62章 邁不過去的檻,王朝週期律!第293章 和談破裂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247章 局勢突變,大潰敗第4章 我原來是穿越者?第242章 大明使團的遭遇第265章 風中殘燭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269章 舊港夜亂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242章 大明使團的遭遇第276章 帖木兒汗國使團第240章 雲南邊患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295章 朱元璋的打算第75章 世界地勢圖!震撼無比的大明衆人!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312章 戰勝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276章 帖木兒汗國使團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20章 爺爺你逗我呢?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130章 藍玉案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195章 匪禮失而求野兮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302章 高取城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295章 朱元璋的打算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21章 名爲“空印案”的未來天機信息!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164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第293章 和談破裂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31章 神器降臨!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259章 與近代步槍的差距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36章 告白第302章 高取城第264章 海賊王陳祖義第271章 舊港宣慰使司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21章 名爲“空印案”的未來天機信息!第310章 籌謀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83章 別古崖的秘密第295章 朱元璋的打算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