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抵達京城

夏日的陽光照耀着燕子磯碼頭,光芒灑在江面上,波光粼粼,彷彿無數顆散碎的金子在鼓面上跳舞一般,遠處江北的瓜埠山若隱若現,江風輕拂,帶來難得的涼意。

碼頭上,人羣熙攘而聚,卻異常安靜,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江面一艘緩緩駛來的船上。

太子朱標身着華服,莊重地站在最前面,他的眼神中有着難以掩飾的期待。

身後,一衆東宮官員肅穆站立,衣袂飄飄,彷彿在等待着什麼重要的時刻。

隨着船隻越來越近,碼頭上的人們開始騷動起來,但太子朱標卻依然保持沉靜,只是目光更加熱切。

船上,一道身影漸漸清晰,那是歸來的朱雄英。

在藍玉派來的軍隊護送下,朱雄英一路出潼關至河南開封,見了周王朱橚,隨後折向東南,穿過黃泛區抵達鳳陽府,最後南下到了南京。

兩人就這樣僵持着,雖然時間很短暫,但周圍的人羣也似乎感受到了這尷尬的氣氛,變得異常安靜,空氣中瀰漫着一種說不出的沉悶。

朱元璋上下打量着朱雄英,眼中滿是喜悅,他伸手拍了拍朱雄英寬闊的肩膀:“好孩子,這些年你在那邊受苦了。”

“兒臣(孫兒)叩見父皇(皇爺爺)。”

他伸手拍了拍朱雄英的肩膀:“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所以,朱元璋也就強自按捺着心頭的激動在幹清宮等候了。

最終還是更有心理預期的朱雄英打破了沉默,他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更自然:“父親……我回來了。”

“終於回來了,讓咱好好看看。”

在這裡,朱元璋和馬皇后早已等待多時。

按照大明制度,太子一脈的皇孫在未成年之前,都要隨太子一同住在東宮,只有行冠禮或就藩才能離開東宮。

所以,大小夥子還得跟朱標一塊住東宮,至於虞王的封號,未必會撤銷,但“懷”的諡號肯定會撤掉.沒有給活人上諡號的道理。

當朱雄英走進寢宮時,按照東宮禮官不久前教他的禮儀,跟着朱標齊聲行禮道。

但這裡有一個尷尬的地方,就是朱雄英的年紀已經皇孫中最年長的了,但按照大明世界這邊記錄的年紀卻是十七歲(虛歲),也沒到《皇明祖訓》十八歲就藩的年紀,距離二十歲的冠禮則更加遙遠。

當船隻靠岸,朱雄英一躍而下,穩穩地站在碼頭上,目光最終落在了站在最前面的朱標身上。

其實老朱是想直接去燕子磯碼頭等的,但馬皇后卻提醒他得先顧忌太子的感受和大明的禮儀制度,畢竟程朱理學是大明的官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八個字可都是有規矩在的。

“給咱看看,冠冕歪沒歪?”

馬皇后拍了拍他的手,只道:“沒歪,你可別嚇到英兒。”

一行人先到東宮安頓好,藍玉和觀音奴,給朱雄英貼心的準備了侍衛和宮女、宦官,畢竟對於朱雄英來說,東宮可不是什麼安全的地方,這裡上上下下已經都是呂氏的人了,若是自己身邊沒有可靠的人,那指不定什麼時候就出意外了,而有了這些相對可靠的宮女、宦官照顧他的飲食起居,侍衛保護他的安全,從內到外就可以稍微放心些。當然,這些人雖然相對可靠,但畢竟也是別人的人手,朱雄英現在沒有建立起自己的勢力,這種借勢也是無奈之舉,等到日後羽翼豐滿了,自然是要逐漸篩選替換成自己信得過的心腹的.不過不管怎麼說,這些人,都是眼下能保證他人身安全的。

他們很快來到了後宮的核心區域,幹清宮,也就是朱元璋的寢宮。

朱標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但他的心在這一刻被深深的觸動了。

夏日的陽光照耀在兩人身上暖洋洋的,彷彿要將這份隔閡都融化在熾熱的光芒中。

朱雄英也同樣感到尷尬,他從小就覺得自己沒有父親,對朱標根本沒有任何印象了,現在見面,只有深深的陌生感,他不知道該如何跟這個突然出現的父親相處,他甚至不知道該不該叫他“爹”。

“快起來。”

朱雄英用略帶好奇的目光打量着周圍的一切,這是他第一次進入南京的皇宮,畢竟現代的南京皇宮早就只剩斷壁殘垣了.穿過一道道宮門,宮女和宦官們低頭垂手而立,見到太子和皇孫都恭敬地行禮。

東宮本身就是皇宮的一部分,朱雄英跟在朱標的身後,穿過了東宮的宮門,向着皇宮深處走去,沿途宮殿金碧輝煌,金色琉璃瓦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宮牆上的雕花亦是細緻入微,每一處細節都透露出皇家的尊貴。

朱標向前走了一步,卻又突然停下,彷彿被什麼阻擋了腳步。

雖然只是簡單的對話,但兩人的心情都異常複雜,朱標想要彌補這八年來的遺憾,卻又不知道該從何說起,而朱雄英則想要親近這個陌生的父親,也感到無從下手。

朱標此刻的心情是複雜至極的,眼前的這個年輕人,是他曾經以爲永遠失去了的兒子,那個曾經在他膝下玩耍的小孩,如今已經長成了一個高大英俊的青年八年的時間,彷彿彈指一揮間就過去了,他們之間的親情,似乎也被這漫長的歲月沖淡了許多。

朱元璋這一刻終於忍不住了,他拉着馬皇后,不合禮儀地一起走下來。

那種父親對兒子的思念、愧疚、期待,在這一刻交織在一起,讓他有些手足無措。

在這個過程中,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朱雄英反正並沒有見到呂氏和朱允炆。

隨後,朱雄英被要求換了身衣服,被東宮的禮官短暫地訓練了一下基礎禮儀後,被朱標親自帶着入宮面聖。

朱雄英站在船頭,風吹動他的衣襟,彷彿一位英勇的將軍即將歸來別管其他的,起碼這個亮相,自信是拉滿了。

對於朱元璋,他本來是有一些敬畏心理的,然而此時此刻,感受到肩頭的那份溫暖,朱雄英的心中卻涌起一股暖流,他擡頭看着朱元璋慈祥的面容,心中的陌生感和緊張感頓時消散了許多。

第268章 強硬的滿者伯夷帝國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257章 “斡脫”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244章 馬上啓航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162章 第一個任務:整頓莫愁湖第261章 第一條鐵路建成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53章 主僕矛盾第316章 朱元璋駕崩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183章 長夜第270章 怒海驚濤,艦隊決戰!第197章 內帑的錢不能真躺着啊第295章 朱元璋的打算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243章 朱元璋的決定第296章 南北朝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2章 咱的大孫,還活着?!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第317章 新時代的到來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67章 徐達背疽!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296章 南北朝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302章 高取城第62章 邁不過去的檻,王朝週期律!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315章 戰後佈局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59章 上架感言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291章 決戰大同江第109章 千里鏡作用完美髮揮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265章 風中殘燭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義第83章 別古崖的秘密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196章 保險第265章 風中殘燭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256章 聖賢 盜賊 豪傑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260章 太湖蟲洞的開啓第54章 清朝滅亡明朝?朱元璋的驚駭!第242章 大明使團的遭遇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
第268章 強硬的滿者伯夷帝國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257章 “斡脫”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244章 馬上啓航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162章 第一個任務:整頓莫愁湖第261章 第一條鐵路建成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53章 主僕矛盾第316章 朱元璋駕崩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183章 長夜第270章 怒海驚濤,艦隊決戰!第197章 內帑的錢不能真躺着啊第295章 朱元璋的打算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243章 朱元璋的決定第296章 南北朝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2章 咱的大孫,還活着?!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第317章 新時代的到來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67章 徐達背疽!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296章 南北朝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302章 高取城第62章 邁不過去的檻,王朝週期律!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315章 戰後佈局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59章 上架感言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291章 決戰大同江第109章 千里鏡作用完美髮揮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265章 風中殘燭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義第83章 別古崖的秘密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196章 保險第265章 風中殘燭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256章 聖賢 盜賊 豪傑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260章 太湖蟲洞的開啓第54章 清朝滅亡明朝?朱元璋的驚駭!第242章 大明使團的遭遇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