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鋒芒初露

侯大勇在角骶中擊敗了屈由紐古,得到了族人的尊敬。突地稽比屈由紐古還要歷害,侯大勇沒有把握擊敗他,同樣,突地稽見到侯大勇招術精妙,也感覺頗難應對,兩人就如白頭山上的黑熊和老虎,互相都有所顧忌,反而不敢輕易相鬥,當有好事的年輕人鼓動侯大勇和突地稽一爭高下之時,被雙方理智地推掉了,但到底誰是最強的種子,還是在這兩個爭強好勝的男子漢的心中生了根。兩人一直沒有交手,當兩人面對面進行生死較量之時,已有十年之後的事情了。

手槍是侯大勇秘密武器,侯大勇把手槍牢牢地放在腰間,時刻不離開自己的身體,不過,子彈總共只有二十發,已經用了二發,現在是用一發少一發,這就如時間,用一天就少一天,沒有辦法追加,等到子彈用完之後,手槍就是一堆廢鐵,侯大勇決定只有在最緊要的關頭才能開槍,每一槍都要起到決定性作用。侯大勇也意識到,要想在古代社會生存,一把手槍解決不了所有問題,必須要學習古代社會的生存技能。

從唐朝以來,粟末靺鞨人同中原漢人交往頻繁,族中不少人略通中原語,更有少數人精通中原語。上次見面的中年人,常年在中原走動,是部族裡有名的中原通。每次打獵,侯大勇就儘量爭取和他在一起,學習古代中原語,瞭解當時中原地區的經濟、社會、科技和政治情況。

時間如水般飛逝,秋意越來越濃,轉眼間,侯大勇來到古代已有數月。侯大勇主動融入到粟末靺鞨人裡面,騎術、箭法、角骶、狩獵各項生存技能得到極大的提高,特別是在狩獵活動中,侯大勇顯示了極高的組織才能,連突地稽也時常自嘆不如。

在忙碌的生活中,侯大勇努力調整着心態,並藉着適應生活去撫平心中越陷越深的思念,白天在緊張的生活中,侯大勇以一個堅強、智慧的男人形象出現在衆人面前,而當回到簡陋的帳篷,拿出手機時,妻女的音容笑貌總會活靈活現地出現在眼前,侯大勇害怕一個人面對手機中的精靈,可是每天回家第一件事仍是打開手機。軍用手機的電池非常耐用,一塊電池可連續使用一年左右,但是電池終有消耗完結的時侯,那時,唯一聯繫另一個世界的橋樑也將失去,侯大勇不知能否面對徹底失去妻女的打擊。

冬季即將到來,按照傳統,族人準備全體進入山區狩獵,爭取多打獵物以備冬用。這次打獵是冬季前最重要的一次狩獵,基本上是全族動員,男性成員全都參加狩獵,女性則跟隨其後,對所獲獵物進行剝皮、熏製。狩獵過程緊張有序,衆人,特別是老人和兒童都充滿期待,每一次數量頗豐的獵物運回,都會引起長久的歡樂。

侯大勇第一次參加這種爲冬藏而進行的狩獵,他運氣甚好,第一天和幾個獵手就獵到了黑熊。隨後每天都收穫不斷。在第十五天的時候,意外出現了。

突地稽和另外幾個獵手進入一片大林子後,戰馬顯得極爲不安,不肯進入林子。突地稽意識到有猛獸,他藝高人膽大,下馬帶着三個獵手進入林子,樹林在一個山坳裡,樹木高大,多是兩三人才可環抱的老樹,山風吹過,濃密的樹蔭,活動着許多動物,這是東北虎最喜愛的棲身之所。突地稽仔細觀察地面,發現了一些糞便,從糞便的顏色、形狀上看,這是東北虎留下的。獵手們跟着糞便,逐步逼近了東北虎棲身處。最後,在密林深處,發現了一隻成年虎。成年虎也覺察到了危險,警惕地注視着獵手所在方向,卻並不走開。突地稽等慢慢摸近,在箭程範圍內停下,四人一起張弓搭箭,對準東北虎要害就射,東北虎中箭後,發出低沉的吼聲,向突地稽撲來。突地稽四人都是經驗豐富的獵手,他們不等老虎靠近,迅速又射出四箭,東北虎極爲兇悍,帶着箭支,撲到了獵手面前。等到東北虎逼近,突地稽等人紛紛拿起虎叉,跳將出去,就和東北虎鬥在一起,老虎好象知道誰是主要對手,對準突地稽猛撲過來,突地稽的虎叉兇狠異常,叉叉向老虎的要害刺去,連中十幾叉後,東北虎不甘心地倒在地上。

突地稽仔細看了看,認出這隻東北虎是一隻雌虎,見人不避,極有可能是在保護小虎。依常理,東北虎產下小虎之後,東北雄虎就要離開,不會在附近,可是,望着死去的東北虎,突地稽心中涌起一陣不祥之感,正在此時,身後傳來震耳欲聾的虎嘯,一隻吊睛白額大虎從林中躍出,一名獵手猝不及防,頭部被老虎咬住,巨大尖銳的虎牙輕易咬碎了獵手頭骨,突地稽拿起虎叉拼命地刺向巨虎,巨虎掉轉頭,巨掌向突地稽抓來,勢若奔雷,突地稽左肩已重重承受一記,鮮血噴涌而出,突地稽極爲勇悍,受傷的同時,用虎叉刺中巨虎的頸部,巨虎躍起,將突地稽撲倒在地,突地稽用手死死撐住巨虎的下頜,巨虎張開血盆大口,森森鋼牙幾乎碰到突地稽的臉,其它二位獵手趁機用獵叉向巨虎猛刺,僵持不久,突地稽無力對抗巨虎的壓力,巨虎一口向其頭部咬來,突地稽頭一偏,巨虎咬在了右肩,突地稽一陣巨痛,但他仍用雙手緊緊抱住虎頭。

等突地稽醒來,已經躺在營地。侯大勇爲突地稽接上了斷骨,並用樹枝固定,侯大勇用他的匕首削樹枝,用現代最先進冶金技術打造的匕首,在族人眼裡,可說得上削樹如泥,幾個年輕獵手輪流拿過匕首,露出羨慕的眼光。等看到侯大勇用打火機點火,更是嘴都合不攏,都把侯大勇視爲天人,視打火機爲神器。

到了古代,侯大勇一直很珍視從另一個世界帶來的物品,一個原因這此物品都是這個世界唯一的一件,更重要的是這代表着另一世界的情和愛,所有物品都是對另一個世界的思念。

突地稽受傷之後,已經很有威信的侯大勇自然而然成爲這一個小部落的頭領。部族還沒有最後完成狩獵,冬藏不夠,意味着冬天的日子會很難過,侯大勇就帶着繼續捕獵。

大家都不知道,更大更深的不祥籠罩在部族頭上,在不足一柱香的路程外,發現了遼國騎兵。幾位有威望的老人聚在一起商議對策,決定還是躲進森林,儘量不與敵人發生衝突。

侯大勇一言不發,緊張思索着,他也贊成進森林,以弱對強最好的戰術就是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保存自己才能更好地消滅敵人。“敵人來了多少,有何目的,是偶然路過,還是專程來對付我們”侯大勇在商議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們必須知道敵人的目的,才能想出辦法來對付他們,所以,不能只是躲進森林了事,必須派人把敵人的情況搞清楚。現在大家到森林裡去,我、屈由紐古,還找一位聽得懂契丹話的和我們一起去敵營,把敵人的情況弄明白。”

最後經過商議,大家都同意了侯大勇的建議。

當族人向森林撤退的時候,侯大勇帶着兩位勇士去遼營偵察。去之前,侯大勇按照解放軍偵察的慣例,首先提出了紀律要求,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一切行動聽指揮,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必須聽侯大勇的命令,不準擅自行動;二是任何人不能讓敵人俘虜,如果被敵人發現,不可戀戰,被包圍後如果無法脫身,那麼寧可死也不落入敵手,反正落入敵手最終難逃一死,還要受盡ling辱;其次檢查了裝備,每人配備短刀、長刀各一把,長弓一張,箭二十支,馬一匹,衣服特別是手、腳部位用布包好,臉上用黑色菸灰塗黑。第三,用“黑熊”“大虎”作爲接頭口令。準備結束後,侯大勇看着被自己武裝起來的兩位身體結實靈敏的獵手,心想:“如果讓我訓練他們二個月,決不輸於偵察大隊的那些棒小夥子。”

突地稽靜靜地看着侯大勇做着準備工作,他做過渤海將領,領兵打仗不是外行,侯大勇準備工作做得很細緻,有些地方雖說不太明白,但是細想又覺得很有道理。

偵察工作很順利,這支遼軍至少有五百人,營地旌旗獵獵,武器精良,糧食充足,通過各種現象,侯大勇得出一個結論,這是一支有備而來的騎兵,決非偶然路過。回到在森林裡的臨時營地,侯大勇把觀察到的情況和自己所作的結論向衆人說了,族人都很是悲觀,人的低落情緒也傳給了動物,往日精力旺盛的狗也搭拉着頭,連最漂亮的公狗都無精打彩地跟在主人身後。

小部落全部人口不過一百人,遼兵卻有五百,相差太大,最好迴避。

向東,向東,逃亡之路又要開始。

令大家始料不及的是,遼國騎兵連逃亡的機會都不給他們,當一族人趁黑夜走到一個山口,一陣箭雨,讓族人只得退回在森林裡的臨時營地固守,十幾條生命凋謝在山口。

“被遼軍包圍”,這個事實讓本已惶恐不安的粟末靺鞨人冷靜下來,即已被圍,只有拼死一搏,或還有一條生路。

侯大勇立刻讓人檢查可戰之人和武器。此時全族能戰鬥的男女共有七十九名,其中男性四十五名,其它都是老弱病殘和兒童。近距離武器主要是獵叉和長刀,遠程武器主要是長弓,箭支總數爲一千五百六十八支,人平三十二支,敵人有近五百人,意味着每三支箭就要射中一個敵人,否則箭支不夠用。

營地建在森林中的一塊高地上,平均比地面高出約三到四米,東面是一條深溝,約有六到七米,北面和西面是密集的樹林,只有南面較爲開闊,適合騎兵作戰。侯大勇不禁暗自稱讚突地稽的軍事素養,雖是臨時營地,卻易守難攻。

來襲的敵軍全部是騎兵,侯大勇估計他們會選擇從南面發動進攻。粟末靺鞨人本是遊牧族,雖受漢人影響很大,對土木工程卻並不在行。侯大勇讓大部分戰士吃飽後休息,安排十名婦女到森林中砍下許多粗壯的樹枝,做成鹿角來遲滯騎兵的進攻,安排十名壯年獵手,十三名婦女和全部能勞動的老人,在南面挖陷馬坑。讓屈由紐古挑選四名箭法出衆的獵手潛入西面密林,任務是趁敵人在南面進攻時,偷襲敵首領,發揮類似現代戰爭中的阻擊手的作用。另外,除北面外,西面和南面要儘量把緩坡挖陡,延遲敵軍的進攻,所挖泥土用作箭手的掩體。

侯大勇儘量用現有的條件構築起一個阻擊陣地,但是,如此匆忙下,所建陣地能發揮多大作用還不得而知,當所有工事要完成的時候,天也亮了。

正如侯大勇所料,遼國騎兵出現在南方,黑甲騎兵在在箭程外列隊,他們並不急於進攻,這次進攻,遼騎兵作好了充分準備,當探子查到突地稽一族的營地時,遼國皇族耶律述律派出自己的部族軍五百人,命令將突地稽一族斬盡殺絕,耶律述律的部族軍折損在突地稽手上不少,這次出師,以絕對兵力突然包圍突地稽部族,意在一網打盡。

一百名敵騎首先發動了第一次衝鋒,騎手衝進箭程,侯大勇把戰士分成兩組,一聲令下,第一組射出三十七支羽箭, “呼、呼”破空之聲朝衝鋒的敵軍飛去,不斷有敵軍落馬,緊接着,第二組又射出三十七支羽箭,然後第一組又上前射擊。敵人第一輪衝鋒很快就被打跨,三波箭雨讓遼國騎手損失四十多騎,卻連敵營都沒有衝到。

遼國將領也久經戰陣,見敵人守得嚴密,自己少量騎兵衝鋒,起不到作用,只有利用兵力上的優勢,以泰山壓頂之勢,將敵軍踏在馬下。遼將發出了全體衝鋒的命令,四百餘騎手象一支鋒利的長劍直刺而來。空中的羽箭來回交織,雙方都有人中箭,侯大勇等人在簡單掩體的掩護下,傷亡大大減少,當遼騎衝至鹿角地帶時受阻,趁此時機,又承受了一陣箭雨,鹿角下面紛亂地倒下了一層遼軍騎手。

遼將紅了眼,對付一個小小的部族,卻傷亡慘重,他發出一陣陣命令,督促騎兵衝鋒,遼騎人多,終於衝過鹿角,快速衝擊的騎手已接近山坡。

衝到最前面的騎手卻突然失去重心,掉進挖好的陷阱裡,後面的騎手止不住,又有不少衝進陷阱,陣前一片慘叫。在這混亂時機,侯大勇指揮粟末靺鞨箭手像射固定靶一樣,將陣前遼兵大量點殺。有四五個遼軍騎手瘋狂地衝上山坡,很快被兇悍的族人揮刀斬成肉塊,遼軍再一次被打退。

遼軍以騎兵爲主,在草原上一般都是騎兵對決極少遇到打陣地戰的情況,所以這此出兵根本沒有作陣地戰的準備。有心換無心,遼軍兩次衝鋒吃了大虧,傷亡已過半,而敵軍有工事掩護,傷亡相對極輕。遼軍退出箭程後,已疲憊不堪,失去了稅氣。

遼將正準備組織第三次衝鋒,突然,從西側密林裡突出兩騎,以迅雷不及之勢向隊伍衝來,兩箭直奔遼將而來。遼將避過一箭,另一箭卻直直地射入他的咽喉,遼將雙手向上舉了舉,旋轉的天空是他對這個世界最後的印象。兩騎一箭得手後,立即向北逃跑,十餘遼軍縱馬追上,這時,從密林中又衝出三騎,各發一箭,三敵應弦而倒,三騎又迅速逃跑,遼軍追無可追。

經過此番折騰,主將又亡,遼軍勢氣大衰。侯大勇看時機已到,命令身後已按奈不住的粟末靺鞨漢子,手舉長刀,開始衝鋒,此時,陷阱已被遼軍的屍體所填,侯大勇帶領這一隊生力軍,從高往下,向已失去了鬥志的敵軍猛咬過去。

(第三章完)

第35章 大梁城內(一)第238章 決戰幽雲(二十九)第330章 蕩盡羣雄(七)第237章 決戰幽雲(二十八)第40章 節度三州(四)第13章 攻城爲下(一)第4章 射殺住持第17章 路過大梁第234章 決戰幽雲(二十五)第130章 經營同心(十六)第210章 幽雲之戰(一)第134章 經營同心(二十)第5章 道士陳摶第65章 大戰過後(二)第258章 鹿死誰手(二十一)第38章 節度三州第284章 鹿死誰手(四十八)第354章 蕩盡羣雄(三十二)第242章 鹿死誰手(四)第348章 蕩盡羣雄(二十六)第314章 南下之路(二十九)第1章 救濟難民第1章 侯府話別第115章 經營同心(一)第95章 鏖戰西北(八)第9章 商隊北行(二)第292章 南下之路(七)第220章 決戰幽雲(十一)第79章 風雲再起(二)第225章 決戰幽雲(十六)第373章 蕩盡羣雄(五十三)第130章 經營同心(十六)第292章 南下之路(七)第93章 鏖戰西北(六)第218章 決戰幽雲(九)第319章 南下之路(三十四)第24章 決戰鳳州(八)第23章 符英掌權第72章 回到大梁(四)第115章 經營同心(一)第235章 決戰幽雲(二十六)第365章 蕩盡郡雄(四十三)第178章 廟堂之高(五)第150章 爭奪河套(十五)第20章 郭府壽宴第15章 侯府家事(一)第219章 決戰幽雲(十)第124章 經營同心(十)第328章 蕩盡羣雄(五)第208章 廟堂之高(三十八)第16章 酒樓餞行第215章 決戰幽雲(六)第119章 經營同心(五)第250章 鹿死誰手(十三)第143章 爭奪河套(八)第139章 爭奪河套(四)第366章 蕩盡羣雄(四十四)第87章 風雲再起(十)第222章 決戰幽雲(十三)第77章 回到大梁(九)第157章 爭奪河套(二十二)第10章 攻破總壇第119章 經營同心(五)第22章 決戰鳳州(六)第197章 廟堂之高(二十七)第192章 廟堂之高(二十)第304章 南下之路(十九)第103章 鏖戰西北(十六)第10章 借刀殺人第200章 廟堂之高(三十)第182章 廟堂之爭(十)第292章 南下之路(七)第72章 回到大梁(四)第215章 決戰幽雲(六)第249章 鹿死誰手(十二)第214章 決戰幽雲(五)第112章 清水河畔(九)第231章 決戰幽雲(二十二)第159章 爭奪河套(二十四)第89章 鏖戰西北(二)第33章 決戰鳳州(十三)第201章 廟堂之高(三十一)第336章 蕩盡羣雄(十三)第54章 回鶻商隊(二)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6章 糧食問題第97章 鏖戰西北(十)第223章 決戰幽雲(十四)第311章 南下之路(二十六)第12章 潞州城外第13章 大軍奇襲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第182章 廟堂之爭(十)第319章 南下之路(三十四)第338章 蕩盡羣雄(十五)第324章 蕩盡羣雄(一)第220章 決戰幽雲(十一)第326章 蕩盡羣雄(三)第176章 廟堂之高(三)第268章 鹿死誰手(三十一)
第35章 大梁城內(一)第238章 決戰幽雲(二十九)第330章 蕩盡羣雄(七)第237章 決戰幽雲(二十八)第40章 節度三州(四)第13章 攻城爲下(一)第4章 射殺住持第17章 路過大梁第234章 決戰幽雲(二十五)第130章 經營同心(十六)第210章 幽雲之戰(一)第134章 經營同心(二十)第5章 道士陳摶第65章 大戰過後(二)第258章 鹿死誰手(二十一)第38章 節度三州第284章 鹿死誰手(四十八)第354章 蕩盡羣雄(三十二)第242章 鹿死誰手(四)第348章 蕩盡羣雄(二十六)第314章 南下之路(二十九)第1章 救濟難民第1章 侯府話別第115章 經營同心(一)第95章 鏖戰西北(八)第9章 商隊北行(二)第292章 南下之路(七)第220章 決戰幽雲(十一)第79章 風雲再起(二)第225章 決戰幽雲(十六)第373章 蕩盡羣雄(五十三)第130章 經營同心(十六)第292章 南下之路(七)第93章 鏖戰西北(六)第218章 決戰幽雲(九)第319章 南下之路(三十四)第24章 決戰鳳州(八)第23章 符英掌權第72章 回到大梁(四)第115章 經營同心(一)第235章 決戰幽雲(二十六)第365章 蕩盡郡雄(四十三)第178章 廟堂之高(五)第150章 爭奪河套(十五)第20章 郭府壽宴第15章 侯府家事(一)第219章 決戰幽雲(十)第124章 經營同心(十)第328章 蕩盡羣雄(五)第208章 廟堂之高(三十八)第16章 酒樓餞行第215章 決戰幽雲(六)第119章 經營同心(五)第250章 鹿死誰手(十三)第143章 爭奪河套(八)第139章 爭奪河套(四)第366章 蕩盡羣雄(四十四)第87章 風雲再起(十)第222章 決戰幽雲(十三)第77章 回到大梁(九)第157章 爭奪河套(二十二)第10章 攻破總壇第119章 經營同心(五)第22章 決戰鳳州(六)第197章 廟堂之高(二十七)第192章 廟堂之高(二十)第304章 南下之路(十九)第103章 鏖戰西北(十六)第10章 借刀殺人第200章 廟堂之高(三十)第182章 廟堂之爭(十)第292章 南下之路(七)第72章 回到大梁(四)第215章 決戰幽雲(六)第249章 鹿死誰手(十二)第214章 決戰幽雲(五)第112章 清水河畔(九)第231章 決戰幽雲(二十二)第159章 爭奪河套(二十四)第89章 鏖戰西北(二)第33章 決戰鳳州(十三)第201章 廟堂之高(三十一)第336章 蕩盡羣雄(十三)第54章 回鶻商隊(二)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6章 糧食問題第97章 鏖戰西北(十)第223章 決戰幽雲(十四)第311章 南下之路(二十六)第12章 潞州城外第13章 大軍奇襲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第182章 廟堂之爭(十)第319章 南下之路(三十四)第338章 蕩盡羣雄(十五)第324章 蕩盡羣雄(一)第220章 決戰幽雲(十一)第326章 蕩盡羣雄(三)第176章 廟堂之高(三)第268章 鹿死誰手(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