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樞密之爭

韓琦前往陝西,是帶着資金下去的,這既是葉清臣對於韓琦幫助,也有仁宗的默許。

仁宗非常的冷靜,他發現了范仲淹的變法,有些不利於朝堂的發展了,所以開始對變法派進行一定的冷處理,可是變法派全部都是一些年輕的經營,無論是韓琦,歐陽修,富弼,文彥博,這些都是一方俊傑,並且出於對范仲淹人品的理解,他也知道這些人沒有什麼私心,不能夠整體的來看待的。

對於每一個下放的變法派年輕官員,說起來是貶謫,實際上,卻是讓他們下去歷練,等到歷練完成了之後,另有重用的。

否則,以北宋如此薄弱的經濟平衡,連定海軍都是30萬貫,還不是一次性到賬,一次性到的只有5萬貫,韓琦怎麼可能能夠拿到20萬貫,而且是一次拿走的。

朝廷的撥款是有平衡的,韓琦拿走的20萬貫,不能說全部由樞密院來擠出來,卻也差不多了,這等於說是直接動賈朝昌的資金,這本就讓他不喜,更別說還有更加深層次的東西。

聽到了韓琦的話,賈朝昌的臉色陰沉,作爲樞密使,他幾乎壟斷了整個北宋軍方的鐵料供應,鐵料可以說是他們賈家的命脈。

這也是他看到了曹劌的奏摺之後,刻意的貶低,低調處理,或許這沒什麼用,可是壓下來,慢慢圖之,總有一個解決方案。

當時是成功的,最少說,沒有引起其他樞密使的注意,只要能夠爭取到三五天的時間,就可以解決掉一點問題,沒想到,韓琦的突然插嘴,讓一切公開化了。

樞密使,對於軍方的任何情況都瞭解,曹劌所上書的東西,到底有沒有價值,他知道,更別說曹劌作爲樞密副使,河北安撫使這個級別,也算是方面大員,不清不楚的就這麼壓下了,原因無外乎利益。

在北宋現在的情況下,賈朝昌所做的,只是一個擦邊球,說白了,依託着賈家的權勢,從一些普通鐵匠鋪之中收集到的鐵料,通過一些商業和權勢的手段,壓低收購價格,然後賺取差價,這兩者之間的價格差很小,北宋的環境,也不足以讓一個樞密使以次充好的,能夠有一斤2文的差價,已經不錯了。

2文看起來不起眼,連一個炊餅都買不起,可是當這個量能達到一定的程度,最終的利益相當的可怕,北宋軍方對於鐵料的消耗,每年差不多有6000萬斤以上,算下來,2文的差價,就是12萬貫左右,對於賈朝昌這樣一個文官上來的,已經相當不錯了。

賈朝昌是文官系統上來,他的家庭不能說貧寒,卻也不是什麼大族出身,一大家子人員,再加上他自己的性格,對於財物相當的喜好,任樞密使的這段時間,可以說獲利豐厚,這也是他在看到了關於鐵料,直接就否決的根本原因。

無關乎對錯,只不過是動了他的蛋糕而已。這是曹劌的上書,同爲樞密副使的韓琦在大家的面前,提出來要看,這也是無奈的,他索性大方的說道:“曹劌的上書,說的太誇張了,你們看看吧!”

只是簡單的一句話,卻在這個事情上面,定下了一個大調子,也就是說,如果太離譜了,必須要反對。

一些人心領神會,一些人卻不以爲然,到了樞密副使這個程度,本身就是代表着一個勢力,甚至是某一個勢力的首腦,怎麼可能輕易的被人動搖,哪怕是樞密使也不行,甚至一部分人跟賈朝昌之前有些矛盾,之前沒有注意,現在,韓琦已經把事情公開化了,一些人感覺到了一點什麼,想要利用其這件事。

賈朝昌並沒有管站出來的韓琦,奏摺沒有交給韓琦,而是傳遞給其他的樞密使。

韓琦對於賈朝昌的做法心知肚明,賈朝昌家族的一些事情,他也心知肚明,只不過這些東西,不過是擦邊球,樞密院定下來的採購價格和質量,只要在這個標準上面,賈朝昌能夠通過其他的鐵匠鋪,獲得足夠的鐵料,買誰的不是買,還節約了很多,不用一家家的買。

這也是賈朝昌能夠壟斷這麼久的根本原因,他所賺取的,不是朝廷的錢,而是他依託着權勢,還有信息的通暢,從鐵匠哪裡壓低的價格。

或許對於大的鐵匠作坊來說,清楚朝廷的收購價格,在價格上面,不會落下,一些小的鐵匠鋪,或者是瀕臨倒閉,經營不怎麼好的鐵匠鋪,有一個大筆長期的訂單,只是價格上稍稍的落一點,這是可以接受的。

賈朝昌的做法,無外乎是聚沙成塔,通過一點點細小的,賺取利益的,不然的話,以北宋對於官吏的管制,不可能讓他獲利這麼久。

這個潛規則,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價格差別不大,也很麻煩的,可是,如果曹劌所說的是真的,鐵匠鋪真的可以大規模的減少的鐵料的消耗,哪怕只是20文,其他的樞密使就會強行的推動這個方案完成。

每年6000萬斤以上,20文,就是120萬貫,這個差價非常的可怕,這也是所喲人都關注的地方。

作爲樞密使或者副使,他們是軍方的最高統帥,可以說,軍方的所有的佈局,都離不開他們的監控。

錢是一個巨大的問題,也是整個北宋必須解決的問題,從整個北宋的層面上面,軍方的花費是越來越高,北宋的財政收入,三司使葉清臣已經儘可能多的想辦法了,可惜沒有什麼可以想到的,這種情況之下,每節約一點,對於整個的北宋的財務狀況來說,都是相當可怕的提升的。

這不是針對某一個人的,是大多數人的,爲了賈家每年12萬貫的收入,放棄了整個中樞120萬貫,甚至更多,這個誰都會想,更別說,以曹劌所說的,質量遠在原來的鐵料之上,這纔是關鍵。

用更便宜的價格,購買到更好材料,這對於普通的人家來說,都是必然的選擇,更別說是對軍隊了。

軍隊的武器,質量是關鍵,北宋的軍隊,對於質量有一個硬性的標準,更好的質量代替差得,也是正常的。

第一個樞密副使拿起了張升拿起了奏摺看完之後,有些詫異的說道:“曹劌是在開玩笑麼,一斤減少55文,這不是一半以上麼,這怎麼可能?”

鐵料的價格,是樞密院的一個基礎,每年6000萬,每年單純鐵料上面的支出,就是接近500萬貫,任何一丁點的價格都非常敏感,一下子減少了一半,也就是250萬貫,甚至更多,這哪怕放在北宋的基礎上,也是無法想象的一個可怕的總量。

對於樞密使而言,爲了5文的價格,都有些爲難,如果有人能夠拿到5文的低價的話,說不定整個樞密院就會考慮,傾向那個方向,或者是改革的,55文,那不是每年幾百萬貫。

“這麼多,不會吧!”田況拿過來,認真看下之後,有些意有所指的說道:“要不讓他試試,先提供個1000萬斤!”

田況更多的負責軍方的採購,1000萬斤,大概是兩個月的消耗,按照這個上面所述,35文一斤的價,也就是35萬貫,對於樞密院而言,是一個小數目的,真的質量達不到,還可以退貨,以北宋軍方的實力,不擔心虛報。再說了,曹劌的爲人,所有人都清楚,不然他也做不到大名府的那個位置上,或許水至清則無魚,可是這麼大的事情,他不可能空口白牙的瞎說的。

田況跟賈朝昌,不怎麼對付,對於賈朝昌壟斷樞密院的鐵料頗有微詞,多次跟賈朝昌提出,讓賈朝昌注意點,讓賈朝昌能夠壓縮一下價格,讓這個價格歸於合理的區域,說白了,就是讓賈朝昌讓利。

一年12萬貫,讓利就等於是在賈朝昌身上割肉,這如何能夠可行,他就趁着機會,從方方面面挑刺,不能說讓賈朝昌賺不到,總之,讓付出加大,質量上卡一下。

要知道,近兩年,賺錢再也沒有之前那麼容易,最初的時候,毛利甚至可以達到3文,去除了各種消耗,也在2文以上,現在,稍稍不注意,總體來說,一斤會低於2文,甚至向1.5文的方向去了。

擋人財路,這是大忌,說實話,田況就是賈朝昌的眼中釘,可是卻沒有絲毫的辦法。

之前,還是從側面,相反設法的給賈朝昌添麻煩,現在,有了曹劌上書奏摺這個前提,在明確的例子之下,這麼做,這讓賈朝昌非常鬱悶,卻沒有辦法,田況也是背景深厚,哪怕他作爲樞密使,也不可能對這麼一個資深副使提出某些要求,更別說撤免了。

朝堂上面的事情,就是如此,在衆多的妥協之下,達到平衡,一家獨大是肯定不可能,這也是賈朝昌貴爲樞密使,只是弄點小錢的根本原因,現在,他甚至連反應和調查的時間沒有,在機緣巧合之下,居然擺在了絕大部分樞密副使的面前,成爲了一個簡單的樞密使會議。

這是賈朝昌最不願意看到局面,可是在韓琦的意外插口之下,居然形成了現在的這個局面,這讓他無奈,只能狠狠的看了韓琦一眼,眼睜睜的看着事態的發展。

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藥之威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館區第八百六十三章 戰爭爆發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三百一十二章 惡毒的計謀第一百六十四章 追丟了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北跟國本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迴歸第三十五章 僥倖心理第八百零七章 展現肌肉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州兵變第四百零一章 湖泊和鐵器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九十五章 正確方向第六百二十九章 漁船下水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八百一十五章 發薪水第六百一十五章 運河規劃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工程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十六州第三百零七章 冒險的做法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包大攬和沒錢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七百四十一章 損失更大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險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戰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八百三十五章 忽視的東西第五百二十三章 帆布廠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七百九十一章 天空之夢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場勘察第三十二章 南樂縣令第二百三十一章 保州兵變爆發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四百六十二章 玻璃和琉璃第八百零七章 韓琦的要求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四百二十章 授田和耕牛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第四百四十四章 練兵之法第二百五十九章 韓琦的態度第五百三十五章 搏兔全力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金壓手第一百六十一章 易容術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八百七十二章 春運開啓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四百三十七章 長弓的源頭第六百零二章 科研和滑膛槍第五百三十一章 誤差和燈塔第六百三十五章 罐頭和海鮮第三十章 真定王家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能作戰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四百一十四章 開墾水田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二百一十章 肥皂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四百零五章 牛還是馬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四百三十七章 長弓的源頭第十三章 戰爭系統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第八百二十一章 一月二級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州兵變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選擇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二百六十三章 地圖炮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一百一十五章 偵查重點第八十二章 英格蘭長弓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二百七十七章 價格問題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五十八章 無法承受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語道破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報中樞
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藥之威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館區第八百六十三章 戰爭爆發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三百一十二章 惡毒的計謀第一百六十四章 追丟了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北跟國本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迴歸第三十五章 僥倖心理第八百零七章 展現肌肉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州兵變第四百零一章 湖泊和鐵器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九十五章 正確方向第六百二十九章 漁船下水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八百一十五章 發薪水第六百一十五章 運河規劃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工程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十六州第三百零七章 冒險的做法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包大攬和沒錢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七百四十一章 損失更大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險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戰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八百三十五章 忽視的東西第五百二十三章 帆布廠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七百九十一章 天空之夢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場勘察第三十二章 南樂縣令第二百三十一章 保州兵變爆發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四百六十二章 玻璃和琉璃第八百零七章 韓琦的要求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四百二十章 授田和耕牛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第四百四十四章 練兵之法第二百五十九章 韓琦的態度第五百三十五章 搏兔全力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金壓手第一百六十一章 易容術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八百七十二章 春運開啓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四百三十七章 長弓的源頭第六百零二章 科研和滑膛槍第五百三十一章 誤差和燈塔第六百三十五章 罐頭和海鮮第三十章 真定王家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能作戰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四百一十四章 開墾水田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二百一十章 肥皂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四百零五章 牛還是馬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四百三十七章 長弓的源頭第十三章 戰爭系統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第八百二十一章 一月二級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州兵變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選擇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二百六十三章 地圖炮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一百一十五章 偵查重點第八十二章 英格蘭長弓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二百七十七章 價格問題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五十八章 無法承受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語道破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報中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