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僵持

應當說,胡濙的這一番話,說的已是非常出格了。

在場衆人當中,也就只有他,資歷深厚,歷仕三朝,又被先皇遺命輔政,纔敢說的這樣直接。

說白了,在當今皇帝有子的情況下,如果朱祁鈺要繼位,法統若來自於宣宗皇帝,那麼就是否認了當今皇帝的正統性。

但是問題就在於,如今這位皇上,根紅苗正的太厲害了!

從繼承規則上來說,本就是宣宗皇帝長子,雖然其生母是後來被扶上的皇后之位,但是考慮到元后無子,他的嫡子身份也是被認可的。

既嫡又長,繼承大統無可指摘。

從繼承程序上來說,宣德二年,他就已經被立爲儲君,昭告天下。

儲君繼位,天經地義。

何況宣宗皇帝崩逝的時候,還留下了五位輔政大臣,他們每個人都是見證人。

要否認今上的正統性,就得否認先皇在宣德二年立儲君的詔書,否認先皇彌留時的遺詔,否認爲朝廷嘔心瀝血的五位輔政大臣。

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說出去天下人根本就不會相信,朝臣們也不會認可!

他們要做的是另立新君,可不是要廢了如今的皇帝。

這種情況,其實有些類似奉天靖難的太宗皇帝。

當然,不全一樣,太宗皇帝是主動起兵,而現如今朱祁鈺是“被迫”繼位。

但是從名分上來說,其實道理是差不多的。

當初太宗皇帝以“清君側”之名奉天靖難,未入京城,建文帝及其所立儲君便自焚而死,死後未留遺詔另立新君,所以從禮法上來說,當自宗室之中擇長者繼立。

當時,太祖長子朱標,次子朱樉,三子朱棡,皆以病亡,太宗皇帝便是以太祖四子,諸王之長的身份入繼大統。

換句話說,即便是當時的太宗皇帝,也不敢堂而皇之的宣揚,自己的皇位是得自太祖,否認建文帝位的正統性,畢竟有太祖遺詔在上,天下皆知,想推也推不翻。

所以雖然很不可思議,但是無論是在朝野上下,還是對民間的說法,甚至是在太宗皇帝他老人家自己的口中,其法統都是來自於自焚而死的建文皇帝,而非直接來自於太祖皇帝。

事實如何,權且不論,但是當年的帝位傳承,在對天下人的說法當中,便是如此!

這份情況,和現在十分類似,說到底,當今天子是正正經經,根紅苗正的宣宗皇帝遺命嗣君,這一點是推不翻的。

所以胡濙說,殿下的法統,當源於今上。

胡濙說完,底下靜悄悄的,老大人誠懇的看着朱祁鈺。

他自然清楚,法統對一位新君的重要性,所以他不惜犯了忌諱,將話說的明明白白,就是爲了讓朱祁鈺明白,不要做無謂的努力。

然而讓他失望的是,聽完這一番話,朱祁鈺的臉上依舊維持着淡淡的笑意,彷彿這件事情對他毫無觸動一般。

“大宗伯誤會了,今上承繼先皇法統,名正言順,本王豈會有此想法,我所說的不妥之處,也並非指的是這個……”

胡濙狐疑的看了看朱祁鈺,確定他沒有說假話,方纔猶豫開口。

“既然殿下不是指這個,那難不成指的是這份口詔的來歷?”

胡濙覺得,這位郕王殿下應該不會傻到這個地步。

他們爲了法統來源於何處,都快絞盡腦汁了,這位殿下要是揣着明白裝糊塗,非說這份口詔不存在。

那還承繼什麼大位……法統又不能憑空產生!

朱祁鈺臉上笑容不變,淡淡道:“本王所猜不錯的話,這份詔書,太后娘娘已看過了吧?”

說着,朱祁鈺轉過頭,似笑非笑的看着陳循。

“對吧,陳學士?”

陳循被看的頭皮發麻,但是還是出言道:“回殿下,的確如此,前日太后召臣進宮,問及法統之事,臣便如實所說,聖母便有此議示下。”

這原也沒什麼好遮掩的,何況陳循這等身份,被召入了慈寧宮議事,也是瞞不住的事情。

相反的,陳循還是有些不明白,這位郕王到底有何不滿。

雖然前些日子,太后娘娘一直在和郕王作對,處處從中作梗,甚至聽說還在宮裡對賢妃有所動作。

但是那畢竟都是過去了的事情,這次的法統問題,想要順利解決,躲不過去的就是太后娘娘這一關。

不說別的,這份口詔是假的不錯,但是如果朝廷上下願意集體爲它背書,那它就是真的。

而這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太后娘娘。

如今太后主動提出解決的辦法,算是釋放了善意,所以陳循的確想不通,郕王說的不妥在何處。

朱祁鈺將陳循的臉色盡收眼中,心中不由嘆了口氣。

倒也不怪他們都不明白,前世的時候,他自己也沒注意到這處小小的細節。

畢竟,誰能想到退了位的太上皇,還能復辟呢……

想了想,朱祁鈺開口道:“這份口詔既是禮部,內閣與太后一同商定,本王自然也不會辜負各位的一番好意,只是本王覺得,嗣位一詞,用之不妥。”

“所謂嗣位,乃儲君嗣承皇帝之位,本王並非儲君,即便法統承自皇上,也該是禪位,而非嗣位,不知諸位覺得呢?”

朱祁鈺不提,還沒人注意到這點細微的差別,但是他一提,底下羣臣就反應了過來。

嗣位和禪位,看似沒什麼差別,但是實際上,從名分上來說,是不一樣的。

如朱祁鈺所說,嗣位通常是儲君所用,指的是繼承之意,而禪位更傾向於贈與,轉讓之意。

但是不論如何,這兩者都是符合禮法的傳承方式,區別就在於……

明白之後,胡濙開口道:“殿下之法統,既承自今上,雖非儲君,然用嗣位一詞,亦無不可,若以禪位故,恐太后娘娘有所異議。”

沒有說的太透,但是在場的人都聽得明白。

嗣位和禪位,其區別就在於法統的轉移。

如果郕王是嗣位爲君,那麼就是繼承天子的皇位,那麼法統其實還在天子一脈,待郕王百年之後,自當還位於天子一脈。

而如果郕王是受禪位爲君,那麼就是從天子的手中接受了皇位,法統就發生了轉移,待郕王百年之後,傳承於誰,可就得看郕王自己的態度了。

除此之外,通常情況下,禪位是因爲在位的皇帝有所過錯,纔會禪位。

有這兩點原因在,一則有些不合禮法,二則,太后娘娘那邊,也必然不會同意。

陳循也道:“殿下,當此局面,還是早即大位,安穩人心爲好,此等細枝末節,殿下何必糾結?”

朱祁鈺嘆了口氣,他就知道朝臣們會這麼說。

之前他屢屢用朝議人心來壓孫太后,這回輪到自己吃苦頭了。

很顯然,在朝臣的心中,這一次孫太后大度的配合了新君的登基大典,甚至不惜爲一份不存在的口詔背書,以便於新君的法統完整。

這是識大體的表現!

而糾結於所謂“細枝末節”的朱祁鈺,就顯得有些斤斤計較。

禪位一詞,畢竟隱約含着對天子的指責,太后如今都這麼大度了,朱祁鈺還要步步緊逼,未免有些不顧大局。

陳循所說的話,其實就是大多數朝臣如今的想法。

都到這個地步了,您就別磨磨嘰嘰了,趕緊登基,把局面安定下來纔是正事。

不過話說回來,這倒也不怪朝臣們。

畢竟對於他們來說,這的確是“細枝末節”。

就如朱祁鈺前世一樣,不管詔書當中用的是“嗣位”還是“禪位”,反正皇位都已經到了他的手中。

就算天子歸來,也不可能再還回去,所以用哪一個其實沒有差別。

唯一有差別的,可能就是未來誰來繼位,但是就想胡濙最開始所說的,今上根紅苗正,法統穩固無比。

就算是朱祁鈺,這個時候也不敢明目張膽的說,百年之後要讓法統轉移到他這一脈。

畢竟,立今上之子爲儲君,是朱祁鈺登基的交換條件之一,之後如何再說,但是現在總不可能推翻掉。

所以糾結這個,在朝臣看來,真的沒有必要!

當然,朱祁鈺並不這麼想,他當年也覺得,這點小小的差別沒什麼,但是誰又能想到,被囚禁在南宮的太上皇,能夠死灰復燃呢?

當初南宮復辟,更多的引起的是高層的動盪,中低層還算是安穩,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朱祁鎮其實是握有名分在手的。

既然是嗣位,那麼就是說,法統其實一直存在於朱祁鎮那一脈,那麼他拿回去,也就是理所應當。

反而是強行更易太子的朱祁鈺,是不佔理的。

說到底,復辟這種事情,成功率太低,低到了眼下擬詔的這些朝臣們,都沒有把它考慮進去的程度。

想了想,朱祁鈺道。

“不瞞諸位,本王這幾日前思後想,心中一直有所不安,此次繼位,雖爲國家社稷而行,然終究是不合禮法。”

“本王無意戀棧權位,若我大兄皇帝能被迎歸,縱使還位歸權,亦無不可。”

“然遍覽史書,退位之君難有善終,本王每每思及,便心中惶恐不安,也請諸位老大人,體諒本王之心。”

第1190章 變故第六百四十八章:於·團寵·謙第五百三十七章:老將遲暮第999章 父子相見第952章 宣府夜談第七百六十一章:太上皇的優越感第874章 問農第八百一十七章:今天小公爺復爵了嗎?第四百四十六章:又被擺了一道第五百零七章:太上皇,您覺得呢?四百五十八章:不算閒話的閒話第七百一十八章:請二爺相助!第1259章 番外:東宮之爭(一)第一千零五十八章:難題第八百四十一章:什麼,任侯竟然還沒死?上架感言第六百四十三章:勳貴的第二時代?第六百七十二章:任侯爺攤牌第三百零七章:局勢逆轉第三百四十四章:互市條例第三百章:胡攪蠻纏朱音埑第二百四十八章:沙灣決口第五百三十七章:老將遲暮第三十章:中場休息第六百五十四章:這就哄好了?第七百五十八章:大巧若拙沈司徒第九十九章:處置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塵埃落定第四百九十一章:力不從心,福禍自求第七百五十六章:高明的獵手第869章 出宮第二百二十五章:王翱的手段第964章 教女第四十七章:慈寧宮中第六百四十九章:金尚書的決心第二百零八章:死無對證第1009章 追問第一百二十六章:項文曜第四百三十一章:觸及到了核心第三百九十八章:知行合一焦駙馬第888章 兩個背鍋俠第一千一百零四章:雷擊第十八章:不會……吧?第七百零三章:天心莫測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自首?第四百八十六章:外朝內宮第1176章 殿前對質第五百三十章:朝會發難第一千零六十一章:操心的命第四百九十六章:人從何處來第四百五十五章:九邊之議第四章:初次交鋒第八百一十八章:太后傳話第七百七十二章:楊家父子第954章 磕頭賠罪第219章 後宮典制第1250章 奪門第五百四十三章:好像忽略了什麼第五百四十四章:似曾相識的場景第四百二十章:英國公府的影響力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能不能成功?第三百六十一章:陳總憲的背刺第五百七十九章:你試一試第919章 陛辭第四百二十四章:質問與補償第888章 兩個背鍋俠第1231章 諸王的小算盤。第六百九十七章: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一千零三十七章:成國公的出師不利第三百四十五章:兩害相權,盡力而爲第1230章 靜觀其變第979章 八面玲瓏岷王爺第一百二十六章:項文曜第一百三十三章:你猜他傻不傻第1232章 神神秘秘的太上皇第三百一十一章:守自己的道第五百八十七章:小公爺漸漸心動第四百九十六章:人從何處來第1263章 番外:東宮之爭(五)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該你選了第1217章 朱見深的考題第一百二十九章:黨爭之禍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封號第一百九十一章:廠公不好做第1010章 于謙回京第一百八十六章:端茶送客第五百一十六章:老薑第二百一十三章:風波再起第八百零九章:先打東方甲乙木第八百二十一章:突然就歪樓了第五百三十四章:我不理解第六百六十七章:忽悠,接着忽悠~第一百六十八章:沈先生髮牢騷第五百六十二章:交錯的隊伍第五百七十三章:問第1185章 杜寧第七百二十六章:江閣老的神奇體質第一百二十一章:被搶詞兒的老大人們第八百三十六章:這是咋了第八百四十三章:兩個謎語人
第1190章 變故第六百四十八章:於·團寵·謙第五百三十七章:老將遲暮第999章 父子相見第952章 宣府夜談第七百六十一章:太上皇的優越感第874章 問農第八百一十七章:今天小公爺復爵了嗎?第四百四十六章:又被擺了一道第五百零七章:太上皇,您覺得呢?四百五十八章:不算閒話的閒話第七百一十八章:請二爺相助!第1259章 番外:東宮之爭(一)第一千零五十八章:難題第八百四十一章:什麼,任侯竟然還沒死?上架感言第六百四十三章:勳貴的第二時代?第六百七十二章:任侯爺攤牌第三百零七章:局勢逆轉第三百四十四章:互市條例第三百章:胡攪蠻纏朱音埑第二百四十八章:沙灣決口第五百三十七章:老將遲暮第三十章:中場休息第六百五十四章:這就哄好了?第七百五十八章:大巧若拙沈司徒第九十九章:處置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塵埃落定第四百九十一章:力不從心,福禍自求第七百五十六章:高明的獵手第869章 出宮第二百二十五章:王翱的手段第964章 教女第四十七章:慈寧宮中第六百四十九章:金尚書的決心第二百零八章:死無對證第1009章 追問第一百二十六章:項文曜第四百三十一章:觸及到了核心第三百九十八章:知行合一焦駙馬第888章 兩個背鍋俠第一千一百零四章:雷擊第十八章:不會……吧?第七百零三章:天心莫測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自首?第四百八十六章:外朝內宮第1176章 殿前對質第五百三十章:朝會發難第一千零六十一章:操心的命第四百九十六章:人從何處來第四百五十五章:九邊之議第四章:初次交鋒第八百一十八章:太后傳話第七百七十二章:楊家父子第954章 磕頭賠罪第219章 後宮典制第1250章 奪門第五百四十三章:好像忽略了什麼第五百四十四章:似曾相識的場景第四百二十章:英國公府的影響力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能不能成功?第三百六十一章:陳總憲的背刺第五百七十九章:你試一試第919章 陛辭第四百二十四章:質問與補償第888章 兩個背鍋俠第1231章 諸王的小算盤。第六百九十七章: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一千零三十七章:成國公的出師不利第三百四十五章:兩害相權,盡力而爲第1230章 靜觀其變第979章 八面玲瓏岷王爺第一百二十六章:項文曜第一百三十三章:你猜他傻不傻第1232章 神神秘秘的太上皇第三百一十一章:守自己的道第五百八十七章:小公爺漸漸心動第四百九十六章:人從何處來第1263章 番外:東宮之爭(五)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該你選了第1217章 朱見深的考題第一百二十九章:黨爭之禍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封號第一百九十一章:廠公不好做第1010章 于謙回京第一百八十六章:端茶送客第五百一十六章:老薑第二百一十三章:風波再起第八百零九章:先打東方甲乙木第八百二十一章:突然就歪樓了第五百三十四章:我不理解第六百六十七章:忽悠,接着忽悠~第一百六十八章:沈先生髮牢騷第五百六十二章:交錯的隊伍第五百七十三章:問第1185章 杜寧第七百二十六章:江閣老的神奇體質第一百二十一章:被搶詞兒的老大人們第八百三十六章:這是咋了第八百四十三章:兩個謎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