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開眼看世界

陸承啓話音落下,在場的所有人都沉默不語,開始思考着這個問題。&#陸承啓自己卻發現,有些失言了。要是今後的歷史,不按照他說的這麼走向,或者說西方的歷史也和中原的歷史一樣,全部都是陸承啓陌生的歷史,那他所說的,又如何能被這些聰明絕頂的漢人接受?

這時,一個監生站起身來,對陸承啓鞠了一躬,說道:“陛下,既然西方國家如此厲害,他們爲何還不打過來?”

陸承啓被他這話問得愣了一下,端着茶杯的手忍不住抖了一下,說道:“問得好!”

那監生被陸承啓這麼大聲,嚇得退縮了一下,卻見陸承啓也激動得站了起來,說道:“至於他們爲何不來攻打我中原,據朕所瞭解,一是先前所說,他們內部紛爭不斷。這第二嘛,便是路途太過遙遠。他們連後勤保障都做不好,自然不會輕易過來攻打中原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便是他們只知道我們是一個神奇的國度,與他們完全不同。對於我們的一切,他們都不知道。我們能不衝突,完全的靠着互相的神秘感來保持的。等到他們把我們研究透了,或者我們把他們研究透了,那麼衝突就會上演了。”

那監生若有所思的回到座位上,靜靜的思考起來。而另一個監生,顯然也對這極西之地有興趣,問道:“陛下,你說得如此逼真,難道你去過他們的國家嗎?”

這種問話,顯然是在打陸承啓的臉。不論重生前還是重生後,陸承啓都沒有機會出國,哪裡去過什麼羅馬、希臘、埃及的。被這個監生問到這裡,陸承啓連忙轉動腦子,想着怎麼回答。

“恐怕在座的各位都不知道,先前被朝廷看不起的商人,已經出海,走到他們的國度了。至於朕,肯定是沒去過的。朕亦是通過監察司,得知了這些事情。對了,西方人還有一個,那便是宗教狂熱。朕聽說,他們有一個聖城耶路撒冷,是他們西方人的三大宗教的發源地。這三大宗教,分別是基督教,猶太教和*教。他們的狂熱信徒,會聽信他們教皇的一句話,便舉國征討。他們的皇帝,甚至還不如一個教皇。至於期間是怎麼樣,朕也不太清楚。朕的憂慮是,若他們的教皇發了瘋,要舉國東征,那我大順也是有****煩的。”

陸承啓這話,無疑是把西方人描摹成了魔鬼。在座的監生聞言,皆吃了一驚。皇帝的權力居然沒有教皇大,在他們看來是多麼不可思議,心中更是對這些西方國家有強烈的好奇心了。

陸承啓嘆息了一口氣說道:“朕始終認爲,世上最聰明的種族,乃是我們炎黃子孫。我們勤耕種,懂禮儀,學詩書,造福萬民。可正是如此,應了那句話,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我們一旦處於世界之巔,便忘乎所以。自以爲天下無敵,閉關自守。那別人就會強大起來,遠的不說,就拿那契丹來講。宗之時,我大順威震天下,遼國畏我兵鋒,不敢逾越國線半步。可宗之後呢,遼人頻頻南犯,掠我子民,奪我糧食,又是爲何?不是敵人變強了,而是我們自己變弱了!朕聽過一句話,落後就要捱打。放在國與國之間,最是適合不過。爲了不給別人欺負,就得拼命使自己強大起來。只有自己強大到別人連碰都不敢碰的地步了,那我們大順才真正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而自己的強大,不是自己封的,而根據敵人或潛在的敵人對比出來的。所以朕爲何要說,儒術如果再止步不前,就會被超越?非是我們漢人的學說超越儒術,而是西方的學說超越儒術!朕的要求不多,自現在開始,儒家便要海納百川,積極吸收其他學派的長處,以充實自身。聖人的眼光能看到身後千百年,朕不是聖人,亦能推測一二。若儒術再不加以,則道統毀滅之日,不遠了……”

陸承啓說到這,腦海中浮現的,便是九百多年後的新化運動、破四舊等等,直把儒家學說打落凡塵,貶得一無是處。直到後來國人清醒後,才慢慢拾起傳統。可中斷了近百年的儒家傳統,又豈是說續就續的?這也是爲何後世世風日下,漸受西方化影響,青年**不堪了。這都是傳統化缺失的後果啊,這都是不再相信儒釋道的後果啊!

中國人爲何能稱之爲中國人?不是我們佔據了中原這塊土地,也不是自祖輩一脈相承。而是這化,未曾斷絕過。陸承啓記得,後世米國總統尼克松寫過一本書《1999不戰而勝》,不戰而勝原來是孫子兵法裡面的,原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米國人都相信了孫子兵法了,反過頭來對付中國人,這不是悲哀嗎?

什麼是不戰而勝?尼克松的說法是,當有一日,中國的年輕人已經不再相信他們老祖宗的教導和他們的傳統化,我們米國人就不戰而勝了。惡毒嗎,可惡嗎,可悲嗎?但我們沒辦法,因爲我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儒家化,不相信自己老祖宗傳下來的聖賢書了,那是自己活該。

陸承啓這番話,原本是發自肺腑,沒想過要危言聳聽。可在這儒家至上的年代,卻好似一擊重錘,錘在了這些大儒、學子的心坎之中,讓他們都開始反思。

陸承啓則是陷入了回憶,他是歷史的見證者,知道後世社會的總總怪象。可他不能明說出來,只能以這樣的方式,勸說這些大儒們,開始思考,儒家到底何去何從。

良久,張載最先醒悟過來,拱手說道:“陛下之言,雖樸實無華,卻蘊理至深,子厚再次拜服。陛下乃當今聖賢,果非子厚吹噓!尋常人,又哪能有如此廣博的胸襟?當受子厚再拜!”是啊,當一個統治者告訴臣民,他賴以統治的正統思想有所缺陷的時候,是不是夠駭人聽聞?這是需要多大的魄力,才能說的出口啊?

說罷,張載又拜了兩拜,繼續說道:“只是子厚不明白,儒術進步,是否該向西方人學習?”

陸承啓採取辯證法說道:“西方人的學說,自是有其獨到之處,儒術要是加以吸收,最好不過。但我中原化,又豈止儒術一道?管子、老子、韓非子、墨子、公輸班、鬼谷子……這些先賢的學說,哪一項不是冠絕天下?若是儒術能融會貫通,那便是過得千百萬年,我中原化,亦不會斷絕!”

說到這裡,陸承啓站起身來,用力地一揮臂膀,振振有詞地說道:“朕今日所說的話,可總結爲五個字,‘開眼看世界’!這世界,指的不僅僅是我中原,更是中原以外的所有地方!”

說到這,陸承啓的野心,顯露無遺。可他的霸氣,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就算是橫看豎看陸承啓不順眼的李然,也第一次覺得,自己不如這個小皇帝。

第七百二十七章:多金缺木第七百四十一章:沒有不透風的牆第六百零三章: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一百一十五章:民牧之法第五百四十九章:誰都沒想到第八百九十二章:光明頂?第一百二十一章:獻俘第四十章:權柄加重第三百一十三章:羨煞旁人第二百八十三章:不忘初衷第八百一十九章:一人兩騎第八百五十五章:七年後第九百一十二章:出兵!第七百五十八章:天佑大順第五百八十三章:論功行賞第六十三章:不法商人第二百三十三章:紡車第三百二十四章:水師敗落至此第九百二十五章:馬車第四百二十六章:心上人不是你第二百五十七章:有個賢內助就是不同第八百五十七章:黨爭第九百四十七章:乘勢進擊第三百二十二章:虎翼宣旨第四百六十八章:重元之亂第八百二十五章:議增兵,滿朝皆驚 上第八百七十八章:女婿到訪第九百四十六章:大勝?這只是第一步!第八百七十七章:皮影第三百三十一章:你是好官第629章:長安轟動第三百二十六章:關學興起的前奏第一百八十四章:佈網第五百三十六章:風雲變幻第六百一十九章:活生生的傳奇第九百七十四章:治水大成第五百一十章:終見真容第九百四十四章:一邊倒第七十五章:你有張良計第四百九十六章:除夜第二百二十九章:百善孝爲先第六百九十九章:蝗災第十七章:內閣第八百二十七章:戰略大迂迴第八百五十六章:放養第六十七章: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第七百七十七章:賜金券,免彈劾第六百七十一章:稍稍提醒第二百七十九章:無恥之尤第七十一章:幽州遊擊第三百五十六章:幫人幫到底第四百五十七章:太后有疾第八百三十三章:你是來投降的麼?第一百五十一章:高麗使團的招數?第四十一章:過新年第一百三十四章:懸掛的地圖第三百六十一章:孽緣第二百六十六章:關學入駐第三百四十五章:血濺五步第八百一十章:急行軍第八百四十三章:後繼有人第二百三十章:尊慈太后第八百八十一章:刑部審訊第八百三十九章:收復“故土”第一百五十九章:精兵是這樣練成的 下第一百八十五章:胥吏第二百五十八章:翻江龍第六百七十五章:鷸蚌相爭第五百九十五章:下不爲例!第二百六十一章:剪綵 下第八百五十四章:江南糧倉第八百六十七章:招安第八百五十章:私榷第二百六十章:剪綵 上第八百五十八章:告老還鄉第四百四十五章:司馬光司馬君實第三百六十三章:傳授經濟理論第六十六章:新鑄錢幣第五百四十六章:朝廷大臣第五百八十二章:大捷第五百章:又例朝第四百六十九章:兵行險着第四百一十六章:天子腳下第八百九十八章:譜成曲子第七百九十七章:大戰在即第四百二十七章:好男兒當金榜題名第一百八十九章:木棉第一百七十六章:爭辯第三百五十七章:破廟第二百零六章:太原府尹第八百八十一章:刑部審訊第八百三十四章:不受降第三百九十八章:整頓吏治第五百七十二章:三兩句情話第四百六十四章:完美的破綻第一百一十四章:邊塞之上第九十七章:凱旋第二百一十八章:轉戰山東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三百八十六章:舉棋不定
第七百二十七章:多金缺木第七百四十一章:沒有不透風的牆第六百零三章: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一百一十五章:民牧之法第五百四十九章:誰都沒想到第八百九十二章:光明頂?第一百二十一章:獻俘第四十章:權柄加重第三百一十三章:羨煞旁人第二百八十三章:不忘初衷第八百一十九章:一人兩騎第八百五十五章:七年後第九百一十二章:出兵!第七百五十八章:天佑大順第五百八十三章:論功行賞第六十三章:不法商人第二百三十三章:紡車第三百二十四章:水師敗落至此第九百二十五章:馬車第四百二十六章:心上人不是你第二百五十七章:有個賢內助就是不同第八百五十七章:黨爭第九百四十七章:乘勢進擊第三百二十二章:虎翼宣旨第四百六十八章:重元之亂第八百二十五章:議增兵,滿朝皆驚 上第八百七十八章:女婿到訪第九百四十六章:大勝?這只是第一步!第八百七十七章:皮影第三百三十一章:你是好官第629章:長安轟動第三百二十六章:關學興起的前奏第一百八十四章:佈網第五百三十六章:風雲變幻第六百一十九章:活生生的傳奇第九百七十四章:治水大成第五百一十章:終見真容第九百四十四章:一邊倒第七十五章:你有張良計第四百九十六章:除夜第二百二十九章:百善孝爲先第六百九十九章:蝗災第十七章:內閣第八百二十七章:戰略大迂迴第八百五十六章:放養第六十七章: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第七百七十七章:賜金券,免彈劾第六百七十一章:稍稍提醒第二百七十九章:無恥之尤第七十一章:幽州遊擊第三百五十六章:幫人幫到底第四百五十七章:太后有疾第八百三十三章:你是來投降的麼?第一百五十一章:高麗使團的招數?第四十一章:過新年第一百三十四章:懸掛的地圖第三百六十一章:孽緣第二百六十六章:關學入駐第三百四十五章:血濺五步第八百一十章:急行軍第八百四十三章:後繼有人第二百三十章:尊慈太后第八百八十一章:刑部審訊第八百三十九章:收復“故土”第一百五十九章:精兵是這樣練成的 下第一百八十五章:胥吏第二百五十八章:翻江龍第六百七十五章:鷸蚌相爭第五百九十五章:下不爲例!第二百六十一章:剪綵 下第八百五十四章:江南糧倉第八百六十七章:招安第八百五十章:私榷第二百六十章:剪綵 上第八百五十八章:告老還鄉第四百四十五章:司馬光司馬君實第三百六十三章:傳授經濟理論第六十六章:新鑄錢幣第五百四十六章:朝廷大臣第五百八十二章:大捷第五百章:又例朝第四百六十九章:兵行險着第四百一十六章:天子腳下第八百九十八章:譜成曲子第七百九十七章:大戰在即第四百二十七章:好男兒當金榜題名第一百八十九章:木棉第一百七十六章:爭辯第三百五十七章:破廟第二百零六章:太原府尹第八百八十一章:刑部審訊第八百三十四章:不受降第三百九十八章:整頓吏治第五百七十二章:三兩句情話第四百六十四章:完美的破綻第一百一十四章:邊塞之上第九十七章:凱旋第二百一十八章:轉戰山東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三百八十六章:舉棋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