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火炮初成 六

順了沈括的意,也顧全了蘇頌和唐勳的面子,這是雙贏的事情,陸承啓還是很樂意做的。沈括聽了這句話,也順驢下坡地說道:“陛下,且看這後裝火炮的優勢,不過是裝填快而已。這三門火炮,應當是蘇監正和唐侍郎竭盡全力鑄出來的火炮,卻仍不能解決漏氣的問題。臣愚鈍,竊以爲這樣的想法是正確的。只是蘇監正和唐侍郎當局者迷,尚未想到一個笨法子而已。”

唐勳和蘇頌對望了兩眼,並沒有阻止沈括說下去。陸承啓曾說過,學術的問題,閉門造車是不可取的。要想科技進步,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的。這個時候就要集思廣益,共同尋找辦法了。

陸承啓示意沈括繼續說下去,沈括得到了小皇帝的認同,也大膽地說道:“後裝炮門這個想法,以臣愚見,是非常好的設想。只是漏氣這個問題過於嚴重,才被兩位棄之腦後罷了。要是解決了漏氣的問題,豈不是又得一門犀利火炮?”

陸承啓來了興致,他始終認爲一門火炮,射速的快慢,直接影響戰場的走向。開花彈不難,陸承啓腦子裡就有幾個方案,可射速的問題就不是他能解決的了,當即說道:“沈卿,繼續往下說。”

沈括點了點頭,說道:“陛下,臣有個笨法子,也是根據蘇監正和唐侍郎的思路而來的……”

見沈括像個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賣唱女子一樣,陸承啓恨不得賞他一個爆慄,心道:“你丫的,有什麼想法就說啊,這是在吊我胃口麼?”

好在沈括見到他臉上的不快,連忙說道:“……臣認爲,如果像洪祥式步槍一樣,給這門火炮配上一個子彈就好了。發射炮彈之時,只需把這個子彈裝入炮門之中,點火既能發炮……”

沈括這番話。讓在場的人都聽得糊里糊塗的,不知所云。沈括見他們都不理解,急得在一門後裝火炮上指手劃腳地說道:“陛下請看,就是把這裡掏空。然後再另外造一顆子彈,裡面裝着黑、火藥和炮彈,要發射炮彈的時候,把子彈裝入,點火就行了……”

陸承啓到底是有超過他們近千年知識的人。聽了沈括的描述,他似乎明白了沈括的想法。這個辦法似曾相識,不知道在哪裡見過而已。

只是蘇頌和唐勳就沒有陸承啓這麼好的理解能力,仍然是一頭霧水,不知沈括到底在說什麼。陸承啓見他們兩眼迷茫的模樣,便知他們沒有明白過來,便說道:“沈卿,你的畫功如何?不如拿來筆墨紙硯,畫出你的想法,這樣不就一目瞭然了嗎?”

沈括正愁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聽得陸承啓這麼一說,大喜過望,當即說道:“請陛下稍等片刻,臣這就去畫出設計圖。”

陸承啓點了點頭,沈括也不耽擱,徑直走出了試射場。沈括前腳剛離開,後腳那兩個個測量射程學徒便迴轉了。騎着馬的學徒翻身下馬,深深躬身說道:“陛下,我們粗略測出,這一炮打出了九里地。若是再加大火藥的量。用更重的炮彈,應當能打出十二里地……”

陸承啓吃了一驚,他隱隱記得後世在虎門旅遊的時候,聽導遊說過虎門炮臺上的仿製紅夷大炮。最大的射程也是和這門火炮差不多,甚至還有所不如。這麼說來,這門不計錢銀造出來的火炮,已經擁有了一流的性能。若是能配上開花彈,再提高一下射速的話,那簡直是戰爭利器啊!後世把大炮成爲戰爭之神。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幾百門大炮一起發射,幾百枚炮彈同時在一個狹小的區域裡面爆炸,哪裡是活人能存活下來的?陸承啓記得德國某個軍事家的名言:“用無限的暴力殲滅敵人的戰鬥力,爲達此目的,惟有機動力與火力綜合之衝力。”

在絕對的火力面前,任何的抵擋都顯得很蒼白,很無力。這無關殘不殘忍的問題,難道讓敵人衝上來把你殺死就不殘忍了嗎?

火藥武器的出現,必定是冷兵器的退出戰爭帷幕。這是歷史的進程,在更有效的殺人利器面前,冷兵器已經跟不上潮流的發展了。而恰好在這個時候,大順的冷兵器也發展到了巔峰,弓弩的射程已經接近了極限。要想以兵器之利繼續抗衡遊牧民族的機動性,唯有進一步發展。

陸承啓出現,也填補了原來歷史進程的缺陷。由他一手主導的黑、火藥武器研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要是火炮再完成的話,那麼契丹人、女真人,還有尚未形成的蒙古人,拿什麼抵擋漢人?

見到陸承啓驚訝後,若有所思的模樣,蘇頌和唐勳那顆被屢屢打擊的心,才恢復了一點自信。

“沒想到這火炮的射程竟如此驚人,蘇卿和唐卿,你們功不可沒啊!”陸承啓由衷地嘆道,他現在也總算明白了,爲何紅夷大炮能在原來的歷史中流行三四百年,原因就在射程上!

這類型的大炮在設計上確實有優點,炮管長,管壁很厚,而且是從炮口到炮尾逐漸加粗,符合火藥燃燒時膛壓由高到低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處兩側有圓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爲軸可以調節射角,配合火藥用量改變射程;若是依照拋物線來計算彈道,精度很高。

依照中國歷史的特性,在沒有了明顯敵人的時候,武器什麼都停止了發展進城。以至於後來虎門炮戰,虎門要塞上,居然還是這種大炮。即便調到最大射程,還不及英國人的阿姆斯特朗炮!陸承啓在重生前到虎門旅遊的時候,聽到這則沉重的歷史,不由地義憤填膺,心中悶氣難平。

可中國的歷史就是這樣,偏向於建城防守。而這種沉重的大炮,非常符合守城的要求,深受中國人的青睞,以至於三百多年來除了越造越重之外,並沒有什麼進步可言。到了後世的清朝道光年間,英國人都用上了後裝線膛炮了,虎門要塞上還是這種紅夷大炮,相較之下,讓每個心懷祖國的中國人都憤憤難平!

聽得陸承啓的稱讚,蘇頌和唐勳異口同聲地說道:“此乃陛下遠見所致,臣等並無甚麼功勞,不過是把陛下的想法付諸實現罷了。”(未完待續。)

第八百三十三章:你是來投降的麼?第一百二十三章:契丹來使第八百一十七章:兵分三路第二百一十三章:佈局女真第九百四十四章:一邊倒第十六章: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二百四十七章:智取第一百四十四章:服軟第七百一十四章:新奇玩意第六百九十八章:皇莊出手第二百六十七章:轟動第六十七章: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第三百五十九章:韓家有女初長成第四百零九章:盡孝不是做戲第四百九十一章:達成協議第六百八十六章:舉薦第八百零一章:夜幕第七百零四章:套話第三百二十九章:有眼不識金鑲玉第七百二十一章:盛世著典第六百九十八章:皇莊出手第三百三十四章:趕路第八百零一章:夜幕第二百章:雞蛋碰石頭第二百四十六章:水賊火併第五百九十六章:這下麻煩了第七百八十三章:當世細柳營第七百九十四章:炮彈如雨第五百四十七章:圖窮見匕第六十章:閒下來的皇帝第十二章:制定俸祿第二百二十八章:庶母妃第五十一章:殿試考策第七百六十五章:並非沒有良將第九百六十三章:最後的決戰 四第四百八十章:妖法第三百六十四章:深宮夜話第四百四十四章:誅心之言第一百零二章:伏擊 上第五百三十五章:進宮第六百六十章:雨露均沾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八百六十四章:蒸蒸日上第五百三十章:將計就計第五十一章:殿試考策第三百五十二章:財政計劃第五百九十三章:金秋不識玉露第一百六十一章:光與影第三百二十二章:虎翼宣旨第二百七十章:驟然大雨第八百一十七章:兵分三路第六十九章:契丹來犯第三百八十四章:御帳親騎第七百三十五章: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一百六十章:狂風暴雨的前奏第八百二十章:喬裝打扮第二百八十九章:深夜“造訪”第二百三十八章:忽悠,使勁忽悠第六百八十五章:蒙學第一人第五百九十四章:天人交戰第五百三十一章:吹皺一池春水第九章:掌控局勢第四百九十二章:商議第二百一十四章:許景淳的心思第三百七十一章:火炮初成 四第七百八十九章:分兵拒敵第616章:互探虛實第三百六十八章:火炮初成 一第三十五章:國子監第七百六十九章:監察司規矩第一百八十三章:如何處置高麗第六十八章:兵貴神速第四百九十一章:達成協議第七百五十章:水到,局成第三十八章:韓伯珂案第八百六十五章:形勢第三十三章:瘋狂的蹴鞠 上第八百九十一章:明教復現第六百四十四章:金榜題名時第四百七十六章:再而衰,三而竭第五百八十五章:江南風景舊曾諳第六百三十七章:封彌謄錄第七百七十二章:死無對證第八百七十一章:女真服軟第二百九十一章:前來歸順 下第五百三十章:將計就計第五十九章:第一支步槍第七百一十一章:銅礦第二百五十三章:聽朕的沒錯!第二十四章:蘇軾蘇子瞻第四百一十四章:皇莊事宜 上第四百四十一章:先下手爲強第三百零七章:賜同進士第四百二十章:親自撰稿第三百二十二章:虎翼宣旨第十四章:酒樓見聞第二百七十九章:無恥之尤第五百七十六章:火炮齊鳴第九百七十七章:改革科舉第十六章:治大國如烹小鮮
第八百三十三章:你是來投降的麼?第一百二十三章:契丹來使第八百一十七章:兵分三路第二百一十三章:佈局女真第九百四十四章:一邊倒第十六章: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二百四十七章:智取第一百四十四章:服軟第七百一十四章:新奇玩意第六百九十八章:皇莊出手第二百六十七章:轟動第六十七章: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第三百五十九章:韓家有女初長成第四百零九章:盡孝不是做戲第四百九十一章:達成協議第六百八十六章:舉薦第八百零一章:夜幕第七百零四章:套話第三百二十九章:有眼不識金鑲玉第七百二十一章:盛世著典第六百九十八章:皇莊出手第三百三十四章:趕路第八百零一章:夜幕第二百章:雞蛋碰石頭第二百四十六章:水賊火併第五百九十六章:這下麻煩了第七百八十三章:當世細柳營第七百九十四章:炮彈如雨第五百四十七章:圖窮見匕第六十章:閒下來的皇帝第十二章:制定俸祿第二百二十八章:庶母妃第五十一章:殿試考策第七百六十五章:並非沒有良將第九百六十三章:最後的決戰 四第四百八十章:妖法第三百六十四章:深宮夜話第四百四十四章:誅心之言第一百零二章:伏擊 上第五百三十五章:進宮第六百六十章:雨露均沾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八百六十四章:蒸蒸日上第五百三十章:將計就計第五十一章:殿試考策第三百五十二章:財政計劃第五百九十三章:金秋不識玉露第一百六十一章:光與影第三百二十二章:虎翼宣旨第二百七十章:驟然大雨第八百一十七章:兵分三路第六十九章:契丹來犯第三百八十四章:御帳親騎第七百三十五章: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一百六十章:狂風暴雨的前奏第八百二十章:喬裝打扮第二百八十九章:深夜“造訪”第二百三十八章:忽悠,使勁忽悠第六百八十五章:蒙學第一人第五百九十四章:天人交戰第五百三十一章:吹皺一池春水第九章:掌控局勢第四百九十二章:商議第二百一十四章:許景淳的心思第三百七十一章:火炮初成 四第七百八十九章:分兵拒敵第616章:互探虛實第三百六十八章:火炮初成 一第三十五章:國子監第七百六十九章:監察司規矩第一百八十三章:如何處置高麗第六十八章:兵貴神速第四百九十一章:達成協議第七百五十章:水到,局成第三十八章:韓伯珂案第八百六十五章:形勢第三十三章:瘋狂的蹴鞠 上第八百九十一章:明教復現第六百四十四章:金榜題名時第四百七十六章:再而衰,三而竭第五百八十五章:江南風景舊曾諳第六百三十七章:封彌謄錄第七百七十二章:死無對證第八百七十一章:女真服軟第二百九十一章:前來歸順 下第五百三十章:將計就計第五十九章:第一支步槍第七百一十一章:銅礦第二百五十三章:聽朕的沒錯!第二十四章:蘇軾蘇子瞻第四百一十四章:皇莊事宜 上第四百四十一章:先下手爲強第三百零七章:賜同進士第四百二十章:親自撰稿第三百二十二章:虎翼宣旨第十四章:酒樓見聞第二百七十九章:無恥之尤第五百七十六章:火炮齊鳴第九百七十七章:改革科舉第十六章:治大國如烹小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