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馬車論道 下

張載立即以淺白的話解釋了一遍,陸承啓才明白,原來說的全是經典裡面的典故。叩其兩端,出自孔丘:《論語·子罕》“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若是換成白話文,則是孔子也有沒有知識的時候,曾經有個鄉下人向孔子提問,孔子對他的問題無以應答,只有儘可能拉近與他的距離,站在兩個人共同對於事件問題的立場上而做到能夠完全理解認識問題和知識爲止。

張載用這個典故,說明的是學習須得從從起因和結果兩頭入手分析問題,或者老師需要從正反面講解。

而扣鐘的典故,則出自《禮記·學記》:“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

譯成白話文則是:善於學習的人,老師費力小,而自己受到的效果卻很大,這要歸功於老師教導有方。不善於學習的人,老師雖然勤奮卻沒什麼效果,學生會因此埋怨老師。善於提問的人,就像加工處理堅硬的木材,先從容易處理的地方下手,然後對節疤和紋理不順的地方,時間長了,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不善於提問的人與此相反。善於回答問題的老師,就像撞鐘一樣,輕輕敲擊則鐘聲較小,重重敲擊則鐘聲大響,等鐘聲響起之後,讓它的聲音響完,不善於回答問題的老師與此相反。這些都是進學的方法。

等張載講完,陸承啓才恍然大悟。先前看禮記。總是不求甚解,如今聽得大儒解釋,才融會貫通。古人的典故是怎麼來的?都是熟讀經典,從裡面摘錄出來的。陸承啓此刻也算明白了。爲什麼古人的典故能信手拈來,原因在此啊!

陸承啓聲稱受教,繼續請教張載。張載此刻給皇帝講課,環境雖不算得好,畢竟這有軌馬車。金屬輪子的摩擦實在有些刺耳。可有此際遇,真的是上天恩賜啊!張載又暗自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觀點,知道陸承啓不善於理解古文,換成顯淺的話說道:“虛心求知,擇善而從。學習求知,必須虛心,虛心方能接納百物,匯合各種知識,進入神明之境。虛心就是不以己有之知存於心中,干擾接納新知。求學問道。須去除“意、必,固、我”,達到至誠,存德,虛靜。須得向各行各業之人學習,不恥下問,擇善而從。”

這一來,陸承啓總算是聽得明白了,不至於再一次請教那麼尷尬。不可否認,張載所說的。都是很好的學習道理,可對得住聖賢這個稱號。

但陸承啓總感覺,還是欠缺了些什麼東西,總是說不上來。

好像也看得出陸承啓有些皺眉了。張載終於拋出了他觀點中最重磅的思想:“陛下,先前說的全是草民對於學習之體悟。草民愚見,若只懂學習,不懂經世致用,篤行踐履,那和不學無異。學貴有用。道濟天下。聖人之學就是爲排除國家民族之憂患而立,聖人如果不以國家人民爲憂患,聖人也是沒用的。若人人都成這樣的聖賢,則大順天下,萬古長青!”

陸承啓聽了,擊掌而道:“好一個學貴有用,好一個學貴有用!朕就說,若先生見識只僅限於前面那些,不過是再多一個孔子罷了。朕要的,不是孔子,而是你張子厚啊!學貴有用,說得太好了。空知不行,學而不用,坐而論道,那大順便只是一個青史上又一個皇朝而已……”

見張載驚恐的表情,陸承啓絲毫不以爲忌諱,繼續說道:“朕一直在尋找,爲何漢代能屢敗匈奴,到了我大順一朝,卻對遼人束手無策。按理來說,今人不可能輸古人。但事實卻是,契丹人不見得比匈奴人厲害多少,可大順一退再退,如今只能倚城而守,不敢出城。如此憋屈,緣故爲何?皆因世人只懂享樂,卻忘了居安思危之理也!朝堂之上,勾心鬥角,官員只認升官發財,不懂爲民。讀書人講求功利,只爲金榜題名,對聖賢書籍,知之卻不做。朕看在眼裡,痛在心中!先生一言,道出了我大順最缺乏的東西,那就是一種精神,一種聖人精神,一種肯捨身爲道,爲萬民做事的精神!先生,受朕一拜!”

說罷,陸承啓立即起身,恭敬地拜了一拜。這一下不打緊,直把張載嚇得也站起了身。慌亂之下,又一次把頭撞到了馬車頂部,還是沒感覺到疼,和陸承啓對拜起來,場面很是搞笑,可兩人都笑不出來。

如果按照地位來說,張載是當不得陸承啓這一拜的。可按照正牌歷史來說,張載可是被稱之爲張子的人物啊!陸承啓這一拜,不算吃虧!

能稱之爲子的,都是聖賢,都是別人對他們的尊稱!孔子、老子、莊子、墨子、孟子、荀子、曾子、韓非子、孫子、惠子、鬼谷子……哪一個不是大聖大賢?

陸承啓拜完之後,才又緩緩再坐下,說道:“先生乃當今聖賢,當得朕一拜。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朕如今才知道,古人誠不我欺,聖賢往來不絕,不論古時還是今日,皆有之。”

張載沒敢坐下,聞言謙虛地說道:“陛下謬讚了,草民不過讀多了點書,有了些自己的體悟罷了。”

陸承啓笑道:“先生過謙了,朕突然想起一句話,非常適合先生的體悟: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先生當得這四句話!”

陸承啓的靈光一閃,想起了讀書時無意中看過古人的抱負,便記了下來。卻不知歪打正着,這正是張載自我警醒的名言,只是張載這時候尚未概括而已。

張載喃喃地說道:“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好一個爲萬世開太平!”

張載驀地擡起了頭,注視着陸承啓清澈的眼眸,便知道自己總算是找到了座右銘,找到了知己!

“陛下贈言,子厚當時刻謹記。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張載斬釘截鐵地說道,眼中的神采,更加清澈,如同深邃的宇宙,玄奧又至簡。(未完待續。)

第三百一十三章:羨煞旁人第四十二章:新的外交政策第七百五十七章:被砸暈了第五百一十六章:蠻力打不過計謀第三百四十章:吐着吐着就習慣了第三十七章:遇刺第五百八十三章:論功行賞第八百三十七章:背水一戰第四百五十七章:太后有疾第九百一十五章:八百里邊關急報第六百六十章:雨露均沾第一百六十三章:大夫問診第八百七十二章:問計奸臣第四百一十五章:皇莊事宜 下第九百四十四章:一邊倒第九百五十七章:對峙第九百六十九章:最後的決戰 十第六百六十九章:姊妹私話第四百九十六章:除夜第一百零三章:伏擊 下第六百六十章:雨露均沾第五百六十三章:夜襲第五十章:金榜題名第六百八十九章:蒙學學官第五百三十章:將計就計第九十九章:捷報傳來第八百七十章:密謀起事第二百四十三章:迷你水寨第八百五十七章:黨爭第六百六十三章:堵漏洞第五百六十八章:招安第九百六十二章:最後的決戰 三第二十四章:蘇軾蘇子瞻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初顯 一第五百五十五章:吃虧是福第九百一十一章:馬價第四十章:權柄加重第九百三十六章:順遼大戰第八百四十七章:遼國改元第五十九章:第一支步槍第五百五十五章:吃虧是福第五百一十七章:又鬧騰第三百七十六章:土手雷第六百九十三章:上奏第八十章:等待時機第八百六十六章:寇邊第八百二十九章:擬國書第二百一十五章:密旨下第二百四十六章:水賊火併第三十一章:邊關急報第六百三十七章:封彌謄錄第八百七十一章:女真服軟第八百七十九章:變天了第一百一十七章:試築馳道 上第五百八十五章:江南風景舊曾諳第四百三十九章:朕去赴考了第四百二十一章:校正刊印第五百零四章:皇上的人情第三百零九章:新式戰船模型 下第一百三十五章:不完美的馳道第五百五十五章:吃虧是福第二百九十八章:國子監辯道 五第九百二十九章:寒食節第四十二章:新的外交政策第七百二十一章:盛世著典第四百六十七章:百里奔襲第五章:不一樣的歷史第五百六十七章:戲耍第五百一十三章:英雄所見略同第七百八十五章:船隊第二百八十章:劫殺第六百零二章:全權處理第六百四十二章:集英殿上第九百三十章:討遼檄文第三百二十六章:關學興起的前奏第九百一十二章:出兵!第一百六十三章:大夫問診第三十一章:邊關急報第一百六十八章:世家門閥第九百七十章:老將之殤第九十五章:大勝第三百六十四章:深宮夜話第四百九十九章:逛街第五十二章:傳臚唱名第四百三十七章:不安寧的夜第六百五十九章:私心第二百八十九章:深夜“造訪”第八十六章:天子一怒第五百八十七章:就事論事第628章:意想不到的收穫第二十一章:不殺你們難平民憤第八百四十章:獻俘第七百八十八章:魚兒咬鉤了第六百八十八章:討官第七百三十二章:一發不可收拾第六百七十六章:先帝諡號第四百零四章:上了賊船第三百九十六章:完顏劾裡鉢第二百一十二章:清理間諜
第三百一十三章:羨煞旁人第四十二章:新的外交政策第七百五十七章:被砸暈了第五百一十六章:蠻力打不過計謀第三百四十章:吐着吐着就習慣了第三十七章:遇刺第五百八十三章:論功行賞第八百三十七章:背水一戰第四百五十七章:太后有疾第九百一十五章:八百里邊關急報第六百六十章:雨露均沾第一百六十三章:大夫問診第八百七十二章:問計奸臣第四百一十五章:皇莊事宜 下第九百四十四章:一邊倒第九百五十七章:對峙第九百六十九章:最後的決戰 十第六百六十九章:姊妹私話第四百九十六章:除夜第一百零三章:伏擊 下第六百六十章:雨露均沾第五百六十三章:夜襲第五十章:金榜題名第六百八十九章:蒙學學官第五百三十章:將計就計第九十九章:捷報傳來第八百七十章:密謀起事第二百四十三章:迷你水寨第八百五十七章:黨爭第六百六十三章:堵漏洞第五百六十八章:招安第九百六十二章:最後的決戰 三第二十四章:蘇軾蘇子瞻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初顯 一第五百五十五章:吃虧是福第九百一十一章:馬價第四十章:權柄加重第九百三十六章:順遼大戰第八百四十七章:遼國改元第五十九章:第一支步槍第五百五十五章:吃虧是福第五百一十七章:又鬧騰第三百七十六章:土手雷第六百九十三章:上奏第八十章:等待時機第八百六十六章:寇邊第八百二十九章:擬國書第二百一十五章:密旨下第二百四十六章:水賊火併第三十一章:邊關急報第六百三十七章:封彌謄錄第八百七十一章:女真服軟第八百七十九章:變天了第一百一十七章:試築馳道 上第五百八十五章:江南風景舊曾諳第四百三十九章:朕去赴考了第四百二十一章:校正刊印第五百零四章:皇上的人情第三百零九章:新式戰船模型 下第一百三十五章:不完美的馳道第五百五十五章:吃虧是福第二百九十八章:國子監辯道 五第九百二十九章:寒食節第四十二章:新的外交政策第七百二十一章:盛世著典第四百六十七章:百里奔襲第五章:不一樣的歷史第五百六十七章:戲耍第五百一十三章:英雄所見略同第七百八十五章:船隊第二百八十章:劫殺第六百零二章:全權處理第六百四十二章:集英殿上第九百三十章:討遼檄文第三百二十六章:關學興起的前奏第九百一十二章:出兵!第一百六十三章:大夫問診第三十一章:邊關急報第一百六十八章:世家門閥第九百七十章:老將之殤第九十五章:大勝第三百六十四章:深宮夜話第四百九十九章:逛街第五十二章:傳臚唱名第四百三十七章:不安寧的夜第六百五十九章:私心第二百八十九章:深夜“造訪”第八十六章:天子一怒第五百八十七章:就事論事第628章:意想不到的收穫第二十一章:不殺你們難平民憤第八百四十章:獻俘第七百八十八章:魚兒咬鉤了第六百八十八章:討官第七百三十二章:一發不可收拾第六百七十六章:先帝諡號第四百零四章:上了賊船第三百九十六章:完顏劾裡鉢第二百一十二章:清理間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