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皇家銀行

(每日都要求些收藏推薦纔有動力寫下去啊……)

前來兌換銀幣的人,大都對陸承啓怒目而視。但看見陸承啓衣着華麗,有些人機智地不說話,在一旁看戲。可也有一些不明所以,正義感爆棚的人斥責道:“想換銀幣,到後面排隊去。看你樣子斯斯文文,應該是一個讀書人罷,難道連那麼大的字都不識得嗎?”

陸承啓擡頭一看,原來皇家銀行旁邊貼出的告示,明確要求排成三隊兌換銀幣。陸承啓說道:“對不住,本公子還以爲有甚麼好玩的,原來不是。打攪各位了,本公子這就走。”

後面的人讓開一條道,陸承啓纔算擠出人羣。看着這些爲銀幣瘋狂的人,他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就好像民國時期提着一麻袋錢換銀元的場景一般。

時隔近一個月,朝廷發行的官鑄銀幣仍然兌換得熱火朝天,每日都供不應求。好在是限量兌換,不然鑄幣再快也不夠這些人換的。

其實前來排隊這些人,都是大戶人家的家丁,對於這個現象,皇家銀行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你憑着戶籍,皇家銀行就會給你兌錢,每人每日僅能兌換三枚銀幣。

當然,皇家銀行作爲一個營利性的銀行,不可能做虧本生意的。打個比方,若今天市面上約八百五十文兌換一貫錢,那麼皇家銀行要加收百分之三,也就是說起碼要八百七十五文錢才能兌換一個銀幣。

這樣一來,哪怕兌得再多,皇家銀行也算是有錢賺的。而兌錢熱潮還在持續,皆因銀幣與銅幣的數量不對等,銀貴而銅賤,所以哪怕皇家銀行加高百分之三的兌換比例,前來兌換的人還是絡繹不絕。

而在市面上,一個銀幣足能兌換九百個銅錢。因爲限量兌換的緣故,再加上銀價本身的價值,大順朝新鑄的銀幣又分量十足,才形成了居高不下的幣值。

哪怕你手中有許多銅幣,也不一定能換的回銀幣。達官貴族私底下的交易,更是一個銀幣兌換到了一千文錢以上。

而奇怪的現象則是,市面上流通的銀幣不多,原本長安城、江寧府、江陵府、松江府、興元府、應天府等錢荒之處,卻奇蹟般地解決了錢荒的老大難問題。

達官貴人儲藏起來的銅幣,一夜之間便流通了開來,換成了許多布匹、衣裳等硬通貨。陸承啓早就得到監察司的暗報,對於這些情況瞭如指掌。

果然是,天下攘攘,皆爲利來,天下熙熙,皆爲利往。只要有利益的驅動,這些達官貴人無需督促,他們就會自動地把儲藏起來的銅幣換成了銀幣,再把銀幣藏起來。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很有危機意識,對於錢財他們多半不會讓外人知道,藏起來是最好的辦法。實在不行,那就換成良田,靠着收佃農的佃租過日子。在他們看來,年景好的時候錢財不如良田,荒年則是錢財不如糧食。其實古時候,很多人禍比天災更甚。要不怎麼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呢!

皇家銀行從來不會做虧本的事情,兌換的比例也是一日三變。有些人自皇家銀行開門前便開始排隊,卻被告知兌換比例又換了,他們苦惱沒帶夠銅錢,只能兌換兩枚,懊惱地離開了櫃檯。

是以,這些家丁都學精了,都足足帶夠十幾貫錢來,把自己都累得夠嗆,就爲了能正常換到三枚銀幣。別看一枚銅幣不重,若是足兌一貫千文,十餘貫錢也是沉甸甸的了。

陸承啓對這種情況早有預料,特地讓商務部在皇家銀行裡面開展了一個業務,叫匯票。其實,大順朝早有錢莊、銀號的出現了,就是開展這個業務。說白了,這個業務就是先把銅錢存入錢莊或銀號之中,到了另一個地方,找到這家錢莊或銀號,通過驗證莊票,提取現錢。這個業務已經很接近後世的存取業務了,或許稍有不足,但相差無幾。

外地經商的商人,大多喜歡這樣存取錢銀。因爲不論銀兩,金葉還是銅錢,帶在身上,不僅沉甸甸的,還容易被賊人窺視。

大順朝的治安雖不差,但靠近窮山惡水的地方,總有剪徑賊人出沒。商人爲了安全起見,還是把錢銀存放在錢莊或銀號裡面,讓錢莊或銀號收取一點錢銀,換得莊票(亦稱會票),貼身收好。等到要置辦貨物的時候,才把莊票拿出來比對,錢莊返還存放的錢銀。

這些莊票信用卓著,在市面流通,等同現錢,可以說是信用貨幣的前身。而皇家銀行的匯票,也是這個性質的。

現在大順朝裡面有兩家實力較大的錢莊、銀號,一家是寶隆源錢莊,一家是正通銀號。這兩家錢莊,幾乎遍佈大順朝,就連西北苦寒之地,也有分號。陸承啓知道,皇家銀行的出現,以國家的稅收爲信用發行貨幣等業務,肯定也會對他們這些錢莊產生衝擊,很早就派商務部官員請他們的掌櫃前來洽談。也把一部分的銀幣兌換業務給他們自己去弄,只是他們沒有皇家銀行這般浮動利率,做來做去也賺不了幾個錢。

陸承啓靜靜地看着這些瘋狂兌換的人們,感覺有點慚愧。若不是他是學金融出身的,恐怕也想不出這個主意來緩解錢荒。古代經濟也不是這般好掌控的,若沒有一點經濟常識,肯定會陷入鑄錢再鑄錢,錢卻越用越少的惡性循環局面。等到銅幣流通不足的時候,那經濟就開始崩潰了。

這皇帝也是不好當啊,要是少一點知識,少一點閱歷,都會被這些貌似忠良的重臣們給矇騙了。陸承啓爲什麼要建立監察司,不就是爲了給自己增加耳目嗎!

明末崇禎雖有大志,卻纔疏淺陋。盡心國事,明代還是亡了。究根結底,還是他不明白自己統治的這個國家到底哪裡出現了問題。錦衣衛等廠衛都不能給他提供信息,他只能聽底下大臣的忽悠,大臣們忽悠完皇帝,就連自己都被忽悠得相信了。所以崇禎把能治理國家,能打仗的大臣都殺掉了,大明便亡了。熊廷弼、孫元化、薛國觀等,都是有些能耐的大臣,崇禎都把他們幹掉了。崇禎又非常自大,國事戰事一把攬,識人不明,用人不當,錯了的話都是臣子的錯,他這個皇帝沒有錯。他下過的罪己詔,有哪一次真正反省過自己?

陸承啓絕不會學這等皇帝,明明身無長處,卻自以爲天下第一。想要用人,卻不信任別人。決心誅殺奸邪,卻不知道自己的身邊有着最大的奸邪。陸承啓敢說,若崇禎不是這般“勤政”,或許大明還能苟延殘喘一段時間。熬過小冰河時期,大明還有得救。

陸承啓一時間感慨,沒有耳目,不信任大臣,皇帝也真的是一個孤家寡人了。

就在他胡思亂想之際,王彥宸突然說道:“公子,夫人在那!”

;

第十二章:制定俸祿第七百二十九章:賑災有方第一百章:殘敵肆虐第四百二十七章:好男兒當金榜題名第五百一十二章:姻緣天定第二百四十四章:鬱悶第六百七十四章:蠢蠢欲動第一百二十章:凱旋而歸第七百三十二章:一發不可收拾第四百一十五章:皇莊事宜 下第一百一十二章:皇家銀行第六百七十五章:鷸蚌相爭第九百四十六章:大勝?這只是第一步!第七百七十三章:連綿暴雨第三百三十一章:你是好官第八百七十四章:明事理第二百五十五章:首犯到京第八百二十一章:一夫當關第二百六十七章:轟動第七百二十二章:不僅有字,還要有圖第二百六十六章:關學入駐第四百九十三章:回京述職第三百五十一章:戰船已成第九百零七章:婕妤第四百九十四章:黃河治水初見成效 上第五百九十六章:這下麻煩了第三百四十四章:敗事有餘第三百七十九章:尚能飯否?第五百六十七章:戲耍第五百七十三章:攻打計劃第三百六十三章:傳授經濟理論第六百八十四章:良莠不齊第一百二十五章:犯法同罪第八百五十一章:有人通敵第八百二十七章:戰略大迂迴第六百四十七章:唱名賜第第八百四十七章:遼國改元第四百零一章:還是錢的問題 上第一百零二章:伏擊 上第四十五章:元宵之夜第八百七十九章:變天了第四百九十三章:回京述職第一百零七章:馳道設想 下第八百零一章:夜幕第七百五十五章:皇后有喜!第二百七十一章:再次廷議第七百八十三章:當世細柳營第七百八十八章:魚兒咬鉤了第四百零四章:上了賊船第六百零九章:席間試探第六百六十三章:堵漏洞第三百一十章:天公作美第632章:化身巡考第八百零五章:伏兵盡起第九百三十五章:剷除叛徒第八百八十一章:刑部審訊第631章:開鑼放卷第八百六十二章:不得不服第六百四十九章:不安分的安南第八百章:攻破升龍第六百七十一章:稍稍提醒第一百四十章:射藝較技 上第九十一章:備戰第八百八十七章:琉球瓊州第四百五十三章:遼國皇后蕭觀音第一百一十二章:皇家銀行第七百六十一章:和尚也要上稅!第六百八十一章:調解不易第四百一十一章:何爲萬家生佛第三百八十七章:契丹第一勇士第六百八十二章:劃地而治第一百二十三章:契丹來使第九十三章:萬馬奔騰踏連營第七百三十章:好算計第三十九章:刑部策問第六百八十二章:劃地而治第八百章:攻破升龍第二百二十一章:清點第616章:互探虛實第五百六十七章:戲耍第二百七十七章:大理寺審訊第七百三十四章:尋到由頭第四百五十章:不詳的預感第八百一十一章:人呢?第七百八十二章:奉旨調動第七百六十二章:微服出巡第八百六十一章:首輔馮京第七百三十八章:指點第九百章:苦衷第四百三十四章:曲高和寡第七百七十二章:死無對證第四百三十一章:抽絲剝繭第四百零七章:打個巴掌再給個甜棗第五百三十七章:佈局第九百七十六章:同病相憐第三百三十一章:你是好官第三百六十八章:火炮初成 一第三百零七章:賜同進士第九百四十章:揚威大漠
第十二章:制定俸祿第七百二十九章:賑災有方第一百章:殘敵肆虐第四百二十七章:好男兒當金榜題名第五百一十二章:姻緣天定第二百四十四章:鬱悶第六百七十四章:蠢蠢欲動第一百二十章:凱旋而歸第七百三十二章:一發不可收拾第四百一十五章:皇莊事宜 下第一百一十二章:皇家銀行第六百七十五章:鷸蚌相爭第九百四十六章:大勝?這只是第一步!第七百七十三章:連綿暴雨第三百三十一章:你是好官第八百七十四章:明事理第二百五十五章:首犯到京第八百二十一章:一夫當關第二百六十七章:轟動第七百二十二章:不僅有字,還要有圖第二百六十六章:關學入駐第四百九十三章:回京述職第三百五十一章:戰船已成第九百零七章:婕妤第四百九十四章:黃河治水初見成效 上第五百九十六章:這下麻煩了第三百四十四章:敗事有餘第三百七十九章:尚能飯否?第五百六十七章:戲耍第五百七十三章:攻打計劃第三百六十三章:傳授經濟理論第六百八十四章:良莠不齊第一百二十五章:犯法同罪第八百五十一章:有人通敵第八百二十七章:戰略大迂迴第六百四十七章:唱名賜第第八百四十七章:遼國改元第四百零一章:還是錢的問題 上第一百零二章:伏擊 上第四十五章:元宵之夜第八百七十九章:變天了第四百九十三章:回京述職第一百零七章:馳道設想 下第八百零一章:夜幕第七百五十五章:皇后有喜!第二百七十一章:再次廷議第七百八十三章:當世細柳營第七百八十八章:魚兒咬鉤了第四百零四章:上了賊船第六百零九章:席間試探第六百六十三章:堵漏洞第三百一十章:天公作美第632章:化身巡考第八百零五章:伏兵盡起第九百三十五章:剷除叛徒第八百八十一章:刑部審訊第631章:開鑼放卷第八百六十二章:不得不服第六百四十九章:不安分的安南第八百章:攻破升龍第六百七十一章:稍稍提醒第一百四十章:射藝較技 上第九十一章:備戰第八百八十七章:琉球瓊州第四百五十三章:遼國皇后蕭觀音第一百一十二章:皇家銀行第七百六十一章:和尚也要上稅!第六百八十一章:調解不易第四百一十一章:何爲萬家生佛第三百八十七章:契丹第一勇士第六百八十二章:劃地而治第一百二十三章:契丹來使第九十三章:萬馬奔騰踏連營第七百三十章:好算計第三十九章:刑部策問第六百八十二章:劃地而治第八百章:攻破升龍第二百二十一章:清點第616章:互探虛實第五百六十七章:戲耍第二百七十七章:大理寺審訊第七百三十四章:尋到由頭第四百五十章:不詳的預感第八百一十一章:人呢?第七百八十二章:奉旨調動第七百六十二章:微服出巡第八百六十一章:首輔馮京第七百三十八章:指點第九百章:苦衷第四百三十四章:曲高和寡第七百七十二章:死無對證第四百三十一章:抽絲剝繭第四百零七章:打個巴掌再給個甜棗第五百三十七章:佈局第九百七十六章:同病相憐第三百三十一章:你是好官第三百六十八章:火炮初成 一第三百零七章:賜同進士第九百四十章:揚威大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