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元綬新政舊事

陸承啓也是倔脾氣,兩頭倔驢碰到了一起,註定是火星撞地球。

徐崇光不用回頭,也知道陸承啓是動了真火,不然怎麼會不顧顏面,居然對他吼了起來?“到底是年輕氣盛啊!”徐崇光心中嘆息了一聲,小皇帝親政以來,一力主導了諸項改革,無不新奇。這讓他幾乎忘了,身後的小皇帝,還是一個年方十八的少年。

這便是老年人和少年人的區別了,老年人活得夠久,見過的事情多了,便知道穩重纔是王道。而年輕人憑着一腔熱血,往往是顧前不顧後,悶着腦袋就往前亂衝亂撞,直到頭破血流才知道走錯了路子。

徐崇光便是不忍心看陸承啓撞得頭破血流,纔出言頂撞。沒想到這小皇帝認死理,怎麼勸說都不聽。心灰意冷之下,與其被視作慫恿小皇帝發動新政的人,被既得利益集團用盡手段趕下臺,還不如就此激流勇退,也好保存個名聲。

這兩人的出發點不同,自然談不攏。徐崇光着眼於既得利益集團的龐大,怕受到牽連,成了陸承啓的替罪羔羊;而陸承啓則心繫百姓,看到了胥吏不加管理的危害,致力於改善現狀,才提出這個十品官制。

兩人都是瞎子吃餃子,心裡有數。至於對方想什麼,都瞭然於心,只不過兩人都是倔脾氣,談不到一塊去而已。徐崇光聽得陸承啓叫自己回去讀《孟子》,直讓他又好笑又好氣。他可是做過貢試主官的人,又怎麼會沒讀過《孟子》?

不過,這也讓徐崇光更加明白了陸承啓心裡所想,這小皇帝是真心想爲百姓做點事的。只是他過於年輕,沒有預料到一旦貿然推行這十品官制,後果是何等嚴重!

先前想一怒而去,但如此想來,總是有些不妥。爲人臣者,仁義以事其君。是儒家一向尊崇的綱常禮教。皇帝可以對臣子不仁不義,但臣子卻不能對君王不仁不義。更何況陸承啓也沒明着對自己如何如何,自己這麼一走了之,便是個不義之臣了。

這番念頭只是在短短一瞬間。徐崇光便已然想得通透。他意圖辭官,不過是逼迫陸承啓就範的手段。見陸承啓絲毫不爲所動,他這殺手鐗也失去了原本的意義。不過,他還藏着另外一個殺手鐗,只聽他淡淡地說道:“陛下。可曾記得先帝時,范仲淹範宰輔?”

見徐崇光去意好似沒有那麼堅定了,陸承啓提着的心也就放鬆了一些。雖然不明白爲何徐崇光要扯出范仲淹來,但既然徐崇光有“回心轉意”的意圖,他也就順着徐崇光的話頭說道:“朕自然記得,範相還在朝中之時,朕不過五六歲。”

徐崇光回過身來,雙眼炯炯有神地盯着陸承啓,沉聲說道:“那陛下可知道範宰輔力主施行的元綬新政?”

陸承啓聽到他提起“元綬新政”來,立時提高了警惕性。沉默了一會,才緩緩地說道:“徐卿是否想要告訴朕什麼?”范仲淹雖然在民間有很好的名聲,但在朝廷裡面,卻是一個忌諱提起的名字。無他,就因爲范仲淹提出的新政失敗了。元綬十四年,范仲淹被貶潁州,知潁州事,他扶疾上任,行至徐州,與世長辭。享年六十四歲。但元綬爲了顧及朝野文武百官,並沒有做什麼表示。直到元綬帝去世前,才下旨賜范仲淹諡號文正。

元綬駕崩前,曾對徐崇光說過:“朕一生自認上對得起祖宗。下對得起社稷,唯有一人朕對不住。範相因朕一時心軟,遭此大難。此事雖已過十餘年,可朕始終難以心安。徐卿,你是範相學生,朕爲何力阻羣臣彈劾。也要提撥你?便是對範相心中有愧啊……”

元綬帝說出這番話後不久,便駕崩在景福殿中。時人以爲他是先帝託孤之臣之一,也不敢過多迫害。連那時權傾朝野的楊太師,也對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纔有了今日的徐崇光。只是元綬帝臨終前的那些話,徐崇光不敢有一刻稍忘。現在眼見着上了陸承啓的賊船,難不成他也要步上恩師後塵,被朝臣羣起而攻之?他似乎也預見了日後可能發生的事,陸承啓頂不住朝野的壓力,下旨貶謫他去知某州府,然後他心中憤懣,最後鬱鬱而終……

想到這,徐崇光更加堅定了要阻止陸承啓的心思,要是阻止不了,他也要舍了這身官服。免得到頭來,輔佐君王一生,卻落得萬景淒涼。

“陛下可知,範宰輔是怎麼失敗的?”

徐崇光說這話時,禁不住上前了一步。陸承啓見他“氣勢洶洶”的模樣,竟被他唬得差點退後了一步,頗有些心虛地問道:“怎麼失敗的?”

“元綬十二年,先帝召見範宰輔,徵詢天下大事。範宰輔言曰,‘歷代之政,久皆有弊,弊而不救,禍亂必生’,先帝曰善。遂範宰輔連同富弼、韓琦等重臣,聯袂上書《答手詔條陳十事》,言論‘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長官、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推恩信、重命令、減徭役’此十條。先帝採納,詔書統一頒佈,以示天下,唯府兵法,因諸臣反對而作罷。元綬十三年,範宰輔又上疏仁宗“再議兵屯、修京師外城、密定討伐之謀”等七事,並奏請擴大相權,由輔臣兼管軍事、官吏升遷諸事,先帝一一恩准。新政再行,諸臣便覺恩蔭減少、磨勘嚴密,希圖僥倖之人深感不便,於是毀謗新政的言論日增,謠言皆說範宰輔、富弼、韓琦等結黨營私,先帝疑之甚慮。羣臣揣摩上意,紛紛上書彈劾範宰輔。範宰輔此時已然六十有三,抱病上朝,直斥羣臣。先帝見範宰輔威嚴如此,疑心更甚。元綬十四年,先帝以幾十封彈劾奏疏,把範宰輔、富弼、韓琦等新政大臣一一貶謫出京。時範宰輔已然病入膏肓,知潁州途中,行至徐州,與世長辭,享年六十四歲……”(未完待續。)

作品上傳一個月感言第四百五十四章:一封加急奏摺第五百一十一章:請陛下賜婚!第九百五十八章:草原變天了第二百九十三章:雨夜自思第三百六十三章:傳授經濟理論第九百三十三章:明教造反第五百九十九章:開源之法第八百三十四章:不受降第四百五十七章:太后有疾第九百一十九章:折損過半第二百四十三章:迷你水寨第五百五十四章:是愧疚還是愛戀?第九百五十八章:草原變天了第六百二十四章:王家到京第八百九十六章:爲國賦詞第一百三十三章:高麗的哀求第九百三十一章:祭旗,出征!第四百五十九章:煽風點火第五百七十章:中計了第四十五章:元宵之夜第八百三十一章:勢不可擋第六百七十一章:稍稍提醒第五百九十八章:好大膽!第四百六十六章:即時出兵第五百五十八章:炮船交付第九百七十六章:同病相憐第九百一十二章:出兵!第四百零六章:緣何失敗?第七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一百一十三章:初見第六百三十五章:冰釋前嫌第六百七十七章:猜測第一百五十一章:高麗使團的招數?第八百一十四章:血債已償第四百九十七章:元正大朝第三百七十五章:開花彈第八百五十三章:收手?第三百五十二章:財政計劃第一百八十六章:準備事宜第七百四十七章:風生,水起!第八百一十五章:避實就虛第八百二十四章:求和第八百七十章:密謀起事第一百七十一章:真相浮現第五百四十九章:誰都沒想到第六十四章:錢荒第八百八十二章:認罪第二百二十八章:庶母妃第四百八十一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九十六章:首建奇功第八百四十七章:遼國改元第四百零七章:打個巴掌再給個甜棗第七百五十八章:天佑大順第三百一十七章:官廨第五百九十一章:太后召見第四百二十四章:茶廬論國事第八百八十四章:海上絲綢之路第九百零二章:軟禁第七百一十二章:內鬥不可取第六百九十四章:好手段第四百一十六章:天子腳下第632章:化身巡考第六百五十一章:納妃第一百一十四章:邊塞之上第六百四十二章:集英殿上第七百三十六章:英州風水第六百七十一章:稍稍提醒第三百三十七章:大火第九百六十三章:最後的決戰 四第四百五十八章:誣告?第九百六十九章:最後的決戰 十第六百七十一章:稍稍提醒第七百四十章:神仙中人 下第五百三十二章:是巧合,還是故意爲之?第六百八十七章:知行合一,崇文尚武第三百三十四章:趕路第五百三十七章:佈局第九十九章:捷報傳來第一百六十八章:世家門閥第632章:化身巡考第一百八十三章:如何處置高麗第三百六十六章:出城第五百五十四章:是愧疚還是愛戀?第四百零八章:巧合?第八百九十七章:傳召第六百七十四章:蠢蠢欲動第二百六十三章:同乘馬車第四百二十三章:風雨欲來第六百四十八章:黔地無匪患第二百二十一章:清點第四百一十三章:隱秘第二百二十二章:準備開拔第四百二十一章:校正刊印第二百八十九章:深夜“造訪”第二百一十章:如何處置第五百八十六章:熬一熬就過去了第一百四十九章:烏臺奏表案第八百五十六章:放養
作品上傳一個月感言第四百五十四章:一封加急奏摺第五百一十一章:請陛下賜婚!第九百五十八章:草原變天了第二百九十三章:雨夜自思第三百六十三章:傳授經濟理論第九百三十三章:明教造反第五百九十九章:開源之法第八百三十四章:不受降第四百五十七章:太后有疾第九百一十九章:折損過半第二百四十三章:迷你水寨第五百五十四章:是愧疚還是愛戀?第九百五十八章:草原變天了第六百二十四章:王家到京第八百九十六章:爲國賦詞第一百三十三章:高麗的哀求第九百三十一章:祭旗,出征!第四百五十九章:煽風點火第五百七十章:中計了第四十五章:元宵之夜第八百三十一章:勢不可擋第六百七十一章:稍稍提醒第五百九十八章:好大膽!第四百六十六章:即時出兵第五百五十八章:炮船交付第九百七十六章:同病相憐第九百一十二章:出兵!第四百零六章:緣何失敗?第七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一百一十三章:初見第六百三十五章:冰釋前嫌第六百七十七章:猜測第一百五十一章:高麗使團的招數?第八百一十四章:血債已償第四百九十七章:元正大朝第三百七十五章:開花彈第八百五十三章:收手?第三百五十二章:財政計劃第一百八十六章:準備事宜第七百四十七章:風生,水起!第八百一十五章:避實就虛第八百二十四章:求和第八百七十章:密謀起事第一百七十一章:真相浮現第五百四十九章:誰都沒想到第六十四章:錢荒第八百八十二章:認罪第二百二十八章:庶母妃第四百八十一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九十六章:首建奇功第八百四十七章:遼國改元第四百零七章:打個巴掌再給個甜棗第七百五十八章:天佑大順第三百一十七章:官廨第五百九十一章:太后召見第四百二十四章:茶廬論國事第八百八十四章:海上絲綢之路第九百零二章:軟禁第七百一十二章:內鬥不可取第六百九十四章:好手段第四百一十六章:天子腳下第632章:化身巡考第六百五十一章:納妃第一百一十四章:邊塞之上第六百四十二章:集英殿上第七百三十六章:英州風水第六百七十一章:稍稍提醒第三百三十七章:大火第九百六十三章:最後的決戰 四第四百五十八章:誣告?第九百六十九章:最後的決戰 十第六百七十一章:稍稍提醒第七百四十章:神仙中人 下第五百三十二章:是巧合,還是故意爲之?第六百八十七章:知行合一,崇文尚武第三百三十四章:趕路第五百三十七章:佈局第九十九章:捷報傳來第一百六十八章:世家門閥第632章:化身巡考第一百八十三章:如何處置高麗第三百六十六章:出城第五百五十四章:是愧疚還是愛戀?第四百零八章:巧合?第八百九十七章:傳召第六百七十四章:蠢蠢欲動第二百六十三章:同乘馬車第四百二十三章:風雨欲來第六百四十八章:黔地無匪患第二百二十一章:清點第四百一十三章:隱秘第二百二十二章:準備開拔第四百二十一章:校正刊印第二百八十九章:深夜“造訪”第二百一十章:如何處置第五百八十六章:熬一熬就過去了第一百四十九章:烏臺奏表案第八百五十六章:放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