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妥協

程倫英知道,寧慈午前或許僅僅是懷疑他與楚山串通勾結,但他要是找寧慈談南陽府出兵協守汝州以及楚山接手向城、方城北部山地防禦事,他就徹底跟楚山捆綁在一起。

至少在寧慈、周運澤等人眼裡定是如此,隨着消息擴散開去,南陽的士紳也會將他們視作楚山一系而加以排斥。

不過,程倫英深夜趕來勵鋒堂鋪院,便做好心理準備,當下也無猶豫,揖禮應道:

“敢不從命!”

“哈哈,我就說程郎君與我們纔是同道中人……”唐天德哈哈笑道,沒想到史軫這次親自出馬,最大的收穫竟然是將程倫英攬至楚山旗下。

程倫英早年科舉入仕,仕途之初就在與泌陽毗鄰的湖陽縣擔任縣尉,歷任湖陽縣丞、唐州司法參軍等職,天宣二年之後連任泌陽知縣,直到建繼帝在襄陽即位稱帝,唐鄧二州並置南陽府,程倫英又改任南陽府兵曹參軍事、提舉南陽府兵馬都監司軍務。

在朝野那麼多文武將臣裡,程倫英絕對談不上聲名顯赫。倘若真要拿程倫英爲南陽府拖延出兵之罪背鍋,朝中可能都沒有誰會想到他冤屈,幫着說幾句好話。

不過,程倫英在南陽任職這麼多年,除了對地方極其熟悉外,身邊還聚集了一批像孔周、劉武恭等親近之人。

將程倫英拉攏過來,楚山除了在抱成一團的南陽府衙官吏羣體,狠狠挖下一大塊外,還將依靠程倫英等人,直接插手南陽府衙內部的事情。

程倫英之前以兵曹參軍事兼領兵馬都監司提舉軍務,負責南陽府軍的日常軍務,但府軍徵調以及武將軍吏的舉薦大權,則始終在以知府兼領兵馬都監的寧慈手中。

因此,南陽府軍主要爲寧慈所親信的十數廂軍將領所把持,程倫英屢次舉薦、提拔仲和、孔周、劉武恭等人而不得,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不過,楚山強勢介入,或者說在楚山的強勢支撐下,程倫英在南陽府軍及南陽府衙的話語權,顯然會發生極大的改變。

這也代表着楚山的觸手,藉助程倫英等人,直接伸入南陽府衙內部。

“……孔軍使、劉軍使乃大越雄銳軍將,當滅胡虜,以覓封侯之功,焉能受寧慈之流猜忌而被埋沒?”

史軫請程倫英、孔周及劉武恭三人坐下來說話,也將楚山在汝蔡二州所面臨的防禦局勢,以及楚山對接下來一兩年的戰局發展預判,坦誠相告,

“我此來南陽,嵩縣守將趙順已經降敵,爲避免驚憂地方,靖勝侯嚴格封鎖消息,僅將此事密奏朝中。不過,你們也不要爲這事擔憂太甚。嶽海樓、曹師雄屢屢受挫于靖勝侯之手,曹師雄挾汝陽新勝之威,都沒敢從靖勝侯手裡搶奪庇山河谷,現在溪河解凍在即,不利敵軍強攻,至少在淮南戰事未出結果之前,京西、河洛之敵,更多隻是貼近汝州城、襄城及召陵修築防壘,將更多的兵馬壓上來,但短時間內並不具體條件強攻汝州城、襄城及召陵。而淮南一戰,事關大越生死存亡,不用盡全力不能斬獲勝功,不能心存一地之私而害大局。這也是靖勝侯寧可楚山承受更大的壓力,也要奉詔放左驍勝軍駐移襄陽休整的關鍵,非是另奉秘詔……”

“……淮南一戰,即便能勝,也將是慘敗,或許只能勉強將赤扈東路軍主力逐出淮南。接下來兩三年內,敵我雙方圍繞秦嶺、淮河一線作戰,依舊是南北爭衡的關鍵。而楚山守禦秦嶺與淮河銜接位置上的伏牛山、桐柏山,也必然將承受更大的軍事壓力,甚至有可能從汝州、襄城以及信陽三個方向遭受到敵軍的強攻。也因此,楚山必須在今年入冬之前,進一步鞏固伏牛山-桐柏山防線:一方面需要修建更多的塢堡,堵住伏牛山-桐柏山大大小小的嶂谷隘道,防止虜兵從諸峰嶺間滲透侵襲荊襄;一方面楚山計劃在汝州及方城、向城兩縣山地徵募編練更多的健勇,補彌守兵的不足。當然,南陽府是淮上冬季防禦不可或缺的力量,靖勝侯要求南陽府軍現編一萬五千人馬,在入冬前到汝蔡前線完成一次輪戍,靖勝侯也會盡可能給輪戍的南陽府軍安排與敵接戰的機會……”

南陽府接下來除了要派出府軍到汝州、蔡州前線參與輪戍外,史軫還要程倫英向寧慈提出南陽府軍選派中低層將吏進武士齋舍修習。

…………

…………

早先諸州守軍,以廂軍爲主,也僅有兩三千老弱病殘,而鄉兵操練悉聽裡甲組織,州縣平時都不干涉,甚至十數年都不會集中起來操練一次,作爲州軍統領機構的兵馬都監司以及掌握地方兵冊、兵備及城池守禦之事的兵曹,地位在執掌獄訟等事的州院之下。

不過,唐鄧二州並置南陽府,徵募鄉兵寨勇,常編府軍擴充一萬五千餘衆,兵馬都監司及兵曹的地位則徹底突顯出來;緊挨着府衙的兵馬都監司衙署佔地也擴大了好幾倍。

寧慈總|理府政,特別是大大小小的獄訟,佔據他大部分精力,他平時都在府衙坐鎮,很少到兵馬都監司來,日常軍務皆由程倫英統領諸多軍吏署理。

除開程倫英外,南陽府軍另設二名廂軍都指揮使、六名廂軍都虞侯於各大駐營統領將卒、主持日常操練及城池戍守之事。

因爲無需承擔繁重、兇險的守禦、作戰任務,程倫英以這些人手,還是勉強將南陽府軍諸多軍務安排得妥妥當當,不需要寧慈操心太多。

次日天未亮,寧慈就帶着幾名幕職,早早走進兵馬都監司。

程倫英兵曹參軍事兼領兵馬都監司提舉軍務,乃朝廷所授官職,寧慈沒有權力直接將他踢到一旁。

不過,寧慈作爲南陽知府兼領兵馬都監,諸廂軍都指揮使、都虞侯皆是他舉薦提拔上來的武將,他親自到兵馬都監司坐鎮,接手諸多軍務的署理,也沒有誰敢說與制不合。

南陽府衙的口風遠沒有想象中那麼緊。

楚山行營長史史軫昨日抵臨泌陽,與寧慈見面不散之事,跟長了腳似的,早就傳入曹司諸軍吏、諸將耳中。

結合之前汝南郡公府暗中散播的消息,稍稍敏感一些的人都意識到風波將起。

曹司所屬軍將武吏,多爲地方士紳鄉豪出身,沒有誰不深深忌憚楚山,都清楚徐懷執掌楚山以來,對淮源、信陽等地的大姓宗族打壓是何等嚴厲。

然而忌憚、排斥是一回事,然而此時卻也沒有誰敢否楚山的根深蒂固,沒有誰敢認爲楚山真要揪住南陽府拖延出兵這事大作文章,寧慈就一定能安然脫身。

寧慈一早到兵馬都監司,召集軍吏武將梳理兵政,衙堂之上氣氛也是壓抑之極,除開分內之事,誰都不願意多嘴說些什麼。

程倫英卻是在日上梢頭之後,才與孔周、劉武恭及幾名隨從到兵馬都監司衙署來,看到寧慈坐於衙堂之上,卻也沒有分毫意外。

坐於左首|長案之後,程倫英看了一眼堂下諸多軍吏武將以及寧慈身邊幾名幕職,淡然說道:“府君可使衆人退下,與倫英說幾句體己話?”

寧慈手執卷宗,臉色陰晴不定的盯住程倫英看了片晌,才揮手示意衆人退下。

“南陽府受制於汝南公,拖延一年之前未出兵輪戍汝蔡二地,這事真要鬧大了,卻不會有誰覺得南陽府衙是無辜的——想必府君心裡很清楚這點,”程倫英坐於長案之後,一字一頓的說道,“然而靖勝侯公忠體國,一切以抵禦胡虜爲念,因而此事要如何解決,便看府君心繫所念是否爲抵禦胡虜,或另有他想?”

寧慈臉色陰沉得將要擰出水來,良久方說道:“不知當何作爲,纔算得上心繫御虜?”

對寧慈的妥協、退讓,程倫英毫無意外。

鄭懷忠父子率神武軍增援淮南,荊襄以北的守禦,只能依賴於楚山軍——徐懷倘若此時鐵心揪住南陽府拖延出兵大作文章,並且將矛頭直接指向寧慈,寧慈真敢賭上一賭,周鶴、高純年、顧蕃等人一定會力保他平安脫身?

見寧慈願意妥協,程倫英便將昨夜與史軫所議諸策說出:

“……靖勝侯言,淮南一戰,即便能勝,也將是慘勝,或許只能勉強將赤扈東路軍主力逐出淮南。接下來兩三年內,敵我雙方圍繞秦嶺、淮河一線作戰,依舊是南北爭衡的關鍵。而楚山想要拱衛好荊襄大地,守住秦嶺與淮河銜接位置上的伏牛山、桐柏山一線,也勢必承受更大的軍事壓力,甚至有可能從汝州、襄城以及信陽三個方向遭受到敵軍的強攻。也因此,楚山必須在今年入冬之前,進一步鞏固伏牛山-桐柏山防線,然而諸事離不開南陽府的支持與配合。就防禦事,靖勝侯已上書朝中,但倘若南陽府衆人一併上書獻策,事情應該能順利推進……”

“就這些?”寧慈頗爲意外的問道。

楚山所開出的價碼,並沒有超乎他的想象,而從他及南陽府自身的利益考慮,誰又不巴望着徐懷能率楚山軍能穩穩守住伏牛山-桐柏山一線?

“靖勝侯以抵禦胡虜爲念,府君以爲靖勝侯還會要求什麼?”程倫英反問道。

第一百九十七章 接觸第二百七十五章 禪讓第七十一章 歸來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四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四十四章 殺人放火招安事第一章 京師第三十二章 雌兔眼迷離第八十九章 最後時刻第二百一十一章 生悲第八十七章 雨中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儲第六十一章 新使赴任前第二百一十五章 圍困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八十一章 離去第一百九十二章 獻策第六十九章 豈因女流不英雄第六十章 作繭自縛第六十二章 氈衣第十四章 暗香疏影心疑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九十七章 鎖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殺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場第三十一章 鞏縣第二十七章 將變第一百一十八章 爲難自己第二十五章 城池第一百八十五章 軍議第一百二十九章 故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秘密第九十二章 以防不患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九十一章 故人第一百八十八章 婦孺第一百二十五章 要做棋子第二百零三章 流民派第七十一章 斷謀第一百四十章 惡訊第一百零七章 韓圭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講武德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八十六章 工師第八十三章 鏊戰第七十三章 新寇第七十六章 鑿穿第二百零四章 困城第一百二十二章 糧食第三十一章 先行第一百章 風起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圍第九章 鐵棍攪得江海涌第五十九章 斗轉星移婦人心第八十四章 有詐第一百二十九章 未雨之謀第二十章 大姓宗族第二百三十一章 圍敵阻援第二十章 舊吏第一百三十四章 嵐州風雪第五十章 誘餌第五十七章 守將陳滿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炮第九十四章 荊湖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麼大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擊第九十四章 荊湖第九十四章 真或假第二百零四章 困城第七十七章 交涉第一百四十三章 赴京第一百八十六章 勸進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第二十二章 拙計笨策第六章 相好不相親第一百零一章 賞功第二百一十五章 聖意第二十三章 打草驚蛇第四十四章 請守第一百零一章 賞功第三十六章 時不待人第二百五十一章 關城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八十二章 入京第四十六章 山雨欲來第一百四十四章 殺人放火招安事第二十八章 進退第四十九章 山道真情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撤第四十四章 鹹魚豈能枉自第二十八章 進退第四十二章 夜話第八十七章 雨中第十七章 莫慌第五十章 貴子第一百六十三章 隱秘真相第十九章 援至第三十一章 先行
第一百九十七章 接觸第二百七十五章 禪讓第七十一章 歸來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四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四十四章 殺人放火招安事第一章 京師第三十二章 雌兔眼迷離第八十九章 最後時刻第二百一十一章 生悲第八十七章 雨中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儲第六十一章 新使赴任前第二百一十五章 圍困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八十一章 離去第一百九十二章 獻策第六十九章 豈因女流不英雄第六十章 作繭自縛第六十二章 氈衣第十四章 暗香疏影心疑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九十七章 鎖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殺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場第三十一章 鞏縣第二十七章 將變第一百一十八章 爲難自己第二十五章 城池第一百八十五章 軍議第一百二十九章 故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秘密第九十二章 以防不患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九十一章 故人第一百八十八章 婦孺第一百二十五章 要做棋子第二百零三章 流民派第七十一章 斷謀第一百四十章 惡訊第一百零七章 韓圭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講武德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八十六章 工師第八十三章 鏊戰第七十三章 新寇第七十六章 鑿穿第二百零四章 困城第一百二十二章 糧食第三十一章 先行第一百章 風起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圍第九章 鐵棍攪得江海涌第五十九章 斗轉星移婦人心第八十四章 有詐第一百二十九章 未雨之謀第二十章 大姓宗族第二百三十一章 圍敵阻援第二十章 舊吏第一百三十四章 嵐州風雪第五十章 誘餌第五十七章 守將陳滿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炮第九十四章 荊湖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麼大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擊第九十四章 荊湖第九十四章 真或假第二百零四章 困城第七十七章 交涉第一百四十三章 赴京第一百八十六章 勸進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第二十二章 拙計笨策第六章 相好不相親第一百零一章 賞功第二百一十五章 聖意第二十三章 打草驚蛇第四十四章 請守第一百零一章 賞功第三十六章 時不待人第二百五十一章 關城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八十二章 入京第四十六章 山雨欲來第一百四十四章 殺人放火招安事第二十八章 進退第四十九章 山道真情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撤第四十四章 鹹魚豈能枉自第二十八章 進退第四十二章 夜話第八十七章 雨中第十七章 莫慌第五十章 貴子第一百六十三章 隱秘真相第十九章 援至第三十一章 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