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血戰柳城(六)

休整三天後,契丹大營的鼓聲再次敲響,又一次攻城開始了,由於北城外佈滿了淬毒的蒺藜刺和陷足坑,而東西兩邊地表坑窪不平,攻城梯難以支撐,所以契丹大軍的攻城依然集中在南面。

隋軍已經將所有的投石機都集中到了南面,還剩下七十餘架可以使用,另外還有牀弩石砲,但沒有了巢車和雲梯,石砲的作用已經不大了,隋軍索性棄之不用,集中兵力使用弩箭。

望着遠方開始迅速集結的契丹大軍,楊善會對段先達和盧赤峰二人道:“對方的雲梯、投石機和巢車都沒有了,只有攻城梯和攻城槌,攻城槌我們不懼,主要對付攻城梯,李侍郎交給大家的武器,這兩天可操練了?”

兩人一起躬身道:“我們成立了專門的隊伍,已經能熟練使用了。”

“好!我們能否守住城池,就在今天的一戰了。”

這時,遠處浩浩蕩蕩的契丹大軍向南城殺來,儘管一次次慘痛的教訓,契丹人也變得聰明起來,想到了很多對付隋軍蒺藜刺和陷足坑的土辦法,他們砍下數千株大樹,用樹枝和木板鋪出了幾條道路。

另外他們將枝繁葉茂的樹冠放在大車上,讓牛拉着前進,這樣便形成了一道道樹牆,用來抵禦投石機和牀弩的攻擊,士兵便躲在樹牆背後,雖然這樣的奔行速度會減慢,但效果卻出來了,削弱了隋軍投石機和牀弩的攻擊力。

一塊塊巨石呼嘯砸來,轟地砸在地上,頓時塵土飛揚,巨石翻滾,其中一塊巨石撞翻了牛車,巨大的樹冠將後面的士兵壓在下面,受驚的牛掙脫了繩索,發瘋般地在戰場上奔跑。

儘管巨大的樹冠確實有效地削弱了隋軍的投石作用,但在漸漸靠近城牆之時,樹冠和牛車反而會成爲進攻的妨礙,所以當牛車駛出投石機的攻擊範圍時,契丹士兵紛紛從樹冠後奔出,鋪天蓋地向城牆奔去。

這時,城頭一聲梆子響起,城上士兵萬箭齊發,密集的箭矢如暴風驟雨般射向奔襲而來的契丹士兵,一片片的士兵中箭摔倒,數千名契丹士兵也開始向城頭射箭反擊,雙方箭矢形成了一片密集的箭網。

一架架攻城梯轟然搭上城頭,前段的鐵鉤鉤住了城頭牆磚,契丹士兵舉着盾牌向上攀爬,城頭滾木礌石砸下,不斷有攻城士兵慘叫着從梯上摔落,落入下方的壕溝,但契丹士兵眼睛已經殺紅,不顧生死地向上攀爬。

這時,兩名手執大斧的士兵衝到攻城梯旁,揮斧向梯子劈去,這種斧子是採用陌刀的包鋼鍛打法制成,異常鋒利,只用了幾斧頭便將梯子前端劈斷,鐵鉤和梯子分開了,另外幾名民團士兵從側面用鐵鏈飛爪勾住了攻城梯,奮力拉拽梯子,同時幾名士兵用鋼叉向外推,攻城梯漸漸傾斜,最後轟然翻倒,梯上的二十幾名士兵發出一串慘叫聲,翻滾落地,大多摔入壕溝之中。

這便是李春用來對付攻城梯的辦法,簡單且實用,斧、叉、爪三種武器同時使用,另外飛爪是用鐵鏈控制,敵軍士兵揮刀也無法砍斷,關鍵是配合,只要三組士兵配合默契,只片刻便可以破掉一架攻城梯。

隨着一架架攻城梯被隋軍士兵輕易破掉,進攻士兵極爲不利,高開道急得大喊:“攻城槌上!”

五架攻城槌開始出現在戰場上,這種攻城槌就象一座座移動的扁長型亭子,長三丈,寬一丈,高一丈五尺,上面有木製的人字斜頂,鋪裹上生牛皮,不怕火燒,下面有四個巨大的輪子,中間便用鐵鏈掛着的攻城槌,攻城槌是用巨木製成,長約三丈,水桶粗細,前端削尖並安裝有生鐵撞頭,由士兵拉拽攻城槌撞城。

巨型攻城槌一擊有萬斤之力,但今天這種攻城槌屬於大型攻城槌,還不算巨無霸型,每一擊至少有三千斤的撞力。

攻城槌前期由健牛拉拽前行,靠近城牆時便改用士兵推行,每一架攻城槌需要兩百名士兵操縱,可攻城牆和城門。

在使用攻城器械方面,高開道要比契丹人有經驗,他早看出柳城城門是用生鐵鑄成,可抗萬斤重擊,他們這種攻城槌沒有效果,而且對方吊橋高高拉起,像一塊護板擋住了城門,攻城門顯然不現實。

高開道便放棄城門,轉而考慮進攻城牆,如果能將城牆洞穿,或許他們還有機會。

楊善會看見攻城槌緩緩而來,已經進入投石機的攻擊範圍,立刻下令,“用投石機摧毀攻城槌!”

八十架投石機吱嘎嘎拉開,猛地射出,一塊塊巨石呼嘯着向五架攻城槌砸去,不斷有巨石砸在攻城槌旁邊,激起滾滾塵土,聲勢駭人,幾頭拉拽的牛都被矇住眼睛,渾然不知道危險,但跟着攻城槌旁邊的數百士兵個個嚇得臉色蒼白,腿腳發軟。

這時,一塊巨石砸中了其中一架攻城槌,頂棚被擊得粉碎,攻城槌翻滾,槌身甩出,將十幾名士兵當場砸死,城頭頓時響起一片歡呼聲。

又有一架攻城槌被砸中,輪軸被砸斷,翻滾兩轉,頓時底朝天躺倒在地上,動彈不得,緊接着第三架攻城槌被巨石砸中,鐵鏈脫落,槌身滾落出來。

最後只有兩架攻城槌靠上城牆,被士兵們推着前進,楊善會早就有準備,他一聲令下,城頭拋下數百捆乾草,將攻城槌埋住,一支支火把扔了下來,乾草迅速被點燃,火勢蔓延極快,熊熊烈火轉眼間便將攻城槌包圍,數百名契丹士兵嚇得調頭便逃,城頭亂箭齊下,契丹士兵紛紛中箭倒地,和攻城槌一起被大火吞沒了。

五架攻城槌全軍覆沒,攻城梯也損失了大半,攻城士兵死傷慘重,蘇支見攻城無望,只得長嘆一聲,“收兵!”

‘當!當!當!’收兵的鐘聲再次敲響,苦苦煎熬的士兵紛紛調頭向大營奔去,攻城再一次失敗,城頭之上頓時一片歡呼。

蘇支和高開道來到大賀咄羅面前請罪,不等他們開口,大賀咄羅便指着蘇支喝令道:“給我綁了!”

十幾名士兵衝上前將蘇支按倒,蘇支大喊:“無罪!”

“無罪?”

大賀咄羅冷冷道:“你前一次攻城,還能兩次攻上城頭,這一次卻連城垛都沒碰到,你以爲我是瞎子,看不見嗎?”

“那是因爲隋軍找到了對付攻城梯的辦法,卑職軍隊死傷近半,難道我還是在故意懈怠嗎?”

衆人紛紛替蘇支求情,大賀咄羅的長子大賀摩會上前低聲對父親道:“殺他會影響我們和奚人的關係,父親須慎重。”

大賀咄羅當然知道蘇支是奚人酋長,殺不得,他只是故意擺個姿態,把兵敗的責任推給蘇支罷了,他重重哼了一聲,“也罷,看在衆將給你求情的份上,我先不處罰你,等回頭一併和你算總帳。”

他一揮手,“收兵回營!”

數萬契丹軍偃旗息鼓,紛紛列隊返回了大營,城頭上,李春走上前,笑着對楊善會道:“他們的攻城武器幾乎耗盡,如果還要攻城,只能砍樹做簡易梯子了,我並不想小瞧契丹工匠,但幾天來他們攻城所用全部是從前大隋留在遼東的攻城武器,由此可見他們的製造水平也不會太好,一架好的攻城梯至少需要一個月時間製作,如果倉促完成,很難將木梯契合牢固,這種梯子一擊即垮。”

楊善會點點頭道:“其實我已經不擔心攻城武器問題,從今天的戰鬥看得出,他們明顯沒有之前的鬥志和士氣了,契丹人本身並不擅於攻城,而是擅於騎兵作戰,我估計他們已經堅持不下去了。”

停一下,楊善會憂心忡忡道:“其實我更擔心高句麗人,契丹極大削弱了我們防禦,如果隨後高句麗大軍再來,我們如何抵擋得住?”

李春微微一笑,“我想這個問題齊王殿下已經考慮到了,楊太守其實不必多慮!”(。)

第295章 英雄大會(十一)第835章 錢塘斷橋第1046章 意外駕臨第130章 渤海高慧第1084章 拼死突圍(下)第1178章 天下大戰(三十六)第265章 金銀錘戰第177章 轉戰東萊第1232章 唐宮政變(四)第408章 河內張氏第1011章 齊王密詔第641章 條件苛刻第1224章 巧奪散關第973章 太原戰役(十四)第605章 背水一戰(上)第180章 外圍奇兵第755章 坑王咬金(下)第529章 兵臨遼東第336章 壽光船場(上)第624章 江都兵變(上)第357章 再派臥底第639章 武陟城下第540章 最後妥協第497章 竇軍南下第686章 斷絕水源第31章 山東名將第1086章 三管齊下第883章 資政議事第590章 甘爲鷹犬第813章 唯一隱患第742章 陳棱建議第1213章 廢儲之爭(一)第618章 早做安排第1016章 出兵雕陰第101章 新官上任第993章 意外情報第1002章 渡黃之戰(上)第1151章 天下大戰(九)第116章 故友相逢第959章 夜襲紫河(下)第1223章 暗度陳倉第531章 白狼之戰(下)第318章 裡應外合第130章 渤海高慧第783章 長安來使第422章 遠方來客第628章 王亦要王第781章 帝王心術第541章 城門瑣事第1155章 天下大戰(十三)第194章 齊郡武行第438章 進軍東海第1230章 唐宮政變(二)第676章 長安立朝第898章 奇襲並北(七)第742章 陳棱建議第231章 魔王俯首第998章 可汗之死第46章 最終決定第1098章 計取武關第542章 積極備戰第796章 備戰合肥(下)第1191章 關中危機(三)第442章 竇府訃告第499章 斷其後路第384章 嫁禍於人第345章 節外生枝第1050章 唐軍東征第824章 政治交換第250章 封賞之議第579章 張裴聯姻(下)第749章 生擒惡梟第524章 遼東半島第867章 資政議策第1053章 空城之計第125章 高麗投降第1164章 天下大戰(二十二)第602章 向東求救第1206章 談判得失第463章 橫洋之舟(下)第163章 將計就計第217章 瓦崗異動第711章 雪中送炭第334章 帝王平衡第1036章 徐公述職第1243章 走投無路第1063章 永興之戰(三)第819章 一路追蹤第1038章 西市事件(中)第832章 秘密地第838章 收復會稽第846章 彭澤激戰第12章 當面挑戰第712章 陷入絕境第811章 及時提醒第507章 血海深仇第941章 血戰善陽(上)第105章 意外調動第756章 創造底牌第316章 兩線出擊
第295章 英雄大會(十一)第835章 錢塘斷橋第1046章 意外駕臨第130章 渤海高慧第1084章 拼死突圍(下)第1178章 天下大戰(三十六)第265章 金銀錘戰第177章 轉戰東萊第1232章 唐宮政變(四)第408章 河內張氏第1011章 齊王密詔第641章 條件苛刻第1224章 巧奪散關第973章 太原戰役(十四)第605章 背水一戰(上)第180章 外圍奇兵第755章 坑王咬金(下)第529章 兵臨遼東第336章 壽光船場(上)第624章 江都兵變(上)第357章 再派臥底第639章 武陟城下第540章 最後妥協第497章 竇軍南下第686章 斷絕水源第31章 山東名將第1086章 三管齊下第883章 資政議事第590章 甘爲鷹犬第813章 唯一隱患第742章 陳棱建議第1213章 廢儲之爭(一)第618章 早做安排第1016章 出兵雕陰第101章 新官上任第993章 意外情報第1002章 渡黃之戰(上)第1151章 天下大戰(九)第116章 故友相逢第959章 夜襲紫河(下)第1223章 暗度陳倉第531章 白狼之戰(下)第318章 裡應外合第130章 渤海高慧第783章 長安來使第422章 遠方來客第628章 王亦要王第781章 帝王心術第541章 城門瑣事第1155章 天下大戰(十三)第194章 齊郡武行第438章 進軍東海第1230章 唐宮政變(二)第676章 長安立朝第898章 奇襲並北(七)第742章 陳棱建議第231章 魔王俯首第998章 可汗之死第46章 最終決定第1098章 計取武關第542章 積極備戰第796章 備戰合肥(下)第1191章 關中危機(三)第442章 竇府訃告第499章 斷其後路第384章 嫁禍於人第345章 節外生枝第1050章 唐軍東征第824章 政治交換第250章 封賞之議第579章 張裴聯姻(下)第749章 生擒惡梟第524章 遼東半島第867章 資政議策第1053章 空城之計第125章 高麗投降第1164章 天下大戰(二十二)第602章 向東求救第1206章 談判得失第463章 橫洋之舟(下)第163章 將計就計第217章 瓦崗異動第711章 雪中送炭第334章 帝王平衡第1036章 徐公述職第1243章 走投無路第1063章 永興之戰(三)第819章 一路追蹤第1038章 西市事件(中)第832章 秘密地第838章 收復會稽第846章 彭澤激戰第12章 當面挑戰第712章 陷入絕境第811章 及時提醒第507章 血海深仇第941章 血戰善陽(上)第105章 意外調動第756章 創造底牌第316章 兩線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