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十章 國庫不足

高士廉拱手行禮,然後回道:“戶部盤點了長安城內的國庫,糧米還有五十萬石,五銖錢舊幣八百萬貫,絹帛綢緞等貴重物資十五萬匹,黃金一萬五千斤,白銀七萬斤,珠寶玉器十萬斤…..”

聽起來似乎還有不少,但這是國庫,承擔國家運作的支出與開銷,像黃金白銀珠寶尚未完全流入貨幣圈,絹帛等物要每個月下發給文武百官充當俸祿之一,救援能夠用的,最直接就是糧米和錢幣。

五銖錢雖然還有不少,但是目前新朝已經廢棄不用,只能重新入爐煉製成新幣。

“隋五銖”是五銖錢最後流通的朝代,錢含鉛較多,銅質青白,重新制作中,需要一段時間的配比調試和測驗。

羅昭雲對着高士廉道:“高尚書,這些數量,朕大致記下了,想必文武百官們,也有聽到了,你給說說看,這些物資,算多還是少,能夠騰出來救援之物,有哪些,可能拉走部分去河內郡賑災?”

高士廉道:“回陛下,這些數量聽着似乎不少,其實與大隋強盛時候的國庫相比,只不過五分之一而已,就拿這糧米來說吧,一名士卒要吃得足飽,每日至少一斤米,一個月每人就是三十斤米,那十萬大軍,每個月就是三百萬斤消耗,大約三萬石左右。我們京師有三支禁軍,防衛京城,目前大約八萬士卒。倘若再加上文武百官、大小官吏,坊市捕快、坊丁等等和家眷,湊在一起也有十萬人,那麼半年下來,就能消耗近二十萬石。”

“長安城內,人口雖然有所流失,但還有近八十萬人,目前數量仍在增多,這就使得糧米拙肘見襟了。雖說一些商戶米倉也有存糧,可是他們畢竟是商人,一旦聽到庫裡的米不夠供應時候,肯定會奇貨可居,擡高物價,引起城內百姓的恐慌,繼而造成亂局。因此,這五十石的米,也只是應對半年之用,需要秋收之後,各地上繳的糧食,有一部分歸流到長安糧倉國庫內,才能穩住長安根基,所以,現在沒有再騰出去救濟災民的多餘糧食。”

羅昭雲算是聽明白了,現在的國庫的錢糧都不夠,或者說,只能應對半年,需要秋收賦稅的補給,否則撐到年底,長安城內就無米可用了,這對於百萬人口的京城而言,無疑是一個重大威脅和挑戰。

“那你覺得,黃河決堤,沿河遭水患災害的地區,當如何救濟?”羅昭雲又把問題踢給了高士廉。

做領導的都會這一招,誰提出問題,你就要想好解決措施,這叫粘包賴!

高士廉沉思了一下,答道:“建議先調用河東、河內兩郡的地方糧倉,以及朝廷花錢從周圍幾個郡縣收走糧商、土紳大戶家裡的儲存的餘糧,應對短時間內的災情。然後發一道詔書給洛陽留守官,從洛陽周圍幾個糧倉,抽調出十萬石出來,運往黃河沿岸的不同災區,作爲援補,但不論是長安城附近的國庫糧倉,還是洛陽城附近的幾大糧倉,經過戰爭洗禮和破壞,存糧都已經無法與前朝興盛時期相比,只能節約着使用,有備不時之需,任何時候,朝廷都要保持有糧米可用,否則,會出大亂子。”

“有道理!”羅昭雲點頭認可,高士廉的一番話,可謂真知灼見,條清理晰,恰中肯要。

他依稀記得,在歷史書,唐朝初年,出現過幾次大災荒,如黃河氾濫,關中大旱,蝗災,瘟疫,都有過發生,導致唐朝初年,有幾次出現餓死大片災民的記載。一部分跟時代氣候環境的變化有關,另一部分也是建國初期,地方治理還不夠及時,造成對災害應急措施不利的因素。

羅昭雲既然知曉歷史氣候變化,就應該未雨綢繆,早做儲備糧米,做好災害的防治措施,有備無患。

“長孫無忌,聽到沒有,高尚書方纔一番言論,正中賑災要害之點,當謹記於心,去河內郡,你作爲欽差大臣,代表朝廷,一定要穩住局勢,把百姓生死作爲第一要務,至於房屋、土地、城池、錢財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保住了百姓,那些都會從頭再得來!”

“臣已記下,定當不負使命!”長孫無忌躬身一禮,認真接受勸勉。

“那就好,內史省再擬草一份赦書,發給洛陽令,讓他抽調三萬石,立即發往河內郡救災,再抽調七萬石,隨時準備調往黃河沿岸出現的新災區。”

大隋的內史省,其實就是唐宋時的中書省,還沒有更名,有起草公文和詔書的任務,虞世南作爲內侍省令,站出來拱手領命:“臣知曉了。”

羅昭雲又說道:“朕上次提到,爲了促進新朝商業發展,加強與西域番邦的交易往來,通過對商販、商業作坊徵稅,緩解耕農的賦稅壓力,所以,對於商業經濟、市場協調等,都要專門的經商人才來管理,所以京城內除太學院外,還陸續設置醫學院、商學院、工學院等,培養不同人才,爲朝廷所有,爲社會造福……”

“陛下英明!”有人帶頭喊出來,自然會一片高呼讚頌聲。

羅昭雲聽習慣了,習以爲常,繼續道:“商業的發展,不是盲目進行,更不能破壞土地耕作的經濟根本,儘快推行推行新的均田制與租庸調製,獎勵墾荒,去奢省費,輕徭薄賦,讓百姓富足起來,是朝廷新的工作方向。”

華夏古代的封建社會,歸根到底是因爲農耕文明過於強大和堅固,加上陸地面積的平臺,大一統王朝的建立,使得封建農耕文明以及社會制度,經濟模式,很難從根本上扭轉,所以,從戰國秦漢之後,一直到清代,兩千多年,都是封建社會模式。

歐洲因爲國家多,內陸海與山脈,隔出了許多小國,耕地少,人口多,使得各國百姓必須要加強溝通和商業合作,才能滿足生活需求,因此西歐的商業模式和資本主義,纔會快速衍生,封建社會的時間纔沒有那麼漫長。

羅昭雲要清晰認識到這一點,知道農耕文明對於目前朝廷的重要性,不能盲目擴大商業化,忽視耕作,因爲士農工商思想過於根深蒂固,加上商業制度和生產力不成熟,不能完全依賴商業。否則,一旦經濟稍微有危機,很可能會影響朝廷穩定,社會安寧。

第七十章 宴上比鬥第一千零五十章 親征江淮第八百零八章 臨陣倒戈第七百七十二章 夜奪長安城第六十章 犒賞三軍第七百一十九章 喜憂各不同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會佳人第八百五十二章 堅壁清野第一百一十一章 合作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局勢不妙第二百九十四章 少年戰神第一百一十章 重聚敘談第三百三十六章 逗着玩兒的第六章 蟄伏隱忍第四百六十五章 香衣留念第四百四十八章 離開草原第二百六十七章 驚險一場第六百零三章 走馬上任第四十六章 發現敵情第三百九十四章 血戰平壤城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軟禁杜總管第九百八十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七百七十七章 一家人圍聚第二百二十八章 郎情妾意第九百三十二章 捷報第三百一十章 楊族密謀第六百二十一章 各自進軍第九百九十九章 拿下峽州城第八百六十章 城破與追殺第七百八十九章 宣傳力度第三百七十章 未完成的諾言第一千零九章 賑災大使第一千零九章 賑災大使第一千一十五章 發明不斷第九百二十八章 接受降表第二百一十章 無可奈何第六百零三章 走馬上任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撤離第六百一十章 合作新項目第八百三十三章 一決雌雄(中)第九百二十五章 不留後患第六百四十章 話不投機第八百一十九章 虎牢在手第六百零三章 走馬上任第五百三十三章 各自發展第一千零三章 任用欽差大臣第八百七十六章 安定軍心第三百三十一章 言論驚人第二百一十七章 賞雪觀梅第八百四十四章 大潰敗第一千一十八章 殺豬菜第四百一十一章 不容樂觀第五百二十六章 民以食爲天第九百五十七章 親自出手第二十八章 殺一是罪,屠萬爲雄!第四十八章 神武飛揚第四百一十五章 聯袂出谷第九百七十九章 參知政事第六百二十一章 各自進軍第五百零四章 相處以沫第九百九十五章 圍城用計第三百三十三章 隆中對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反攻第六百八十七章 黑死病第六百零八章 反王圍江都第八百三十二章 一決雌雄(上)第九百九十三章 攻峽州第六百六十四章 家眷到來第一百七十三章 撤軍第三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二百六十九章 連環陣第七百三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六百九十九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斷了後路第七百四十一章 公主被俘第四百五十九章 盡信書不如無書第二百八十九章 劫後餘生第六百五十三章 招賢納士第三百二十二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九百二十五章 不留後患第五百零六章 春風一笑樓第九百五十六章 僵持階段第一百一十三章 不得不防第一千一十二章 荊門山要塞第七百九十七章 東征序幕第一百三十三章 未雨綢繆第九十一章 拜臨長孫府第七百八十一章 秋季大典第三百五十九章 河灘之戰 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較量第五百六十九章 軍令狀第二百一十二章 賠罪來了第一百七十九章 兩軍對峙第五百六十六章 父子圖天下第五百一十八章 對飲小酌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將功贖過第六百六十八章 橫掃第七百八十五章 安撫降臣第一百八十二章 擒將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會佳人
第七十章 宴上比鬥第一千零五十章 親征江淮第八百零八章 臨陣倒戈第七百七十二章 夜奪長安城第六十章 犒賞三軍第七百一十九章 喜憂各不同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會佳人第八百五十二章 堅壁清野第一百一十一章 合作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局勢不妙第二百九十四章 少年戰神第一百一十章 重聚敘談第三百三十六章 逗着玩兒的第六章 蟄伏隱忍第四百六十五章 香衣留念第四百四十八章 離開草原第二百六十七章 驚險一場第六百零三章 走馬上任第四十六章 發現敵情第三百九十四章 血戰平壤城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軟禁杜總管第九百八十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七百七十七章 一家人圍聚第二百二十八章 郎情妾意第九百三十二章 捷報第三百一十章 楊族密謀第六百二十一章 各自進軍第九百九十九章 拿下峽州城第八百六十章 城破與追殺第七百八十九章 宣傳力度第三百七十章 未完成的諾言第一千零九章 賑災大使第一千零九章 賑災大使第一千一十五章 發明不斷第九百二十八章 接受降表第二百一十章 無可奈何第六百零三章 走馬上任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撤離第六百一十章 合作新項目第八百三十三章 一決雌雄(中)第九百二十五章 不留後患第六百四十章 話不投機第八百一十九章 虎牢在手第六百零三章 走馬上任第五百三十三章 各自發展第一千零三章 任用欽差大臣第八百七十六章 安定軍心第三百三十一章 言論驚人第二百一十七章 賞雪觀梅第八百四十四章 大潰敗第一千一十八章 殺豬菜第四百一十一章 不容樂觀第五百二十六章 民以食爲天第九百五十七章 親自出手第二十八章 殺一是罪,屠萬爲雄!第四十八章 神武飛揚第四百一十五章 聯袂出谷第九百七十九章 參知政事第六百二十一章 各自進軍第五百零四章 相處以沫第九百九十五章 圍城用計第三百三十三章 隆中對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反攻第六百八十七章 黑死病第六百零八章 反王圍江都第八百三十二章 一決雌雄(上)第九百九十三章 攻峽州第六百六十四章 家眷到來第一百七十三章 撤軍第三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二百六十九章 連環陣第七百三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六百九十九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斷了後路第七百四十一章 公主被俘第四百五十九章 盡信書不如無書第二百八十九章 劫後餘生第六百五十三章 招賢納士第三百二十二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九百二十五章 不留後患第五百零六章 春風一笑樓第九百五十六章 僵持階段第一百一十三章 不得不防第一千一十二章 荊門山要塞第七百九十七章 東征序幕第一百三十三章 未雨綢繆第九十一章 拜臨長孫府第七百八十一章 秋季大典第三百五十九章 河灘之戰 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較量第五百六十九章 軍令狀第二百一十二章 賠罪來了第一百七十九章 兩軍對峙第五百六十六章 父子圖天下第五百一十八章 對飲小酌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將功贖過第六百六十八章 橫掃第七百八十五章 安撫降臣第一百八十二章 擒將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會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