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九章 參知政事

散朝之後,羅昭雲傳喚了一些親信臣子,入宮內御書房相見,雖然他們在戶部、兵部等六部各自任職,但都提拔爲參知政事,有跟陛下議事的權利。

這些人除高士廉、溫博彥是老臣外,其餘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諸遂良、魏徵等人,如果按資歷和閱歷,在許多老臣和門閥勢力眼中,後面幾個年輕人,是沒有資格獨當一面,也沒有資格成爲議政大臣的,但羅昭雲破格啓用,起了個‘參知政事’的職務,一起在政事堂議事。

這些人裡,除了長孫無忌出自較大的長孫閥,其餘人都非大門閥子弟,甚至家道中落,這次能夠被破格提拔,完全不知道爲何,會受到陛下如此器重,除了感激涕零之外,實在不知說什麼好。

至於長孫無忌,雖然當初是長孫閥的嫡系子孫,其父是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子,母親爲北齊樂安王高勱之女,可以說來頭甚大,家教極好,奈何其父死後,同父異母的大房長兄,趁此機會,將長孫無忌母子,及妹妹,趕出府去,最後在渤海郡舅舅高士廉家中長大。

因此,長孫無忌對殘存的長孫閥,感情也不多了,甚至對大房長兄,還有幾分憎恨,回京之後,受到重用,長孫閥那些旁系宗族人,雖然有意跟長孫無忌套近乎,但是,他都沒有理會,唯獨對叔父長孫順德關係還算親近。

羅昭雲重用這些人,就是看中亮點,一是與京城所剩的大門閥關係不深,二是都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真才實學不必多說,用着很放心。這些人構成了幕後的治國理政的核心班子。

皇宮,御書房內。

羅昭雲做好之後,對着諸人微笑道:“不必拘束,下朝之後,並無外人,我等君臣之間,禮節從簡。”

幾個宦官進來,端着茶盤,裡面有茶水和糕點、水果,眼看接近晌午了,大夥在前殿開了兩個時辰的朝會,在這可以補充一下體力,然後繼續討論政事。

羅昭雲拿起幾個櫻桃吃了,又喝了一口茶,揮手朝着這七八人微笑道:“吶,別光看着啊,吃點東西,喝點茶,恢復精力,一會還有難題等着大家呢。”

諸人看到陛下如此平易近人,並沒有高冷酷面,都有些暖心,笑着點頭,接過茶盞飲了兩口,吃了兩三顆櫻桃,然後也不敢多造次失禮。

拘謹的場面打開之後,羅昭雲放下茶杯,潤了潤喉嚨,端坐道:“好了,那咱們開始議政吧。”

高士廉、長孫無忌、房玄齡、魏徵等人全都表情肅然起來,恭敬聽着。

羅昭雲道:“是這樣,在朝堂上,高卿家作爲戶部尚書,同平章事,已經提到了賦稅與庫存的問題,朕頗感吃驚啊,我大華的國庫內,竟然只剩下如此少的錢帛和糧草,比前朝大隋少了十倍,不得不未雨綢繆,做些籌備,否則南方戰事未了,會持續用錢糧,吐蕃、百越、高句麗的邊塞威脅,也是隱患,各地旱災水災等,都需要緊急錢糧賑濟,不能就這樣虧空乾等,當想出好法子填補才行,高卿家,你作爲戶部尚書,你先來說說,有什麼法子?”

高士廉一邊聽着,一邊也在沉思,此時被點名第一個說,神色錯愕了一下,旋即恢復鎮定,說道:“回陛下,我大華新立一年,才只收了一次秋季稅收,四處各地耕地荒蕪,百姓流離失所,的確沒有多餘的賦稅可繳上來。加上陛下曾在入京城時候,發下敕旨,立國之初三年,輕徭薄賦,各地官員們擔心強加各項稅收,會觸碰陛下的旨意,所以第一年的賦稅額度很少。”

“如果要增加國庫,只能從今年的收稅上作規劃,比如人丁稅、過橋稅、耕牛稅、租庸調稅等,只有提高了稅比,加上今年的耕地超過去年,或許賦稅能夠翻上一倍,填補國庫空虛。”

羅昭雲聞言搖頭道:“這不妥,朕的敕旨發往各地,既然說過不額外加稅,輕徭薄賦三年,就必須遵守承諾,按照最低的賦稅標準來推行,這樣才能取信於民,讓百信亂後思定,能夠回到鄉里繼續耕作,恢復戶籍,穩定天下大亂的局面。”

“這個......”高士廉的提議被否定了,頓時覺得臉面有些無光,尷尬拱手道:“暫時微臣只想到這些法子,中規中矩,怕是難以讓陛下滿意了。”

羅昭雲沉思了一下,目光閃爍,又問道:“讓百姓回鄉,恢復生產的安民田宅令,頒佈下去沒有?”

長孫無忌道:“回陛下,已經頒佈了,針對流亡在外的人員,自隋煬帝大業開始,又四處徵集壯丁修建長城、大運河、東都等,動輒百萬壯丁,後來抗突厥,三證高句麗,征戰不止,導致各地烽火徵兵,各路義軍爭奪地盤等,又加重了百姓的顛沛流離的生活,人口銳減,經濟調敝,原本大城的地方,由於百姓散亡,人口只剩下十之三四。很多村莊更是幾乎滅絕人跡,老百姓家無餘糧、生活困苦,這條令便是要各地流散人員返回原籍,恢復他們的身份,歸還他們原有的田地和房屋,並且派出地方官吏好好安置,重新登記戶口在冊,曉諭他們盡興生產,不對窮苦百姓歧視,還要按人口重新規劃土地等。”

這一條令對穩定百姓人心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所謂“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只有真正抓住民心,得到百姓擁護,那麼才能站住腳,朝廷才能穩固,有威信力。

羅昭雲微微點頭,如果百姓不安定,吃不上飯,就會再次聚義造反,把對隋朝的怨恨轉嫁給新的朝廷,就相對麻煩處理。所以安撫難民,穩定地方,是當務之急,於是他語重心長道:“除巴陵、江南一帶還有戰事,南方沒有完成統一外,黃河以北,關隴,巴蜀,河東、幽州之地,大半壁的江山都穩定了,加快人口普查,大索貌閱,掌握民間人口戶籍情況,還有調查各地鄉紳、豪強等佔地情況,這是最好賦稅的第一步,倘若沒有準確的人口戶籍情況,詳實稅收就無從談起了。”

第二百三十八章 酒樓切磋第七十四章 知辱而後勇第四百八十三章 三徵高句麗第五百一十六章 佳人有約第四百五十七章 回中原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穩少女心第六百九十八章 東進第一百七十九章 兩軍對峙第九百三十三章 朝議第三十五章 西北烽煙起第六十三章 東宮率衛第四百二十二章 義軍遍地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大局定第六百二十四章 雄關漫漫真如鐵第七百四十章 東門突圍第九百五十六章 僵持階段第六百七十一章 乘勝追殺第四百四十一章 塞上曲第二十三章 年關第四百一十六章 患難與共第四百八十七章 殺戮第七百九十二章 青霜伊人歸第一百七十三章 撤軍第四百零九章 尷尬相處第五百六十四章 驅狼逐虎第六百二十八章 禍從口出第七章 識破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退維谷第二章 一入侯門深似海第八十三章 畫龍點睛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敵第二百九十五章 終止武鬥第五百三十二章 李家父子第二百六十七章 驚險一場第七百二十二章 各揣算計第九百一十二章 微服出訪第八十章 薑是老的辣第四百二十七章 懷璧其罪第四十章 雖遠必誅第二百五十八章 籌備兵力第八百八十二章 治國朝令的探討第九十章 暗流不止第四百七十五章 猜疑起殺機第四百四十九章 意氣相投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淮南局勢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敵第五百六十四章 驅狼逐虎第三十二章 救人第四百七十九章 階下囚第四百六十四章 心軟了第六百三十五章 恩威並重第四百一十三章 這個殺手不太冷第七百八十五章 安撫降臣第三百三十八章 亂局將啓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大破江淮水師第七百九十章 相見不如懷念第五十二章 熱血疆場第六百二十四章 雄關漫漫真如鐵第七十六章 逛東坊市第四百九十六章 出兵援救第五百八十章 投奔幽州第四百七十八章 裴氏父子第七百八十四章 李靖班師歸第七百二十章 招安李密第四百七十八章 裴氏父子第八百六十八章 糧道出事第二百九十九章 乾柴和烈火第三百九十五章 驚變第六百七十章 西北軍的強勢第六十五章 夜宴第四百五十三章 紅拂女的經驗第一百零二章 大隋風月第九百八十五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第七百八十六章 戰國格局第七十八章 登臨羅府第八百六十章 城破與追殺第四百四十八章 離開草原第六百四十一章 正統之辯第四百零八章 做人留一線第五百七十四章 各施計謀第四百六十四章 心軟了第三百三十一章 言論驚人第七百一十八章 奪虢城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興破第四十一章 出關第八百七十三章 殺身成仁第六百七十五章 屈將軍來投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工業曙光第九百七十九章 參知政事第九百三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中第六百四十九章 激化矛盾第八百五十三章 儒之脈絡第一百七十七章 收場第六百二十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朝議(下)第四百零八章 做人留一線第四百一十四章 兵敗垂成第九百七十七章 開元通寶第三百五十四章 初創十八騎第二百六十一章 一戰告捷
第二百三十八章 酒樓切磋第七十四章 知辱而後勇第四百八十三章 三徵高句麗第五百一十六章 佳人有約第四百五十七章 回中原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穩少女心第六百九十八章 東進第一百七十九章 兩軍對峙第九百三十三章 朝議第三十五章 西北烽煙起第六十三章 東宮率衛第四百二十二章 義軍遍地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大局定第六百二十四章 雄關漫漫真如鐵第七百四十章 東門突圍第九百五十六章 僵持階段第六百七十一章 乘勝追殺第四百四十一章 塞上曲第二十三章 年關第四百一十六章 患難與共第四百八十七章 殺戮第七百九十二章 青霜伊人歸第一百七十三章 撤軍第四百零九章 尷尬相處第五百六十四章 驅狼逐虎第六百二十八章 禍從口出第七章 識破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退維谷第二章 一入侯門深似海第八十三章 畫龍點睛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敵第二百九十五章 終止武鬥第五百三十二章 李家父子第二百六十七章 驚險一場第七百二十二章 各揣算計第九百一十二章 微服出訪第八十章 薑是老的辣第四百二十七章 懷璧其罪第四十章 雖遠必誅第二百五十八章 籌備兵力第八百八十二章 治國朝令的探討第九十章 暗流不止第四百七十五章 猜疑起殺機第四百四十九章 意氣相投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淮南局勢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敵第五百六十四章 驅狼逐虎第三十二章 救人第四百七十九章 階下囚第四百六十四章 心軟了第六百三十五章 恩威並重第四百一十三章 這個殺手不太冷第七百八十五章 安撫降臣第三百三十八章 亂局將啓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大破江淮水師第七百九十章 相見不如懷念第五十二章 熱血疆場第六百二十四章 雄關漫漫真如鐵第七十六章 逛東坊市第四百九十六章 出兵援救第五百八十章 投奔幽州第四百七十八章 裴氏父子第七百八十四章 李靖班師歸第七百二十章 招安李密第四百七十八章 裴氏父子第八百六十八章 糧道出事第二百九十九章 乾柴和烈火第三百九十五章 驚變第六百七十章 西北軍的強勢第六十五章 夜宴第四百五十三章 紅拂女的經驗第一百零二章 大隋風月第九百八十五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第七百八十六章 戰國格局第七十八章 登臨羅府第八百六十章 城破與追殺第四百四十八章 離開草原第六百四十一章 正統之辯第四百零八章 做人留一線第五百七十四章 各施計謀第四百六十四章 心軟了第三百三十一章 言論驚人第七百一十八章 奪虢城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興破第四十一章 出關第八百七十三章 殺身成仁第六百七十五章 屈將軍來投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工業曙光第九百七十九章 參知政事第九百三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中第六百四十九章 激化矛盾第八百五十三章 儒之脈絡第一百七十七章 收場第六百二十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朝議(下)第四百零八章 做人留一線第四百一十四章 兵敗垂成第九百七十七章 開元通寶第三百五十四章 初創十八騎第二百六十一章 一戰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