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密謀

晉陽宮一偏殿內,燈火明亮,防守嚴密。

依附李家的一些文謀武將相繼走入殿內,被侍女接引,坐在制定的位置上,通過排位就能知道自己的受器重程度。

李淵正襟危坐,然後左手邊都是李家的人,有李神通、李建成、李世民、李孝恭、李道玄,以及被李淵看中,有意招婿的柴紹。

右手邊是裴寂、劉弘基、夏侯端、柳崇禮、獨孤懷恩、武士彠、劉文靜、裴績、唐儉等人,都是李家父子信得過之人。

如此大範圍的召見,還是首次,有的人已經知道李淵的決定,自然神色雀躍,而有的人則還矇在鼓裡。

李淵目光掃了一週,忽然間,身材筆挺起來,整個人的氣勢也挺拔如劍,年過五十的他,彷彿年輕了好幾歲,有了英銳之氣,而不是暮氣沉沉。

壓抑許多年的李淵,保持着低調、平庸,終於在這一刻,不再低調了。

在場二十多人,全都緊盯着李淵的神色,察覺到今日的唐國公,似乎有些不一樣了。

“諸位,今夜把爾等叫來,有一件重要事相商,往小說,關乎我李家的生死安危,往大說,關乎天下蒼生的命運。衆所皆知,楊廣無道,窮奢極欲,好大喜功,登基十年,便把大隋二三十年的底蘊全部敗光,修建各大工程,不顧百姓死活,三徵遼東,致使上百萬精兵葬送,八百萬人口因此家破人亡。”

“目前江山板蕩不安,四方豪傑已經紛紛起兵,但是大多爲了一己之力,相互攻伐,搶佔地盤,燒殺搶奪,生靈塗炭,我李淵看之心痛,每日難眠,想到那麼多老百曉正處於水生火熱之中,而我們則偏安太原,不能施救,非常痛心,故而,我李淵決計於下月初一起兵,匡扶社稷,但一人之力有限,李淵才疏,請諸位俊彥能夠獻計獻策,商討該如何起兵共舉大事!”

衆人聽完,全都露出興奮表情,要知道,如今天下局勢動盪,他們早就有所耳聞,都在憂心唐公何時起兵,好發揮自己更多的才能。

這些人大多在當今朝廷沒有得志,加上對楊廣和隋廷已經死心,所以都希望寄於明主,跟隨幹一番大事,一旦成功,他們就是從龍功臣,可以封侯拜相,光宗耀祖,庇廕後世子孫,因此,都希望加入抗隋隊伍中,不甘平淡。

裴寂道:“唐公深明大義,在這個江山危急關頭站出來,那是衆望所歸,必定成爲諸侯中的王者。”

劉弘基也說道:“李閥是關隴貴族中的佼佼者,楊閥一倒,孤獨閥、宇文閥沒落,只有李閥最爲龐大,只要唐公振臂高呼,半個關隴的豪門貴族,都會依附,到時候取代楊隋,輕而易舉。”

要說最興奮的,當屬李家人,李神通、李孝恭、李道玄、李道彥等人,有的是李淵的堂弟,有的是他的堂侄,在李閥中,連李淵都不是最核心的那一股,更何況這些人,所以仕途和爵位方面一直平庸,可一旦李淵起兵謀反,建立新的政權,他們每個人都會飛黃騰達,成爲皇親國戚。

李神通道:“兄長所言極有道理,目前國將不國,我們不能在這樣效命朝廷,對黎民百姓不管不顧了,而且,我們李閥效忠他楊家兩三代,可謂立下汗馬功勞,結果被一個讖語,弄得死傷無數,我李閥被砍殺者近百人,流放者接近千人,從朝廷到地方,被撤職着李閥子弟更是多不勝數,我們提心吊膽地過日子,這都是拜楊廣這昏君所賜,還效忠他什麼,他就是一個暴君、昏君,我們應該替天行道。”

這是壓抑許久的心頭話,李神通發泄出來,這兩年,被那句‘李氏當有天下’的讖語壓制,誰也不敢冒頭,擔心被楊廣發現他們這一支人,直接抄家流放,小心翼翼度日,早就憋了一肚子怨言。

李世民更是興奮,畢竟他年僅十八,初生牛犢不怕虎,早就想轟轟烈烈幹一番大事業,起身道:“父親,咱們圖謀大事,兵力最爲重要,可是我軍的兵馬全加起來,不足十萬,而且精銳比較少,多是招降、拼湊而成,所以,在招兵買馬方面,需要重點考量。”

李淵道:“我們可以繼續招兵,這個問題不大。”

李世民搖頭道:“父親,此一時彼一時了,當地百姓經過遼東之戰,雁門之戰,早就對打仗不感興趣,我們即便起兵,許多男丁未必肯加入軍隊,爲我們衝鋒陷陣,所以,當在騎兵之前,把水攪渾,讓當地百姓,不得不加入咱們,甚至心甘情願來投。”

李淵等人都露出狐疑,不知他什麼意思。

李建成看着李二的一臉壞笑,忍不住問道:“二弟,你是否想到什麼計策了?”

李世民笑着道:“諸位,楊廣的名聲已經很差,爲何我們不能再利用一下他的醜名聲,爲我們貼金呢?我們可以僞造楊廣的聖旨,發往太原、河西、河東、雁門等郡,以朝廷名義,徵二十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男丁,再次聚集爲兵,要進行第四次征討高句麗,以羅成父子爲統帥,對高句麗進行滅國戰,可想而知,當這幾個郡的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後,肯定會牴觸,人心打亂,到時候我們趁機起兵,反抗朝廷旨意,安撫民心,這樣就能直接得到百姓的信任,把矛頭和怨氣都對準了楊廣和朝廷。”

衆人聽完,都露出詫異目光,覺得此計實在毒辣和陰險,不過,對付楊廣卻很適合。

李淵頻頻點頭,對這二兒子有些刮目相看了。

劉弘基道:“此計高明,既可以抹黑楊廣,利用民心,還能給我們的潛在對手羅藝羅成父子造成一定反面呼聲,大家都清楚,羅成在民間的威名很高,他是敵是友,我們一時難以判斷,即便他不再擁護朝廷,但也會生出自立之心,所以,將會是我們的大敵,這個時候,降低我們統轄內的郡縣百姓對他的好印象,無疑是有利的,一箭雙鵰。”

諸人心頭一驚,這是要跟羅成父子做對手的徵兆啊。

劉文靜道:“羅成雖有一些威名,但也是個少年將軍而已,好比三國時期的周瑜,少年得志,最後還不是沒有好下場,沒有明主,羅成自己難以成事,我們也不必怕他。”

李建成說道:“還有一事,就是身爲監軍和留守的王威、高君雅二人,不得不提防,讓二人察覺我們要起兵事,如果提前報向長安城,同志代王楊侑,很可能會派大軍圍剿,那咱們的起義就受阻了。”

李淵微微點頭,眼神一狠,已經對王、高二人動了殺機。

第七百三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七百八十九章 宣傳力度第四百九十九章 救駕而來第八百一十二章 巡視學院第二百七十九章 煬帝西巡第六百八十八章 驚人辛秘第二百零四章 相逢恨晚第五百三十七章 安置難民第一千一十二章 荊門山要塞第六百九十八章 東進第五百四十八章 救危安民心第八百零二章 主動請纓第四百九十六章 出兵援救第二百一十四章 遷都之論第八百八十二章 治國朝令的探討第八百七十章 請君入甕第五百九十章 接納秦瓊第七百七十七章 一家人圍聚第一百八十二章 擒將第三百六十三章 鏖戰遼東城第一百零一章 重陽之日第七百三十章 武鬥不如牀鬥第九百九十章 黨爭之兆第一百零九章 幽州來人第五百一十六章 佳人有約第七百七十四章 盤踞關中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各有謀算第一百五十八章 陣前搦戰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大難臨頭各自逃第一百九十五章 早朝會第五十章 鐵甲鏘鏘雄威壯第四百一十四章 兵敗垂成第二百七十章 談交易第一百七十七章 收場第五百九十九章 反圍殺第九百四十四章 幸不辱命第三百五十二章 誠心以對第二百一十一章 公主駕到第九百七十六章 糧餉困難第六百八十一章 年關聚第五百六十二章 將計就計第九百五十八章 大反攻第一千零七章 水患無情第七百零六章 交鋒難免第一百六十五章 先鋒血戰第四百九十五章 破敵三策第八百四十七章 兩軍會師第七百七十章 劍指長安第一百五十一章 戰略謀劃第六百八十四章 破局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新型織布機第五百五十六章 堅守防線第三百九十二章 演義不靠譜第四十八章 神武飛揚第一百八十七章 家的愜意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子歸西第六百七十六章 唐王政權第三百六十章 河灘之戰 下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關風與月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緣的故人第九十七章 相言甚歡第六百七十一章 乘勝追殺第四百六十一章 他的傳說第一百二十章 又是一年辭舊歲第八百一十六章 負隅頑抗第二百九十五章 終止武鬥第八百零二章 主動請纓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重振軍心第一百八十四章 棄城投降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回洛陽第七百五十二章 迎戰突厥先鋒第七百二十六章 回京訴苦第九百九十四章 血戰河灘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夜的殺戮第五百六十三章 背後誹議第五百八十二章 圖謀楊隋第七百六十六章 李唐江山危第九百三十三章 朝議第二百二十九章 武不能萬敵第五百五十五章 固邊陲第二百四十八章 臨羌城第六十章 犒賞三軍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器晚成第九百一十五章 紫嫣到來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擒下杜伏威第五百五十三章 擒殺北齊王第七百一十八章 奪虢城第二百六十四章 吐谷渾女人第四百三十一章 戰國帛書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抹柔情第六百五十七章 三日破城第二百四十四章 坐胯抱丹第八百一十一章 內政與科舉第十章 天高任鳥飛第九百三十章 求情開恩第八百五十九章 御駕親臨城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籌備兵力第九百四十章 騎兵陣法第四百五十一章 論豪雄第七百五十章 備戰狀態
第七百三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七百八十九章 宣傳力度第四百九十九章 救駕而來第八百一十二章 巡視學院第二百七十九章 煬帝西巡第六百八十八章 驚人辛秘第二百零四章 相逢恨晚第五百三十七章 安置難民第一千一十二章 荊門山要塞第六百九十八章 東進第五百四十八章 救危安民心第八百零二章 主動請纓第四百九十六章 出兵援救第二百一十四章 遷都之論第八百八十二章 治國朝令的探討第八百七十章 請君入甕第五百九十章 接納秦瓊第七百七十七章 一家人圍聚第一百八十二章 擒將第三百六十三章 鏖戰遼東城第一百零一章 重陽之日第七百三十章 武鬥不如牀鬥第九百九十章 黨爭之兆第一百零九章 幽州來人第五百一十六章 佳人有約第七百七十四章 盤踞關中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各有謀算第一百五十八章 陣前搦戰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大難臨頭各自逃第一百九十五章 早朝會第五十章 鐵甲鏘鏘雄威壯第四百一十四章 兵敗垂成第二百七十章 談交易第一百七十七章 收場第五百九十九章 反圍殺第九百四十四章 幸不辱命第三百五十二章 誠心以對第二百一十一章 公主駕到第九百七十六章 糧餉困難第六百八十一章 年關聚第五百六十二章 將計就計第九百五十八章 大反攻第一千零七章 水患無情第七百零六章 交鋒難免第一百六十五章 先鋒血戰第四百九十五章 破敵三策第八百四十七章 兩軍會師第七百七十章 劍指長安第一百五十一章 戰略謀劃第六百八十四章 破局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新型織布機第五百五十六章 堅守防線第三百九十二章 演義不靠譜第四十八章 神武飛揚第一百八十七章 家的愜意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子歸西第六百七十六章 唐王政權第三百六十章 河灘之戰 下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關風與月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緣的故人第九十七章 相言甚歡第六百七十一章 乘勝追殺第四百六十一章 他的傳說第一百二十章 又是一年辭舊歲第八百一十六章 負隅頑抗第二百九十五章 終止武鬥第八百零二章 主動請纓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重振軍心第一百八十四章 棄城投降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回洛陽第七百五十二章 迎戰突厥先鋒第七百二十六章 回京訴苦第九百九十四章 血戰河灘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夜的殺戮第五百六十三章 背後誹議第五百八十二章 圖謀楊隋第七百六十六章 李唐江山危第九百三十三章 朝議第二百二十九章 武不能萬敵第五百五十五章 固邊陲第二百四十八章 臨羌城第六十章 犒賞三軍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器晚成第九百一十五章 紫嫣到來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擒下杜伏威第五百五十三章 擒殺北齊王第七百一十八章 奪虢城第二百六十四章 吐谷渾女人第四百三十一章 戰國帛書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抹柔情第六百五十七章 三日破城第二百四十四章 坐胯抱丹第八百一十一章 內政與科舉第十章 天高任鳥飛第九百三十章 求情開恩第八百五十九章 御駕親臨城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籌備兵力第九百四十章 騎兵陣法第四百五十一章 論豪雄第七百五十章 備戰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