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一章 華律新法

羅昭雲回到御書房,看到桌案上擺着一套整齊的《開元華律》,足有幾十冊的手抄本,羅列在一起,這是內史省、刑部、大理寺三個部門合議,以隋朝的《開皇律》爲藍本所制定、完善的新法典。

本來在西北稱王時候,羅昭雲就派人制定了律法,但是比較簡單易懂,內容少,只是臨時使用,約束當地百姓和軍隊,那時候戰事連連,根基不穩,完全沒有必要製作一部完整的法典,沒有精力,也沒有條件。

進入長安之後,結合開皇律,與西北制定新律,唐律,都有所糅合,又經過幾次修煉,才基本成文。

這是羅昭雲提出“依法治國”的思想,要求辛公義、長孫無忌、房玄齡、裴弘獻等人,完善法典,並且以“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的指導方針,切實考慮百姓的根本利益,不可以像以往那樣,過度偏私貴族、門閥、皇權等等。

“辛大人他們在殿外候着嗎?”

太監總管鍾德全彎身道:“都在宮外候着,讓人把這個呈遞進來,獻給陛下。”

“把那幾位大臣都傳喚進來吧,朕詢問幾句,這本《開元華律》完工,問上一問。”

“喏!”太監總管走出房外,然後說與了外面的宦官,讓他們出去領人。

不到半盞茶時間,五六名大臣進入了御書房內,內侍虞世南,刑部尚書辛公義,侍郎于志寧,參知政事長孫無忌,大理寺卿房玄齡,大理寺少卿裴弘獻,向陛下行禮。

羅昭雲已經褪去了朝服,穿了錦衣長袍,腰纏蟒帶,面如冠玉,但是短鬚微留,看上去自有一副威嚴,淡淡笑道:“諸位卿家,不必多禮,剛上完超會,爾等尚未回府,就過來繼續談公事,委實辛苦了。”

“我等身爲臣工,當鞠躬盡瘁,唯爾,才能報效陛下知遇之恩。”虞世南拱手,恭敬說了一句客氣話。

其餘大臣也都拱手,雖然嘴上沒有說什麼歌功頌德的詞兒,但是神色上還是能夠看書,他們對當今陛下還是頗爲尊敬的。不只是羅昭雲手裡的皇權,還有他的文采武略都是一等一的水平。

開國的皇帝,往往都能很好駕馭文臣武將,那是因爲他們的手腕、膽識、智慧等等,都是這個時代傑出的梟雄人物,能讓羣臣心服口服,甘心歸附效命。

“新律法出來了,朕剛纔翻閱了一下,刑律方面的確比以往簡單許多,廢黜了許多酷刑、極刑等,這很好,畢竟殺人不過頭點地,沒必要以各種毒辣手段對付犯人。罪大惡極者,該殺該刮也是正常,平常百姓殺人償命,一死就行了,不可再百般折磨。正所謂‘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務在寬簡’,能從輕處置的,不可過於嚴厲。”羅昭雲解釋了自己的觀點。

辛公義拱手回道:“稟陛下,臣等也是按照這個方陣去辦的。對比《開皇律》《唐律》,精簡了一些,做出完善,減少了一百六十條。第一,廢除斬趾等酷刑,增設加役流。第二,減少以往舊律中重刑的條款。第三,縮小了族刑、連坐的範圍。第四,重新確定了五刑、十惡、八議、請、減、贖、免以及類推、死刑復奏的程序、步驟、制度等……”

羅昭雲一邊拿起來一冊手筆抄寫的律條,一邊聽着辛公義的解說,偶爾點着頭,分析對方解釋律法的細節和意思。

“這次還有一些人性化的改制,比如‘對孕婦處以死刑時,要在產後百日後再施行。’再比如,‘背部離五臟較近,廢黜鞭背之刑’,‘五官面目,減少刑罰和刺面等’對於犯罪的人而言,也算是一定程度的施恩了。”辛公義說道。

羅昭雲點頭道:“甚好,這套刑法出來,公佈天下,到時候推行到各州縣。不過,朕覺得,一個縣令雖然是九品官,但畢竟要治理一縣數鄉的政務、判案子等等,太過繁忙,而且一個人精力有限,所以,打算把審判機關分離出來,設立專門的審判官員。雖然仍受縣令調配、節制,但有自己的司衙和系統,負責案件審理和宣判,刑部和御史臺都要派人加入,有監察部門,也有審判部門,逮捕任務還是交給典官,縣尉負責地方軍務,縣丞負責政務,縣令負責整體管理,分權出來,才能保證地方吏治清明,百姓能夠安穩。”

“你們別看這只是縣裡小事情,但是君主爲主幹,臣工爲枝條,這地方百姓就是根鬚,他們若是被欺壓,地方官吏貪得無厭,逼良爲娼、逼得怨聲載道,很可能就要起義造反了。而地方要穩定,除了有飯吃,有衣穿,地方富足之外,就是要在律法面前,保持平等,殺人者償命,其它大小糾紛,由專門部門管理,各盡其責,沒有枉法事情出現,朝廷信譽和威嚴才能立穩。”

長孫無忌、房玄齡、虞世南、辛公義、于志寧等人,聽着羅昭雲的言論,眼神一亮,腦海中的思緒也變得清晰不少。

羅昭雲其實借用了三權分立的思想,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相互獨立、互相制衡,但是,又不是完全的使用,而是有選擇地借鑑了一些,用在地方的管理方面,甚至用在朝堂的分權方面,避免一個人在地方大權獨攬,搞一言堂,一手遮天,也避免權臣獨斷朝綱,到了廢立皇室的地步。

儘管羅昭雲暫時能夠駕馭朝中文武重臣,那是因爲自己立國第一任,加上許多手段和能力,可以威懾大臣們,可自己的後代子孫,長於宮廷之內,見識、能力、吃苦等有限,很難再有優秀人傑出現,王朝也只會越來越腐朽,這是封禁社會不可避免的,他如今把制度儘量做的合理,就是能夠延續未來的國祚。

辛公義作爲刑部尚書,如此能夠把刑部的管控和權力,不斷下沉到地方,對這個部門還是有好處的,他自然樂得見到。

“陛下考慮周全,臣贊同此議。”

虞世南、房玄齡等人,也覺得沒有什麼不妥,的確對地方管控力加強,而且會避免許多冤假錯案、枉法瀆職的案件發生,使得地方判案子更加專業化,有審批系統逐層上報朝廷,也能有效管理地方。

“臣也贊同。”幾人都拱手錶態。

羅昭雲掃了一眼這幾位肱股之臣,基本都是心腹可信之人,開口道:“此事由刑部尚書辛公義牽頭,大理寺卿房玄齡、內使虞世南,你們兩人蔘與,到時候再叫上魏徵,繼續議此事,一個月內能否出方案?”

辛公義朗聲道:“陛下如此信任老臣,焉敢瀆職怠工?臣定會提前完成,擬出草案。”

羅昭雲微微一笑,說道:“甚好,今日便議到這吧,晌午了,諸卿都回去吧。”

這幾位臣子,識趣告退,施禮後離開了皇宮,刑律新法之事基本這樣定了下來。

第兩百零一章 孟浪一回第五百九十四章 三妻典故第二百四十八章 臨羌城第二百八十八章 西域來拜第六百一十九章 遊說第七百八十二章 冊封百官第二百六十二章 徐徐圖之第五百九十三章 難捨難分第四百四十九章 意氣相投第三百二十一章 綿裡藏針第五十二章 熱血疆場第一百五十九章 上兵伐謀第二百九十八章 小別勝新婚第五百一十四章 想入非非第四百一十七章 擊殺強敵第一百九十三章 廟堂之途第四百六十六章 謀計第七百五十二章 迎戰突厥先鋒第四百七十六章 鋌而走險第七百零三章 北返第五百三十一章 渤海高氏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江淮聚兵第六百四十二章 禁典預言第六百四十章 話不投機第四百二十章 株連甚廣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追擊江東盟軍第九百三十八章 突厥谷蠡王第五百八十五章 密謀第二百零四章 相逢恨晚第六百五十六章 兵臨姑臧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敗身亡第八百九十三章 複雜的心態第八百一十八章 商議投誠第六百三十八章 行刺第五百二十五章 軍權與民政第一百三十三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一十四章 唐政不穩第一百五十二章 步入化勁第九百二十二章 秦王突圍第一百三十七章 仁壽宮變 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美人蕭後第五百一十二章 君臣私聊第四百一十七章 擊殺強敵第五百六十六章 父子圖天下第五百七十四章 各施計謀第九百八十八章 朝堂利益之爭第八百章 諸侯反應第四百零六章 追逐戰第九百六十七章 人心惶恐第三百八十章 無端遭妒第三百七十三章 根基已固第九百七十二章 強求不得第三十三章 萍水相逢第二十八章 殺一是罪,屠萬爲雄!第七百六十一章 局勢各不同第四百四十九章 意氣相投第六百六十五章 出征吐蕃第一百零二章 大隋風月第七百九十二章 青霜伊人歸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撤離第六百八十章 不斬來使第五十七章 反擊第二百四十七章 出征邊塞第二百五十章 遣將布兵第四百零七章 落崖第五百一十六章 佳人有約第一千一十三章 流言蜚語第八十四章 那一抹低羞的風情第五百三十三章 各自發展第八十四章 那一抹低羞的風情第六百二十四章 雄關漫漫真如鐵第二百八十五章 設西海郡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鹿之戰第九百五十九章 開始收網第九百六十七章 人心惶恐第八百七十章 請君入甕第六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關風與月第八百六十三章 談何回頭路第一千零七十章 奪城第九百七十六章 糧餉困難第三百六十七章 撤軍之亂第三十七章 斥候營第四百五十七章 回中原第六百三十二章 撥亂反正第四百七十三章 規模壯大第七百九十二章 青霜伊人歸第九百八十一章 父女重逢第五十五章 突厥上鉤第五百七十七章 亂軍拼殺第七百九十八章 先破朱陽城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反攻第六百七十六章 唐王政權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抹柔情第九百二十二章 秦王突圍第八百四十七章 兩軍會師第一千零七十章 奪城第八百五十四章 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第一千二十二章 水戰第二百六十六章 慕容紫嫣
第兩百零一章 孟浪一回第五百九十四章 三妻典故第二百四十八章 臨羌城第二百八十八章 西域來拜第六百一十九章 遊說第七百八十二章 冊封百官第二百六十二章 徐徐圖之第五百九十三章 難捨難分第四百四十九章 意氣相投第三百二十一章 綿裡藏針第五十二章 熱血疆場第一百五十九章 上兵伐謀第二百九十八章 小別勝新婚第五百一十四章 想入非非第四百一十七章 擊殺強敵第一百九十三章 廟堂之途第四百六十六章 謀計第七百五十二章 迎戰突厥先鋒第四百七十六章 鋌而走險第七百零三章 北返第五百三十一章 渤海高氏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江淮聚兵第六百四十二章 禁典預言第六百四十章 話不投機第四百二十章 株連甚廣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追擊江東盟軍第九百三十八章 突厥谷蠡王第五百八十五章 密謀第二百零四章 相逢恨晚第六百五十六章 兵臨姑臧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敗身亡第八百九十三章 複雜的心態第八百一十八章 商議投誠第六百三十八章 行刺第五百二十五章 軍權與民政第一百三十三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一十四章 唐政不穩第一百五十二章 步入化勁第九百二十二章 秦王突圍第一百三十七章 仁壽宮變 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美人蕭後第五百一十二章 君臣私聊第四百一十七章 擊殺強敵第五百六十六章 父子圖天下第五百七十四章 各施計謀第九百八十八章 朝堂利益之爭第八百章 諸侯反應第四百零六章 追逐戰第九百六十七章 人心惶恐第三百八十章 無端遭妒第三百七十三章 根基已固第九百七十二章 強求不得第三十三章 萍水相逢第二十八章 殺一是罪,屠萬爲雄!第七百六十一章 局勢各不同第四百四十九章 意氣相投第六百六十五章 出征吐蕃第一百零二章 大隋風月第七百九十二章 青霜伊人歸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撤離第六百八十章 不斬來使第五十七章 反擊第二百四十七章 出征邊塞第二百五十章 遣將布兵第四百零七章 落崖第五百一十六章 佳人有約第一千一十三章 流言蜚語第八十四章 那一抹低羞的風情第五百三十三章 各自發展第八十四章 那一抹低羞的風情第六百二十四章 雄關漫漫真如鐵第二百八十五章 設西海郡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鹿之戰第九百五十九章 開始收網第九百六十七章 人心惶恐第八百七十章 請君入甕第六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關風與月第八百六十三章 談何回頭路第一千零七十章 奪城第九百七十六章 糧餉困難第三百六十七章 撤軍之亂第三十七章 斥候營第四百五十七章 回中原第六百三十二章 撥亂反正第四百七十三章 規模壯大第七百九十二章 青霜伊人歸第九百八十一章 父女重逢第五十五章 突厥上鉤第五百七十七章 亂軍拼殺第七百九十八章 先破朱陽城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反攻第六百七十六章 唐王政權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抹柔情第九百二十二章 秦王突圍第八百四十七章 兩軍會師第一千零七十章 奪城第八百五十四章 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第一千二十二章 水戰第二百六十六章 慕容紫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