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西京來人

羅昭雲在西北虎踞龍蟠,實力越來越強勢,大興城的代王楊侑,派了使臣姚思廉來到金城。

這金城郡的治所,城池也稱金城,薛舉父子曾在這裡稱王,如今已經撤到隴右,禍害那裡的貴族和百姓去了。

金城郡被西北隋軍佔據後,羅昭雲從湟水城抵達這裡,一點點向東推進。

這姚思廉已經接近六十花甲之年,在宮內做代王楊侑的侍讀,也算半個太傅的身份,其父姚察,在陳時任吏部尚書,著陳樑二史,併爲全本,姚思廉也算生於書香門第,自幼讀史書,只是爲人有些迂腐,不適合治民做官,但是文史才學卻是非常深厚,屬於學術性人才。

他親自來到西北,帶來楊侑的代聖旨,一來要褒獎羅成平定西北的功勞,二來是要他帶兵,繼續追擊薛舉,平李軌,橫掃隴右,爲大興城解決西面的憂患。

羅昭雲倒是對姚思廉很是敬重,畢竟算是京城大儒之一了,在隋唐之際,跟高士廉的名聲不相上下,值得他拉攏,因爲對大儒的尊敬,很容易得到文人士子的好感,得到更多讀書人的投靠。

“姚先生,爲了江山社稷,不辭辛苦,趕路數百里,路經薛舉、唐弼等叛軍的地盤,危險重重,卻親身趕來,令晚輩佩服。”

姚思廉文采不俗,史書沒少讀,但是官爵很低,他甚至少帥羅成的威望和戰績,官居二品,就是軍方支柱,被少帥如此擡舉褒揚,自然心中高興,卻也不敢自傲,非常謙遜道:“代王擔憂西北薛舉等勢力做大,已經逼近隴右的扶風、京兆郡,這兩郡可是西京的門戶,一旦失守,等於後院失火,動輒會對大興城形成滅頂之災,所以,事關重大,代王能信得過人不多,特意派姚某過來,跟佑國公商討。”

羅昭雲露出危難之色,說道:“這兩個月中,雖然我軍取得幾次勝利,但多是偷襲得手,或是攝於本人以前的盛名,但如今李軌、薛舉、樑師都固守一方,我麾下兵馬,分鎮數郡,人手不夠,目前還在招募新軍中,加上裝備不夠,資金不足,糧草空缺,新軍缺乏訓練,眼看入秋,至少明年開春才能向東進兵了,希望姚先生能回去轉達本帥的苦衷。”

“明年開春?”姚思廉臉色一苦,大隋目前千瘡百孔,四面楚歌,他心知肚明,撐不住多久,目前西京已經被困住了,各處道路被堵截,要不是有永豐倉,京城百姓都要捱餓了。

姚思廉懇求道:“國公,京城局勢危矣,深秋不能進攻薛舉嗎?”

羅昭雲搖頭道:“呵呵,姚先生,你不必着急,在文史方面,我不如姚先生的學富五車,但是在帶兵方面,我卻有着豐富經驗,雖然我不去攻打薛舉、李軌、樑師都,但是他們也絕不敢輕易向西京出兵,因爲背後就是我的大軍,這就可以牽扯住了他們,戰略方面,與出兵的效果是相似的。”

姚思廉對軍事思維不太懂,平時也是紙上談兵,此時聽到羅帥這樣說,心中稍安,微微點頭。

羅昭雲道:“姚先生,既然來了,想請你多逗留幾日,給學生們講講一課如何?”

姚思廉愕然:“講課?”

羅昭雲點頭道:“不錯,有句話說得好,春風不度玉門關,中原文化風氣,很難影響到玉門關,邊戍之地,文教落後,還處於矇昧、落後的教育水準,缺少禮儀和教化,所以,我派人把地方的各大城一些教書先生請來,希望能統一請大儒給他們細講一番儒家文化、中原風俗,讓他們讀經讀史,接觸中原文化多了,對我們中原朝廷的歸屬感也就更強,我把它稱爲軟文化實力。”

姚思廉疑問道:“軟文化實力,意思就要傳授那些蠻夷和胡人中原文化?”

羅昭雲進一步解釋:“對,生人都提倡有教無類,我們的邊戍,胡族衆多,地方漢人,也得不到中原文化影響,導致這裡民風彪悍,少知書,不懂禮儀,思想陳舊,如果我們能夠認真教育,對邊戍的穩定與安撫都有大作用。”

姚思廉雖然對這種提法很感興趣,卻依然有些不解地問:“可是,盛世興文,亂世醒悟,如今正逢亂世橫行,如果平定禍亂纔是主要,要是大隋盛世,搞這些還有見效,當下還管用嗎?”

羅昭雲臉色堅定,似乎胸有成竹的神態,給人一種他穩握大局的感覺,提出自己觀點:“不見得,任何時候,那些孩子和青年人對學知識的渴求還是有的,我們影響了一批人,在各城內建立私塾和國學館,安撫一方人心,還是有大作用,可以轉移外界的戰亂之苦,避免人心惶惶,無法執行新的政策。”

姚思廉興趣被提起來,又能施展一下才能,欣然同意:“那好,姚某聽從國公安排就是了,教書育人,授業解惑,這是姚某的本行,講幾天而已,舉手之勞。”

大亂之時,儒生手無縛雞之力之力,除了少許擅長謀計還能受到重用外,整體的文人士子都沒有多大用處,只有到天下安定,這些讀書人才能通過科舉、門蔭、推薦等,做文職官員,被分配到地方做縣令。

姚思廉能在此時,凸顯出大儒的作用,哪怕是給邊戍胡族的人講書,也覺得自己的學問用處很大,頓時涌起讀經史子集的自豪感。

羅昭雲微笑道謝,十分謙遜客氣,把這位姚思廉弄得受寵若驚,對少帥禮賢下士,尊重大儒的印象非常好。

其實,羅昭雲這是要樹立典型,大好口碑,然後招攬各地人才過來,以前他是隋臣,而且有諸多朝堂門閥政敵排擠,加上楊廣的猜忌,他可不敢把自己樹立成孟嘗君、信陵君那樣,四處招攬人傑爲己所用,那純是找死。

即便寫過幾首詩文,都被楊廣嫉妒狠上,加上戰功不斷,文武全才,使得楊廣眼紅其才能,故意冷落幾次,要是他提取把自己標榜戰國公子那種,估計早就被問罪了,這就是時局的限制。

如今,朝堂四分五裂,大隋將亡,羅昭雲才能光明正大地準備接納人才,甚至等楊廣一死,他就可以頒佈求賢令,在西北建立小政權了。

第七百七十七章 一家人圍聚第六百七十九章 西北文教第六百四十四章 聖女吃貨第二百五十七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三百八十五章 破城第六百六十八章 橫掃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將功贖過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征北伐第六百四十九章 激化矛盾第四百七十九章 階下囚第七百九十章 相見不如懷念第九百零八章 突厥來犯第八百五十六章 絕戶計的實施第八百二十五章 氣吞山河出函谷第二十四章 守歲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冊封婕妤第九十七章 相言甚歡第二百零六章 小事化大第四百四十章 陣前搦戰第七百零四章 佳麗齊聚第四百九十七章 途中血殺第九百八十二章 南下增兵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大軍渡過河第七百九十六章 浴中四美第三百七十七章 二次伐遼東第七百一十一章 雪上加霜第三十九章 聚將會第一百五十八章 陣前搦戰第五百八十八章 晉陽起兵第二百七十八章 四路軍齊至第七百六十章 以假亂真第七百零九章 唐軍窘境第三百二十九章 薛芷箐第九百四十一章 上陣父子兵第四百五十七章 回中原第六百六十七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第七十七章 算計未成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工業曙光第三百四十二章 危機意識第九百七十九章 參知政事第八百二十二章 皇子誕生第三百零七章 回東都第四百二十章 株連甚廣第三百一十八章 歲歲年年人不同第三百八十章 無端遭妒第六百四十七章 各有進展第二百二十九章 武不能萬敵第七百四十二章 巨大壓力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一條鞭法第一千一十七章 用兵之詭道第九百二十六章 隕落了第九百五十八章 大反攻第八百三十五章 一代梟雄隕第九百九十一章 華律新法第三百一十二章 行刺辛秘第二百八十八章 西域來拜第九百九十章 黨爭之兆第八百六十一章 前後圍堵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暴漲第三十七章 斥候營第四十七章 男兒膽氣第七百二十四章 戰力銳減的驍果衛第五百零四章 相處以沫第一百五十三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一百六十六章 斬將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合謀第一百五十九章 上兵伐謀第六百零四章 立足西北第九百八十七章 科舉新制第九百零一章 犯大華雖遠必誅第一百三十五章 截殺第九百二十一章 大勢已去第九百零四章 江湖夜話第六百八十七章 黑死病第八百三十三章 一決雌雄(中)第九百四十七章 帳下胡姬舞第七百二十八章 芳心亂第二百九十九章 乾柴和烈火第三百七十七章 二次伐遼東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各有謀算第五十四章 且戰且退第一百二十五章 風波欲來第二百七十八章 四路軍齊至第八百二十六章 解圍成皋第一百三十一章 自投羅網第六章 蟄伏隱忍第七百八十章 大華新律第四百二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四百五十八章 潛在對手第八百八十一章 謀劃突厥第三百零一章 緩和矛盾第五百三十七章 安置難民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備而來第七百七十六章 觸景傷情第九百章 布殺局第九百五十六章 僵持階段第七十四章 知辱而後勇第一百五十四章 祭旗點將第一百三十八章 仁壽宮變 中第四十三章 任斥候火長
第七百七十七章 一家人圍聚第六百七十九章 西北文教第六百四十四章 聖女吃貨第二百五十七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三百八十五章 破城第六百六十八章 橫掃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將功贖過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征北伐第六百四十九章 激化矛盾第四百七十九章 階下囚第七百九十章 相見不如懷念第九百零八章 突厥來犯第八百五十六章 絕戶計的實施第八百二十五章 氣吞山河出函谷第二十四章 守歲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冊封婕妤第九十七章 相言甚歡第二百零六章 小事化大第四百四十章 陣前搦戰第七百零四章 佳麗齊聚第四百九十七章 途中血殺第九百八十二章 南下增兵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大軍渡過河第七百九十六章 浴中四美第三百七十七章 二次伐遼東第七百一十一章 雪上加霜第三十九章 聚將會第一百五十八章 陣前搦戰第五百八十八章 晉陽起兵第二百七十八章 四路軍齊至第七百六十章 以假亂真第七百零九章 唐軍窘境第三百二十九章 薛芷箐第九百四十一章 上陣父子兵第四百五十七章 回中原第六百六十七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第七十七章 算計未成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工業曙光第三百四十二章 危機意識第九百七十九章 參知政事第八百二十二章 皇子誕生第三百零七章 回東都第四百二十章 株連甚廣第三百一十八章 歲歲年年人不同第三百八十章 無端遭妒第六百四十七章 各有進展第二百二十九章 武不能萬敵第七百四十二章 巨大壓力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一條鞭法第一千一十七章 用兵之詭道第九百二十六章 隕落了第九百五十八章 大反攻第八百三十五章 一代梟雄隕第九百九十一章 華律新法第三百一十二章 行刺辛秘第二百八十八章 西域來拜第九百九十章 黨爭之兆第八百六十一章 前後圍堵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暴漲第三十七章 斥候營第四十七章 男兒膽氣第七百二十四章 戰力銳減的驍果衛第五百零四章 相處以沫第一百五十三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一百六十六章 斬將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合謀第一百五十九章 上兵伐謀第六百零四章 立足西北第九百八十七章 科舉新制第九百零一章 犯大華雖遠必誅第一百三十五章 截殺第九百二十一章 大勢已去第九百零四章 江湖夜話第六百八十七章 黑死病第八百三十三章 一決雌雄(中)第九百四十七章 帳下胡姬舞第七百二十八章 芳心亂第二百九十九章 乾柴和烈火第三百七十七章 二次伐遼東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各有謀算第五十四章 且戰且退第一百二十五章 風波欲來第二百七十八章 四路軍齊至第八百二十六章 解圍成皋第一百三十一章 自投羅網第六章 蟄伏隱忍第七百八十章 大華新律第四百二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四百五十八章 潛在對手第八百八十一章 謀劃突厥第三百零一章 緩和矛盾第五百三十七章 安置難民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備而來第七百七十六章 觸景傷情第九百章 布殺局第九百五十六章 僵持階段第七十四章 知辱而後勇第一百五十四章 祭旗點將第一百三十八章 仁壽宮變 中第四十三章 任斥候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