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八章 朝堂利益之爭

尚書右僕射、翰林院大學士褚亮站出來道:“這進士科考法,鄉試、會試、殿試,層層選拔過關,名額也得到擴充,的確是天下士子之福,就是不知這考試內容,以何爲準?”

褚亮是當代大儒之一,家族研究幾代的儒學,自然希望以儒學爲正統,畢竟魏晉南北朝與五胡亂華,對中原衝擊太大,導致君不君,臣不臣,許多禮儀、準則等都被踐踏,有權就敢廢皇權,自立爲王。

天下門閥林立,把持仕途舉薦的出口,導致天下讀書人晉升渠道太少,只能依附做食客,得到薦舉之名,不利於各地讀書人,因此,褚亮既同意這種選拔機制,同時又擔心考覈內容是否正統化。

羅昭雲猶豫了一下,說道:“事關朝廷選拔人才,自然是以能力、文化水平、做事幹練、自身修養等息息相關。所以,朝廷決定以儒學和幾種百家思想爲主,比如聖人文章,史學典故,對治國安邦的策略和看法等等,佔大比重。”

“但是,這些人才最後大部分會做官當差,爲國效力,甚至放任到地方搞政績,做父母官,至少要懂得自然格物與算術原理,所以會有一張這樣的試卷,佔小比重分數。”

“因此,朝廷的活字印刷術即將研製出來,下個月儘快擬定考覈科目,大規模印刷、下發考試大綱和教材書,發往各州縣,接受教育和科舉準備。往後的科舉考試,會比前朝做的更完善,更適用,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僵化主義!”

羅昭雲的這番觀點,可謂新穎獨特,卻也沒有到誇張離奇的地步,所以滿朝文武官員,也能夠聽懂大概,私下小聲議論紛紛,嘖嘖稱奇。

不過總體而言,對朝堂禮儀團隊衝擊不大,只有一些門閥勳貴,多少有些微詞,畢竟如此以來,寒門士子中舉的概率就會提高,以前只有貴族的子弟纔能有足夠的書籍來看,也有好的老師授業解惑,加上家族的影響,所以截斷了寒門入仕的機會。

現在這般推行新的科舉制度,似乎對天下讀書人都公平了,只要認真複習,刻苦努力,都有了考中的機會。

“陛下,如此一來,恐怕寒門子弟就會大規模進入朝廷,對已有的政局,造成不穩,倘若貴勳子弟中不了舉,豈不是以後都絕了仕途之路,這個,未免有些不妥。”

一名叫獨孤繼洵官員走出來,他是獨孤信一族的旁支,如今做了大理寺正,掌審查左斷行的職務,曾經的獨孤門閥輝煌時候,他還是青年,曾體會過貴族的權勢欲榮耀,如果這樣推行科舉制,恐怕以後門閥子弟考不中的居多,畢竟寒門子弟人數,是貴族子弟的幾十倍,上百倍,寒門中頂尖秀才,恐怕能夠在做文章、考試中秒掉貴族子弟吧。

“是啊,卻有不妥之處。”竇善嘉是門下省的給事中,也站出來質疑。

隨後,裴雍、柳懷恩、柴德榮這些從三品、正四品的官員站出來一些,有太僕寺的少卿,國子監丞、吏部司勳員外郎等。雖然非二品大員,職務也非六部尚書、侍郎、參知政事般顯赫,但是,的確是目前朝廷中流抵住的一個層面,門閥貴族的子弟較多,他們擔心自己的位置以後被寒門科舉上來的進士頂替,或是擔心自己的子孫難以科舉成才,也都在情理之中。

但這時候,鴻臚寺卿、兼翰林院下弘文館大學士姚思廉卻站出來道:“這是針對全國的人才選拔,公平公正,一視同仁,天下讀書人得知,定然會歌頌本朝之仁德,有何不妥之處?”

姚思廉不是關隴貴族,他出身在南陳,父親姚察,在樑朝時以文才著稱。南陳時任吏部尚書,領大著作。陳朝被滅後入隋,任秘書丞,隋文帝楊堅命他繼續修撰早已着手的樑、陳兩代歷史,史稱其“學兼儒史,見重於三代”。大業二年姚察死,遺囑思廉繼續完成《梁書》《陳書》兩部史書。

可以說,姚思廉雖然出身官宦之家,但更偏重於讀書人、儒學世家,所以得知當今陛下重視文人,要以儒學爲科考重要科目之一時,自然非常高興,這是朝廷展現了對讀書人的器重。

南北朝時期的亂局,朝代不斷更迭,廝殺不斷,胡人作亂,歸根到底是從漢末三國、魏晉時期,荒廢儒學有關,禮崩樂壞,不重文化,誰有兵權誰爲王,立國稱帝,導致權臣橫行,王與馬共天下等局面。

如今從大華朝廷開始,重新重視儒學,開啓其他幾個百家學說,加大科舉力度,選拔天下讀書人中的精英,賜進士出身,入朝爲官,地方爲政,這有教化天下、聖賢大同的思想的一種體現,所以,身爲讀書人中的典範,這些大儒學士、翰林清流們,肯定會第一個站出來支持。

果不其然,除了姚思廉外,尚書檯左僕射、兼戶部尚書高士廉,中書省舍人、兼太學博士陸德明,秘書省少丞、兼國子監直講的薛收,御史大夫魏徵,內侍省侍郎孔穎達,大理寺卿、兼參知政事房玄齡等人,站出來反駁,覺得朝廷科舉新制,於國於民都是大有好處,將會得到全國讀書人的支持。

其實,所謂門閥勳貴,大多是武將出身,他們的前身是西魏時期的八國柱十二大將軍等,創造了歷史上西魏、北周、隋、唐等輝煌,這個大的利益集團有兩大特點,一是融治胡漢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二是此集團中人“入則爲相,出則爲將,自無文武分途之事。說白了,就是關隴軍事貴族集團。

像姚思廉、陸德明、孔穎達、魏徵、房玄齡、薛收、高士廉等待,這些人,多是出身“書香世家”的純正儒生,數代飽讀詩書之士,他們更重視讀書人的地位,士大夫的階層,所以,在這個科舉世上,自然形成了一種軍事貴族集團,與文人集團的分歧。

羅昭雲聽着這些官員站出來相鬥,脣槍舌劍,引經據典,相互駁斥,心中略有感觸,天下戰爭漸漸安定,但是朝堂的戰爭,恐怕纔剛剛拉開序幕。

第十四章 新的生活第二百九十八章 小別勝新婚第九十二章 少年無忌第二百五十九章 踏西行第八百零九章 發兵洛陽第一千一十章 國庫不足第六百七十九章 西北文教第六百一十三章 議出兵第十四章 新的生活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違反軍令第二百三十八章 酒樓切磋第三百八十四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八百四十六章 李密亡第十三章 少當家第二百九十九章 乾柴和烈火第九十八章 閣樓小酌第二百六十八章 交鋒開始第二百三十二章 風波欲來第九百零二章 一夜春風來第二百三十三章 埋下根基第四百六十三章 獻身第六十五章 夜宴第九百三十章 求情開恩第三百三十二章 平等觀念第九百九十五章 圍城用計第六百二十九章 打造陌刀第三百五十八章 兵臨遼水第八百四十四章 大潰敗第三百九十九章 攻洛陽第四十章 雖遠必誅第八百六十五章 奇謀狠計第十五章 初窺門徑第四百七十章 審帳目第六百零一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六百五十二章 大儒授課第九百七十五章 朝會議政第二百六十三章 巡視地形第一千一十五章 發明不斷第四百九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補天閣傳人第八百九十章 竇俠女的目標第九百七十八章 晉安侯第七百五十八章 洛陽兵變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戰不停第七百六十五章 威逼長安城第五百三十四章 火鍋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葉珺瑤現身第八百二十九章 襲擊黎陽倉第一千一十二章 荊門山要塞第四百零三章 再議計策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緣的故人第四百六十三章 獻身第一百八十三章 苦戰後的勝利第三百四十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七百九十五章 注重工業第三百五十七章 戰前總動員第七百七十五章 勸諫立後第四百一十章 一念善惡間第九百零七章 春耕第四百六十七章 西京相聚第六百五十九章 收攬八郡第一百八十七章 家的愜意第六百六十一章 曹族依附第一千一十六章 黑豬養大了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伏擊得手第三百二十五章 元宵燈會第三百四十四章 橫掃第一百六十二章 主力渡河第六百零三章 走馬上任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夜徵人盡望鄉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大破江淮水師第九百零一章 犯大華雖遠必誅第八百四十二章 仗劍去復仇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惡少被治第八百四十六章 李密亡第八百七十七章 寒風凜冽回長安第一百五十七章 練兵第四百六十二章 沉重打擊第九百一十五章 紫嫣到來第三百七十二章 招募驍果衛第二百三十三章 埋下根基第五百七十八章 被擒第一百二十七章 殺機四伏第六百零五章 贏得生前身後名第二百三十二章 風波欲來第九百八十五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第八百一十五章 鏖戰洛陽第一百章 秉燭夜談第五百一十四章 想入非非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圍而出第一千一十七章 用兵之詭道第七百六十九章 人心與軍心第三十九章 聚將會第三百六十九章 冒死阻擊第四百五十六章 周密計劃第七百九十九章 鄭國舉措第八百九十九章 談經濟第九百一十四章 實幹興邦第九百章 布殺局第四十章 雖遠必誅
第十四章 新的生活第二百九十八章 小別勝新婚第九十二章 少年無忌第二百五十九章 踏西行第八百零九章 發兵洛陽第一千一十章 國庫不足第六百七十九章 西北文教第六百一十三章 議出兵第十四章 新的生活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違反軍令第二百三十八章 酒樓切磋第三百八十四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八百四十六章 李密亡第十三章 少當家第二百九十九章 乾柴和烈火第九十八章 閣樓小酌第二百六十八章 交鋒開始第二百三十二章 風波欲來第九百零二章 一夜春風來第二百三十三章 埋下根基第四百六十三章 獻身第六十五章 夜宴第九百三十章 求情開恩第三百三十二章 平等觀念第九百九十五章 圍城用計第六百二十九章 打造陌刀第三百五十八章 兵臨遼水第八百四十四章 大潰敗第三百九十九章 攻洛陽第四十章 雖遠必誅第八百六十五章 奇謀狠計第十五章 初窺門徑第四百七十章 審帳目第六百零一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六百五十二章 大儒授課第九百七十五章 朝會議政第二百六十三章 巡視地形第一千一十五章 發明不斷第四百九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補天閣傳人第八百九十章 竇俠女的目標第九百七十八章 晉安侯第七百五十八章 洛陽兵變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戰不停第七百六十五章 威逼長安城第五百三十四章 火鍋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葉珺瑤現身第八百二十九章 襲擊黎陽倉第一千一十二章 荊門山要塞第四百零三章 再議計策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緣的故人第四百六十三章 獻身第一百八十三章 苦戰後的勝利第三百四十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七百九十五章 注重工業第三百五十七章 戰前總動員第七百七十五章 勸諫立後第四百一十章 一念善惡間第九百零七章 春耕第四百六十七章 西京相聚第六百五十九章 收攬八郡第一百八十七章 家的愜意第六百六十一章 曹族依附第一千一十六章 黑豬養大了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伏擊得手第三百二十五章 元宵燈會第三百四十四章 橫掃第一百六十二章 主力渡河第六百零三章 走馬上任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夜徵人盡望鄉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大破江淮水師第九百零一章 犯大華雖遠必誅第八百四十二章 仗劍去復仇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惡少被治第八百四十六章 李密亡第八百七十七章 寒風凜冽回長安第一百五十七章 練兵第四百六十二章 沉重打擊第九百一十五章 紫嫣到來第三百七十二章 招募驍果衛第二百三十三章 埋下根基第五百七十八章 被擒第一百二十七章 殺機四伏第六百零五章 贏得生前身後名第二百三十二章 風波欲來第九百八十五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第八百一十五章 鏖戰洛陽第一百章 秉燭夜談第五百一十四章 想入非非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圍而出第一千一十七章 用兵之詭道第七百六十九章 人心與軍心第三十九章 聚將會第三百六十九章 冒死阻擊第四百五十六章 周密計劃第七百九十九章 鄭國舉措第八百九十九章 談經濟第九百一十四章 實幹興邦第九百章 布殺局第四十章 雖遠必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