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給皇五弟什麼王號

第27章 給皇五弟什麼王號

“你是說皇五弟把工部的差事直接搶了?”

幹清宮內,朱由校正在穿着薄衫炮製木頭,轉頭疑惑的看向了跪在地上的那人。

只見他身穿四獸麒麟服、鑾帶繡春刀、銀鎁瓢方袋三事,不是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又是誰?

他倒是消息靈通的很,朱由檢剛把工部的差事搶了,他就來朱由校這邊打小報告了。

他本以爲朱由校會很生氣,卻不想朱由校卻笑着對旁邊一個雍容華貴的女人開口道:

“客巴巴,你聽到了吧?”

“萬歲、奴婢自然是聽到了,想來是五殿下起了童心,覺得差事不錯,想爲萬歲分擔罷了。”這女人慈眉善目,嘴角含笑的爲朱由檢說着好話。

她的旁邊站着王安和魏進忠,在大明朝能有這樣待遇的,也就只有客氏了。

她對朱由檢並不熟悉,但他對朱由校熟悉,朱由校這個人脾氣很好,逆鱗很少。

但在逆鱗之中,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破壞他和朱由檢的兄弟關係。

這其中、朱元璋建立了大明,朱橚改封周王前往了開封,唯有朱允熥有些倒黴,被奉天靖難後降爲廣澤王,之後又廢爲庶人,被人誣陷後暴卒而死。

只因爲他從朱由校的自稱上,知道了朱由校把他當成了自己人。

朱由校笑着對四周的人解釋,然後對駱思恭說道:

被王安打斷,順帶還被上了一課,魏忠賢臉色有些不好看,只能隱忍道:

一個稱呼,很多時候代表着不同的關係。

王安見狀,微微行禮道:“不如封在信陽州,冊封信王如何?”

“嗯……”朱由校居然自己生起了氣,就因爲沒有幫朱由檢想出一個好的王號和封地。

這麼想着、他帶人離開了幹清宮,而殿內的朱由校也在駱思恭退出後,對客氏說道:

可即便如此、朱允熥也活到了三十九歲,在這個時代也不算短壽了。

但並不是所有錦衣衛指揮使都能被皇帝當成自己人的,而剛纔朱由校的自稱,也算是表達了和他的親近。

“不好不好、趙榛不久後就失蹤了,不適合皇五弟。”朱由校直接打斷。

“那你們說。”朱由校見狀,對客氏的回答有些滿意,看向了王安和魏忠賢。

“臣領旨。”駱思恭知道自己拍馬屁用錯了方式,見朱由校沒有懲處自己,連忙起身,慢慢後退出了宮殿。

“宋朝時的信王趙榛便知兵,曾在靖康之難後響應南宋朝廷,主持抗金,兩河人民舉戈響應。”

兩人中,雖然魏忠賢和客氏關係好,但畢竟是個小衙門的掌印太監,地位是比不得王安的。

“那宋王如何?”

“吳王?”朱由校眼前一亮。

若是朱由校不把他當自己人,必然是不會用“我”這種沒有架子的自稱,而是會使用對文官是的“吾”作爲自稱。

“客巴巴、你說國喪之後,我應該給皇五弟冊封個什麼藩號?”

或許是因爲他幾個弟弟都過早夭折,只活下來的朱由檢一個人,因此他有些不太喜歡這些不吉利的王爵。

“這……奴婢一個婦道人家,不敢瞎說,太祖說過、內廷不可議論外廷,萬歲還是問王掌印和魏掌印吧。”

不過他退出宮殿後,也不由鬆了一口氣。

王安瞧他這麼說,只能微微行禮道:“若是信王不行,就只能取其他一字王號,或者以州爲王號,如肅州的肅王了。”

吳王是朱元璋未稱帝前的王爵,而明朝一朝,得過吳王封號的有三人。

“這也不能封,那也不能封,難道就沒有好點的地方給朕的弟弟了嗎?”

也就是這個自稱,讓駱思恭變得沒有那麼急躁了。

他沒有回禮,而是對朱由校行禮道:

“按照禮制、親王都是從春秋諸侯國中選取藩地和藩號的,萬歲可以從春秋諸國藩號中尋一個。”

只要皇帝把他當成自己人,他可以慢慢在之後的事情表現。

相較於內書堂長大、精通琴棋書畫的王安,魏忠賢這個文盲討不了半點好處。

到時這個時候、魏忠賢突然獻媚道:

“萬歲、不如選吳王如何?封地還能封在杭州,那可是好地方。”

朱由校見狀,接過名錄坐在旁邊的椅子上看了起來,不過眉頭卻有些緊皺道:

“皇五弟知兵,我本應該給他好一些的藩號,但這好些藩號都被冊封差不多了,好地方也是如此。”

“嗯、客巴巴說的不錯,弟弟之前便有些頑皮,皇考駕崩後,弟弟冷靜處理事情,想來是爲了我,這次難得童心搶了差事,也是一件好事。”

要知道,錦衣衛雖然作爲天子鷹犬,和內廷的人一樣,都是皇帝的奴婢。

這麼一想、朱由校只覺得有些憋屈,想了想後對王安道:

“不如封爲魏王如何?”魏忠賢獻媚的上前拍馬屁,卻被王安冷聲打斷道:

“宋王需要封在滕地,也就是濟寧州,可濟寧州爲兵家重鎮,若是封在此地,恐怕朝中言官又要彈劾五殿下了。”王安臉上絲毫不掩飾對魏忠賢的不屑。

“你讓人告訴一聲王佐,便說皇五弟的所爲,是我同意的,叫他調武功三衛裡的工匠好好聽皇五弟調遣。”

客氏知道他的性子,臉上笑着維護兩兄弟的感情,心裡則是暗諷駱思恭拍馬屁拍到了馬腿上。

朱由校突然覺得這王號不錯,就是若把朱由檢封到了杭州,以江浙當地士紳的民風,恐怕朱由檢會被當地官員爲難,朝廷官員也不會同意。

客氏聞言,連忙假裝對權力不感興趣的推辭道:

他對王安露出笑臉,示意王安先說,但王安對於魏忠賢這隻他養大的狗並不喜歡,甚至有些厭惡。

“封魏王,那藩地只有從洛陽和開封選,這兩地已經有福王和周王了,怕是不妥。”

朱由校罕見的用“朕”這種嚴肅場合才使用的自稱,說明他現在心情確實不好。

分別是朱元璋、朱橚、朱允熥三人。

王安一邊說、一邊從袖子裡掏出了一冊名錄,上面記載着春秋八百多諸侯國的名錄。

“王安、你親自走一遭,問問皇五弟,他有沒有什麼心怡的王號。”

皇帝封王還要問親王想要什麼封號的,這也是大明頭一遭了。

王安雖然吃驚,但還是老老實實行禮,退出宮殿前往了勖勤宮。

也在他退出宮殿的時候,魏忠賢看着他背影的眼神愈發陰毒……

(本章完)

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第273章 爭權攘利第367章 八個心眼的顏思齊第227章 改革五軍都督府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90章 互市貿易的物資第635章 故友相見第575章 天無二日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261章 天災不斷第524章 老謀深算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499章 春光滿面洪承疇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476章 義釋兵權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226章 收拾內賊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277章 開誠佈公第571章 古井無波第401章 天降正義第441章 腳步虛浮人消瘦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595章 天災人禍第610章 海外態度第501章 西南出海口第101章 視察火器第490章 師徒第58章 勇衛營虎將孫應元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373章 兵臨江戶第211章 魏公公的野望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571章 古井無波第600章 叔侄和睦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620章 國債第46章 佈局西南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221章 戰後功賞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86章 上架感言第130章 調兵援遼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國際法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151章 西南風緊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506章 蒙古西遷第171章 戰爭泥潭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698章 後記(十八)武狩內戰第26章 截胡工部第208章 各自出擊第184章 遼東設省第11章 噩夢開局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69章 滿桂到來第564章 西征第106章 愚民第701章 後記(終章)太陽照常升起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472章 不偏不倚楊文嶽第53章 領兵要點第415章 南征北討敢當先第476章 義釋兵權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180章 全殲荷蘭遠征軍第278章 鹽茶國營第112章 落幕第652章 齊王東渡(終章)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4章 一年換三帝第685章 後記(五)堯年舜日第99章 爭鋒相對第39章 文官多奸詐第413章 建虜惶恐第167章 齊王監國第36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287章 抄家兩淮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212章 合圍開始第413章 建虜惶恐第605章 碎葉城西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109章 五黨讓利
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第273章 爭權攘利第367章 八個心眼的顏思齊第227章 改革五軍都督府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90章 互市貿易的物資第635章 故友相見第575章 天無二日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261章 天災不斷第524章 老謀深算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499章 春光滿面洪承疇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476章 義釋兵權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226章 收拾內賊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277章 開誠佈公第571章 古井無波第401章 天降正義第441章 腳步虛浮人消瘦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595章 天災人禍第610章 海外態度第501章 西南出海口第101章 視察火器第490章 師徒第58章 勇衛營虎將孫應元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373章 兵臨江戶第211章 魏公公的野望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571章 古井無波第600章 叔侄和睦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620章 國債第46章 佈局西南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221章 戰後功賞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86章 上架感言第130章 調兵援遼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國際法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151章 西南風緊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506章 蒙古西遷第171章 戰爭泥潭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698章 後記(十八)武狩內戰第26章 截胡工部第208章 各自出擊第184章 遼東設省第11章 噩夢開局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69章 滿桂到來第564章 西征第106章 愚民第701章 後記(終章)太陽照常升起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472章 不偏不倚楊文嶽第53章 領兵要點第415章 南征北討敢當先第476章 義釋兵權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180章 全殲荷蘭遠征軍第278章 鹽茶國營第112章 落幕第652章 齊王東渡(終章)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4章 一年換三帝第685章 後記(五)堯年舜日第99章 爭鋒相對第39章 文官多奸詐第413章 建虜惶恐第167章 齊王監國第36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287章 抄家兩淮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212章 合圍開始第413章 建虜惶恐第605章 碎葉城西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109章 五黨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