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一條龍

鍾進衛把握着自己的來歷還是不讓畢自嚴知道的好,至少崇禎皇帝也沒有讓他說的意思,就避開了畢自嚴的問題,直接回答崇禎皇帝道:“陛下,臣只知道這個水泥的製作原料和基本原理,實際如何還需要具體去實踐,不過應該不難的。”

“哦,鍾師傅說來聽聽。”崇禎皇帝一聽鍾進衛說並不清楚具體的方法,心裡微微有點失望。

“水泥分很多種類,表現各自的特性並不相同。我知道一種基本的水泥是用石灰石和粘土煅燒而成的。”鍾進衛根據自己在看某些穿越小說時候的印象說道。

要不是看穿越小說,說不定很多常識問題都不可能去認知,從這方面來看,爲了預防穿越了卻發現自己啥都不知道,平時看看穿越小說還是有必要的。鍾進衛心裡暗暗想道。

“就如此而已?”畢自嚴有點不信,石灰石和粘土都很常見的東西。如果真只要這些東西的話,成本估計還真高不起來。

“當然不是,這兩種是最基本的原料,有了這兩種,最基本的水泥就能造出來。”鍾進衛回答道。

“這麼簡單,那鍾師傅你怎麼說還要去具體實踐呢?”崇禎皇帝有點不明白。

看來崇禎皇帝果然是長於深宮,並不清楚幹活的細節,鍾進衛就解釋道:“這個水泥雖然只需要石灰石和粘土,但石灰石和粘土的比例是多少我不記得了,需要去實踐所得最佳的配比。”

材料太過普通了,就算比例不記得,相信具體去做做應該能得到合適的配比,也不算難事,最多是麻煩點。但效果真有那麼好,有那麼多功用?溫體仁有點擔心鍾進衛太過誇張,結果出來時反而失望就不好了,於是,他帶着疑惑問鍾進衛道:“中興伯,真的有如此大用?”

鍾進衛點點頭:“如果造房子,建橋的話,光水泥還不行。最好還有鋼筋。”說到這裡,鍾進衛忽然記得崇禎皇帝以前看過自己手機上面的照片,就轉身對崇禎皇帝道:“陛下,還記得臣手機上的圖片麼,那裡面很高很高的房子,就是用水泥加鋼筋來造的。”

崇禎皇帝經鍾進衛這麼一說,想起來了道:“不錯,看來這水泥真是寶物。”

“手雞?此乃何種雞?”畢自嚴在一邊不明白了。

鍾進衛呵呵一笑,既然自己的來歷要瞞着畢自嚴,就不會給他認真解釋了:“那是我家鄉帶來的一種雞,可惜水土不服死了。”

鍾進衛不想再給畢自嚴再問問題的機會,對崇禎皇帝道:“陛下,臣覺得這個水泥還是要儘快實驗出來,然後配方要保密,水泥可以由朝廷來售賣,以增加國庫收入。”

畢自嚴一聽增加國庫收入,馬上就把手雞給忘到九霄雲外了。他向崇禎皇帝道:“陛下,臣贊同中興伯的提議,國庫連年虧空,太需要開源了。”

崇禎皇帝點點頭,現在朝廷就是愁銀子的時候。他對鍾進衛說道:“鍾師傅,你把此配方獻於朝廷,如此不爲財利所動,朕,朕不知道該怎麼獎賞你。”水泥真要造出來用了,崇禎皇帝都無法想象這裡面所蘊含的財富。

鍾進衛聽崇禎皇帝這麼一說,忽然想起這不正好是一個合適的機會麼。於是,他對崇禎皇帝道:“陛下,您這麼一說,臣還真要向陛下要獎賞。”

“好,鍾師傅,你要什麼獎賞,只管說。”崇禎皇帝表示沒問題。

“陛下把我當馬骨吧。”鍾進衛沒有直接開口要東西,而是笑着對崇禎皇帝道。

崇禎皇帝聽了一怔,溫體仁卻在一邊拍手讚道:“陛下,臣以爲此法妥當,千金市骨,讓更多的中興伯出來獻寶,朝廷還愁開源無路麼?”

畢自嚴在一邊聽了,趕緊跟上:“臣附議。”

崇禎皇帝聽明白了,鍾進衛是想讓自己以他作爲一個榜樣豎起來,讓大明百姓把手裡的配方技藝獻給朝廷。但有幾個人會有鍾進衛的高風亮節呢,看來要取決於朕的獎勵程度了。

崇禎皇帝想明白了事情的關鍵,下了決定,從御座上一下站起來,說道:“好,等水泥造出來,朕就封鍾師傅爲中興侯,諸位臣工以爲如何?”

才幾天,就從中興伯升到中興侯,這真是飛一般的晉身速度。

其實,從伯爵到侯爵,俸祿方面並不會漲多少,有的侯爵甚至還沒有伯爵的俸祿高。聽了好聽,實際好處還是皇帝說了算。但古代人就好這一口,甚至許多富人慾散盡家產求一功名而不得,他們知道,錢沒了可以再賺,但功名可不是那麼容易取得的。

溫體仁想了一下,對崇禎皇帝道:“陛下,臣以爲,此事還是等水泥造出來,證明確實有中興伯所說諸多神奇妙用,再公佈此事,以千金市骨不遲。”

“朕就是這個意思。”崇禎皇帝說完,瞧向鍾進衛道:“鍾師傅,你看如何?”

“我沒意見。”鍾進衛道。

“好,那實驗配方之事還需你親自負責,一來可以堵朝中不服氣人的嘴,二來由你親自指導,會事半功倍。”崇禎皇帝又道。

“沒問題,這個我來做好了。就是需要場地。嗯,就燒陶瓷的就可以。”鍾進衛表示沒問題,順便提了要求。

這時,天已完全黑透了。王承恩在一邊當了很久的擺設,見他們議論的差不多,擔心崇禎皇帝的身體,就又出來奏道:“陛下,時辰已不早,該用晚膳了。”

鍾進衛一聽王承恩的話,肚子“咕嚕”一聲,被殿內諸人聽得清清楚楚。

崇禎皇帝今天連續討論了兩件增加國庫收入的事情,心情好得不行,看鐘進衛餓了,就笑着說道:“明天休沐,朕就今天宴請幾位,算是一起提前吃個年飯。”

能得到皇帝賜宴,是一種榮譽,溫體仁和畢自嚴答道:“謝陛下。”

鍾進衛自然也沒意見了,只是他不是因爲感到榮幸,而是蹭飯吃,不吃白不吃。

在用膳的時候,崇禎皇帝又談起水泥的功用,顯然把聖人教導的“食不語”忘記的一乾二淨。

鍾進衛自然樂得給崇禎皇帝介紹各類功能,談着談着,鍾進衛忽然想起可以解決不少災區問題,就道:“陛下,臣突然想到,這水泥生產需要大量煤炭,就是火炭。陝西,山西不都產這玩意嗎,可以組織那邊的災民挖火炭,換取糧食度過災年。結合開中法,可以組成一條龍了。”

“哦,鍾師傅,何爲一條龍?”崇禎皇帝問道。

溫體仁和畢自嚴見他們又談開了,便停下筷子,專心聽鍾進衛的說話。

鍾進衛把自己剛纔冒出來的思路說給崇禎皇帝聽:“陛下,朝廷用開中法,以鹽爲誘,吸引商人把糧食運到災區。然後朝廷向災民以糧食收購煤炭,災民就不會捱餓,朝廷收到火炭,就造出水泥,在當地修路建房賣水泥,又可以讓一部分災民以工代賑。當然,這個過程還需要當地官府的配合,以及他們的組織力度。”

“好,鍾師傅說的這方法太好了,一舉數得。朕已經有點迫不及待,鹽政和水泥需儘快實施。當地官府之事,不必擔心,誰要敢在此事上搗鬼,朕絕不輕饒。”崇禎皇帝拍了桌子。

溫體仁聽着崇禎皇帝並沒有說出具體的措施來監督當地官吏,皺了下眉頭,他是深知越是底下的官吏,越容易壞事。

想了一會,溫體仁對崇禎皇帝道:“陛下,臣提議把此事辦得好壞程度作爲地方官員的考覈內容。另專派巡按御史專管此事。”

王承恩是沒得飯吃,只在一邊伺侯,聽到溫體仁的建議,適時的表現自己的存在:“奴婢也可以派番役暗中前往監督。”

崇禎皇帝聽了,點點頭,然後問鍾進衛道:“鍾師傅覺得如何?”

第673章 退回海州城第664章 打天朝人的臉第465章 大明聚寶盆第307章 意外之喜第345章 背水一戰第432章 魚鬆計劃第287章 反勝爲敗第642章 擴招錦衣衛政委第265章 伏擊中興侯第384章 登萊戰略第860章 和平演變第230章 朝局大變動第636章 研究蒸汽機的最佳人選第532章 一絲不安第102章 袁世振鹽政第74章 汰兵歸去第111章 水泥第220章 廉政公署第437章 練兵提上議程第146章 農業研究院第437章 練兵提上議程第44章 日不落帝國第456章 張獻忠的觀察第78章 思念第1章 相遇第773章 皇太極的遺願第29章 餉銀(1)第768章 突圍第227章 投石報信第569章 漢奸是最大禍害第674章 留人質安軍心第203章 昌黎第四戰(3)第85章 密謀第16章 面聖第716章 釜山是大明的了第495章 藩王會議(5)第2章 相識第815章 改土歸流第320章 進士之禍第475章 檢驗新軍第115章 李老四學數字第73章 汰兵插曲第542章 冷熱寒症第32章 反腐第609章 殺手鐗第94章 一線生機第113章 道路衙門第704章 宣言第52章 救災第79章 斷人財路第717章 冷麪孫傳庭第17章 漢奸第482章 大規模前往北美第546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56章 紙幣第780章 欣喜若狂第604章 六王議政第749章 奇怪的中興侯第548章 南京民變的結果第86章 理想第554章 人可建一郎第488章 朝鮮局勢第50章 死人第105章 匆忙善後第388章 明朝宗室的悲哀第40章 軍需官第660章 包了餃子第60章 猛虎出籠第741章 又到過年時第230章 分道揚鑣第283章 建虜並不笨第179章 兵書第366章 流放東江鎮第97章 聞報震怒第93章 以一敵四第464章 內聖外王第340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第717章 冷麪孫傳庭第818章 虎頭蛇尾第114章 官員俸祿第392章 代善給明軍創造機會第484章 運幾船回大明如何第71章 親近第542章 冷熱寒症第691章 雖遠必誅不是口號第625章 下一次戰事第315章 立威第54章 紅會雛形第492章 藩王會議(2)第585章 奴酋到了第110章 鹽政細節第738章 敢犟嘴就戰場見第631章 授勳第12章 傳言第380章 張縛第43章 早朝第351章 收穫不少第368章 欲仙欲死第538章 如何天降第677章 趕回京師
第673章 退回海州城第664章 打天朝人的臉第465章 大明聚寶盆第307章 意外之喜第345章 背水一戰第432章 魚鬆計劃第287章 反勝爲敗第642章 擴招錦衣衛政委第265章 伏擊中興侯第384章 登萊戰略第860章 和平演變第230章 朝局大變動第636章 研究蒸汽機的最佳人選第532章 一絲不安第102章 袁世振鹽政第74章 汰兵歸去第111章 水泥第220章 廉政公署第437章 練兵提上議程第146章 農業研究院第437章 練兵提上議程第44章 日不落帝國第456章 張獻忠的觀察第78章 思念第1章 相遇第773章 皇太極的遺願第29章 餉銀(1)第768章 突圍第227章 投石報信第569章 漢奸是最大禍害第674章 留人質安軍心第203章 昌黎第四戰(3)第85章 密謀第16章 面聖第716章 釜山是大明的了第495章 藩王會議(5)第2章 相識第815章 改土歸流第320章 進士之禍第475章 檢驗新軍第115章 李老四學數字第73章 汰兵插曲第542章 冷熱寒症第32章 反腐第609章 殺手鐗第94章 一線生機第113章 道路衙門第704章 宣言第52章 救災第79章 斷人財路第717章 冷麪孫傳庭第17章 漢奸第482章 大規模前往北美第546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56章 紙幣第780章 欣喜若狂第604章 六王議政第749章 奇怪的中興侯第548章 南京民變的結果第86章 理想第554章 人可建一郎第488章 朝鮮局勢第50章 死人第105章 匆忙善後第388章 明朝宗室的悲哀第40章 軍需官第660章 包了餃子第60章 猛虎出籠第741章 又到過年時第230章 分道揚鑣第283章 建虜並不笨第179章 兵書第366章 流放東江鎮第97章 聞報震怒第93章 以一敵四第464章 內聖外王第340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第717章 冷麪孫傳庭第818章 虎頭蛇尾第114章 官員俸祿第392章 代善給明軍創造機會第484章 運幾船回大明如何第71章 親近第542章 冷熱寒症第691章 雖遠必誅不是口號第625章 下一次戰事第315章 立威第54章 紅會雛形第492章 藩王會議(2)第585章 奴酋到了第110章 鹽政細節第738章 敢犟嘴就戰場見第631章 授勳第12章 傳言第380章 張縛第43章 早朝第351章 收穫不少第368章 欲仙欲死第538章 如何天降第677章 趕回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