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佯攻丸都

王猛自然不會認同他們的解釋,以天氣惡劣爲由而拒絕執行進攻的命令,這是抗命不尊,是缺乏紀律性的表現,不過,王猛不會以軍法處置他們,因爲他們都是各國的首領,目前還用得着他們,所以必須懷柔。

“本將知道今日天氣極其惡劣,不過,本將並沒有讓你們一定要攻破丸都,難道襲擾丸都城也需要天氣好才行嗎?”王猛厲聲斥道。、

見王猛發火,沃沮王與三韓王等人,皆低頭不語,顯然,他們非常懼怕王猛,從心底的害怕,儘管他們都是一國之君,地位在國內是最高的,不過,小國之君地位遠不如大國臣子,國力和軍力的弱小,決定了他們的地位只能在王猛之下。

“將軍息怒,我等這就回去集結部隊,半個時辰之內一定向丸都城發起進攻。”馬韓王大聲說道。

“將軍息怒,小王這就回去準備。”沃沮王抱拳道。

王猛看向幾人,正色道:“本將只給你們兩刻的時間,兩刻之後必須向丸都城發起進攻,不得有誤無上至尊。”

“是,將軍。”衆人大聲領命道。

王猛揮了揮手,讓他們立即前去備戰,衆人依次離開,並立即返回各自的營地開始整裝備戰。

由於他們執行的是襲擾戰,爲此,心裡的壓力並不是很大,爲了能夠造成襲擾的持續性,各支兵馬都分成了相同的兩組,從而實現輪流襲擾,以疲憊城內的高句麗守軍。

兩刻之後,沃沮與三韓的兵馬開始逼近丸都城。並吹響號角向丸都城發起了佯攻。

見敵軍發起進攻,防守城池的高句麗守將緊張了起來,此刻,大部分的將士都在營房內歇息,畢竟他們累了一夜了。已經異常睏乏,而留守在城牆上的士兵不足三百,如此單薄的兵力,自然是無法守住城池的,爲此,他立即下達命令。讓在大營內歇息的將士全部趕往城牆,準備與攻城的敵軍作戰。

此刻,營房內的高句麗將士纔剛剛打了個盹,正是睡意最濃的時刻,卻突然接到了上城駐守的任務。頓時全都煩躁的直罵娘,不過軍令如山,即便他們再怎麼睏乏,也要執行軍令,這便是士兵的職責。

很快,打着哈欠睡眼惺忪的高句麗將士,拖着兵器,亂糟糟的向城牆上奔去。並在城外敵軍進攻之前,奔上了城牆。

城牆上的寒風很大,爲此。僅僅在城牆上吹了片刻,衆高句麗將士便完全清醒了,不過,身體的疲憊感還是無法消失,畢竟,他們辛苦了一夜。但卻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

城外已經集結起來準備攻城的大軍足有萬餘,而且。豎起了大量的巨型盾牌和雲梯,看上去頗有一股誓要攻破城池的氣勢。

正是這種大規模兵馬的氣勢。讓守衛丸都城的高句麗將領害怕了,所以,纔不顧麾下將士已經疲憊不堪的事實,將他們全部調往城頭。

一夜的寒風讓高句麗兵馬凍死凍傷了五百多人,爲此,此刻在城牆上駐守的高句麗兵馬僅有三千五百將士,兵力相對比較薄弱,不過,依託堅固的丸都城,還是完全能夠守住城池的。

“嗚嗚嗚……”

城外響起了巨大的號角聲,沃沮與三韓兵馬已經開始攻城了,他們舉着巨盾,駕着雲梯迅速向丸都城方向發起進攻,很快就逼近城牆不足一箭之地的位置,並繼續前進。

“放箭,放箭。”防守丸都城的高句麗將領下達了攻擊的命令。

“嗖嗖嗖……”一陣急促的箭雨激射而出,射向了城外進攻的敵軍。

“咚咚咚……”大量的箭矢都落在了巨盾之上,只有少量箭矢射中了士兵的身軀,並給進攻中的大軍造成了一定的損失。

“護城河已經結冰,第一隊衝過去。”一名沃沮將領大聲下達命令,讓麾下的一支十人的刀盾兵衝過護城河。

幾名士兵聞令,舉着盾牌踏上了護城河的冰面,並小心翼翼的向對岸行去。

護城河的冰面剛剛結成不久,儘管氣候極度嚴寒,但冰面的厚度也僅有一寸多,勉強能夠支撐一個人匍匐前行,若是全副武裝的在冰面上行走,是肯定行不通的。

果然,十名士兵剛剛走到護城河的中心,腳下的冰層便開裂了,並瞬間讓他們跌入了冰冷刺骨的河水之中。

護城河的冰層不足以支撐士兵安全行進,這樣一來,攻城的難度就大大增加了,不過,還好他們接到的是襲擾的命令,所以,不用太過擔心。

“撤退,全部撤回去塞外江南最新章節。”沃沮將領下達了撤離的命令。

隨着一聲命令,沃沮兵馬撤到了安全的距離,見沃沮兵馬已經後撤,不願付出傷亡的三韓兵馬也撤離了丸都城城牆的下方,並開始了休整。

在丸都城的城牆上,高句麗將領看着撤離的敵軍,蹙起了眉頭,敵軍剛剛發起進攻不久就撤離了,讓他們失去了大量殲敵的好機會。

“將軍,敵軍剛剛有了些許傷亡便後退,這明顯是佯攻,我軍只需留下少量兵馬駐守城牆即可,沒有必要讓全部將士都駐守城頭,如此,我軍將會疲憊不堪的。”一名部將說道。

“這個本將自然知道,不過,若是下一輪進攻是真的,我軍缺乏防備,丸都城豈不就要丟掉了,本將如何能負起這個責任。”將領責任重大,自然不願意冒險。

很快,沃沮與三韓兵馬又再一次發動了進攻,並再次很快退去,如此持續了多次,讓高句麗將領相信,城外的敵軍的確是在襲擾,爲的便是讓他麾下的兵馬持續防守,從而疲憊不堪。

“傳令,讓將士們返回營房歇息,只留下六百人馬防守城牆。”高句麗將領終於下達了保存銳氣的命令。

在丸都城的王宮之中。高釗正在聽取麾下心腹親兵的彙報,這名親兵以送菜的名義多次混入晉軍大營,並探查到了很多有價值的情報。

“你是說晉軍晚飯後一個時辰就進入營帳歇息了,始終都沒有離開帳篷,也沒有做過任何備戰的行動。”高釗詫異的問道。

“是的。王上,他們一直都是靜悄悄的呆在軍帳內,沒有絲毫的行動。”心腹親兵說道。

高釗聞言,頓時明白是自己判斷失誤了,昨夜的大雪和寒流是在夜半的時候開始的,而在此之前的兩個多時辰。晉軍兵馬沒有做出任何的備戰行動,這就足以說明晉軍兵馬根本就沒有夜間作戰的行動,他的預測是完全錯誤的,但若不是夜間有作戰行動,晉軍兵馬爲何要在大白天的時候歇息呢?這又如何能說得通。高釗顯得有些神經錯亂了。

“這件事情,你還告訴了何人?”高釗凝目看向心腹親兵,低聲問道。

“小人剛剛趕回就直接來見大王了,並沒有告訴別的人。”

高釗放心的點了點頭,正色道:“這件事情不能告訴任何人,知道嗎?”

“大王放心,小人一定不會告訴任何人的。”心腹親兵保證道。

“還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嗎?”高釗看向心腹親兵,意思非常明確。若是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彙報,便可以離開了。

心腹親兵猶豫了片刻,輕聲道:“有一件事情。小人不知該不該說?”說完忐忑的看向高釗。

“但說無妨,說吧!”高釗說道。

心腹親兵想了一下,輕聲道:“大王,在晉軍大營的時候,小人看到大將軍與晉軍主將之間頗爲親密,看上去像是無法不談的好朋友一般。晉軍主將待大將軍頗爲恭敬,並在中軍大帳之中與大將軍秉燭夜談了近兩個時辰。”

高釗聞言。心頭不禁涌起一股怒意,並喝問道:“他們都談了些什麼?”

“大王。小人無法靠近晉軍的中軍大帳,只能在百步之外觀察,所以根本就聽不到他們談話的內容。”心腹親兵如實說道。

高釗自然知道心腹親兵不可能過分靠近晉軍中軍大帳,只不過是憤怒之下隨口問出的話而已。

“來人,來人。”高釗憤怒的大喊道。

“大王特種軍神在都市。”幾名部下聞令奔了過來。

高釗眉頭一皺,正色道:“集結本王的衛隊,將大將軍的家屬和心腹全部抓入大牢。”

“是,大王。”部下應了一聲,轉身前去準備。

“你返回的時候,晉軍在大營內幹什麼?”高釗繼續問道。

“回大王,晉軍大部分仍在休息,有百餘兵馬凌晨的時候前往附近的村落,搶奪了幾百只羊,還有幾百頭牛,騾馬也搶了不少。”心腹親兵如實說道。

高釗並不在乎這些百姓的損失,不過,讓他感到詫異的是,晉軍爲何一直躲在營帳內歇息,並什麼行動都沒有。

“陰謀,晉軍一定有更大的陰謀。”高釗急的在大殿之中踱起了步子。

####

在遼東方向,自從高句麗大將高元改變了進攻的方向,形勢便變得越來越有利,在揮師南下之後,高元與麾下的兵馬,先後佔領了居就、新昌、安市與汶縣等城池,並切斷了遼東首府與南部金州城等城池的陸路聯繫。

不過,高句麗人還是失算了,韓勇的揚州軍團雖然陸戰不是太擅長,但水戰卻是無敵的,在陸路交通無法聯繫的情況下,韓勇派遣部分將士走水路前往遼東南部,並從馬右津渡口運輸大量的軍需物資前往襄平城方向,以維持主力大軍的供給。

對於晉軍走水路維持供給的情況,高句麗人很快就發現了,不過,他們並不擅長水戰,爲此,雖然找到了一些船隻,但卻無法對晉軍的海路運輸線造成實質的影響,從而根本就無法困死晉軍六萬主力。

當然,晉軍主力是不善野戰的揚州軍團,所以,也不敢貿然在開闊地帶與高句麗大軍決戰,居就等城池只能讓高句麗大軍先佔着,他們只要能夠牢牢的控制襄平城,便可以很好的牽制高句麗大軍,讓高句麗大軍不能前往薊城增援燕國,從而爲河北的晉軍主力減輕壓力,若是高句麗大軍一意孤行,硬要前去增援燕國,則高句麗的後勤補給線將會被晉軍切斷,從而無法維持大軍日常所需。

韓勇與王午的這一招以不變應萬變,的確可以很好的控制高句麗大軍,讓高句麗大軍只能在遼東的這一塊小地方折騰。

在居就城之中,高句麗主將高釗住進了縣衙,並將自己的中軍大帳設在了縣衙之中,軍中所有的大事都在縣衙之中研究決定,至於原先住在這裡的縣官,則早就被他們砍了腦袋,並將屍體扔到了城外。

“我軍連續攻陷四座城池,而晉軍主力卻仍舊龜縮在襄平城之中,不肯前來救援,真是一羣縮頭烏龜,王八蛋。”高元求戰不得,憤怒的罵了一句。

高句麗大軍與遼東的晉軍相比,在野戰方面是有不少優勢的,只要是在開闊的地帶作戰,高元有必勝的把握,但若是集中所有力量攻打易守難攻的襄平城,則高句麗人的優勢就蕩然無存了,所以,高元不能讓麾下的將士在攻打襄平城之中消耗實力,而要想辦法將晉軍從城內調出,從而便於他們殲敵,但他的如意算盤顯然沒有打響,不論他與麾下的兵馬佔據了多少城池,晉軍主力始終沒有離開襄平城和首山的跡象,可以說完全忽視了他們的存在,這種感覺,讓高元非常的發狂。

“將軍,既然晉軍龜縮不出,不如我軍繼續南下,攻陷遼東南部的金州城和南關城,並佔據馬右津渡口,將晉軍囤積在那裡的物資全部拿下,如此,晉軍就沒有足夠的物資維持襄平城大軍的供給了。”一名部將正色說道。

高元白了部將一眼,正色道:“金州城與南關城本將早就派遣斥候探查過了,防禦一點也不比襄平城差,且有兩萬大軍駐守,只怕我軍不付出慘重的代價是攻不破這兩座城池的。”

“報,將軍,丸都城方向來人了,是大王的心腹。”一名部下快速奔來彙報道。

第九百一十八章 燕軍潰退第二百零二章 西安平第八百五十章 發現陰謀第三十七章 上元燈會一第七百四十二章 魏軍奔襲襄國第九百三十七章 攻下金州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識破計謀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參觀皇宮第七百章 輜重被截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安排臥底第三百五十四章 渡口血戰第七百八十八章 進攻盛樂城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斯巴達投降第六百三十五章 擒獲張蠔第五百二十四章 攻破下辨城第九百五十八章 逐步蠶食纔是王道第六百八十三章 候霸被圍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兵奇襲第一百一十五章 領取軍糧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燕軍攻城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攻破渡口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皇宮沐浴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發陰陵第五百三十一章 山谷伏兵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安排臥底第二百六十一章 五勝五敗第六章 初入京城第三百零七章 胥浦城下第九百五十二章 燕軍騷亂第一千零一章 後帳有人第八百一十六章 突破易水防線第六百八十六章 剿滅候霸第五百四十六章 再次大破趙軍第七百七十九章 勸降蒲健第一百零二章 爭論不休第三百七十四章 扁頭離開第六百九十六章 人心險惡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羅馬進攻失利第七百六十章 吞併魏國第二百四十八章 前後夾擊第七百二十一章 代王的決定第六百三十八章 曹伏抵達成皋關第五百三十四章 華安的憂慮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重華的對策第三百九十章 鎮守梁州第七百八十章 平州刺史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人計第七百三十六章 燕軍橫渡漳水第六十五章 洗腳水生日求票票第九百零三章 約戰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沃沮歸附大晉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于闐公主第三百二十三章 被蜀國利用了第九百四十三章 還有活口第六百一十一章 鴆殺李農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葛琪的出身第九百零一章 王午大敗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火蔓延第七十四章 上房揭瓦第九百二十章 王午兵發遼東第八百六十八章 勸降叛將第三百三十四章 青羌投手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攻破丸都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醞釀陰謀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沃沮王子第八百章 燕軍撤向高陽第九百四十章 姚襄的毒計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先禮後兵第七百二十章 蔣幹的勸諫第八百三十四章 謝安抵達潯陽城第五百四十三章 主簿謝艾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波斯臣服第六百五十七章 曹伏逃遁第五百五十六章 趙軍回援冀城第八百零二章 燕軍敗走第三百四十六章 北門失守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正面交鋒第七百八十章 平州刺史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發現巢穴第九百九十三章 夜逛洛陽城第六百七十七章 敵情驟變第一百五十六章 強攻陰陵第一百零八章 漁家姑娘第三百七十七章 候霸突襲晉軍大營第二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二十七章 京城陷落第二百二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六百三十八章 曹伏抵達成皋關第六百三十章 進軍龍山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皇帝重傷第八百九十三章 桓溫移師襄陽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皇帝重傷第二百九十五章 叛軍的戰前佈置第四百五十九章 暗流涌動第九十四章 追殺敵將第二百六十七章 收復柴桑第一百二十二章 殲敵一百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先禮後兵第八百七十九章 憤怒的姚襄第一百八十章 論功行賞
第九百一十八章 燕軍潰退第二百零二章 西安平第八百五十章 發現陰謀第三十七章 上元燈會一第七百四十二章 魏軍奔襲襄國第九百三十七章 攻下金州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識破計謀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參觀皇宮第七百章 輜重被截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安排臥底第三百五十四章 渡口血戰第七百八十八章 進攻盛樂城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斯巴達投降第六百三十五章 擒獲張蠔第五百二十四章 攻破下辨城第九百五十八章 逐步蠶食纔是王道第六百八十三章 候霸被圍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兵奇襲第一百一十五章 領取軍糧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燕軍攻城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攻破渡口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皇宮沐浴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發陰陵第五百三十一章 山谷伏兵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安排臥底第二百六十一章 五勝五敗第六章 初入京城第三百零七章 胥浦城下第九百五十二章 燕軍騷亂第一千零一章 後帳有人第八百一十六章 突破易水防線第六百八十六章 剿滅候霸第五百四十六章 再次大破趙軍第七百七十九章 勸降蒲健第一百零二章 爭論不休第三百七十四章 扁頭離開第六百九十六章 人心險惡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羅馬進攻失利第七百六十章 吞併魏國第二百四十八章 前後夾擊第七百二十一章 代王的決定第六百三十八章 曹伏抵達成皋關第五百三十四章 華安的憂慮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重華的對策第三百九十章 鎮守梁州第七百八十章 平州刺史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人計第七百三十六章 燕軍橫渡漳水第六十五章 洗腳水生日求票票第九百零三章 約戰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沃沮歸附大晉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于闐公主第三百二十三章 被蜀國利用了第九百四十三章 還有活口第六百一十一章 鴆殺李農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葛琪的出身第九百零一章 王午大敗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火蔓延第七十四章 上房揭瓦第九百二十章 王午兵發遼東第八百六十八章 勸降叛將第三百三十四章 青羌投手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攻破丸都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醞釀陰謀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沃沮王子第八百章 燕軍撤向高陽第九百四十章 姚襄的毒計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先禮後兵第七百二十章 蔣幹的勸諫第八百三十四章 謝安抵達潯陽城第五百四十三章 主簿謝艾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波斯臣服第六百五十七章 曹伏逃遁第五百五十六章 趙軍回援冀城第八百零二章 燕軍敗走第三百四十六章 北門失守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正面交鋒第七百八十章 平州刺史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發現巢穴第九百九十三章 夜逛洛陽城第六百七十七章 敵情驟變第一百五十六章 強攻陰陵第一百零八章 漁家姑娘第三百七十七章 候霸突襲晉軍大營第二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二十七章 京城陷落第二百二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六百三十八章 曹伏抵達成皋關第六百三十章 進軍龍山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皇帝重傷第八百九十三章 桓溫移師襄陽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皇帝重傷第二百九十五章 叛軍的戰前佈置第四百五十九章 暗流涌動第九十四章 追殺敵將第二百六十七章 收復柴桑第一百二十二章 殲敵一百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先禮後兵第八百七十九章 憤怒的姚襄第一百八十章 論功行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