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沃沮王子

入冬之後,天氣變得更加寒涼,易水附近都飄起了雪花,此時,晉軍已經完全攻破燕軍的易水防線,並先後攻佔易水以北的范陽、容城、故安、方城、涿縣等城池,直逼燕國都城薊城而去。

燕國不足十萬大軍,無力抵擋晉軍的鋒銳,只得撤回薊城附近,並在治水北岸構築最後的防線,意圖堅守待援。

而就在晉軍攻破易水防線後不久,桓衝與麾下的十萬荊州軍團也抵達了易水北岸,並與三十萬晉軍主力匯合在一起,如此一來,晉軍的兵力便高達四十萬,顯得更加強大,這給薊城方向的燕國兵馬造成了更大的壓力。

此時,在薊城之中,燕王慕容俊顯得無比緊張,晉軍四十萬兵馬已經逼近,而燕國負責駐守的兵馬卻僅有十萬,其中,包括薊城的近衛軍和附近各縣城的地方守軍。

這些力量相比晉軍,顯得弱小了很多,若是晉軍發起全面進攻,並不寬闊的治水是擋不住晉軍進攻鋒芒的,而易守難攻的薊城也未必能夠抵擋多長時間,所以,當務之急是必須有足夠的援兵抵達薊城,如此,才能守住薊城,甚至發起反擊。

燕王慕容俊與麾下的幾名心腹臣子,正在大殿內商議如何禦敵,一名心腹走了進來。

“我軍主力抵達什麼位置了。”慕容俊見心腹進入大殿,連忙問道。

“回王上,我軍主力已經抵達昌黎,估計十日之內便可返回薊城。”心腹如實說道。

“十日,居然還需十日,十日之後只怕薊城已經被晉軍攻破了。”慕容俊不滿的呵了一聲。

大殿內的衆臣子聞言,皆是渾身一震。並不由自主的低下了頭顱,主力突襲遼東,這是燕王慕容俊自己定下的策略,此刻自然必須承擔這麼做的後果,這個必須由慕容俊自己來承擔,怪不得別人。

慕容俊冷靜了一下。接着問道:“濊貊、扶余,還有挹婁,他們有什麼表態沒有,他們是否已經大營援助我大燕國。”

“回王上,暫時還沒有確切的消息。”心腹正色說道。

“這麼久了,居然還沒有消息,真是急死本王了。”慕容俊焦急的說道。

“王上不必着急,濊貊、扶余和挹婁等三國,距離薊城足有數百里。消息自然不會這麼快傳來,既然我大燕給出如此優厚的條件,並講述脣亡齒寒的危害,臣認爲,這三國一定會發兵救援我大燕的。”一名臣子正色說道。

“是啊!王上,濊貊等三國一定會響應我大燕的號召,率領大軍增援我大燕國的。”另一名臣子,也跟着應道。

有了臣子的安慰。慕容俊的心情好了許多,不過。晉軍四十萬主力大軍逼近薊城的壓力是無法卸除的,所以,慕容俊的心情自然不是很好,並仍舊懷有深深的憂慮。

“報,王上,代國派遣大將拓跋流雲。統領五萬大漠鐵騎增援我大燕,如今距離薊城僅有三五日的路程。”就在這時,傳來了代國援兵即將抵達薊城的消息。

慕容俊聞言,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代國派遣援兵前來救援。這自然是極好的消息,有了這五萬援兵,燕軍守住薊城的勝算就非常大了。

“好,太好了,代王果然仗義,有了代國的增援兵馬,我大燕的實力將大增,若是扶余等國能夠調兵增援,就更好了。”慕容俊興奮的說道。

“王上放心,扶余等三國一定會派兵前來增援的。”一名臣子連忙說道。

“是啊!是啊!脣亡齒寒的道理,任何人都能明白,扶余等三國不論多寡都會派遣援兵前來增援的。”衆多臣子皆隨聲附和。

燕王慕容俊閉上眼睛,仔細的計算了起來,眼下,薊城附近的燕國兵馬有十萬,代國增援的兵馬是五萬大漠鐵騎,十七萬燕軍主力也會在十日後抵達,如此,大燕國用來防守薊城的兵馬便高達三十二萬,若是濊貊、扶余、挹婁三國能夠派遣八萬援兵,那麼,大燕國的兵力便可高達四十萬,與進攻的晉軍兵力將不相上下,如此,晉軍就不佔任何優勢了,至於晉軍的遼東偏師,交給高句麗、沃沮和三韓等小國牽制就可以了,也不用太過擔憂。

一想到自己可以親自指揮四十萬大軍與進攻的晉軍對抗,慕容俊的心情就顯得格外的興奮並充滿豪氣,他相信四十萬聯軍一定可以戰勝晉軍,並徹底將晉軍擊敗。

#####

在南新城方向,自從戰勝三韓聯軍之後,王猛與麾下的三千大軍,便進入了南新城之中,並等候三韓首領的歸附。

半日後,三韓首領收攏了六千兵馬,其中能戰之兵足有五千,在收攏這些兵馬之後,三韓首領讓一千傷兵返回三韓,並統領剩餘的五千兵馬奔向南新城,以歸附王猛。

“將軍,三韓首領統領五千兵馬前來歸附。”一名部將走入中軍大帳,大聲彙報道。

王猛麾下的幾名部將聞言,皆是驚訝的張大了嘴巴,並在內心讚歎王猛有識人之明。

“恭喜將軍,三韓首領居然真的前來歸附了,這大大出乎我等的預料。”一名部將拍起了馬屁。

“敢問將軍,如何能判斷出,三韓首領是真心歸附的呢?”另一名部將連忙詢問道。

王猛笑着說道:“三韓已經連續兩次被我軍打敗,可謂是肝膽俱碎,若不歸附我大晉,豈不要遭受亡國滅族之災,這個風險,他們不會不考慮的,所以,本將便可以肯定,他們一定會歸附我大晉,並且,其麾下的兵馬,還會任由我軍差遣。”

“高明,將軍高明啊!”部將又開始拍馬屁。

王猛笑而不語。

很快,三韓首領便帶領少量兵馬進入南新城,而更多的兵馬則留在城外,隨時聽候命令。

“將軍。我等已經收攏五千兵馬,隨時聽候將軍的號令。”剛剛見到王猛,馬韓王便表忠心的說道。

“將軍,我三韓國內還可調兵兩三萬,只要將軍需要,隨時可以調往帶方郡。”辰韓王客氣的說道。

王猛聞言大爲高興。點了點頭,正色道:“你們三韓時常會遭受倭人的襲擾,國內的兵馬就不用調動了,只需五千兵馬相助我軍即可。”

“將軍下一步有何打算,我們聽候命令。”牟韓王大聲問道。

王猛緩緩轉身,指着地圖,正色道:“這裡是樂浪郡,旁邊是沃沮,據斥候回報。沃沮三萬大軍已經進入樂浪郡,國內守軍不足一萬,這是個很好的機會,本將打算統領大軍進攻沃沮老巢白山城,並迫使沃沮投降我大晉,你們覺得如何?”說完看向三韓首領。

“好主意,小王同意。”馬韓王立刻就同意了。

“將軍,沃沮是小國。力量與三韓相差無幾,不過。他們卻一直歸附高句麗,而高句麗卻是強大的多,我軍加在一起才八千,對付沃沮或許綽綽有餘,但若是高句麗大軍增援沃沮,我軍只怕會很麻煩啊!”辰韓王顯得非常的擔憂。

牟韓王聞言。也擔憂了起來,並正色說道:“將軍,高句麗的大軍極爲善戰,雖然相比大晉還是差了很多,不過。數量佔據了很大的優勢,將軍以三千精銳加上我三韓的五千兵馬,也未必能夠佔據優勢啊!”

王猛自然早就考慮到高句麗的因素了,不過,遼東的襄平城方向已經傳來消息,高句麗的主力大軍已經離開丸都,並進入遼東郡境內,並即將與遼東郡境內的晉軍對陣,所以,高句麗是沒有能力增援沃沮的,而對於這一切,三韓首領卻毫不知情。

“本將自有對策,你們就不用擔心了,明日一早便出發向白山城進發,兩日之內必須抵達白山城,第三日破城。”王猛正色說道。

“這……”三韓首領面面相覷,顯然,王猛的要求有些太狂妄了。

王猛就知道他們會是這種表情,頓了片刻,不容置疑的說道:“本將有足夠的把握對付沃沮,你們不用擔心,只管放心進軍即可。”

“既然將軍已經胸有成竹,我們遵令。”馬韓王點頭表示同意。

辰韓王與牟韓王對視了一眼,也點頭表示同意,。

隨後,三韓首領返回城外,將第二日拔營進攻沃沮的命令,傳達了下去,並要求大軍做好出徵的準備。

第二日一早,王猛麾下的三千晉軍精銳與三韓首領麾下的五千兵馬離開了帶方郡,浩浩蕩蕩的向沃沮的老巢白山城方向奔去。

晉軍精銳採取了急行軍,爲此,僅僅用了一日一夜的工夫便抵達距離白山城不足二十里的位置,並紮下營盤,準備歇息並等候還遠在身後幾十裡以外的三韓大軍。

晉軍三千兵馬逼近白山城,自然立即就被沃沮的斥候發現了,並立即返回白山城彙報情況。

此時,沃沮王已經統領三萬大軍進入樂浪郡,留守白山城的是沃沮王子和其麾下的一萬兵馬,另外,還有幾名負責輔佐王子的謀士。

沃沮王子年紀不大,正是血氣方剛的青年,在父親的羽翼下,生活的很是舒心,沒有什麼事情可以讓他煩惱,如今,作爲沃沮王的父親親率大軍進入樂浪郡,留守沃沮的責任全都落在了他的肩上,不過,沃沮王子絲毫沒有感受到壓力,在他心中,根本就不存在憂患意識。

此刻,沃沮王子正摟着兩名俊俏的小姑娘,盡情的親暱,表情極爲陶醉。

“王子,不好了,有一支兵馬正向白山城殺來。”斥候奔回白山城,向沃沮王子彙報道。

“混帳,誰讓你進來的。”沃沮王子正在興頭上,被斥候這麼一打擾,立即就失去了八成的興致,心頭自然憤怒不已。

斥候一愣,趕緊識趣的向外退去。

“等等,你剛纔說,有一支兵馬殺來了,有多少人,是何人的隊伍。”沃沮王子突然反應過來,連忙問了一句。

斥候停下腳步,大聲道:“王子,是晉國的部隊,足有三千之衆。”

“就只有三千兵馬?你看清楚了沒有?”沃沮王子鬆開懷中的女子,再次問道。

“王子,的確只有三千兵馬,我看的清清楚楚。”斥候連忙說道。

沃沮王子聞言,眼神之中立馬露出了興奮的神色,他突然產生了讓父親刮目相看的想法。

在父親的身邊,他總是沒有立功的機會,也時常被父親訓斥,如今,機會就在眼前,他豈能錯過,他甚至已經開始設想大勝晉軍,並生擒晉軍將領的情景了,屆時,他的父親一定會笑容可掬的拍着他的肩膀,對他大加讚賞一番。

“哈哈!來得好,來得好,這正是小王我揚名立萬的大好機會,絕對不能錯過,傳令下去,集結全部兵馬,準備向晉軍發起進攻。”沃沮王子興奮的說道。

沃沮王子的命令,很快就傳達了下去,兩名留守白山城的謀士,在得知這一消息之後,立即向沃沮王子所在的殿內奔去。

“王子,萬萬不能出城迎敵啊!”一名謀士見到沃沮王子,大聲勸道。

“王子,留守白山城的一萬兵馬並非我軍精銳,未必是晉軍三千兵馬的對手,萬一不能取勝,後果不堪設想啊!”另一名謀士也跟着勸道。

沃沮王子聞言,心頭極爲不快,這是他揚名立萬的大好機會,他不想有人攪了他立功的機會,於是,厲聲呵斥道:“我沃沮幾百年來,之所以一直臣屬高句麗,就是因爲像你們這樣貪生怕死之輩太多了,否則,何至於如此,滾開,你們都給小王滾開。”說完擡腳踢打二人,讓二人離開。

兩名謀士見無法勸阻王子,只得商量其它的辦法,隨後,一名謀士離開白山城,向樂浪郡方向狂奔而去,準備將這裡的情況告訴沃沮王,讓沃沮王儘快率軍返回白山城,以應對這一危機,而另一名謀士則跟隨沃沮王子出征。

很快,一萬沃沮大軍便準備完畢,沃沮王子讓其中的五百老弱留下,其餘近一萬兵馬隨他向晉軍營地方向殺去。

第二百一十一章 欲加之罪第四百三十三章 城防佈置第一百七十九章 睹物思情第九百一十章 小創燕軍第一百八十八章 金絲甲第三百一十二章 深入虎穴第九百九十五章 除夕的街道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重華的對策第二十八章 淫亂後宮第四百五十六章 援兵及時趕到第五十九章 香消玉殞第八百七十六章 販棗子第七十七章 體貼入微第四百一十一章 蜀軍火攻第二百四十八章 前後夾擊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攻陷薊城第五十七章 華夏聖地求票票第四百九十章 叛軍龜縮成都第九十六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五百七十章 回師南鄭第六百六十二章 敵軍潰散第四百二十二章 火燒落鳳坡第八百七十五章 王午坐鎮兗州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攻破木鹿城第六百三十四章 逼敵出戰第三百五十五章 江面閱兵第九百五十八章 逐步蠶食纔是王道第五百二十九章 楊宋奴自刎第五百四十三章 主簿謝艾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火燒糧倉第六十八章 四海樓第一百七十九章 睹物思情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焚營滅敵第九百九十七章 收買計劃第七百八十五章 騎兵決戰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尤利安稱帝第二十七章 京城陷落第七百八十二章 募兵五萬第五百六十章 鳥鼠山伏擊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中計後撤第八十六章 立志投軍第八百零六章 燕國打算和談第七百二十五章 南王北王第六十三章 天王石虎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兵第四百九十二章 狙殺叛將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犍陀羅歸附大晉第八百八十章 姚襄分兵突襲第八十八章 官兵襲來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割肉之刑第八十八章 官兵襲來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寒流襲來第四百四十七章 殺向蜀國皇宮第三百六十六章 火燒趙軍水寨第七十九章 易容術第一千零五章 好人做到底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上遼東第四百四十四章 口含油紙送信第五十四章 棒打鴛鴦第三十六章 韓晃脫險第五百二十九章 楊宋奴自刎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先禮後兵第三百一十四章 晉康帝病危第九百一十三章 親自偵查第九百九十八章 成功說服第八百九十二章 朝廷授意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蘭兒聽話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偷渡海峽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亮勸降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各懷鬼胎第五百八十三章 暗度渭水第六百零四章 姚襄的三條計策第五百一十三章 晉軍集結仇池邊境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沃沮歸附大晉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陰毒計劃第八百九十六章 姚襄的進攻計劃第一百二十一章 冤家路窄第二百一十一章 欲加之罪第九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四百八十一章 益州要變天第三百一十四章 晉康帝病危第八百七十六章 販棗子第二百四十六章 磨山剿匪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燕軍攻城第五百一十六章 向下辨城進軍第四百四十二章 佯攻成都第四百九十八章 再次攻佔成都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吐谷渾偷襲涼州第三百三十一章 日漸消瘦的戰馬第十四章 母子情深第九百三十七章 攻下金州城第六百零八章 反間計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恆河渡口第一百八十八章 金絲甲第一百七十二章 活捉‘桃豹’第九百七十一章 認祖歸宗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薩珊王朝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大破龜甲陣第四百四十一章 三種下場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張網以待
第二百一十一章 欲加之罪第四百三十三章 城防佈置第一百七十九章 睹物思情第九百一十章 小創燕軍第一百八十八章 金絲甲第三百一十二章 深入虎穴第九百九十五章 除夕的街道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重華的對策第二十八章 淫亂後宮第四百五十六章 援兵及時趕到第五十九章 香消玉殞第八百七十六章 販棗子第七十七章 體貼入微第四百一十一章 蜀軍火攻第二百四十八章 前後夾擊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攻陷薊城第五十七章 華夏聖地求票票第四百九十章 叛軍龜縮成都第九十六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五百七十章 回師南鄭第六百六十二章 敵軍潰散第四百二十二章 火燒落鳳坡第八百七十五章 王午坐鎮兗州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攻破木鹿城第六百三十四章 逼敵出戰第三百五十五章 江面閱兵第九百五十八章 逐步蠶食纔是王道第五百二十九章 楊宋奴自刎第五百四十三章 主簿謝艾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火燒糧倉第六十八章 四海樓第一百七十九章 睹物思情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焚營滅敵第九百九十七章 收買計劃第七百八十五章 騎兵決戰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尤利安稱帝第二十七章 京城陷落第七百八十二章 募兵五萬第五百六十章 鳥鼠山伏擊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中計後撤第八十六章 立志投軍第八百零六章 燕國打算和談第七百二十五章 南王北王第六十三章 天王石虎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兵第四百九十二章 狙殺叛將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犍陀羅歸附大晉第八百八十章 姚襄分兵突襲第八十八章 官兵襲來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割肉之刑第八十八章 官兵襲來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寒流襲來第四百四十七章 殺向蜀國皇宮第三百六十六章 火燒趙軍水寨第七十九章 易容術第一千零五章 好人做到底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上遼東第四百四十四章 口含油紙送信第五十四章 棒打鴛鴦第三十六章 韓晃脫險第五百二十九章 楊宋奴自刎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先禮後兵第三百一十四章 晉康帝病危第九百一十三章 親自偵查第九百九十八章 成功說服第八百九十二章 朝廷授意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蘭兒聽話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偷渡海峽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亮勸降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各懷鬼胎第五百八十三章 暗度渭水第六百零四章 姚襄的三條計策第五百一十三章 晉軍集結仇池邊境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沃沮歸附大晉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陰毒計劃第八百九十六章 姚襄的進攻計劃第一百二十一章 冤家路窄第二百一十一章 欲加之罪第九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四百八十一章 益州要變天第三百一十四章 晉康帝病危第八百七十六章 販棗子第二百四十六章 磨山剿匪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燕軍攻城第五百一十六章 向下辨城進軍第四百四十二章 佯攻成都第四百九十八章 再次攻佔成都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吐谷渾偷襲涼州第三百三十一章 日漸消瘦的戰馬第十四章 母子情深第九百三十七章 攻下金州城第六百零八章 反間計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恆河渡口第一百八十八章 金絲甲第一百七十二章 活捉‘桃豹’第九百七十一章 認祖歸宗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薩珊王朝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大破龜甲陣第四百四十一章 三種下場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張網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