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章 蔣幹的勸諫

蔣幹擡頭看向華安,正色道:“華將軍,末將聽說貴部六萬主力大軍,已經撤離臨水城,並在鄴城西門外紮下大營,不知是否屬實!”

華安點了點頭,回道:“確有此事,我軍之中出了一些亂子,將士們擅自脫離陣地,讓蔣將軍見笑了。”

“哦,原來傳言都是真的,那華將軍打算如何處置。”蔣幹輕聲試探道。

華安自然明白蔣幹此來,一定有所企圖,但具體是何企圖,卻無從得知,爲此,輕聲說道:“我軍目前的情形極爲棘手,具體該如何處置,本將仍在考慮之中。”

見華安尚在猶豫之中,蔣幹連忙上前一步,抱拳道:“華將軍,眼下大晉朝廷先是貶去了將軍都督益州和梁州的軍務,緊接着便派遣官員,收回了將軍賞賜給部下將領的田地,這直接導致將軍麾下大軍的軍心渙散,末將大膽推測,這僅僅是個開始,若是將軍沒有雷霆的反制手段,日後,朝廷還會繼續爲難將軍,到時候,只怕將軍的下場……”說到一半,蔣幹故意停了下來。

華安聞言,似乎有些明白蔣幹此來的意圖了,於是,輕聲問道:“以蔣將軍之見,本將應該如何反制朝廷,以保全自己。”

見華安似乎有些心動,蔣幹連忙抱拳道:“以末將之見,將軍當以雷霆手段,脫離大晉朝廷,自立爲君,如此方爲上策。”說完目不轉睛的看向華安。

華安聞言,佯怒道:“蔣幹。大晉朝廷待你不薄,破格冊封你爲平北將軍,你爲何能有如此大逆不道的想法,你就不怕本將上奏大晉朝廷,治你的罪嗎?”

蔣幹浸淫宦海,也算深通察言觀色之術,從華安的語氣和細微表情,可以看出華安並不是真的非常生氣,而是有佯怒的成分。

“將軍說的是,大晉朝廷確實待末將不薄。但這麼多年來。待將軍也是信任有加,如今,卻因爲一個小小的謠言,開始逐步削弱將軍的實力。讓將軍麾下將士陷入軍心渙散的境地。今日所受到的待遇。只怕就是日後蔣幹所受到的待遇,天子被架空,以士族掌控朝政的大晉朝廷。終不是我等貧寒子弟的久留之地,所以,末將也不得不爲自己的將來打算啊!”蔣幹輕聲說道。

華安聞言,徹底明白了蔣幹此來的企圖,原來蔣幹前來拜訪,是爲了勸說自己造反,但據聰士秘密彙報,這個蔣幹是冉閔的死忠派,對冉閔忠心耿耿,爲何會突然關心自己呢?他背後的動機是什麼呢?

華安笑了笑,輕聲道:“蔣將軍,你我相見不過數次,也談不上有多深的交情,你爲了讓本將脫離困境,可謂是煞費苦心啊!本將就不明白了,你這到底是爲了什麼?”

見華安詢問自己,蔣幹連忙回道:“將軍,末將這麼做,除了幫助將軍之外,也是爲了我華夏一族,不被蠻夷之輩欺凌,試想,在大晉朝廷之中,就以將軍北伐之心最爲堅決,若是將軍被奪了兵權,最得意的一定是燕代兩國,屆時將軍不在河北,燕代聯軍南下進攻,末將與蘇亥、王午幾位將軍,一定無力守住河北之地,到時候,河北就將再次處在異族的鐵騎之下,若出現如此情形,我輩之罪也。”說完眼角居然流出了一絲淚痕。

雖然蔣幹說的是繪聲繪色,甚至還流出了一絲淚痕,讓華安頗受感動,但華安總感覺蔣幹的話中,似乎透露着些許期滿,也許,他一心爲了對抗異族勢力是真心的,但除此之外,似乎還另有目的,而這個目的是什麼,華安暫時還不得知,不過,潛伏在蔣幹府邸的聰士,會查清一切的。

“蔣將軍心繫我華夏一族,本將甚爲感動,不過,本將畢竟是大晉的將領,若行叛逆之舉,只怕,天下人人得而誅之啊!”華安誇讚蔣幹一句,並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蔣幹聞言一喜,從此刻開始,他便能感覺到,華安對反叛大晉朝廷已經有了打算,只需再加一把火,就可以促成此事。

“華將軍無需有此擔心,只要將軍以天下爲念,下定決心脫離大晉朝廷,末將願攜魏國所有大軍,全力支持將軍,有末將協助,將軍便不用懼怕任何人的反對。”蔣幹抱拳,正色說道。

此刻,蔣幹麾下實際控制的大軍有五萬之衆,蘇亥與王午麾下的兵馬,理論上也是效忠冉智的,至少不會反對自己,若是蔣幹等人站在自己一邊,的確可以大大提高自己自立的底氣和實力,這讓華安放心了不少。

見華安沉吟不語,似乎正在作着激烈的思想鬥爭,蔣幹連忙趁熱打鐵道:“華將軍,貴部大軍已經羣情激奮,如今箭已經在弦上,將軍必須立即做出決斷,絕不可猶豫不決,以讓自己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華安自然早就不想讓朝廷拖自己的後退,並在王猛的一番勸說之後,下定了最終的決心,此刻,蔣幹也主動前來支持,這就更加讓華安穩定了決心,並決定立即行動,以免夜長夢多。

“本將效忠大晉已久,終不願失去臣子的名分,以都督之地稱王,聽調不聽宣,效仿當今燕王與涼王,不知可否?”華安直言不諱的說道,並想聽聽蔣幹的看法。

蔣幹聞言,微微驚了一下,不過,他很清楚,若能嚮慕容俊和張重華一樣,南面稱王,與稱帝是沒有太大區別的,只不過是低調一些而已,於是抱拳道:“將軍的忠心,讓末將極爲感動,既然將軍不願失去臣子的名分,南面稱王也未嘗不可,只是將軍要立即決斷,絕不可拖延日久,以免夜長夢多。”

華安點了點頭,輕聲道:“多謝蔣將軍提醒,本將知道該怎麼做了。”

見華安已經下定決心自立,蔣幹抱拳道:“既然將軍想通了就好,末將告退。”說完轉身離開華安的中軍大帳。

蔣幹走後,華安在中軍大帳之中,仔細的思考了起來,此刻,他麾下的大軍足有幾十萬,雖然不一定全部是一心忠於自己的心腹,但在這麼多年裡,幾乎所有的將領都受到了自己優厚的賞賜,而朝廷派遣的官員,卻收回了自己賞賜給衆將士的田地,因此,華安認爲自己麾下的主力大軍,應該會支持自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如今,蔣幹也對自己表示全力的支持,如此一來,華安又有了魏國十餘萬主力大軍的支持。

在黃河南北,蒲洪、姚襄、張遇、魏統等降服大晉不久的將領,對大晉朝廷是毫無忠誠可言,因此,他們也一定不會爲了維護大晉朝廷,而向自己發起進攻,不過,若是自己處於不利境地,趁火打劫倒是極有可能的。

在大晉核心的荊州和揚州,倒是存在大晉的另外兩支主力,荊州軍團和揚州軍團,荊州軍團主將桓溫,擅長作戰,麾下大軍的實力,也非常的強悍,的確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但華安知道,桓溫並不是一個忠心的將領,據潛伏在桓溫身邊的聰士回報,桓溫日夜訓練士卒,常懷有反心,因此,荊州軍團不會成爲大晉朝廷最忠實的依靠。

而揚州軍團,雖然實力也非常強大,但其主將殷浩是個空有名望,而無統領軍隊才華的浮誇子弟,揚州軍團兵力雖多,但卻只能謹守揚州,保境安民,根本沒有與自己麾下主力大軍爭鋒的實力,況且,自己昔日的兄弟,已經控制了揚州軍團三成的兵力,只要自己以兒時情誼大加籠絡,便可對揚州軍團釜底抽薪,因此,揚州軍團根本不足爲懼。

至於,南方的交州軍團、廣州軍團、江州軍團、寧州軍團,因爲沒有大的戰事,且人口不多,因此,兵馬很少,根本不值一提。

西北的涼國,對關中平原始終存有覬覦之心,因此,華安在離開關中的時候,纔將王猛留下,並賴着涼國名將謝艾不還,以讓涼國失去圖謀關中的實力,華安相信,只要在關中留下數萬精銳兵馬,便足以震懾涼國,確保關中的安全,確保自己的根基。

如今,對華安威脅最大的便是北方的燕國和代國,燕代聯軍的兵馬最多,若是進行全面的戰爭動員,組建五十萬以上的大軍,是毫無壓力的,因此,華安重點要防備的仍是北方的燕代兩國,而對其他幾個方向,進行嚴密的監視即可。

而華安監視的重點,自然是鎮守荊州的桓溫軍團了,這支軍團處在華安的後背方向,對華安所部大軍的威脅最大,萬一桓溫軍團與燕代聯軍同時發難,華安與麾下的主力軍團,便難以抵擋,萬一大軍戰敗,將不得不放棄洛陽城附近的城池,退入關中平原,以潼關天險,徐圖良策。

思慮再三之後,華安決定給桓溫寫封信,以桓溫勞苦功高爲由,全力支持桓溫稱王,以利用桓溫內心的野心,讓其與自己處於同樣的境地,以消除荊州軍團的威脅。

第七百五十三章 戰車出擊第二百二十七章 嬉戲第五百四十七章 煉丹爐都炸碎了第九百九十九章 奔向江南第二百一十七章 萬狼谷第五百四十章 西北驚變第六百四十一章 滎陽城大火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吐谷渾偷襲涼州第三百九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八十章 論功行賞第九百三十七章 攻下金州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降援兵第五百九十七章 候霸的陰謀第九百二十八章 全城同慶第七百一十章 招降冉閔第一章 北伐遺恨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岸探查第三百四十一章 攻下建康城纔是最重要的第七百二十五章 南王北王第八百五十一章 醉酒泄露身份第二百三十四章 龍虎二營第九百三十四章 王午準備進攻第九百六十章 送禮物第五百一十一章 楊宋奴稱公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亮勸降第五百九十四章 石鑑的陰謀第四百八十九章 繞過雒城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冰塊守城第五百三十三章 智取下辨城第六百五十章 慕容恪的擔憂第一百七十八章 班師回朝第三百五十五章 江面閱兵第五百三十一章 山谷伏兵第九百六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五十一章 山賊反撲第八百三十九章 謝安當官第六百三十四章 逼敵出戰第十四章 母子情深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進駐白山城第六百九十三章 攻打襄國第三百九十三章 西鄉城牧場第六百三十五章 擒獲張蠔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內應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于闐歸附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尉遲順被困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坐等賊來第九百一十五章 華安返回王宮第二百八十四章 屯田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突圍第一百一十三章 痛下殺手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晉軍逼近易水第七百二十一章 代王的決定第九百四十一章 王午按兵不動第五百九十七章 候霸的陰謀第七十九章 易容術第一百三十四章 晉軍劫營第一百五十六章 強攻陰陵第六百三十三章 免戰牌第五百四十六章 再次大破趙軍第八百八十七章 姚襄撤離任城第八百零四章 絆馬索第六百二十八章 攻打成皋關第八百七十四章 經營兗州第七百八十一章 燕軍放棄魯口城第九百八十七章 全城尋找第一千一把六十九章 斯巴達軍團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攻破渡口第七百六十四章 謝艾迴姑臧第二百零一章 韓勇的殺手鐗第九百二十五章 王午抵達遼東第七百九十二章 逃出盛樂第五百零二章 單車刺史第三百三十七章 覆巢之下無完卵第九十九章 再遇艄公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冰塊守城第二百零九章 大棘城第七百三十二章 分兵兩翼第七百一十章 招降冉閔第四百零四章 獠人巢穴第八百二十三章 謠言四起第三百三十四章 青羌投手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瓦拉第二百六十七章 收復柴桑第八百九十六章 姚襄的進攻計劃第九百九十二章 不夜城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開始行動第六百五十九章 張進的選擇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人計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皇叔第三百七十七章 候霸突襲晉軍大營第三百九十三章 西鄉城牧場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日耳曼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烤肉第三百三十四章 青羌投手第七百三十八章 按兵不動第八百五十九章 孤立華安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代桃僵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戰前夕第三百九十六章 攻上南鄭城頭第八百三十九章 謝安當官
第七百五十三章 戰車出擊第二百二十七章 嬉戲第五百四十七章 煉丹爐都炸碎了第九百九十九章 奔向江南第二百一十七章 萬狼谷第五百四十章 西北驚變第六百四十一章 滎陽城大火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吐谷渾偷襲涼州第三百九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八十章 論功行賞第九百三十七章 攻下金州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降援兵第五百九十七章 候霸的陰謀第九百二十八章 全城同慶第七百一十章 招降冉閔第一章 北伐遺恨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岸探查第三百四十一章 攻下建康城纔是最重要的第七百二十五章 南王北王第八百五十一章 醉酒泄露身份第二百三十四章 龍虎二營第九百三十四章 王午準備進攻第九百六十章 送禮物第五百一十一章 楊宋奴稱公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亮勸降第五百九十四章 石鑑的陰謀第四百八十九章 繞過雒城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冰塊守城第五百三十三章 智取下辨城第六百五十章 慕容恪的擔憂第一百七十八章 班師回朝第三百五十五章 江面閱兵第五百三十一章 山谷伏兵第九百六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五十一章 山賊反撲第八百三十九章 謝安當官第六百三十四章 逼敵出戰第十四章 母子情深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進駐白山城第六百九十三章 攻打襄國第三百九十三章 西鄉城牧場第六百三十五章 擒獲張蠔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內應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于闐歸附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尉遲順被困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坐等賊來第九百一十五章 華安返回王宮第二百八十四章 屯田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突圍第一百一十三章 痛下殺手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晉軍逼近易水第七百二十一章 代王的決定第九百四十一章 王午按兵不動第五百九十七章 候霸的陰謀第七十九章 易容術第一百三十四章 晉軍劫營第一百五十六章 強攻陰陵第六百三十三章 免戰牌第五百四十六章 再次大破趙軍第八百八十七章 姚襄撤離任城第八百零四章 絆馬索第六百二十八章 攻打成皋關第八百七十四章 經營兗州第七百八十一章 燕軍放棄魯口城第九百八十七章 全城尋找第一千一把六十九章 斯巴達軍團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攻破渡口第七百六十四章 謝艾迴姑臧第二百零一章 韓勇的殺手鐗第九百二十五章 王午抵達遼東第七百九十二章 逃出盛樂第五百零二章 單車刺史第三百三十七章 覆巢之下無完卵第九十九章 再遇艄公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冰塊守城第二百零九章 大棘城第七百三十二章 分兵兩翼第七百一十章 招降冉閔第四百零四章 獠人巢穴第八百二十三章 謠言四起第三百三十四章 青羌投手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瓦拉第二百六十七章 收復柴桑第八百九十六章 姚襄的進攻計劃第九百九十二章 不夜城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開始行動第六百五十九章 張進的選擇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人計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皇叔第三百七十七章 候霸突襲晉軍大營第三百九十三章 西鄉城牧場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日耳曼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烤肉第三百三十四章 青羌投手第七百三十八章 按兵不動第八百五十九章 孤立華安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代桃僵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戰前夕第三百九十六章 攻上南鄭城頭第八百三十九章 謝安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