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參觀皇宮

在皇宮完全修繕完畢之前,華安已經前來視察了很多次,也早就看出了皇宮的大體效果,不過,以前每次視察的時候,總能看到很多凌亂的建築材料和忙碌的工匠身影,而這些扎眼的工匠和建築材料的存在,或多或少的影響了皇宮的威嚴和氣派,而這一次就不一樣了,所有的工匠已經全部離開,建築垃圾自然也是沒有的,如此,皇宮展現出應有的豪華和氣派。

“好,非常好,看上去比模型氣派多了。”華安一邊行進一邊誇讚道。

“王上,此處便是正殿,是日後皇上上朝的地方,要不要進去瞧瞧。”一名官員,輕聲問道。

華安聞言,點頭道:“好,進去看看。”說完向正殿方向行去。

正殿是一座非常龐大的建築,在胡虜攻陷洛陽城的時候,遭到了很嚴重的損毀,樓宇基本廢掉,底座和臺階也損壞的非常嚴重,不過,模子還在,而爲了修繕正殿,洛陽城的府庫着實拿出了不菲的銀兩,負責修繕皇宮的工匠,有近三分之一都是一直在正殿附近忙碌的,尤此可見,正殿的重要性。

正殿殿宇的四周是高大的檯面,往下四周是一級級的臺階,臺階的最下面又是一片更大的空地,而華安等人就站在這片空地上。

走到第一級臺階前,華安邁步之前,擡頭看向眼前的正殿,眼神之中充滿了一股熾熱,這裡便是日後大晉朝廷處理政事的地方,也是整個大晉的權力中心,而在這座大殿之中,日後,將站滿整個大晉最有權勢的人物。想想都讓人覺得神往。

通往大殿的臺階很多,足有幾十階,華安與麾下的衆心腹,邁着臺階,一步步的走向了正殿,在抵達正殿門口的平臺時。華安停了下來,並沿着正殿的四周轉了一圈,由於這個平臺很高,爲此,站在這裡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遠處洛陽城的景色,當然,由於皇宮的宮牆還是遮擋了部分視線,爲此,靠近皇宮近處的宮外景色反而看不見。不過,站在這裡,幾乎可以看到皇宮內部的所有地方,着實是一處非常好的觀景臺。

這處平臺的高度,比華安北王宮正殿的平臺還要高出丈許,畢竟,這裡是皇宮的正殿,理應更加高大和氣派。當初,華安建造北王宮的時候。自然也是考慮到不能僭越,所以,才故意將北王宮正殿的平臺高度降低了丈許。

站在平臺的西側,華安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北王宮大殿和大殿四周的平臺,畢竟,兩處正殿都在高處。宮牆是遮擋不了的。

在正殿的四周欣賞了一刻之後,華安帶着麾下的心腹,大步走進正殿內部,並來到了皇帝上朝的地方。

正殿的內部非常的豪華,是整個皇宮。花費裝修費用最多的殿宇,畢竟,這裡是整個皇宮的核心,外國來的使節都將在這裡覲見大晉皇帝,爲此,必須要建設的豪華一點,如此,才能顯示大晉的物產豐富,體現大晉朝廷的強大,從而讓番邦使者對大晉懷有敬畏之心,這樣一來,番邦自然就不敢與大晉朝廷爲敵了,大晉的威望便可以威懾整個天下。

華安與麾下心腹走進了正殿,並仔細的欣賞了起來,對於皇宮正殿的華麗程度,衆人全都讚不絕口,並紛紛誇讚工匠們的巧奪天工。

就在衆心腹將精力放在欣賞皇宮正殿的豪華裝飾之際,華安卻將目光緊緊的鎖在了正前方的龍椅之上。

這把龍椅是工匠們花費了很大的精力新打造的,自然是日後大晉皇帝所做的龍椅,爲了打造這把龍椅,可是花了華安不少銀兩,不過,龍椅更是朝廷的象徵,爲此,這個錢是不能省的,該花的錢還是要花的。

“王上,這裡正是太氣派了,難怪花了這麼多錢。”一名將領,大聲說道。

“王上,日後,我們就在這裡商議政事嗎?”一名文官看向華安,大聲問道。

顯然,他已經發現華安一直盯着龍椅,爲此,更是明白了華安心裡的想法,所以,才這麼大膽的問了起來。

華安聞言,心裡微微一動,顯然,他是非常希望自己能夠成爲這裡的主人的,不過,此時時機還不成熟,爲此,華安還不能表現出強烈的稱帝心思。

“朝廷已經遷都,要不了多久,皇上就會抵達洛陽城,日後,這裡是皇上和衆大臣商議政事的地方,本王若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與各位商議,仍舊還是在北王宮,你們可不許亂說話啊!”華安微微斥責了這名屬下,不過,語氣並不嚴厲,彷彿就是隨口一說罷了。

而華安如此輕描淡寫的斥責自己的屬下,顯然是有些不合理的,畢竟,屬下所說的話,是有大逆不道嫌疑的,若華安真的對朝廷充滿忠心,並誓死不肯背叛當今皇帝,顯然要將嚴厲斥責這名屬下,並告誡所有人,不許這有這有的言論,甚至,還要當着所有屬下的面,重申自己對當今皇帝的忠心,而華安卻並沒有這麼做,這說明什麼,這足以說明,此時的華安,對皇帝的忠心已經非常薄弱了,也就是說,只要時機成熟,華安隨時可以取代當今皇帝,並自己坐上龍椅。

華安這一輕描淡寫的情緒,讓所有心腹屬下都明白了他的想法,並立馬聯想到朝廷的遷都,畢竟,只要朝廷遷都洛陽城,就將直接處在華安的控制之下,而這樣一來,華安雖然不是真正的皇帝,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架勢,已經初露端倪了,這些心腹屬下,都已經跟隨華安很久了,他們對朝廷,對大晉皇帝根本沒有什麼感情,在他們的心裡,唯一值得效忠的,便只有華安一人,所以,即便華安對皇帝存有叛逆之心。他們也不會反對,而且,在他們的心裡,還是非常渴望華安能夠篡位自立的,畢竟,只要華安坐上龍椅。那麼,他們的地位自然也就會跟着上升,從而擁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利益,試想一下,大好的機會就在眼前,又有何人不想封侯拜相呢?

當然,衆心腹還是可以看出,華安暫時還沒有篡位的計劃,爲此。自然也不會急着表忠心,他們見那名官員被華安輕聲斥責了一句,便三緘其口,再也不敢用言語試探華安了。

“王上,據江南傳來的消息,皇上的鑾駕早在大半個月之前就已經離開建康城北上了,相信,很快就會抵達洛陽城了。我們要做好迎接纔是啊!”王三看向華安,輕聲說道。

“是啊!王上。建康城距離洛陽城雖有數千裡的距離,但也就一兩個月的行程罷了,我們還是要儘快做好迎駕的工作纔是啊!”又一名官員說道。

華安聞言,思索了片刻,疑惑道:“時間過得真快啊!都大半個月了,想必皇上的鑾駕應該走到一半了。不過,爲何王將軍沒有消息送來呢?臨走的時候,本王再三告誡王將軍,只要迎到皇上的鑾駕,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將此消息彙報上來。而且,伴駕之後,每日都要彙報皇上鑾駕停留的位置,如此,我等也好做好迎駕的準備啊!可這麼長時間過去了,王將軍應該早就與皇上的鑾駕匯合了纔對,爲何到現在還沒有任何消息。”

衆心腹聞言,也是大吃一驚,他們只知道王猛帶領五萬大軍,前去迎駕了,卻沒人知道,王猛居然一直沒有傳回迎到皇帝鑾駕的消息,這讓所有人都感到驚詫不已,畢竟,根據江南細作傳回的消息,皇帝的鑾駕在大半個月之前已經離開建康城,並向洛陽城方向而行了,爲何,這麼長時間了,王猛還沒有傳回迎到皇帝鑾駕的消息,難道這其中有什麼變故不成。

至此,所有人的心裡都忐忑的起來,畢竟,這是一件大事,是不可輕視的大事件。

“王上,難道皇上的鑾駕出了意外?”一名心腹屬下,大聲猜測道。

另一人則蹙眉道:“就算皇上的鑾駕出了意外,王將軍也會在第一時間,將這件事情告訴王上的,爲何王將軍沒有彙報任何消息呢?難道王將軍也遭受了意外?”說完驚詫的看向華安。

“怎麼可能,王將軍麾下足有五萬精銳大軍,實力不可小覷,一般的盜賊山匪根本奈何不了,就算遭到大批敵軍,也不可能沒有回來送信的士兵啊!”一名將領大聲反駁道。

顯然,這名將領是有實戰經驗的將領,他知道王猛與麾下的五萬精銳大軍,是不可能被大批敵軍完全圍困的,五萬人馬數量是如此的龐大,總會有人突破重圍,並在第一時間將情況彙報到洛陽城,而如今,王猛卻並沒有送來絲毫的消息,這似乎表明,王猛根本就沒有遇到皇帝的鑾駕,而皇帝的鑾駕出發了這麼久,還沒有被王猛迎上,這裡面有什麼問題,所有人都不清楚。

“荊州軍最近可有異常?”華安看向身旁的王三,輕聲問道。

王三聞言,微微愣了一下,隨即說道:“回王上,自從我軍在洛陽城周邊集結重兵,荊州軍就顯得非常的老實,如今,大部分都駐紮在襄陽城附近,並沒有什麼異常情況。”說完看向華安。

華安聞言,心裡頓時有譜了,他微微點了點頭,輕聲道:“這麼說來,荊州軍主力仍舊在襄陽城附近,這樣的話,王猛麾下的五萬精銳兵馬,便不會有任何的對手,也就是說,我軍五萬精銳兵馬,沒有任何問題,而王猛卻沒有送來絲毫的消息,這便足以證明,皇帝的鑾駕走得太慢了,還沒有與王猛匯合罷了。”說完看向麾下衆心腹。

“都大半個月了,皇上的鑾駕,走得也太慢了吧!”

“是啊!就算日行三十里,也早該抵達汝陰城了。”

“會不會是皇上的鑾駕走了另一條路北上,而沒有經過汝陰城啊!”

“不會,皇帝鑾駕的行進路線,早就已經確定好了,怎麼可能會隨意更改,一定是攜帶的行禮太多,耽誤了行進的速度。”

衆心腹,你一言我一語的爭論了起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意見,並都認爲自己的看法是正確的。

“報,王上,汝陰城剛剛傳回消息,皇上的鑾駕已經渡過淮水,此刻,應該已經快要抵達汝陰城了。”就在華安麾下衆心腹爭論不休的時刻,汝陰城方向終於傳回了消息。

衆人聞言,終於大大的鬆了口氣,皇帝的鑾駕總算與王猛麾下的兵馬匯合了。

不過,此時,衆人的心裡仍舊非常疑惑,畢竟,從建康城距離汝陰城只有短短的數百里,爲何要走上大半個月呢?是什麼原因導致隊伍行進的如此之慢呢?

“皇上的鑾駕,爲何大半個月了,纔剛剛渡過淮水,是什麼原因讓其行進的如此之慢?”華安連忙問道。

親兵聞令,立即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全都認真的訴說了一遍。

華安與麾下的衆心腹聞言,頓時恍然大悟,原來皇帝司馬聃在橫渡江水的時候非常不幸的感染了風寒,而且還有暈船的現象,若是不顧一切的快速向北行進,皇帝那孱弱的身體,很有可能受不了如此強烈的顛簸,從而造成病情加重,爲此,只有乘坐步輿,一路上走走停停,凡是遇到條件好一些的城池,便會留下來歇息一日,如此,速度自然就慢了許多,這樣難怪王猛一直沒有消息送來。

“王上,照目前的情況看,皇上的鑾駕,只怕要在兩個月之後,才能抵達洛陽城啊!”一名官員正色說道。

“是啊!王上,看來我們沒有必要急着準備迎駕之事了,兩個月之後再準備也是不晚。”又一名心腹說道。

顯然,衆心腹在知道皇帝龍體欠佳之後,便很清晰的意識到,皇帝的鑾駕在短時間內是不會抵達洛陽城了,也就是說,他們沒有必要急着準備迎駕的事宜了。

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斯巴達軍團第六百六十二章 敵軍潰散第六百四十八章 鄴城嚴重缺糧第一百八十七章 褚裒第八十五章 如意算盤第四百七十章 醫文二脈第八百六十八章 勸降叛將第六百六十一章 強攻孟津渡口第六百三十五章 擒獲張蠔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人計第六百七十四章 鄴城不缺糧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上遼東第六百九十章 抵達朝歌第六百六十二章 敵軍潰散第七十一章 脫離虎口第六百二十章 劉顯稱帝第二十四章 驍將陳雄第七百四十二章 魏軍奔襲襄國第四百四十六章 向成都發起進攻第七百一十四章 可惡的士族官員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大豐收第一百五十六章 強攻陰陵第一百四十五章 後備力量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購買硫磺第九百四十九章 高釗會見慕容德第七百五十二章 糧道被斷第五百九十章 王猛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突圍第八百零二章 燕軍敗走第八百章 燕軍撤向高陽第八百一十二章 晉軍敗退第三百一十九章 叛軍主將的憂慮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尤利安第一百三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九百六十五章 華安的隱秘計劃第八十九章 固守第七百七十三章 王猛增援幷州第三百七十一章 連夜撤離第二百零五章 權宜之計第二百一十三章 世子的野心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于闐歸附第六百四十一章 滎陽城大火第二十四章 驍將陳雄第二百五十三章 嬰兒啼哭第二百二十六章 溫泉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尉遲順第三十八章 上元燈會二第六百八十五章 蛇已出動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俘虜作亂第六百九十五章 燕軍攻破襄國第三百四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四百一十四章 驚慌失措的李勢第五百九十六章 驅除胡人第五百四十五章 謝艾大破麻秋第八百七十八章 全部繳獲第六百四十四章 破敗的洛陽城第七百一十一章 魏主殞命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皇叔第五百六十一章 偏僻小路第七百四十五章 攻下鄴城第一百八十八章 金絲甲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天竺都督府第八百二十五章 罷兵言和第九百零八章 三路追擊第九百三十七章 攻下金州城第五百九十二章 帝位三易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的壓力第四百六十三章 招撫還是剿滅第七百二十二章 燕軍向魯口進軍第三百零一章 平叛要恩威並施第一百章 官升一級第二百八十一章 風水寶地第七百二十四章 桓溫的決定第五百九十六章 驅除胡人第九百二十六章 王午的進攻計劃第四百四十八章 做龍椅的感覺第三百四十九章 趙軍多路潰敗第四百二十九章 濟世平天下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進駐白山城第三百二十六章 京城危急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瓦拉第九百六十八章 燕軍撤離易水第五百五十三章 攻破始昌城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嵩山道觀第三百零六章 南越族叛軍的野心第十一章 月下暢飲第五百零九章 政變時機來臨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亮勸降第七百五十一章 慕容恪南下第九百零三章 約戰第四十九章 山賊巢穴第七十一章 脫離虎口第三百三十二章 偷襲建康城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高釗逃離第八百二十六章 蘭陵城下第八百五十四章 慕容燕侍寢第九百八十三章 舞姬敬酒第六百二十八章 攻打成皋關第四百四十二章 佯攻成都第七百七十八章 離間計
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斯巴達軍團第六百六十二章 敵軍潰散第六百四十八章 鄴城嚴重缺糧第一百八十七章 褚裒第八十五章 如意算盤第四百七十章 醫文二脈第八百六十八章 勸降叛將第六百六十一章 強攻孟津渡口第六百三十五章 擒獲張蠔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人計第六百七十四章 鄴城不缺糧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上遼東第六百九十章 抵達朝歌第六百六十二章 敵軍潰散第七十一章 脫離虎口第六百二十章 劉顯稱帝第二十四章 驍將陳雄第七百四十二章 魏軍奔襲襄國第四百四十六章 向成都發起進攻第七百一十四章 可惡的士族官員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大豐收第一百五十六章 強攻陰陵第一百四十五章 後備力量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購買硫磺第九百四十九章 高釗會見慕容德第七百五十二章 糧道被斷第五百九十章 王猛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突圍第八百零二章 燕軍敗走第八百章 燕軍撤向高陽第八百一十二章 晉軍敗退第三百一十九章 叛軍主將的憂慮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尤利安第一百三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九百六十五章 華安的隱秘計劃第八十九章 固守第七百七十三章 王猛增援幷州第三百七十一章 連夜撤離第二百零五章 權宜之計第二百一十三章 世子的野心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于闐歸附第六百四十一章 滎陽城大火第二十四章 驍將陳雄第二百五十三章 嬰兒啼哭第二百二十六章 溫泉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尉遲順第三十八章 上元燈會二第六百八十五章 蛇已出動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俘虜作亂第六百九十五章 燕軍攻破襄國第三百四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四百一十四章 驚慌失措的李勢第五百九十六章 驅除胡人第五百四十五章 謝艾大破麻秋第八百七十八章 全部繳獲第六百四十四章 破敗的洛陽城第七百一十一章 魏主殞命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皇叔第五百六十一章 偏僻小路第七百四十五章 攻下鄴城第一百八十八章 金絲甲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天竺都督府第八百二十五章 罷兵言和第九百零八章 三路追擊第九百三十七章 攻下金州城第五百九十二章 帝位三易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的壓力第四百六十三章 招撫還是剿滅第七百二十二章 燕軍向魯口進軍第三百零一章 平叛要恩威並施第一百章 官升一級第二百八十一章 風水寶地第七百二十四章 桓溫的決定第五百九十六章 驅除胡人第九百二十六章 王午的進攻計劃第四百四十八章 做龍椅的感覺第三百四十九章 趙軍多路潰敗第四百二十九章 濟世平天下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進駐白山城第三百二十六章 京城危急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瓦拉第九百六十八章 燕軍撤離易水第五百五十三章 攻破始昌城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嵩山道觀第三百零六章 南越族叛軍的野心第十一章 月下暢飲第五百零九章 政變時機來臨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亮勸降第七百五十一章 慕容恪南下第九百零三章 約戰第四十九章 山賊巢穴第七十一章 脫離虎口第三百三十二章 偷襲建康城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高釗逃離第八百二十六章 蘭陵城下第八百五十四章 慕容燕侍寢第九百八十三章 舞姬敬酒第六百二十八章 攻打成皋關第四百四十二章 佯攻成都第七百七十八章 離間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