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無題

安喜縣外已成了巨大的人員聚集地。

中山、常山、高陽三郡受災的百姓,得到消息的,基本都往這邊彙集。甚至就連拓跋氏治下的代郡以及幽州范陽郡都有人南下。

至八月底,營地向外擴充,人員疏散,共在安喜、蠡吾、魏昌設了十餘個賑災營地。

安喜縣的規模最大,不算邵勳帶來的軍兵,災民人數超過了一萬二千。

隨着源源不斷的糧食自博陵魯口鎮西運,災民們慢慢緩了過來,臉上漸漸有些血色了。

可惜的是,很多人倒在了糧食抵達的前夜——主要是老弱婦孺。

安喜縣外立了很多新墳,同時也開發了很多舊墳。

餓急眼了的人,你別指望他還是理智的。舊墳裡只剩枯骨了,一樣被災民們挖出來煮着吃。營養肯定是沒有的,多半是自己騙自己罷了。

小孩子悲傷來得快,去得也快。

醜奴、春葵兩人繞着一輛馬車,嬉笑玩鬧。

頭裹黃巾的災民路過時,有時候會停下來看着二人,並逗他們幾下。

很難想象,不到一個月前,可能就是他們這幫人把倆小兒丟進釜中,準備煮着吃了。

倉廩足而知禮節,一點沒錯。

邵勳讓人牽來了他的坐騎。

老夥計差一點就被宰了製成肉脯。

可能它怎麼也不會想到,在公卿大將眼裡萬金不換的神駿戰馬,歸宿不是沙場,而是大鍋。

邵勳騎馬出去轉了半個時辰就回來了,臉色不是很好看。

“地沒法種了。”他找了個樹墩坐下,嘆息道:“洪水衝下來的東西太多,沖走的東西也太多,一年半載內緩不過來了。放牧或可,種地卻難了。”

衝來的是泥沙、亂石、竹木乃至各種奇奇怪怪的東西,沖走的則是耕作多年的土壤營養物質。

當然可以勉強種地,但收成會很感人。

考慮到最多再過兩個月,運河就要封凍了,屆時轉運糧食會十分困難,真的能支持這些災民盡數活到第二年秋收嗎?太勉強了,代價也太大。

或許,可以考慮讓一部分精壯去外地就食,減輕寶貴的糧食消耗。

留一部分家庭相對完整的人——如果不完整,那就湊完整——花一整個秋冬的時間來清理土地,爲明年的春耕做好準備。

說穿了就是糧食不夠,長途轉運損耗太大。

今年雖然沒打仗,但賑災產生的消耗,足以吞噬一整年的財富生產盈餘,甚至還不夠。

“大王,毛參軍來了。”楊勤輕聲彙報道。

“讓他過來。”

“毛參軍”當然就是毛邦了。

他是燕國內史,但一直兼領幕職,並未完全脫離中央。原因就是邵勳對他寄予厚望,隨時會調他回來。

他是永嘉十年二月出任燕國內史的,至今四年半了。

劉翰在的時候,他得心應手。

劉翰一走,管理起來就很費勁了。無他,在地方上沒根基。

如果不管什麼事,你好我好大家好,那當然幹得下去。

如果想要做出一番成績,就比較麻煩了。

邵勳觀察了年餘,已經決定把他調出幽州,再待下去意義不大。

毛二已經洞悉地方上盤根錯節的關係,對縣鄉民情有相當瞭解,熟悉官場運作,不是缺乏經驗的嫩雛了,或可給他一張白紙,看看能畫出什麼來。

醜奴、春葵二人玩累了,撲進了邵勳的懷裡。

邵勳摸着他們的頭,看着大步行來的毛二,微笑點頭。

“邵師。”毛二躬身行禮,目不斜視。

“帶了多少糧食過來?”邵勳問道。

“糧六萬斛、雜畜三千頭。”毛邦回道。

“怎麼來的?”

“學生一家一家討來的。”毛邦說道:“得知邵師坐鎮中山,燕國豪族不敢怠慢,紛紛慷慨解囊。”

“出息了。”邵勳讚道。

很多外地來的官員,在地頭蛇面前真沒多大面子。

毛二能討來這麼多糧肉,一是燕國名士劉翰的遺澤;

“燕國還幹得下去不?”邵勳突然問了一句。

“邵師,我……”毛邦瞬間有些臉紅。

“罷了,有點爲難你了。沒兵、沒錢、沒糧,與豪族子弟吃吃喝喝,坐而論道,大家都說你好。可若要向他們動刀子,怕是你自己先死得不明不白。”邵勳擺了擺手,道:“來高陽吧。高陽內史遭災後,棄城而逃,不知所蹤,過陣子州里會遣人抓捕。你先來高陽國,把這四縣之地整飭好。這個郡不大,遭災嚴重,豪族損失也很大,不太成氣候了,比你在燕國容易打開局面,下個月就來當高陽內史吧。”

“遵命。”毛邦鬆了一口氣,應道。

“我給你留一些人。隨我來。”邵勳溫和對倆小兒笑道:“再去玩一會。”

醜奴懂事地帶着妹妹離開了。

春葵還有些不情願,拽着邵勳的衣角。

邵勳笑了笑,道:“罷了。”

彎腰把春葵抱起,然後帶着毛邦來到外間,指着遠處密密麻麻的茅草窩棚,說道:“給你留幾千人,半是壯丁,半是健婦,你讓他們在高陽城下種地。男丁農閒時操練,是不是擔心缺人?好,我給你留五十親兵,由他們帶着練。只要種個兩三年地,有一次豐收,錢糧就有了,屆時農兵也練得差不多了,再管理全郡,是不是得心應手?”

“學生一定辦好。”毛邦說道。

“知道辦什麼嗎?”

“度田、編戶、收稅、練兵。”

“不錯。”邵勳說道:“辦好這些事,你就可再進一步了。”

不遠處升起了裊裊炊煙。

災民們用神聖的目光看着一個個瓦罐,嗅着罐中散逸而出的飯香,不知不覺間,有人潸然淚下。

沒經歷過這種苦,很難理解他們對糧食的崇拜。

邵勳步入一片營地。

正在做飯的災民們見了,紛紛拜道:“大王。”

“天天見面,拜什麼拜?不如省點力氣。”邵勳笑罵道。

衆人起身。

“該做飯做飯,該吃飯吃飯,別管我,我就隨便走走。”邵勳又道。

衆人這才散去。

邵勳隨意站在一個破帳篷前,這裡擠了七八個青壯。

“家人都沒了?”邵勳找了個木樁坐下,把春葵放到地上,問道。

亂世中人,沒那麼矯情。況且過了這麼多時日,他們早就可以相對從容地談論已經過去的苦難了。

“被水沖走了。”

“你等是何打算?”

幾人對視一眼,齊聲道:“大王活我,此再造之恩,願隨大王而去。”

“跟我走,那可遠了。”邵勳說道。

“阿爺,我跟你走。”春葵突然仰起臉,脆生生地說道。

“哦?你叫我什麼?”邵勳笑道。

春葵害羞得低下了頭,還有些難過。

“好好好。”邵勳又把她抱起,道:“水災之中遇到你,此謂天意。天意不可違,我多個女兒又何妨?”

春葵驚喜地擡起頭,眼睛瞬間亮了,待看到邵勳正對着他笑時,又把頭埋到了他懷裡。

那七八個青壯用羨慕的目光看着這個小女孩。

他們打拼一生,也未必能有什麼富貴。但這個小女孩就運氣逆天,一下子成了樑王的女兒,可能是他們一輩子難以企及的高峰。

“你們跟着我,只要敢打敢拼,女人、屋宇、田地、錢財都會有的。”邵勳瞟了他們一眼,道:“又想要過上好日子,又不想付出些什麼,斷然是不成的。入冬之後,糧食緊張,中山、常山、高陽等郡恐難就食,可願隨我去平陽?”

“願。”幾人毫不猶豫,大聲道。

說罷,出了窩棚,繼續巡視營地。

所過之處,招呼聲、叫喊聲、歡呼聲不絕於耳。

在這個營地內,有人曾是莊客,有人曾是部曲,有人曾是豪強,甚至還有士族子弟,此刻全都落魄地聚在一起,無分彼此。

他們此刻只有一個身份:災荒孑遺之人。

而讓他們艱難存活下來的只有一人:大晉樑王。

這一年的經歷,對這些人而言,可能到死都難以忘懷。

如果足夠幸運活到壽終正寢,興許可以對圍坐在火爐邊的孫子們暢談:“當年阿翁跌跌撞撞,餓得前胸貼後背,將死之際遇到了從天而降的樑王,得以活了下來。”

“當年有個世家子弟,和我睡一條草蓆,晚上還磨牙哩。”

“當年有個小吏,收稅時兇得要死,遭災後被人吃了。”

“當年有個知書達理的富家女,和她睡一次只要給半塊人肉脯。”

如果自己給自己加戲的話,還可以吹下牛:“當年樑王邀我從軍,因顧念你們阿婆未去,王甚爲惋惜,說他痛失一員猛將。”

吹到最後,直到老太婆再也聽不下去了,纔算告終。

雖是吹牛,但夜深人靜之時,回憶起當年那堪稱滅頂之災的苦難,亦不覺潸然淚下。

哭的是什麼,自己都弄不清了,反正只知道難過。

這一輩子,聞水災而色變。

這一輩子,聽不得任何人說樑王的壞話。

這一輩子,活得掙扎又痛苦,唯願子孫們富足平安。

九月十五,眼見着高陽等地的局勢日漸好轉,邵勳遂南下鉅鹿,視察災後重建情況。

隨其南下之諸郡精壯不下二萬,人皆裹黃巾,時人俗謂“黃頭軍”。

第九十六章 指點第一百五十章 金谷園的海棠第八十八章 農事與辦公第二十四章 老登行(上)第1348章 國防義務(月票加更6)第1152章 圍獵第990章 面見(上)第808章 站直了,別躲!第805章 汾水(上)第二十二章 決勝第1103章 應對第一百四十八章 行路見聞(下)第九十四章 求援第1319章 遼海西南第六十三章 望日第一百四十四章 出動第1392章 沒了(爲盟主真的還想再佛五百年加第1285章 團聚第三十章 塑造第1314章 調動(上)第五十四章 拜訪第1126章 籌建與成果第一百九十一章 恩威並施第六十四章 兩個皇帝第三十章 塑造第1242章 在途第1335章 意志的比拼第五十章 走(爲盟主大筒木月加更)第一百六十五章 驚險第一百八十三章 決斷難做第十八章 相國第一百四十二章 兩路進兵第1192章 獵場第六十八章 造橋第一百七十五章 間歇期、積蓄期第二十三章 首次交鋒第1192章 獵場第五十二章 南陽與秦州第1147章 斷後與潰退西晉爵位制度第二十二章 重臣們第1031章 土斷與商(上)第四十九章 涼州鴟苕第1287章 初心第925章 歸正第811章 鴻篇鉅著第二章 朝議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塢第一百二十二章 試探第六十四章 擺駕河內第1011章 蕭關善後(上)第1387章 風化第二百章 蛻變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第884章 陣腳第二章 部曲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路見聞(上)第四十八章 斬出個未來第七十六章 討價還價第一百九十六章 堵截(上)第九十三章 汝南行(上)第七十一章 推演第三十七章 平昌樓第978章 登基(下)第1132章 當世庾公第三十六章 搗巢(下)第810章 疫第一百二十一章 文石津第1268章 兒女之事第1380章 新差事(上)第1286章 最後階段第一百六十三章 兵發第1100章 取捨第八十二章 遲到的驚喜第1292章 陪伴第1402章 練手(下)第1429章 鹿子苑第1195章 新門路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軍神速(下)第1270章 輯文第987章 第一次朝賀(下)第1288章 新人第800章 崇明觀第836章 過河!第八十九章 吞併友軍是優良傳統第一百六十章 出發第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902章 莽出來的戰機第五十九章 夜宴之二第七十章 左膀右臂第七十七章 紀功碑第846章 燃料第1340章 堆積的量變第1140章 挺進再挺進第七章 文昌殿第一百五十四章 第一屆全體大會第二百零二章 人心與對症下藥(上)第1349章 處置關於涼州入援洛陽兵力第七十九章 一日破一寨
第九十六章 指點第一百五十章 金谷園的海棠第八十八章 農事與辦公第二十四章 老登行(上)第1348章 國防義務(月票加更6)第1152章 圍獵第990章 面見(上)第808章 站直了,別躲!第805章 汾水(上)第二十二章 決勝第1103章 應對第一百四十八章 行路見聞(下)第九十四章 求援第1319章 遼海西南第六十三章 望日第一百四十四章 出動第1392章 沒了(爲盟主真的還想再佛五百年加第1285章 團聚第三十章 塑造第1314章 調動(上)第五十四章 拜訪第1126章 籌建與成果第一百九十一章 恩威並施第六十四章 兩個皇帝第三十章 塑造第1242章 在途第1335章 意志的比拼第五十章 走(爲盟主大筒木月加更)第一百六十五章 驚險第一百八十三章 決斷難做第十八章 相國第一百四十二章 兩路進兵第1192章 獵場第六十八章 造橋第一百七十五章 間歇期、積蓄期第二十三章 首次交鋒第1192章 獵場第五十二章 南陽與秦州第1147章 斷後與潰退西晉爵位制度第二十二章 重臣們第1031章 土斷與商(上)第四十九章 涼州鴟苕第1287章 初心第925章 歸正第811章 鴻篇鉅著第二章 朝議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塢第一百二十二章 試探第六十四章 擺駕河內第1011章 蕭關善後(上)第1387章 風化第二百章 蛻變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第884章 陣腳第二章 部曲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路見聞(上)第四十八章 斬出個未來第七十六章 討價還價第一百九十六章 堵截(上)第九十三章 汝南行(上)第七十一章 推演第三十七章 平昌樓第978章 登基(下)第1132章 當世庾公第三十六章 搗巢(下)第810章 疫第一百二十一章 文石津第1268章 兒女之事第1380章 新差事(上)第1286章 最後階段第一百六十三章 兵發第1100章 取捨第八十二章 遲到的驚喜第1292章 陪伴第1402章 練手(下)第1429章 鹿子苑第1195章 新門路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軍神速(下)第1270章 輯文第987章 第一次朝賀(下)第1288章 新人第800章 崇明觀第836章 過河!第八十九章 吞併友軍是優良傳統第一百六十章 出發第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902章 莽出來的戰機第五十九章 夜宴之二第七十章 左膀右臂第七十七章 紀功碑第846章 燃料第1340章 堆積的量變第1140章 挺進再挺進第七章 文昌殿第一百五十四章 第一屆全體大會第二百零二章 人心與對症下藥(上)第1349章 處置關於涼州入援洛陽兵力第七十九章 一日破一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