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0章 新差事(上)

貞明四年正月底,太子又得到了新差事:天子將萬象院、天工院交給其管理,並以諸葛恢幕僚範汪爲萬象院監、新任太子洗馬崔燾爲天工院監——在此之前,此兩院不設院監,向由天子親管。

二月上旬南郊祭天完畢之後,一應文檔盡數與東宮交割。

作爲現階段太子不多的能插手的事務,他還是很感興趣的。

二月初八午後,邵瑾修書之餘,抵達了龍鱗殿,召見了兩院院監。

範汪、崔濤二人也是新官上任,粗粗瞭解了一下之後,驟得召見,一時間也沒太多話好說,只能先從比較好着手的的地方講起。

“殿下,萬象院現有學士三人,即葛洪、虞喜、申紹。洪現居於武陵,喜居於丹陽、紹則遷居東萊。”範汪說道:“朝廷爲葛洪、虞喜專闢驛道,凡百餘程,水陸館驛近百,安置驛戶三百六十餘家,農田、林草、水泊五百又十餘頃。”

“這麼多?”邵瑾吃驚道。

“正是。”範汪說道:“蓋因通往此二郡之驛程,魏晉便荒廢許久,傳遞一份消息,若無朝廷專派特使,往往輾轉遷回,耗時數月之久,頗誤事也。僕昔在諸葛道明軍中,往武陵傳訊,多臨時遣使,或騎驢騾,或乘舟,乃至步行,十分艱難。朝廷往武陵方向專闢驛程,一下子方便太多了,也快多了。故沿途郡縣官員請將此驛程用作朝廷書信傳遞、將吏公私往來。”

“此不無道理。”邵瑾說道:“天下現有多少驛戶?”

“應只有數千。”範汪不是管這個的,只能給個概數:“且多集於北地,南方有千餘戶便不錯了。”

所謂“驛戶”,其實是民籍,只不過他們從事這個行業而已,大部分是傷殘、退伍老兵安置之所,連帶其家人,給幾頃農田、林草,許其對外營業,承擔國家的驛傳任務。

這個職業非常古老很早就有了,歷朝歷代也發展驛傳,總體而言是越往後驛道越多、驛站越多、驛戶也越多,國家在這上面開支也越大——錢糧、田地、牲畜補貼等等。

這個行當發展到唐代基本上到頂了,就像北方農業的畝產發展到唐代也基本上到頂了一樣。彼時陸路平均三十里一驛,驛站往往修建了非常不錯的院落(住人),有附屬於驛站的農田(種糧)、草場(餵馬)、林地(樵採做飯),允許對外營業賺錢,極大便利了公私往來和消息傳遞。

唐代有很多詩往往帶“驛”字,蓋因文人墨客也喜歡住驛站,無他,環境清幽、整潔,有的驛站甚至有荷花池塘可供觀景,收費也不貴。

到了後期唐政府維持不下去了,於是將驛站承包給地方富戶,不收錢,不收稅,但朝廷也不再補貼,基本上很好地承擔了官員往來、軍情傳遞的任務。

漢魏以來的驛站當然不能和唐代比,差遠了,整個體系很不健全,密度也沒那麼高,尤其是南方,更是存在大片空白缺失地帶。再加上戰爭的摧殘,急需重建——對很多郡縣而言,其實是第一次建設驛站。

“若天下廣設驛站,需要多少驛戶?又要多少馬匹?”邵瑾問道。

“若百里一驛,至少十萬戶、驛馬七八萬匹。”範汪說道:“大驛站備馬數匹,小驛站靠健步送信。”

“不可能!”邵瑾還是有點數字概念的,一聽就覺得太誇張了。

“天子在北地度田,清理豪族,以後會需要的。”範汪提醒道。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皇權不彰,地方多委於豪族,那麼本來就沒那麼多消息需要傳遞,朝廷和地方相安無事即可,自然不需要那麼多驛站。

再引申一點,那就是中央集權有中央集權的好處,同時也要付出相應的代價,比如官僚機構的膨脹、驛站的鋪開等等。

這些其實是中央集權的“基礎設施”,不能缺少的,相對應的就是財政開支的增長。

而如果還是秦漢以來那一套,全國官員只有數千乃至萬餘,大部分靠地方自治,那麼財政開支確實可以小一點——漢代官員七八千,魏晉一萬出頭,唐一萬八九千,北宋近三萬,南宋四萬,明十幾萬,官員的增多,意味着以前朝廷不管的現在也要管了,總體而言是一步步集權。

官員增多了,驛站也會增多,都是一體兩面的事情。

邵瑾聽完後,默然良久,幾乎都忘記今天是過來幹嘛的了。

“歷代開國之初,官員往往沒那麼多,但越往後越多,殿下須細思之。”範汪說道:“另者,國初荒地亦多故可廣開職田、祿田,營種糧食、果蔬、桑麻,只要有足夠的官奴便可。但越往後,荒地越少,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卿此言何意?”邵瑾問道。

範汪行了一禮,道:“僕只是憂心罷了。”

邵瑾狐疑地看了他一眼。

範汪是父親安排的,應不至於反對度田,他應該是真的擔心。

“你有何良策?”邵瑾又問道。

“殿下,臣昨夜苦思良久,覺得或可在萬象院上做文章。”範汪回道。

“哦?”邵瑾有了點興趣,道:“卿可直言。”

任何有利於統治的事情,他都可以嘗試,尤其是事關朝廷命脈的錢糧。

“鄴城申紹以‘浮力’進院士,聽聞已可指導造船,妙用多矣。”範汪說道:“若有好船,從交州廣運香料、蔗糖、檀香等物北上,獲利不下十倍,乃至數十倍,當可彌補國用不足。”

邵瑾想了想,撫掌而笑,道:“孤食肉,頗離不開香料,卿言是也。”

範汪亦笑道:“便是將來運得多,香料價愈廉,然買的人更多,獲利也會更多。”

“如此,孤明矣。”邵瑾感慨道:“怪不得陛下對貨殖之事如此看重。”

範汪點頭稱是。

與此同時,他悄悄觀察了下太子的表情,發現他沒有慍怒之色後,便放下了心。

兩年之前,太子對這些可不怎麼感興趣的。現在讓你知道辯經辯到最後還是要吃飯,興許就不一樣了。

“虞喜、葛洪以何進學士?”邵瑾問道。

“虞仲寧以算學、天文進學士,葛稚川以醫進士。”範汪回道。

邵瑾緩緩點頭。

在他看來,虞喜的價值就比申紹小很多了。

父親倒是很喜歡算學,說處處用得着。邵瑾承認這點,但他覺得現有的算學已然夠用了,還需要更復雜的嗎?有用嗎?

他也就這點問過父親,父親默然良久,只說他太功利了。

他難以理解,不過——罷了,就當養個閒人好了。

葛洪以醫而進,倒是頗爲重要。但父親總說實證,葛洪的醫方怕是還得去蕪存菁,沒有實證過的總是真僞難辨。

“三人各有專精耶?”收起思緒後,邵瑾問道。

“非也。”範汪說着便拿出了一份薄薄的書冊,道:“此爲虞學士新作《安天論》,登於去歲輯文之中,年底收到葛、申二人評述,故新出一冊,下月便着驛傳送往各處。”

邵瑾好奇地接過,很快就看完了。看完之後,皺着眉頭又看一遍,許久無語。

《安天論》頗多驚世駭俗之語,比如虞喜認爲宇宙無窮,日月星宿“懸浮於太虛”、“光曜佈列,各自運行,猶江海之有潮汐,萬品之有行藏也”。

總結下來,日月星宿在“太虛”中懸浮,依照各自的規律運行,主要是駁斥張衡的“渾天說”,引申義則清除了“天人感應”學說的存在基礎。

而且,他還反問了一句,如果真的“地如雞子中黃,孤居於天內,天大而地小”,且“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那麼“日月星辰何由出入水中乎”?

邵瑾又看了看葛洪、申紹二人的駁斥文章,發現二人都是相信“渾天說”的,認爲地是蛋黃,天是蛋殼,天包着地,日月星辰嵌在蛋殼上。

但針對虞喜的質問,他們拿不出有力的證據,只能引申各種神話傳說乃至歷史上發生的事情來佐證。

邵瑾其實是傾向於葛洪、申紹二人的,因爲他也信渾天說,認爲日月星辰的變化自有感應,但看完《安天論》又有些懷疑了,因爲虞喜的質問確實有力,且他用常年觀察的星宿位置來演算刻度,加重了自己的論據。

邵瑾有些動搖了。

而這一動搖,就是地動山搖,因爲很多儒家學說都是基於渾天說乃至更加古早的蓋天說。

“啪!”他收起了輯文,道:“這輯文就是拿來讓人辯論的?”

“陛下說‘理越辯越明’,都不要拿資歷、官位、家世來壓人,暢所欲言,誰有道理就寫文章,他來發。”範汪說道。

邵瑾緩緩點頭。

之前還覺得虞喜以天文、算學進士無用,沒想到人家寫了這麼一篇文章,狠狠抽了漢儒幾巴掌。就差指着鼻子罵你們都是在牽強附會,我演算過,根本不是你們說的那樣,日月星宿自己運行,與你等何干?

大舅應很不喜他!邵瑾長吁一口氣,突然有點害怕這個萬象院了。

新學說一個接一個,讓人目不暇接……

否定自己是很痛苦的。

邵瑾倒也沒有嘴硬強自否定虞喜的學說,那樣就是父親說的拿“資歷、官位、家世壓人”,太沒風度了,他羞於如此。

於是他轉而看向崔燾,問道:“天工院如何?”

第一百零二章 景福園第1087章 商屯第1153章 試探第一百六十章 穩定與返回第六十四章 獵物第九十一章 官僚系統(下)第四十二章 重建(上)第八十四章 規劃與變化第1403章 經營第1286章 最後階段第1219章 各自應對第七十四章 會面第六十章 有事真上第一百章 官身第1116章 書第1022章 風格迥異的對手第一百七十二章 以拖待變第1191章 補不足第一百十三章 澗水第1121章 西堂第867章 會見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第1198章 華風及襲擾第1489章 聯席辦公第1294章 黃沙第1321章 兵馬未動第三十九章 怎麼打第四十一章 偵查第二十七章 前後夾擊第六十五章 吩咐第七十八章 體系上第1086章 彙報與策略第一百三十章 出鎮第1157章 走不了了第1045章 準備、消化第978章 登基(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方面大將第854章 貴種第二十六章 幕府人選第一百三十章 斬將與撤軍第五十三章 集市第989章 岔路第一百四十三章 新人涌入有人給出的安陽之戰方略第805章 汾水(上)第四十七章 根本第三十八章 有人走,有人留第806章 汾水(下)第三十一章 道途第一百七十七章 你好可憐第八十五章 分兵第五十七章 高調入城第三十八章 轉變第1480章 進步第一百零四章 宜陽第四章 攤子第一百四十七章 我仍然忠於司空第802章 送行第1044章 應對之策(下)第1038章 來了,都來了第五十章 走(爲盟主大筒木月加更)第1321章 兵馬未動第1431章 出發第1320章 “地中海”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塢第795章 官員第1148章 我進來了!(爲盟主血色天明加更)第四十三章 來了,都來了第1035章 賭神(下)第859章 節日諸州都督、刺史(一)第七十六章 討價還價第901章 狹路第五十八章 夜宴第一百五十七章 別了,洛陽第1453章 篳路藍縷第1463章 門房第885章 改制(上)第二十六章 真正的本錢第四十六章 撤兵第一百五十四章 兩人第一章 消化(上)第1409章 西苑第八章 你怎麼報答我?第895章 動員(上)第十八章 平陽拾遺(上)第1020章 渡河第800章 崇明觀第854章 貴種第1336章 割裂第六十一章 “負面新聞”第一百三十四章 城成第1147章 斷後與潰退第十二章 義務第1150章 出征與坐等第一百四十三章 事情正在起變化第一百二十章 兵馬動,糧草行第一百七十九章 對付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設第八十三章 戰略方向
第一百零二章 景福園第1087章 商屯第1153章 試探第一百六十章 穩定與返回第六十四章 獵物第九十一章 官僚系統(下)第四十二章 重建(上)第八十四章 規劃與變化第1403章 經營第1286章 最後階段第1219章 各自應對第七十四章 會面第六十章 有事真上第一百章 官身第1116章 書第1022章 風格迥異的對手第一百七十二章 以拖待變第1191章 補不足第一百十三章 澗水第1121章 西堂第867章 會見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第1198章 華風及襲擾第1489章 聯席辦公第1294章 黃沙第1321章 兵馬未動第三十九章 怎麼打第四十一章 偵查第二十七章 前後夾擊第六十五章 吩咐第七十八章 體系上第1086章 彙報與策略第一百三十章 出鎮第1157章 走不了了第1045章 準備、消化第978章 登基(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方面大將第854章 貴種第二十六章 幕府人選第一百三十章 斬將與撤軍第五十三章 集市第989章 岔路第一百四十三章 新人涌入有人給出的安陽之戰方略第805章 汾水(上)第四十七章 根本第三十八章 有人走,有人留第806章 汾水(下)第三十一章 道途第一百七十七章 你好可憐第八十五章 分兵第五十七章 高調入城第三十八章 轉變第1480章 進步第一百零四章 宜陽第四章 攤子第一百四十七章 我仍然忠於司空第802章 送行第1044章 應對之策(下)第1038章 來了,都來了第五十章 走(爲盟主大筒木月加更)第1321章 兵馬未動第1431章 出發第1320章 “地中海”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塢第795章 官員第1148章 我進來了!(爲盟主血色天明加更)第四十三章 來了,都來了第1035章 賭神(下)第859章 節日諸州都督、刺史(一)第七十六章 討價還價第901章 狹路第五十八章 夜宴第一百五十七章 別了,洛陽第1453章 篳路藍縷第1463章 門房第885章 改制(上)第二十六章 真正的本錢第四十六章 撤兵第一百五十四章 兩人第一章 消化(上)第1409章 西苑第八章 你怎麼報答我?第895章 動員(上)第十八章 平陽拾遺(上)第1020章 渡河第800章 崇明觀第854章 貴種第1336章 割裂第六十一章 “負面新聞”第一百三十四章 城成第1147章 斷後與潰退第十二章 義務第1150章 出征與坐等第一百四十三章 事情正在起變化第一百二十章 兵馬動,糧草行第一百七十九章 對付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設第八十三章 戰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