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三碗 神機軍師朱武

一片死靜!

自政和年間王鈺出山以來宋軍從未遭受過如此慘敗。六萬人的部隊成建制被消滅別說政和年間就是大宋開國以來也鮮有前例。最嚴重的是這六萬部隊還是單獨的一個方面軍它的被滅意義非同小可。

“蒙古人不是奉中央朝廷的命令協同作戰麼?上京北面極寒之地是他們的勢力範圍怎麼可能容許金軍十餘萬衆安然在那裡埋伏這麼久?”林沖現了其中的破綻。

“自開戰以來從未見蒙古人蹤影。而女真軍隊全部攻擊我軍根本沒有防範背後。”董平如實回答道。

這不太可能吧蒙古人與女真人有血海深仇滅金之戰他們應該爭先恐後纔對。怎麼可能完全沒有反應?

但此時去追究蒙古人的責任無濟於事西北軍被滅南府軍被擺在了金軍的正面。如何善後纔是當務之急。

“董平你身爲一方面的統帥違抗軍令孤軍冒進致使有此慘敗。你可知罪?”林沖冷眼旁觀輕聲問道。

“唉此次戰敗平有愧於朝廷有愧於王上更是無顏見各位袍澤弟兄……”好歹也是一員名將南府九虎之一戰敗後的董平像是被拔了毛的公雞一個勁的賠不是。

林沖一來恨他自作聰明二來痛惜六萬將士的性命見他這般模樣突然喝罵道:“那你還有臉回來!”

“平芶活至今無非是想整軍再戰替我那六萬弟兄報仇雪恨!大將軍率領十萬南府精銳請借我一支兵馬。仇人就在北面……”

林沖再了聽不下去了勝敗乃兵家常事沒錯若是遭遇不可抗拒的因素以致使戰敗這無話可說。非戰之罪。但若是因爲主將不聽軍令擅自作主而全軍覆沒。這絕對是將領的責任!若不嚴辦軍法何在?

“董平!你違抗軍令自作聰明。致使六萬大軍全軍覆沒不思悔改也就罷了。還妄想從本將手裡借兵?你身爲高級將領當知軍法無情!你所犯之罪難逃一死!我林沖沒有資格處置你但王上自有公斷!左右!”

帳外武士聞聲而入!

“大將軍!大將軍!念在昔日情份上拉兄弟一把!你若是將我押解回京董平死無葬身之地!大將軍!”董平自己也知道如果被押回京城。王上不會放過他。當年趙構作亂那鎮三山黃信因爲臨陣脫逃觸怒王上下海捕文書要他的性命。自己如今的罪過。較之黃信有過之而無不及。回到京城人頭不保。

“拿下!”林沖不爲所動。武士上前將董平雙手反剪。押出帳外。那廝一直高呼不斷聽得衆人無不搖頭嘆息。

一時沉默文武官員都噤若寒蟬三路大軍開戰未滿一月就折了一路。當初對北伐持樂觀態度地人可以反省了。

“大將軍前線生變當立即上報朝廷調整戰略。”參軍上前言道。

林沖盯着地圖一時無言。西北軍慘敗致使大宋北面門戶大開西夏全境都暴露在蒙古人甚至是契丹人的鐵蹄之下。西夏有事大宋黃河以北都會受到威脅這可不是開玩笑。

“取紙筆來!”

前線的軍情必須馬上上報朝廷林沖當即揮毫將西北軍慘敗及南府軍戰況和自己的憂慮據實以報。寫完之後並人將自己地奏摺和薰平一起送往京城。

但馬上一個難題擺在了林沖面前。董平完了南府軍北面已經是無人之境所有的壓力都壓到了自己身上。

龍化儀坤久攻不下若此時北面的金軍南下南府軍如何應付?如果應戰兵力懸殊如果撤退北伐也就完了。三路大軍去了兩路這仗還怎麼打?東北軍一直在東打如今不知開進到哪裡根本無法救援……

林沖投身行伍三十多年結交王鈺之後平步青雲指揮地戰役也不在少數。當年打西夏入侵之敵他率十三萬大軍與黨項軍隊戰於黃河三戰三捷可是被當作阻擊戰的範例而全軍推廣。但像這樣的困境還是頭一次遇到。

因爲這件事情已經不是單純地軍事還涉及到整個國家的戰略部署一個不小心莫說北伐前功盡棄空耗千萬銀錢就是國家的運勢也將受到影響。干係之大隻怕他這個大將軍也承擔不起。

想到那日離開幽州時王上對他說過南府軍要在這次北伐中建立大功不可丟了臉面。林沖更感責任重大。

“大將軍我軍處境極爲艱難龍化儀坤兩處有敵軍十餘萬。適才薰都護言道伏擊他的金兵也有十萬之衆二十萬大軍對我南府十萬力量太過懸殊。”參軍見大將軍沉默不言猜到他的顧忌遂直言不諱。

而且這裡面還有一層誰也不願意明說的含意南府軍是什麼?這是王上的嫡系部隊一手帶出來的王家軍對王上絕對地忠誠。這就是王上的家底啊萬一有個不測把王上的底子拼光了那將來有個什麼三長兩短的王上依靠什麼?

林沖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但對外作戰這是事關國家興盛不是哪一個派系的事情整個大宋甚至整個民族都應該一往無前。豈能因爲朋黨之爭而壞國家大事?大戰一起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都有責任。南府軍既然是大宋精銳當然是義不容辭。

奏摺雖然遞上去了但要等朝廷地批覆恐怕還得一段時間。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能事事都聽朝廷調遣一味的作忠臣身爲軍隊高級將軍。必須要有擔當如果畏畏尾最好在家裡抱抱孩子就不要帶着十

到處亂跑。

“本將心意已決!”林沖突然喝道。帳內文武官員齊齊擡頭。望着大將軍想聽聽他有什麼決定。

“北伐事關大宋興盛本將受王上厚恩。統軍作戰。不能因爲怕擔責任而有所畏懼南府軍堅決不撤!”林沖作這個決定。是需要極大地勇氣的。這也就意味着他把自己的職務軍權甚至性命都押上了。

其實憑他跟王鈺地關係就是撤了王鈺說不定也不會問他的罪。他大可不必冒這種風險安安穩穩作他的金吾衛大將軍衛戍區指揮使。

衆人一聽此言。心中頓感欽佩如此位高權重的大將能擔起這樣地責任值得稱讚。可如果不撤南府軍要單獨面對二十萬大軍?有把握打勝麼?以一擋百。那是誇張的說法南府軍總算訓練再有素。裝備再精良誰敢保證就一定是百戰百勝?東北軍夠勇猛吧?可就是在現在站的這個地方馮擒虎將軍地一萬精銳騎兵。全軍覆沒一個不剩。

衆人的沉默讓林沖感覺有些無助。這個時候應該有具備真知灼見的人站出來出謀劃策軍隊缺少參謀人才。

“哎?出征地時候本將不是向呼延大人借了一個人麼?”林沖突然問了一個讓衆人摸不着頭腦的問題。借人?借什麼人?

“回大將軍確有此事出征之前從呼延將軍那裡調來了一位兵馬使姓朱名……”雖然有一個人記得這件事情卻記不起那人的名字。

“就是他!去把他叫來。”林沖點頭說道。衆官不解其意這時候找那人幹什麼?難道他有辦法解決目前的困境?

片刻之後一人踏入大帳先對林沖行禮而後作了一個四方揖執禮甚恭顯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衆人視之此人年紀約有五旬左右長相併無任何異於常人之處形態清瘦留有短鬚也不看出他有什麼過人的本事。這種人扔在市井上馬上淹沒在人潮中。

“卑職朱武聽候大將軍調遣。”原來這不是別人正是當年梁山上號稱“神機軍師”的朱武是也。

或許有人感覺奇怪這朱武既然是梁山排得上座次的一百單八將好漢之一那爲何林沖還想不起他的名字來?這裡面就有原因了朱武是安徽人江湖上名頭不響只說他“能使兩口雙刀雖無十分本事卻精通陣法廣有謀略”。估計也是一個懷才不遇地主兒混不下去與楊春陳達二人在少華山落草爲寇。

可不要小看他這個“黑幫”組織說起輩分少華山可比梁山有資格。當朱武的少華山賊寇在打華陰縣的主意時梁山王倫那一夥子還在幹攔路搶劫的下三濫勾當。一個將鬥爭矛頭指向朝廷一個打家劫舍高下立判。

可壞就壞在朱武名氣沒有晃蓋宋江兩人大梁山在江湖上漸漸崛起。後來少華山併入梁山朱武從此英雄無用武之地。因爲梁山上已經有一個智多星吳用了根本沒有他神機軍師立足之地而且他沒有靠山不是宋江晃蓋的心腹。這就是爲什麼梁山傳說中很少看到朱武地名字。甚至他的排名還在解珍解寶這兩個獵人之下。

可能也是因爲這個原因朱武在平八賢王之亂時雖然立了大功但卻沒有得到王鈺地重用幹到今天仍舊不過是呼延灼帳下一個“兵馬使”的虛銜。

“朱武?神機軍師?”林沖上前兩步執住了他的手。以大將軍之尊作出如此親切地舉動小小的兵馬使應該受寵若驚了。

“不敢卑職徒有虛名而已。”朱武臉色不變仍舊一事謙卑的模樣。

“當年在梁山你我一同蒙塵幸賴王上不棄纔有今日爲國出力的機會。你我平時各在一方不得相聚。今日一見本當擺酒設宴敘舊言歡怎奈……”林沖微嘆一口氣打量了朱武一眼其實這時候他心裡也不對朱武抱什麼期望。

朱武聽他這麼一說低頭道:“大將軍但有吩咐卑職牽馬附鐙甘供驅使。”

“哪裡哪裡只是目前我軍遇到難處。喚你來是想聽聽你有什麼看法。”林沖倒是說得很客氣但帳內衆人多有不屑之色。能有資格站在這裡跟大將軍議事的。哪個不是四五品銜?小小兵馬使從六品芝麻官他也配?

“請大將軍明示?”朱武一副戰戰兢兢的模樣。更讓人覺得這傢伙沒什麼本事。因爲但凡世上有真才學之人多半都有點脾氣或桀驁不馴。或侍才傲物這才顯得與衆不同。

林沖又看了他一眼這纔開口說道:“西北軍遭逢滅頂之災如今已全軍覆沒。上京以北保守估計有金軍十萬龍化儀坤有金軍十四五萬即使算是減員。十萬人應該有。二十萬兵力統統壓在我南府軍肩膀上戰不能戰退不能退如此處置。願先生教我?”

聽到西北軍被滅朱武倒是沒什麼反應。稍微擡頭打量了一眼林沖背後的地圖隨即回答道:“若大將軍擔心兵力不足卑職建議從幽雲衛抽調兵力。”

林沖頓感失望。幽雲衛雖然是全國第一大衛戍區擁有二十萬兵力蕭充只帶走十萬調兵不是問題。可調兵得有朝廷軍令這要是等到朝廷命令下來黃花菜都涼了。

“呃呵呵這個本將也想到過但遠水救不了近火。如今金軍就在上京地界距離此地不過一日路程眨眼便至恐怕……”林沖說話時已經往後退去準備坐回他的交椅上。看來對朱武真地不抱希望了。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兵行險着了。”朱武小聲說道。

“嗯?先生有妙計?!”林沖剛坐一半馬上直起身道。帳內文武官員都的心態盯着這位名不見經傳而且還有賊寇污點的小人物。

朱武小心翼翼的往前邁進兩三步:“可否容許卑職借地圖一用?”

“嗨!你這人未免太過拘束!來來來!”林沖讓到一邊給他騰出了地方。朱武這才上前指着地圖說道:“大將軍請看上京距離龍化儀坤只有一日路程。但現在橫河大橋被金軍拆毀敵人要南下必須繞道我軍至少有一天半地時間。而大將軍並不是怕這支南下的金軍而是擔心有龍化儀坤兩處守軍擋在這裡萬一開戰施展不開手腳反被其牽制。”

“也就是說大將軍您如果不撤退就必須與南下金軍一戰。若要與金軍作戰就必須在一天半的時間內解決這兩處守軍一個不留。如此一來十萬對十萬或可一戰。”

“哼若是十萬對十萬我敢立軍令狀!”一人高聲喝道衆人視之乃霹靂火秦明。

“不許插話!繼續講。”林沖喝了一聲。

“是。”朱武應了一聲繼續說道“如果要在一天半地時間裡解決這兩處守軍通過軍事手段是辦不到的……”

“你這不是廢話嘛!辦得到找你來作甚?這廝估計沒啥本事就會……”秦明一肚子鳥氣但被林沖一瞪趕緊閉上鳥嘴。說來也怪林沖麾下專收這種悍將梁山兩大猛虎索秦明全在另外還有一員虎將青面獸楊志也在軍中不過現在的楊志已經是帶罪之身七品小官見到朱武都得作揖。

“一天半地時間解決兩處守軍辦法只有一個招降。”朱武被打斷幾次之後終於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不過他這話一說出來衆人紛紛搖頭。招降?你把女真人當什麼?這些蠻子好勇鬥狠寧死不服輸想讓他們投降還不如指望上京北面那十萬金軍集體到汴京投降或者更有可能。

不過林沖沒有馬上駁斥他的意見因爲宋軍對金作戰似乎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從不誘降。一是因爲兩個民族之間的仇恨水火不容。二來將軍們也是潛移默化的受了王鈺的影響因爲王鈺認爲草原民族嗜血成性戰至一兵一卒從不言敗所以在歷次軍事會議中他一再強調宋軍要打攻堅戰殲滅戰。

“可這兩處守軍在我軍多日炮擊之下仍舊拒不投降現在去招降可能麼?”林沖不無憂慮的問道。

“請問大將軍之前可曾試過?”朱武問道。

“這倒沒有。”林沖如實回答道。

“既然沒有嘗試那就表明並非完全不可能。另外敢問大將軍西北軍敗北一事這兩處敵軍可曾知曉?”朱武又問道。

林沖暗想西北軍敗北之事自己也是剛剛得知龍化儀坤兩處被圍得鐵桶一般不可能知道一念至此便據實以告。

“既然對方不知而我軍又知道上京北面有十萬金軍伏兵一事。那這十萬人是生是死不就全在我們這一張嘴怎麼說了嗎?這兩城敵軍如此頑強不過是在固守待援因爲他們還有期望。一旦這個希望破滅了他們守下去有意義麼?而且還要賠上全城老百姓地性命。”朱武詳細分析衆人不敢再像先前那般小瞧於他了。對啊那十萬金軍只要沒有南下便可由我們信口胡說。三分真七分假即便這兩城敵軍不信想必信心也會動搖。

“到時我們再曉以利害許以承諾此事想必……”林沖面露喜色。但轉念一想一天半的時間太過緊迫怎麼可能就說降兩城守軍十餘萬衆?即使對方肯降這雙方安排約定時間也要大費周章來得及嗎?

在兩人沉默之際那不甘寂寞的人自作聰明就跳出來了參軍上前言道:“大將軍若是擔心時間不夠可親書一封作出承諾。並許以在朝廷上奏加官進爵的條件不信蠻子不動心。”

蠻子動不動心不知道反正林沖是動心了。朱武的意見是目前唯一可行之法至於前去說降地人選嘛想必非他莫屬了。

“朱武本將若是派你入城說降你有膽去嗎?”林沖問道。

“若是大將軍不棄卑職願效犬馬之勞。”朱武低頭答道。

“那有成功的把握嗎?”林沖又問道。

“成功雖無把握但卑職至少可以保證若不成功絕不活着出城。”朱武仍舊一副小心謹慎地模樣。但林沖卻從他這句話中聽出了這人膽識過人而且作人低調不張揚不顯擺。別的不敢講如果此次成功自己必在王上面前大力保薦越級提拔。這樣的人才不用是國家地損失。

“好!有先生這句話林沖便在城外靜候佳音!”說罷之後他當即揮毫寫信給城內金將勸降。無非也就是先曉以利害許以承諾再把王鈺那句“自古皆貴中華而輕狄夷孤獨愛之如一”抄了一遍。其實這句話是人家唐太宗當年說的王鈺隨便拿來用只不過把“朕”字改成了“孤”字。

招降信寫好之後林沖親手交於朱武又命取來上好佳釀替他送行並再三囑咐:“若說降不成望先生歸來。到時本將自擋擺開陣勢與敵決一死戰!”

朱武並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只說了一句話:“若卑職身亡請上奏朝廷照顧家小。”說罷喝了壯行酒再三拜別從始至終這個人連眉頭都沒有皺一下甚至連表情變化也沒有。

第兩百三十五碗 鐵腕鎮壓第兩百一十一碗 大宋鐵騎第兩百零三碗 五千漢軍迴歸大宋第五十二碗 上皇帝萬言書第112碗 京城商賈聯名請願第兩百九十三碗 林沖封王第八十一碗 梁山泊林沖再火拼第140碗 大開殺戒第三百零八碗 蒙古朝聖表忠心 大燕威王初涉政第兩百四十九碗 西北大漠 遼軍忽現第兩百八十三碗 蒙古人給大燕帝國的禮第九十碗 我要種馬!第五碗 初見趙大嫖客第一百零五碗 他們那些王八蛋一定會後悔的!第五十九碗 宋遼從此易位第三百碗 王鈺向這個時代所有人告別第兩百九十四碗 軍隊人事變動 大燕“軍校”創立第七十碗 所謂“皇恩浩蕩”第132碗 大軍南下第一百九十三碗 趙廣拼死上金殿第四十七碗 素顏十八華誕第兩百零二碗 劍拔弩張第124碗 陳橋兵變再度上演?第兩百七十六碗 王鈺表態 善待趙家第一百四十八碗 千鈞一髮第三十八碗 來個明升暗降第119碗 趙佶遺囑第兩百三十九碗 誘敵深入 董平起疑第六十三碗 巾幗不讓鬚眉第兩百一十九碗 上京大逃亡第十八碗 刁蠻的小娘皮第一百八十一碗 古今罕見第四十九碗 又惹牢獄之災第兩百一十七碗 全軍出擊!目標上京!第三百一十八碗 王戰的另外一面第兩百四十一碗 宋代馬謖第三百一十九碗 大燕不能再出一個武則天第三百一十三碗 舉薦王軾出戰第五十七碗 三分天下有其一第一百五十九碗 全國一心 支援前線第十一碗 開封府抓人啦第九十六碗 王鈺“殉職” 舉國哀悼第二十六碗 又見出雲郡主第兩百五十八碗 兩位王者的對決第五十碗 聖旨傳到監獄第六十四碗 患難相扶持第一百六十二碗 射鵰英雄第三百二十一碗 鬥智鬥勇 薑還是老的辣第一百八十碗 人不輕狂妄少年第兩百零五碗 保護攝政王第四碗 最剽悍的轉機第兩百九十五碗 疾風知勁草 板蕩識忠臣第127碗 朱仙鎮趙桓失蹤第兩百一十六碗 完顏宗僖被俘第一百六十一碗 萬民可汗第七十一碗 傳授官場之道第一百八十一碗 古今罕見第兩百九十二碗 兩面夾擊 敵酋被俘第二百八十五碗 吳用病逝 王鈺哀悼 鐵騎出徵 直撲草原第一百八十三碗 師從趙匡胤第十二碗 遭受牢獄之災第十三碗 小寶痛下殺手第十碗 王氏歪理邪說第八十六碗 朝廷風雲突變第三百零二碗 初露鋒芒 小試牛刀第九十六碗 王鈺“殉職” 舉國哀悼第一百九十三碗 趙廣拼死上金殿第一百六十七碗 蒙古人的野心第兩百三十一碗 喬銳告發 禍起蕭牆第112碗 京城商賈聯名請願第兩百七十一碗 王鈺佈局 激辯遷都第兩百二十二碗 前有阻敵第兩百八十二碗 先打越南?第一百七十碗 吐露心聲第一百一十碗 趙佶退位第三百一十六碗 千軍萬馬避白袍第八十三碗 小王安石?第138碗 秀才遇到兵第一六十五碗第三百一十四碗 寶劍贈烈士 美女配英雄第116碗 “大宋水師”起航第122碗 政治獻金第一百六十二碗 射鵰英雄第六十二碗 流氓提砍刀 誰擋誰就翹第兩百九十碗 草原大戰 赤龍之吼第一百七十一碗 金國“王鈺”完顏亮第七十五碗 王鈺“神勇”破賊寇第二十四碗 開國侯柴進堂第兩百六十六碗 鐵木真出世第一百零九碗 一聲驚雷震天地第兩百九十四碗 軍隊人事變動 大燕“軍校”創立第兩百九十九碗 力保漢王 旗開得勝第二十碗 取消資格危機第兩百一十二碗 兀朮識破第七十二碗 梁山賊寇進京第一百六十一碗 萬民可汗第六十五碗 絕色佳人 我見猶憐第二十六碗 又見出雲郡主第兩百八十八碗 韓毅洞悉蒙古戰略意第兩百七十章 開始倒趙
第兩百三十五碗 鐵腕鎮壓第兩百一十一碗 大宋鐵騎第兩百零三碗 五千漢軍迴歸大宋第五十二碗 上皇帝萬言書第112碗 京城商賈聯名請願第兩百九十三碗 林沖封王第八十一碗 梁山泊林沖再火拼第140碗 大開殺戒第三百零八碗 蒙古朝聖表忠心 大燕威王初涉政第兩百四十九碗 西北大漠 遼軍忽現第兩百八十三碗 蒙古人給大燕帝國的禮第九十碗 我要種馬!第五碗 初見趙大嫖客第一百零五碗 他們那些王八蛋一定會後悔的!第五十九碗 宋遼從此易位第三百碗 王鈺向這個時代所有人告別第兩百九十四碗 軍隊人事變動 大燕“軍校”創立第七十碗 所謂“皇恩浩蕩”第132碗 大軍南下第一百九十三碗 趙廣拼死上金殿第四十七碗 素顏十八華誕第兩百零二碗 劍拔弩張第124碗 陳橋兵變再度上演?第兩百七十六碗 王鈺表態 善待趙家第一百四十八碗 千鈞一髮第三十八碗 來個明升暗降第119碗 趙佶遺囑第兩百三十九碗 誘敵深入 董平起疑第六十三碗 巾幗不讓鬚眉第兩百一十九碗 上京大逃亡第十八碗 刁蠻的小娘皮第一百八十一碗 古今罕見第四十九碗 又惹牢獄之災第兩百一十七碗 全軍出擊!目標上京!第三百一十八碗 王戰的另外一面第兩百四十一碗 宋代馬謖第三百一十九碗 大燕不能再出一個武則天第三百一十三碗 舉薦王軾出戰第五十七碗 三分天下有其一第一百五十九碗 全國一心 支援前線第十一碗 開封府抓人啦第九十六碗 王鈺“殉職” 舉國哀悼第二十六碗 又見出雲郡主第兩百五十八碗 兩位王者的對決第五十碗 聖旨傳到監獄第六十四碗 患難相扶持第一百六十二碗 射鵰英雄第三百二十一碗 鬥智鬥勇 薑還是老的辣第一百八十碗 人不輕狂妄少年第兩百零五碗 保護攝政王第四碗 最剽悍的轉機第兩百九十五碗 疾風知勁草 板蕩識忠臣第127碗 朱仙鎮趙桓失蹤第兩百一十六碗 完顏宗僖被俘第一百六十一碗 萬民可汗第七十一碗 傳授官場之道第一百八十一碗 古今罕見第兩百九十二碗 兩面夾擊 敵酋被俘第二百八十五碗 吳用病逝 王鈺哀悼 鐵騎出徵 直撲草原第一百八十三碗 師從趙匡胤第十二碗 遭受牢獄之災第十三碗 小寶痛下殺手第十碗 王氏歪理邪說第八十六碗 朝廷風雲突變第三百零二碗 初露鋒芒 小試牛刀第九十六碗 王鈺“殉職” 舉國哀悼第一百九十三碗 趙廣拼死上金殿第一百六十七碗 蒙古人的野心第兩百三十一碗 喬銳告發 禍起蕭牆第112碗 京城商賈聯名請願第兩百七十一碗 王鈺佈局 激辯遷都第兩百二十二碗 前有阻敵第兩百八十二碗 先打越南?第一百七十碗 吐露心聲第一百一十碗 趙佶退位第三百一十六碗 千軍萬馬避白袍第八十三碗 小王安石?第138碗 秀才遇到兵第一六十五碗第三百一十四碗 寶劍贈烈士 美女配英雄第116碗 “大宋水師”起航第122碗 政治獻金第一百六十二碗 射鵰英雄第六十二碗 流氓提砍刀 誰擋誰就翹第兩百九十碗 草原大戰 赤龍之吼第一百七十一碗 金國“王鈺”完顏亮第七十五碗 王鈺“神勇”破賊寇第二十四碗 開國侯柴進堂第兩百六十六碗 鐵木真出世第一百零九碗 一聲驚雷震天地第兩百九十四碗 軍隊人事變動 大燕“軍校”創立第兩百九十九碗 力保漢王 旗開得勝第二十碗 取消資格危機第兩百一十二碗 兀朮識破第七十二碗 梁山賊寇進京第一百六十一碗 萬民可汗第六十五碗 絕色佳人 我見猶憐第二十六碗 又見出雲郡主第兩百八十八碗 韓毅洞悉蒙古戰略意第兩百七十章 開始倒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