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任重而道遠

許景衡又看了一眼趙構,沉聲道:“朝中大臣徇私舞弊,貪贓枉法之人甚多,非一時半會就能解決。即使處置數人,治標不治本。身爲御史臺,監察百官日常行爲,然人數有限,無法兼之。”

趙構問道:“人數有限?”

“御史臺監察內外官吏,權限甚廣,頗爲百官忌憚。”許景衡嘆息一聲,“雖有重權,卻人數較少。御史臺是定額制,前唐爲十五人,在大宋只有六人,分別監察六部。”

趙構恍然大悟的點點頭,他知道許景衡的意思,只有六人,要監察六部,還要監察朝中其他官吏,根本就超出能力範圍外。工部、吏部、吏部、戶部、刑部、兵部何止百人,六人又如何監察的過來。

“御史臺在前唐乃是三品大員,在大宋也不過是七品官吏,職位卑微,卻握有重權,共計六人,即監察御史、副監察御史、主簿、侍御史各一人,巡按二人,各盡其職。”

許景衡嘆道:“當初,下官還是監察御史時,只有五人。京中六部官吏,御史臺無法監察,何況地方官吏呢?雖然皇上有意徹查朝中貪贓枉法、徇私舞弊之人,鞭長莫及也。”

趙構沉默了,尋思道:“雖然知道御史臺人數不多,卻沒想到人數這麼少。只有寥寥數人,又如何監察百官,監察六部?難怪許大人空有一身抱負,卻無處施展,非人力有盡,而是位不高權重無處使也。”

許景衡道:“大人可知爲何御史臺只有六人?”

趙構搖搖頭,道:“還望許大人賜教!”

許景衡道:“當初,御史臺乃是開皇二年由檢校御史改置,自前唐御史臺分爲三院:一曰臺院,侍御史所屬;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所屬;三曰察院,監察御史所屬。”

“臺院有侍御史六人,掌糾察百僚、彈劾不法;審判皇帝特命的案件,並與門下省的給事中、中書省的中書舍人分直朝堂,受理冤訟,號稱‘小三司’。侍御史還有專人分管御史臺官署的日常雜務。侍御史在諸御史中地位最高,職權最重。”

“殿院有殿中侍御史九人,掌殿廷供奉之儀式,糾察朝會典禮失儀和隨駕檢舉非違等事;察院有監察御史十五人,掌監察地方官吏及尚書省的六部。此乃前唐的御史臺。”

“大宋的御史臺雖沿襲前唐一些政治,卻有很大的不同。自元豐改制後,恢復設立御史臺官署,職掌同唐朝,但不設留臺,外官不帶御史臺官銜。也就是說,御史臺有名無實。”

“雖然也有三院,卻有很大的不同,總計加上也只有六人,只算察院唯有二人,即大人與下官。正因如此,監察御史恐有虛名,雖有實權卻不受重視,上有樞密院使,又有尚書等。”

“即使我等監察百官,上述朝廷,奏章便會送往樞密院中。若是有要事,也不能及時上奏朝廷,更別說其它事務了。”

經過許景衡的指點,趙構才明白監察御史也不過是徒有虛名,無真正的實權。如今,大宋奸佞當道,朝中大臣結黨營私,要想讓監察御史查不到任何情況,很簡單,這也是朝中大臣毫無顧忌的原因。

京中官員有監察御史監督,地方官吏卻無任何監察官吏,漸漸地貪贓枉法、徇私舞弊之人甚多,位高權重的官吏隨着官職的提升,野心膨脹,又有自己的父皇不理朝政,以致於民風日下,世態炎涼。

當初,趙構想的是改變羸弱的大宋,改變政治。現在,他發現有些事情真的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好。原以爲憑藉自己後世的知識,讓大宋日益強盛,卻發現這就像是遠不可及的夢想。

任職樞密院使時,趙構一心想着與蔡京等人鬥爭,卻忘記了其它官吏;率領大軍征戰宋江、討伐方臘才見識到民間疾苦,也知道他們爲何起義,反叛朝廷。如今,擔任監察御史才發現大宋的政治實在是腐敗不堪,出乎意料之外,或許比歷史上記載的還要腐敗。

其中的原因也是剪不斷理還亂,趙構能說是自己的父皇責任嗎?不能,他再怎麼說也是趙氏子弟!能說大宋歷代皇上的不是嗎?也不能,大宋的政治制度有利有弊,卻忽視了人心,位高權重的大官,野心膨脹,中飽私囊,重文抑武之風頗重。

趙構擔任監察御史,又從許景衡口中得知,他沒有明說有些話也心知肚明,不足爲人道也。元豐改制,也就是大宋變法,那次變法後對大宋有很大的幫助,卻是曇花一現,無法填補巨大的空缺。

宋徽宗任由局勢發展,更改不了,只能順應潮流,以致於造成今時今日局面。雖有鴻鵠之志,卻生不逢時,也可以說是再好的制度仍舊無法限制膨脹的私慾之心。

許景衡目不轉睛的看着趙構,鄭重其事的說道:“下官畢生的心願便是徹查朝中貪官污吏,還百姓一個清明的大宋,一個強盛的大宋。本以爲再也沒有辦法達成心願,不想大人的出現,這一切還有一線生機。”

趙構驚訝道:“我?”

許景衡點點頭,道:“正是大人,以你的權力,在朝中並無任何的文官勢力。雖然下官也是文人出身,也心知文人治國有利有弊,在此不便多言。但是,大人在武將之中,位高權重,哪怕是太子都不足以與大人相提並論。”

“少年成名,又擔任過樞密院使。如今,大人成爲監察御史,料想比下官做的要好,皇上又格外器重,不僅賞賜尚方寶劍,還給予便利。自此以後,想必百官纔是真正忌憚監察御史。”

“下官別無他願,只願大人能爲大宋,能爲百姓謀求福祉。”

趙構鄭重地說道:“許大人言重了,小子初出茅廬,若非大人的指點,又何以認清一些事情。既然我擔任此職,必定竭盡全力,不說朝中再無貪官污吏,至少也讓他們有所收斂,必然徹查。”

許景衡聽聞趙構的話,微笑的點點頭,他相信趙構定然做到,不僅僅是他的行事風格,就連他的才能都知之一二,故而他相信。

趙構卻是心事重重,思忖道:“監察御史,當真是任重而道遠,以後的路還很長,決不能操之過急,以免落人口實!……”

第357章 坦白身份第18章 林沖授藝第386章 和盤托出第62章 妙手仁心(二)第398章 單挑第71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一)第307章 你這個登徒子第375章 麻煩來了第413章 他親我了!第六百四十八章 人神共憤第50章 父子相見第306章 愛在心口難開第37章 志明長老來信第480章 同歸於盡第43章 武舉考覈(二)第359章 大宋第一槍第239章 及時趕到第171章 回憶往昔第241章 楚王趙有恭第六百二十二章 寒月刃第286章 明白了何事?第六百一十一章 大婚之喜 2第五百五十九章 大戰岐溝關第512章 無路可退第262章 替罪羔羊第六百五十六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5章 喜得皇子第335章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第188章 回眸一笑百媚生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是不是錯了第210章 監察御史第282章 計行言聽第435章 團圓飯第63章 妙手回春,埋下隱患第420章 金屋藏嬌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其不備第74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四)第29章 錯把周侗當賊人第126章 攻打常州(二)第六百三十八章 步步殺機第177章 抵達雲心寺第六百二十一章 半路遇險第548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370章 武夷先生第396章 離開第379章 第一場考試第306章 愛在心口難開第388章 下落第288章 我要登基爲帝?第318章 宋青的決定第452章 居安思危第281章 捷足先登第239章 及時趕到第六百四十九章 登基稱帝第五百八十九章 四海人家第五百八十三章 矢志不渝第六百七十五章 轟炸會寧府第13章 蔡京罷相第六百五十六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239章 及時趕到第273章 百口莫辯第98章 大軍抵達,圍剿叛賊(二)第五百九十章 微服出宮第476章 挾持第62章 妙手仁心(二)第255章 秘辛(一)第205章 神運昭功石第294章 再傳人證第六百六十七章 時機成熟第519章 抉擇第376章 姜果然是老的辣第520章 榮辱與共第六百三十七章 宋金大戰第480章 同歸於盡第355章 隱姓埋名第144章 天賜良機第五百七十章 悽慘的下場第545章 真假難辨第196章 決裂(一)第六百三十六章 亂世將起第400章 又來挑戰?第六百七十五章 轟炸會寧府第六百零一章 三妻四妾第431章 他是好人第352章 傳授槍術第219章 線索第429章 紅顏禍水(二)第162章 生擒方臘,回京復旨第487章 險死還生第192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61章 妙手仁心(一)第34章 贈送寶馬第六百七十四章 三千萬兩番外篇 第四章 離別第433章 祭祖、請安第190章 拜會嫂嫂第140章 殺!第286章 明白了何事?第439章 軒然大波第541章 反間計
第357章 坦白身份第18章 林沖授藝第386章 和盤托出第62章 妙手仁心(二)第398章 單挑第71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一)第307章 你這個登徒子第375章 麻煩來了第413章 他親我了!第六百四十八章 人神共憤第50章 父子相見第306章 愛在心口難開第37章 志明長老來信第480章 同歸於盡第43章 武舉考覈(二)第359章 大宋第一槍第239章 及時趕到第171章 回憶往昔第241章 楚王趙有恭第六百二十二章 寒月刃第286章 明白了何事?第六百一十一章 大婚之喜 2第五百五十九章 大戰岐溝關第512章 無路可退第262章 替罪羔羊第六百五十六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5章 喜得皇子第335章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第188章 回眸一笑百媚生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是不是錯了第210章 監察御史第282章 計行言聽第435章 團圓飯第63章 妙手回春,埋下隱患第420章 金屋藏嬌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其不備第74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四)第29章 錯把周侗當賊人第126章 攻打常州(二)第六百三十八章 步步殺機第177章 抵達雲心寺第六百二十一章 半路遇險第548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370章 武夷先生第396章 離開第379章 第一場考試第306章 愛在心口難開第388章 下落第288章 我要登基爲帝?第318章 宋青的決定第452章 居安思危第281章 捷足先登第239章 及時趕到第六百四十九章 登基稱帝第五百八十九章 四海人家第五百八十三章 矢志不渝第六百七十五章 轟炸會寧府第13章 蔡京罷相第六百五十六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239章 及時趕到第273章 百口莫辯第98章 大軍抵達,圍剿叛賊(二)第五百九十章 微服出宮第476章 挾持第62章 妙手仁心(二)第255章 秘辛(一)第205章 神運昭功石第294章 再傳人證第六百六十七章 時機成熟第519章 抉擇第376章 姜果然是老的辣第520章 榮辱與共第六百三十七章 宋金大戰第480章 同歸於盡第355章 隱姓埋名第144章 天賜良機第五百七十章 悽慘的下場第545章 真假難辨第196章 決裂(一)第六百三十六章 亂世將起第400章 又來挑戰?第六百七十五章 轟炸會寧府第六百零一章 三妻四妾第431章 他是好人第352章 傳授槍術第219章 線索第429章 紅顏禍水(二)第162章 生擒方臘,回京復旨第487章 險死還生第192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61章 妙手仁心(一)第34章 贈送寶馬第六百七十四章 三千萬兩番外篇 第四章 離別第433章 祭祖、請安第190章 拜會嫂嫂第140章 殺!第286章 明白了何事?第439章 軒然大波第541章 反間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