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加封郡王

時光荏苒,轉眼即逝!不知不覺,已經進入寒冬臘月,眼看就要迎來一年一度的春節。遙想當年,趙構每逢春節都會與家人一起度過,直到雙親離世後,一直都是獨自一人度過。然而,回到宋朝,趙構再次享受到天倫之樂,就算宋徽宗趙佶日理萬機,忙於朝政,無暇顧及他,可是韋氏卻時刻陪在趙構的身邊。

如今,趙構已經有八個月了,已然能夠開口說話,也學會了站立,更讓韋氏震驚的事情,就是八月大的趙構居然會看書,經史子集,沒有任何一本書遺漏,視若珍寶似的看着,也不需要太監、宮女誦讀,獨自一人一坐就是一天,累了就睡着,醒了就繼續看。

“構兒當真與朕有些相似,又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宋徽宗趙佶聽聞八月大的趙構獨自一人看書,有些不相信,便親自前來查看。當他看見趙構稚嫩的手指不停地翻看着書籍時,連趙佶都愣住了,他是出了名的好書之人,也是請棋書畫、詩詞等樣樣精通,回想起兒時的自己,趙佶也不得不稱讚道:“此子,天資聰慧,日後必定成爲大才!”

“構兒近日來看得都是些什麼書籍?”

韋氏慈祥的望着認真看書的趙構,眼中滿是濃濃的母愛之情,又聽到宋徽宗詢問之聲,慌忙收回目光,急忙回道:“回稟皇上,構兒近日看得書籍比較雜,尤其是喜愛《史記》,還包括《唐史》,對於歷史類的特別感興趣!”

“就不去打擾他了,一切隨他!”宋徽宗點點頭,道:“再過些時日便是春節,百姓們必定張燈結綵,歡度新年,文武百官也不必上朝。凡是皇族血統子孫,都需要穿戴整齊前往太祖廟,祭祀先祖,到時候構兒也需要參加。”

韋氏吃驚道:“皇上,構兒只有八月大,還未到加冠之年,貿然出現在祭祀先祖隊伍中,恐怕朝野之中會有反對之聲,妾身以爲不妥!”

宋徽宗趙佶微笑道:“你是擔心其他嬪妃,或是皇后的責難嗎?你擔心之事,朕也想過,以八月未到加冠之齡便參與祭祀先祖,的確有些不妥。故而,安排衆位皇子前往偏殿,待祭祀大典結束後,朕再帶他們幾人前往祭祀,無論怎麼說他們也是朕的皇兒,更是大宋的皇子,焉能不祭祀祖先。”

“一切聽由皇上安排!”韋氏苦澀的點點頭,想要說的話也憋了回去,她知道宋徽宗心意已決,便不再多言,心裡暗暗地想道:“只希望構兒參加祭祀,不要惹出什麼亂子纔好!唉!……”

母子連心,韋氏身爲婉容,又是後宮之人,她以前是侍女,早已學會察言觀色。當初,八月大的趙構會清楚地喊出父皇、母妃時,韋氏便覺得趙構這個兒子就像是上天賜予自己一樣。無論是言行舉止,還是皺着眉頭,緊繃着臉,她都覺得自己的兒子擁有與常人家的孩子不一樣的成熟、穩重。

八月大的孩子就能博覽羣書,最愛看史書,對於四書五經之類的,趙構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顧,反而對於其他書籍非常的喜愛。韋氏也算是見多識廣之人,從未聽說有誰八月大的時候就能誦讀書籍,還非常的流利,說話沒有一絲結巴。

雖然趙構甚少說話,也不想其他的同齡孩子那樣撒嬌,或是牙牙學語,韋氏能夠感受到趙構心中有一塊大石頭壓着,讓他有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尤其是看見自己兒子小小年紀就愁雲慘淡,她心裡就有些不是滋味了。

不得不說,韋氏心中所想正是趙構所念,他想起日後大宋面臨的災難,心中着急不已。迫不得已之下,趙構唯有展現出不同尋常的成熟,拼命的選擇讀書,實在是想要從書中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但是,這種苦楚,趙構卻不能對任何人說,只能獨自扛着,有時候身邊的太監、侍女瞪大着眼睛看着他快速的翻看書籍,趙構都不予理會,仍舊我行我素的繼續看書。實際上,趙構是想要從書中找到解決日後危機的辦法,他翻看了許多史書,看得最多的也是《史記》,只因趙構認爲這部書最有說服力。

可惜,沒有找到趙構想要的東西,又看了大唐王朝的歷史。由於宋朝與唐朝相隔不是很遠,歷史記載的書籍甚多,比後世流傳的要多太多了,琳琅滿目,堆積如山,全部都是關於大唐王朝的歷史記載。

在趙構的心目中,中國歷史上的皇帝,真正算得上大氣魄之人,唯有秦皇漢武,太宗明皇,尤其是秦始皇收復七國,統一華夏,建立起第一個封建王朝。當時,秦國面臨的局勢與大宋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唯一不同的是秦始皇魄力、膽識都遠甚宋徽宗趙佶,國家軍事力量強大,身經百戰,大宋偏偏是文臣治國,武將沒有權力,就算擁有百萬士兵也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爲何這麼多的史書之中,很少記載真正的行政體制方面的舉措呢?就算是王安石變法,也都沒有太大的起色,難道真的是國情不同,應用的方法也不一樣。但是,這樣下去距離大宋江山支離破碎的局面,只有二十年不到的時間,這樣下去該如何是好!”

趙構心急如焚,擔心不已,他不知道宋徽宗趙佶,也就是自己的父親爲何還如此的淡然,依舊是吃喝玩樂,不顧朝政,對於朝中大事,蔡京等人已然接手了。如今,宋徽宗趙佶更是沉浸在書法的世界之中,不可自拔。

“如今之計,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實在是太過於心急了。如今的我根本就沒有這個能力干預任何事情,朝中雖有國公之爵,卻沒有實權。再說,朝中大臣也不可能真的聽命於八月大的孩童,如此一來那還不真的是天下大亂!”

趙構火急火燎,宋徽宗趙佶則是慢條斯理,不慌不忙,還認爲自己管轄下天下黎民百姓生活安居樂業。與此同時,蔡京等人趁此機會,開始準備謀劃更多的利益,滿足自己的私慾,這一切趙構知道,卻無能爲力,任由蔡京等人一手遮天。

窗外狂風亂舞,刺骨的寒風呼嘯而至,趙構的房間內有暖和的火盆,依舊是有些涼意,唯有披上厚實的被子。奈何,趙構的身體太弱小,根本就提不動被子,勉勉強強的站起身來,只能鑽進被子中,吹滅燭光,欣然地酣睡起來。

趙構沉浸在書海之中,憂心忡忡的尋找解決大宋危機之法,苦尋無果。距離祭祖的大典越來越近,宋徽宗趙佶也忙碌起來。畢竟,祭祀大宋的歷代君主,是一件大事,非比尋常,必須隆重又隆重,他還沐浴更衣,吃齋三日方能舉行祭祀大典。

對於這一切,趙構沒有絲毫的興趣,最後仍然被自己的母親韋氏在祭祀大典結束後,依舊是祭拜祖先。當趙構出現在太廟時,趙恆非常的吃驚,也就是趙構的大哥,趙佶的長子,他不明白未滿週歲的九弟爲何來此地,以他的年紀來說,還是太早了。

待一切結束後,趙構再次沉浸在書海之中,宋徽宗也不曾干預,任由他翻閱書籍,還爲他找尋各個朝代的史書,趙構喜不自禁。一年一度的春節將至,也是趙構首次在此地度過人生當中的春節,情不自禁的喃喃道:“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當趙構情不自禁的低聲吟誦詩句時,恰好宋徽宗趙佶路過,看着八月大的兒子,又聽到他誦唸出詩句來,不禁有些失神了。他從窗外眺望,只見趙構滿臉愁容,大眼睛中流露出一絲哀傷之情,低聲道:“真是怪哉,構兒居然會背誦詩詞,又非常的流利,實在是怪哉!”

趙構情不自禁吟誦的詩,被趙佶聽到,他是酷愛文藝之人,心中難免有些激動。宋徽宗慈祥的目光深深的看了一眼趙構,然後轉身離去。趙構也不知道自己心裡想起過世的雙親,又想到獨自一人生活在這個時代,難免有些鬱悶,想要抒發心中的苦悶,情不自禁的吟誦此詩,卻被趙佶挺進耳朵裡。

於是,大觀二年正月庚申日,即農曆正月初九,春節剛過去八天。趙構就接到趙佶下達的聖旨,直接加封他爲廣平郡王。官爵也由蜀國公進爲郡王,國公與郡王都是從一品,地位不同了。如果再晉升的話,那就是王了,便是正一品。

當趙構接到聖旨時,整個人都愣住了,他知道歷史上趙構是這個時間加封郡王的。但是,加封郡王與其他皇子有些不同,不僅僅以八月大的年齡成爲大宋最小的郡王。當初,趙構研究時,還以爲此事子虛烏有,卻不想居然是真的。

由於趙構的年紀未到,只能由母親韋氏代爲接旨,她也是愣了半晌,不明白自己的兒子爲何過去了數個月便成爲郡王了,實在是出乎常理。最後,趙構知道自己爲何突然加封郡王的原因,趙佶聽到他吟誦的詩後,覺得與他非常的相似,喜歡詩詞,故而趙構被加封爲郡王,官居從一品。

第374章 步步爲營第419章 出水芙蓉(二)第269章 百密一疏第25章 收良徒,再傳秘訣第95章 兩軍交鋒(三)第103章 相視一笑泯恩仇第146章 李代桃僵(一)第489章 身份暴露第24章 太白陰經第316章 臭道士,你找死!第328章 我願意!第293章 反客爲主,倒打一耙第506章 收良將,撫民心第195章 多情自古傷離別第62章 妙手仁心(二)第310章 別怕有我,沒人敢欺負你!第161章 主帥之戰(二)第330章 前世相欠,今生相見第五百五十五章 落葉歸根第133章 萬軍叢中過,片葉不沾身(四)第521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543章 過三關第511章 火燒糧倉第98章 大軍抵達,圍剿叛賊(二)第270章 束手無策番外篇 第三章 誰敢欺負我娘!第113章 紛爭再起第五百九十九章 只有妻,沒有妾!第479章 條件第五百五十九章 大戰岐溝關第182章 方臘現身第19章 習武三年,得林家槍法第196章 決裂(一)第106章 那人是誰?(一)第158章 大戰前夕第六百七十一章 御駕親征第499章 掛帥出征第514章 一戰成神第515章 英雄冢第六百三十章 海闊憑魚躍第六百四十六章 羊入虎口第六百三十四章 我兒子第132章 萬軍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三)第114章 驃騎大將軍第144章 天賜良機第126章 攻打常州(二)第352章 傳授槍術第207章 東風來了第42章 武舉考覈(一)第六百七十七章 九王鎮山河第108章 師叔?第220章 雙管齊下第五百五十九章 大戰岐溝關第344章 銷聲匿跡第174章 結義第451章 反對之聲第442章 再掀風雨第六百五十七章 是忠還是奸番外篇 第三章 誰敢欺負我娘!第136章 魂遊地府第192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536章 猛虎出籠第326章 吃出‘禍事’(二)第54章 委以重任(二)第376章 姜果然是老的辣第124章 深入敵後第27章 吃閉門羹第45章 喜得良緣,贈送良駒第363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第五百八十八章 商業藍圖第175章 不辭而別第363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第548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五百九十五章 解鈴還須繫鈴人第459章 盛情款待第209章 重整朝綱第160章 主帥之戰(一)第155章 大破歙州城第五百六十五章 棄甲投戈第35章 大夏龍雀第191章 造化弄人第75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五)第五百九十二章 御筆匾額第六百四十八章 人神共憤第399章 真刀真槍第368章 你是主考官?第六百四十六章 羊入虎口第346章 何爲王?何爲制?第六百章 你真傻!第331章 脣槍舌戰第415章 賴上不走了第545章 真假難辨第五百八十章 悔不當初第410章 認可第56章 兒行千里母擔憂第六百六十八章 全面反攻第98章 大軍抵達,圍剿叛賊(二)第265章 再次入朝第483章 太祖皇帝第六百五十一章 坦白從寬
第374章 步步爲營第419章 出水芙蓉(二)第269章 百密一疏第25章 收良徒,再傳秘訣第95章 兩軍交鋒(三)第103章 相視一笑泯恩仇第146章 李代桃僵(一)第489章 身份暴露第24章 太白陰經第316章 臭道士,你找死!第328章 我願意!第293章 反客爲主,倒打一耙第506章 收良將,撫民心第195章 多情自古傷離別第62章 妙手仁心(二)第310章 別怕有我,沒人敢欺負你!第161章 主帥之戰(二)第330章 前世相欠,今生相見第五百五十五章 落葉歸根第133章 萬軍叢中過,片葉不沾身(四)第521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543章 過三關第511章 火燒糧倉第98章 大軍抵達,圍剿叛賊(二)第270章 束手無策番外篇 第三章 誰敢欺負我娘!第113章 紛爭再起第五百九十九章 只有妻,沒有妾!第479章 條件第五百五十九章 大戰岐溝關第182章 方臘現身第19章 習武三年,得林家槍法第196章 決裂(一)第106章 那人是誰?(一)第158章 大戰前夕第六百七十一章 御駕親征第499章 掛帥出征第514章 一戰成神第515章 英雄冢第六百三十章 海闊憑魚躍第六百四十六章 羊入虎口第六百三十四章 我兒子第132章 萬軍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三)第114章 驃騎大將軍第144章 天賜良機第126章 攻打常州(二)第352章 傳授槍術第207章 東風來了第42章 武舉考覈(一)第六百七十七章 九王鎮山河第108章 師叔?第220章 雙管齊下第五百五十九章 大戰岐溝關第344章 銷聲匿跡第174章 結義第451章 反對之聲第442章 再掀風雨第六百五十七章 是忠還是奸番外篇 第三章 誰敢欺負我娘!第136章 魂遊地府第192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536章 猛虎出籠第326章 吃出‘禍事’(二)第54章 委以重任(二)第376章 姜果然是老的辣第124章 深入敵後第27章 吃閉門羹第45章 喜得良緣,贈送良駒第363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第五百八十八章 商業藍圖第175章 不辭而別第363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第548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五百九十五章 解鈴還須繫鈴人第459章 盛情款待第209章 重整朝綱第160章 主帥之戰(一)第155章 大破歙州城第五百六十五章 棄甲投戈第35章 大夏龍雀第191章 造化弄人第75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五)第五百九十二章 御筆匾額第六百四十八章 人神共憤第399章 真刀真槍第368章 你是主考官?第六百四十六章 羊入虎口第346章 何爲王?何爲制?第六百章 你真傻!第331章 脣槍舌戰第415章 賴上不走了第545章 真假難辨第五百八十章 悔不當初第410章 認可第56章 兒行千里母擔憂第六百六十八章 全面反攻第98章 大軍抵達,圍剿叛賊(二)第265章 再次入朝第483章 太祖皇帝第六百五十一章 坦白從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