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我要入朝爲官

宋徽宗快步上前,扶起趙構,欣喜道:“老九,聽聞你回來,朕甚感欣慰,期盼許久的皇兒終於回來了,一切可曾安好?”

趙構站起身來,點點頭,眼含淚光閃爍,道:“孩兒一切安好,讓父皇擔憂了,孩兒不孝!”

“不妨事!你能提前回來,已經出乎意料之外!”宋徽宗讓趙似、趙構坐下來,然後問道:“你跟隨周看先生習武,可曾有所收穫?只是不知你學得如何,以他的性子絕不會貿然讓你回來,難道有事發生?”

“爲何父皇也知道我拜在師傅門下?”當初,趙似詢問他日後,覺得沒有什麼,也沒有多想,待宋徽宗再次提及時,趙構才覺得有些不同尋常。畢竟,他前往湯陰縣並未向任何人說起過,就算臨走也只說尋遍名師習武,喃喃自語:“難道我的行蹤,從一開始,父皇、王叔就知道,這不可能,爲何我從未察覺?”

趙似像是知道趙構心中所想,一語道破:“老九,你是不是再想,爲何我與皇兄都知道你拜在何人門下?”趙構愣了一下,點點頭,他的確有些不理解,“因爲你離開汴京之日起,直到拜師周老先生之前,我們都一清二楚,也知道你爲了拜師吃了不少苦!”

趙構大驚道:“難道我出了京城就有人跟隨在我身後?”

“不錯,跟隨在你身後的那些人,你見過其中之一!”趙似笑笑道,“當初,皇兄擔心你一路上會遭遇一些麻煩,纔會派遣他們前去暗中保護與你,就連你在外發生的一切,我們都一清二楚,直到其中兩人被周老先生髮現,纔不再派人前去了!”

趙構回想起來,猛然想起周侗看見自己時,有些疑惑,一直不願意拜師,後來又同意了,一切都因爲自己的父皇擔心自己,纔派人跟隨自己身邊保護,讓周侗有些忌憚,最後發現不過是虛驚一場,也就順理成章的收下自己。趙構只能苦笑,要不是有人跟蹤自己,也不至於吃了一個月的苦,好處也有,喜憂參半。

擡起頭,看着不苟言笑的宋徽宗,趙構覺得六年後的他比之前要蒼老了許多,眉宇間透出一股淡淡的憂愁,就連發梢都變白了,可見這六年時間裡,趙佶憂國憂民,勞神費力,讓他多了許多成熟,看上去更加內斂,全身上下像是一股儒生氣,少了幾分銳氣,多了幾分優雅,韜光養晦,深深地嘆息一聲:“父皇這些年看上去老了許多!”

趙構不由得想起一件事,自己被父皇關押在後院,又不準任何人接近,就連自己母親都不知道真相,道:“父皇,不知近幾年母妃身體可好?”

宋徽宗點點頭,道:“一切安好!”

原來趙構被關押,他的母親韋婉容拼死爲他求情,想讓宋徽宗放過趙構,哪怕是貶爲庶民也在所不惜,最後宋徽宗不想她打亂自己的計劃,就怒氣衝衝地打入冷宮,不得任何人探視,實際上在冷宮中,趙佶向她稍微透露點情況,知道自己孩兒一切平安,她也就順理成章的住在後宮,也樂得清靜,後宮之中的嬪妃早已把她忘記,還以爲韋氏死了,可她過得比任何人都舒坦,誦經唸佛,好不容易得到一片樂土,不理會外面紛爭,潛心禮佛。

趙構點點頭,他也覺得皇宮最安全的地方便是冷宮,沒有任何紛爭,也不需要爭權奪利,正聲道:“父皇,眼下朝中是否以高俅爲首,獨掌朝綱?”

宋徽宗責備的瞥了一眼趙似,他知道是自己的這個弟弟告訴趙構的。趙似眼見自己的兄長責備的眼神,急忙撇過頭,不敢看他。宋徽宗說道:“這件事,你就不要參與了。此乃國之大事,你又沒有行加冠之禮,焉能討論國事。此事,朕自有安排,你就安心留在宮中與你母親好好地聚聚!”

“大宋內憂外患,孩兒早已知曉。不然的話,我也不願千里迢迢前往湯陰縣習武,棄文從武。”趙構儼然一副小大人模樣,似模似樣地說道:“父皇,有些事情孩兒早已知曉。當年,孩兒年紀尚有,無法與他人相鬥;現在不同了,孩兒已有十二歲。過些時日,還有一些兄弟會前來,與我一同保護大宋。身爲大宋子民,又是趙家子嗣,守護趙家江山,保護天下百姓,責無旁貸。孩兒叩請父皇准許我入朝爲官,爲大宋略盡綿薄之力!”

“古有甘羅拜相,孩兒也可以做到。朝中兩派之爭被父皇悄無聲息的化解掉,卻出現一位難以駕馭的大臣。看到父皇的面容憔悴,身體不佳,孩兒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孩兒已經長大了,不再是那個什麼都依靠父皇的保護下成長,大宋江山,有我與父皇、王叔一起守護,決不讓任何人擾亂大宋安寧。”

“老九,你真的長大了,朕果然沒有看錯!”宋徽宗欣慰的點點頭,他知道趙構年少懂事,有着與同齡人的成熟、思想,此次回來後,趙佶看見趙構以往不同的一面,那股鋒芒畢露,堅定不移的眼神,就連趙似忍不住點點頭。

片刻後,宋徽宗面色凝重,沉聲道:“那你可知大宋爲何日益衰弱,爲何朝中大臣你爭我奪,爲何朕沉浸於書畫之中,也不願插手此事,任由事情發展,只是在幕後處理一切?如果你能回答的上來,朕便答應你,讓你入朝爲官。”

趙構沉思片刻,對於這些問題,趙構早已洞悉一切,爲了避免宋徽宗懷疑,只能佯裝思考一下,信口拈來道:“大宋日益衰弱,究其原因,也不過是寥寥數語:一是,大宋國內只吃空餉之人太多,政治不穩,各個都中飽私囊,忠君愛國之人甚少,大宋政治不穩;二是,朝中大臣你爭我奪的就是權力,不顧天下黎民百姓的死活,爲官不作爲,爲政不清明,官官相護,形成朝中各個團體,以致於動着一人則驚擾其他人,讓他們有所防備。”

“父皇隱藏在幕後,讓世人看見父皇荒廢朝政,沉浸書畫,方能從暗中觀察一切。如果不暗中處理事務,要是明面上處理,就會激怒這些朝中七橫八落的利益糾葛。那時,朝野震動,天下黎民百姓必然會再次受到,後有金國虎視眈眈,朝中政權大亂,就會給外敵入侵的機會,故而父皇逼不得已之下只能避其鋒芒,主要還是朝中大臣結黨隱私,明知他們這些人罪不可赦,卻又不能暫時忍着,以孩兒之見,此乃真正的一國之君,能容常人不能容之事,一切以天下黎民百姓爲重,又以長遠目光考慮,眼下也只能裝聾作啞,聲色犬馬。”

“以孩兒的建議,大宋之所以會出現兩黨之爭,前有兩派,後有兩黨,又有高俅一夥人,禍亂朝綱。一切的原因,都是在朝中大臣武將甚少,勢力式微,文官自鳴得意之時,不曾發現真的發生戰亂,百無書生無一用。如果是文武平衡,那麼一切興許就不會發生,大宋方能昌盛繁榮。”

趙構說完,宋徽宗大吃一驚,趙構所說的一切。雖然沒有語言尖銳,說的也是事實。他的目光不禁看向了趙似。但是,趙似雙手一攤,搖搖頭。宋徽宗便知道趙似沒有真的沒有泄密,讚賞道:“字字珠璣,不錯!大宋這一切的根源在於太祖,只因太祖忌憚武將,以致於武將地位一日不如一日,有些人甚至棄武從文,以文學見長。只不過,這些人只會紙上談兵,要是真正上了戰場也於事無補。”

“只可惜,朕是趙家子孫,不敢違背先祖遺訓,只能任由事態一步步的走到今時今日的地步,朕有愧先皇,有愧先祖。朕想要改變這樣的局面,卻苦無方法。只能徹底的改變大宋,讓大宋更加混亂,然後再有人崛起,帶領大宋子民走向新的道路。”

“朕以爲沒有任何希望了,不曾想到你的出生,給予朕最後的希望。朕想十三弟已經告訴你有一位道長給予一則箴言。那位道長便是你在半路上與你相識的,也就是陳摶道長,九死一生格局,只有出現一位雄才大略之人方能破除此劫,朕將一切的希望都寄託在你的身上了。”

“那人是師傅?”趙構驚訝不已,然後又驚疑道:“父皇,您的意思是同意孩兒入朝爲官?”

宋徽宗微笑的點點頭,道:“朕答應你,讓你入朝爲官!”

趙構得到肯定的答覆後,高興不已。自此以後,趙構便可以真正的入朝爲官,掌控朝中實權,這樣的話,他也算是完成周侗的囑咐之一,心想:“入朝爲官這是第一步,一切就從這裡開始改變!不論你是誰,只要危及大宋江山社稷,我都不會答應,哪怕是歷史的高太尉。不論你是何人,我也要剷除你這個隱患,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的大宋,讓大宋再次崛起,此乃畢生追求,也是我的期望,誰敢阻擋,一律除之!”

第371章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第417章 ‘王妃’第126章 攻打常州(二)第381章 另眼相看第401章 平分秋色第381章 另眼相看第270章 束手無策第五百八十八章 商業藍圖第六百一十七章 告知真相第527章 血流成河第173章 切磋武藝第177章 抵達雲心寺第160章 主帥之戰(一)第60章 叔侄對決,漸露威能第六百零九章 上門送禮第34章 贈送寶馬第225章 如願以償第531章 未到山腰,先死一半第443章 勢不可擋第467章 力拔山兮氣蓋世第178章 一見傾心第六百七十九章 此生無憾,含笑九泉第75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五)第五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談判第254章 趙似累了第286章 明白了何事?第五百六十九章 以一當百,天祚帝被俘第146章 李代桃僵(一)第7章 百日宴第352章 傳授槍術第199章 欲奪天下第305章 當年往事(二)第119章 巧渡長江(一)第392章 善意謊言第299章 母愛如水第426章 你是我的第295章 塵埃落定第200章 凌遲處死第429章 紅顏禍水(二)第219章 線索第18章 林沖授藝第五百九十八章 我忘了!第381章 另眼相看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若不死,血債血償第302章 子欲養而親不待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若不死,血債血償第409章 領家有女初長成第339章 舌戰羣臣(二)第528章 屍橫遍野第158章 大戰前夕第78章 武狀元之爭(三)第215章 任重而道遠第534章 秋後算賬第241章 楚王趙有恭第534章 秋後算賬第37章 志明長老來信第356章 一言既出,四馬難追第17章 林沖是我師傅?第65章 殺雞儆猴(二)第322章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第368章 你是主考官?第411章 相邀第539章 惺惺相惜第148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28章 琥珀山莊第29章 錯把周侗當賊人第256章 秘辛(二)第415章 賴上不走了第325章 吃出‘禍事’(一)第534章 秋後算賬第六百四十七章 二帝被俘,歷史重演第510章 三路夾攻第266章 太子之恥第431章 他是好人第374章 步步爲營第321章 落井下石第453章 和談使第490章 龍涎香第五百八十二章 佈局啓動第216章 貪污案第544章 破釜沉舟第181章 深信不疑第305章 當年往事(二)第195章 多情自古傷離別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路可退第367章 孺子不可教也第516章 王者之風(一)第539章 惺惺相惜第389章 二人相見第297章 何人指使?第508章 投名狀第317章 諄諄教誨第192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45章 喜得良緣,贈送良駒第368章 你是主考官?第219章 線索第173章 切磋武藝第8章 無良父親第五百六十五章 棄甲投戈第197章 決裂(二)
第371章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第417章 ‘王妃’第126章 攻打常州(二)第381章 另眼相看第401章 平分秋色第381章 另眼相看第270章 束手無策第五百八十八章 商業藍圖第六百一十七章 告知真相第527章 血流成河第173章 切磋武藝第177章 抵達雲心寺第160章 主帥之戰(一)第60章 叔侄對決,漸露威能第六百零九章 上門送禮第34章 贈送寶馬第225章 如願以償第531章 未到山腰,先死一半第443章 勢不可擋第467章 力拔山兮氣蓋世第178章 一見傾心第六百七十九章 此生無憾,含笑九泉第75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五)第五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談判第254章 趙似累了第286章 明白了何事?第五百六十九章 以一當百,天祚帝被俘第146章 李代桃僵(一)第7章 百日宴第352章 傳授槍術第199章 欲奪天下第305章 當年往事(二)第119章 巧渡長江(一)第392章 善意謊言第299章 母愛如水第426章 你是我的第295章 塵埃落定第200章 凌遲處死第429章 紅顏禍水(二)第219章 線索第18章 林沖授藝第五百九十八章 我忘了!第381章 另眼相看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若不死,血債血償第302章 子欲養而親不待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若不死,血債血償第409章 領家有女初長成第339章 舌戰羣臣(二)第528章 屍橫遍野第158章 大戰前夕第78章 武狀元之爭(三)第215章 任重而道遠第534章 秋後算賬第241章 楚王趙有恭第534章 秋後算賬第37章 志明長老來信第356章 一言既出,四馬難追第17章 林沖是我師傅?第65章 殺雞儆猴(二)第322章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第368章 你是主考官?第411章 相邀第539章 惺惺相惜第148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28章 琥珀山莊第29章 錯把周侗當賊人第256章 秘辛(二)第415章 賴上不走了第325章 吃出‘禍事’(一)第534章 秋後算賬第六百四十七章 二帝被俘,歷史重演第510章 三路夾攻第266章 太子之恥第431章 他是好人第374章 步步爲營第321章 落井下石第453章 和談使第490章 龍涎香第五百八十二章 佈局啓動第216章 貪污案第544章 破釜沉舟第181章 深信不疑第305章 當年往事(二)第195章 多情自古傷離別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路可退第367章 孺子不可教也第516章 王者之風(一)第539章 惺惺相惜第389章 二人相見第297章 何人指使?第508章 投名狀第317章 諄諄教誨第192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45章 喜得良緣,贈送良駒第368章 你是主考官?第219章 線索第173章 切磋武藝第8章 無良父親第五百六十五章 棄甲投戈第197章 決裂(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