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坦白從寬

“傳位詔書啊!呵呵!……”趙構冷冷的笑了笑,道:“二哥,你倒是跟我說說這詔書是從何而來!別以爲我不知道你心裡的算計,要是如實招來,我便放你一馬;要是拒不招供,那就看着辦!”

“九弟,你這話從何說起啊!”趙有恭冷汗直流,訕然一笑,可他的笑容實在是有些勉強。

現在只有他們二人在府上,其他人已經各自回去了。趙構也沒有給他什麼面子,直接了當地逼迫趙有恭說出實情,他總覺得這件事就是針對他的一個計劃。接着,他又回想起趙有恭所作所爲,總覺得有些不對勁。

“當初,我率領大軍奪得燕雲十六州,又與父皇鬧得不可開交,衆人都爲我求情,唯有你袖手旁觀,這事我一直記在心裡。”趙構翻起舊賬來,一一的與他算清楚,“那個時候我以爲你有顧忌,又或是父皇有什麼計劃。畢竟,我那個時候尚未成年,也未曾加冠,無法繼續授封了。”

“可是父皇想也不想,以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將我的官職、爵位等全部剝奪,我並未爭取什麼,就順着父皇的意思,如此照做了。原本以爲父皇會與我解釋來着,哪怕是你也會前來說一下。”

“事實上你根本沒有出面,更沒有事後前來。再之後,我消失兩月再出現,你前來了,不過之後態度更是一百八十度大轉變,與我慢慢的脫離關係,更是與我劃清界限。”

“這些我都沒有懷疑,直到我被調離京城,太子登基爲帝,根本沒有任何預兆,又有白蓮妖道妖言惑衆,蠱惑人心,你身爲樞密院使對此袖手旁觀,更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以你嫉惡如仇的性子,眼裡不揉沙子,這事情要是沒有看見,不知道還好說,偏偏在你的眼下發生的事情,你卻不管不顧,任由事情朝着最壞的方向走去。當初,我在古北口與金兵決戰,屢次上書朝廷,卻沒有任何的回覆。”

“此事怨不得你,我也清楚你屢屢進宮被拒之門外,也有打算離開京城奔赴前線,卻又不知道發生了何事,你剛出府尚未出城,卻又折回來了,這事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到底是什麼人能讓你如此做,最後我想到了當今天下只有二人有這個能力讓你唯命是從。接着,我又從燕雲之地回到京城,你卻沒有絲毫驚訝,更像是早已準備好似的,不僅僅宮中的禁軍、侍衛你都能調動,就連我所做的一切,你都無條件的支持。”

“那個時候,我擅離職守,乃是死罪,你卻堅持站在我這邊,最後更是逼宮,徹底剝奪了皇上的權力,名義上他還是皇上,實際上沒有任何權力。你卻沒有任何不悅,反而有些開心。”

“接着,昨夜你又在府中接到消息,想必是山莊傳來的,你露出了笑容;今日,你又拿出了太上皇的傳位詔書。只怕這詔書是早就寫好的,要是沒有猜錯的話,應該是我回京之後父皇親自手書交給你的。”

“以上種種事情聯繫起來,你必定隱瞞了我一些事情,這個事情還不小,我說的對不對!”

“九弟,我……我不知道你說什麼呢,怎麼聽不懂呢!”趙有恭支支吾吾地笑了笑,趙構將事情分析的頭頭是道,趙有恭心裡一直在顫抖,他知道有一天會被趙構發現,卻不想如此得快。

趙構不言不語,目不轉睛的看着趙有恭,奸詐的笑容讓趙有恭渾身不自在。那犀利的目光彷彿是要將他看穿似的,這讓做賊心虛的趙有恭有些受不了,他越是這樣,趙構越是懷疑趙有恭隱瞞了一些事情。

“你看着我幹嘛,我真的不知道!”趙有恭自己都覺得聲音有些顫抖了,連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說的話了,趙構又怎麼會相信呢。

“真的不知道,還是不願意說!”趙構似笑非笑地說道,“你不願意說,那不如我幫你說吧!其實,這件事從開始就是一個局,一個讓我登基爲帝的局,就連父皇、皇上被俘虜也都是這個計劃裡的一部分,我說可對?”

“不對!”趙有恭當即回絕,這話說出口,就看見趙構笑眯眯的笑容,他知道這件事瞞不住了,也就硬着頭皮,如實說道:“唉!既然你猜到了,那我也沒什麼好說,不妨將整個事情全部與你說了。”

“洗耳恭聽!”

趙有恭嘆息一聲:“其實,太上皇之前已經試探過你許多次,你的回答都是不願意。那個時候太上皇看似是無意之舉,實際上是想要讓你繼承大統,成爲新君,可你偏偏不願意接受。”

“太上皇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只能選擇兵行險招,他也知道大宋的弊端是什麼,卻無能爲力,可他相信你有這個能力做到他做不到的事情。因此,在太上皇心目中你纔是皇位最佳人選。”

“當你收復燕雲十六州,凱旋而歸時,太上皇也曾想過廢黜太子之位,重立太子。那個人便是你,只是父王與潘大人、朱大人都覺得這個時候廢黜太子,對時局影響太大了。”

“他們也知道?”趙構聽聞潘良貴、朱倬居然也知道這事情,這讓他很是詫異。

趙有恭搖搖頭,道:“他們並不知道所有的事情,只是知道太上皇有意廢掉太子。自古祖訓便是長幼有序,太子身爲皇長子,又無大的錯誤,貿然廢掉太子,怕引起朝廷以及天下讀書人的反抗,最後這個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最後,太上皇與我父王二人商議,決定兵行險招,那就是在恰當的時機裡將你冊封爲王,給你封地,讓你離開京城,保全實力。太子繼承大統,成爲欽宗皇帝,這也是計劃的一部分。”

“太上皇的本意是讓大宋發生內亂,然後由你出面鎮壓,這樣一來你就名正言順的登基爲帝,也就可以逼迫皇上退位。只不過皇上聽信那要妖道之言,差點讓你戰死沙場,死在燕雲之地。”

“太上皇很是憤怒,卻又無可奈何,他只能順其自然,祈禱你平安歸來。當得知你獲勝了,也知道你會回京,就安排了下一步計劃。他知道你要逼宮,清君側,這些事情太上皇都非常支持。”

“接着,太上皇又邀請皇上前去狩獵,也是計劃的一部分。因爲他們出去狩獵的消息,也是父王遵從太上皇的旨意放出去的,引來金人奸細,再將他們全部俘虜,到時候大宋就無人能夠阻擋你登基爲帝。”

“那個時候,朝廷大亂,二帝被俘,唯有你一人坐鎮便可穩如泰山,國之根本不會動搖。因此,這份傳位詔書,也就是在你從燕雲之地回來勤王之時便寫好的,正好藉此機會你纔可順理成章的登基爲帝。”

趙構心急如焚地說道:“那父皇與皇上現在在何處?”

“這件事出了意外!”趙有恭沮喪地說道,“這些原本都是計劃好的,奈何擒住二帝的人乃是白蓮社的餘孽,他們通過一些手段,斷去了所有蹤跡,以致於父王跟丟了,現在他們應該身在上京府,被金人真的俘虜了。”

“爲何你不早點與我說?”趙構大吼一聲,面無表情地看着趙有恭。

趙有恭苦笑一聲:“不是我不願意說,而是太上皇囑咐的,唯有這樣你才能登基爲帝,引領大宋崛起,他將一切的希望全部寄託於你。太上皇也曾說,要是真的有什麼萬一,那都是他自願的,務必讓你要以大宋江山社稷爲重,有你撐着,他才能安心的離開。”

“父皇,爲何您要隱瞞兒臣!”

趙構淚流滿面,他一直都知道事有蹊蹺,卻找不出任何破綻,現在聽到趙有恭將事情全部說出來,他才知道自己的父皇所做一切都是爲了逼迫自己登基爲帝,這讓他情何以堪。

趙構之所以不登基爲帝,是因爲他知道歷史上記載的下一任皇帝便是趙桓,要是他真的在趙桓之前登基爲帝,那麼歷史就真的變了。至於是好是壞,誰也不清楚,可他的顧慮卻導致歷史重演,這讓趙構如何能接受。

第414章 不期而遇第112章 伴君如伴虎第142章 花和尚VS寶光國師第257章 承諾第395章 十年生死兩茫茫第330章 前世相欠,今生相見第549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388章 下落第128章 不打不相識第395章 十年生死兩茫茫第183章 婉拒入朝第六百六十三章 十二道金牌第五百九十七章 時機成熟第446章 不是結束,而是開始第491章 羣蛇圍攻第441章 東山再起第236章 出乎意料第260章 父子談心第203章 佈局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若不死,血債血償第五百九十九章 只有妻,沒有妾!第六百二十八章 引蛇出洞第六百五十三章 借你人頭一用第221章 朱氏父子第五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談判第337章 聲名狼藉第19章 習武三年,得林家槍法第201章 兄弟們的擔憂第六百三十六章 亂世將起第六百三十七章 宋金大戰第108章 師叔?第129章 炮火連天第120章 巧渡長江(二)第175章 不辭而別第491章 羣蛇圍攻第91章 調兵遣將,大戰將起(一)第98章 大軍抵達,圍剿叛賊(二)第438章 有君如此,天下之幸第六百三十六章 亂世將起第245章 逼宮(四)第175章 不辭而別第203章 佈局第63章 妙手回春,埋下隱患第39章 瀝泉神槍(二)第206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175章 不辭而別第529章 一鼓作氣第326章 吃出‘禍事’(二)第532章 犒賞三軍第333章 廢除三舍法(一)第148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六百七十六章 金朝滅亡第六百零三章 集體相親第135章 危在旦夕,老祖再現第352章 傳授槍術第254章 趙似累了第六百三十三章 白蓮社第4章 從頭再來第102章 宋江之死(二)第470章 威震四海第29章 錯把周侗當賊人第333章 廢除三舍法(一)第74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四)第396章 離開第23章 吾是陳摶第248章 趙構VS趙有恭第176章 暫別京城第174章 結義第509章 斬首示衆第159章 以一敵四第55章 樞密院第466章 平分秋色第371章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第六百七十章 反客爲主第35章 大夏龍雀番外篇 第四章 離別第六百零六章 羣毆第168章 宋徽宗的態度第77章 武狀元之爭(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認祖歸宗第383章 盡人皆知第463章 正面衝突第五百九十二章 御筆匾額第214章 不吝賜教第199章 欲奪天下第470章 威震四海第五百五十九章 大戰岐溝關第302章 子欲養而親不待第61章 妙手仁心(一)第六百三十章 海闊憑魚躍第444章 人生如茶第229章 捉拿童貫帝五百六十三章 鎮守邊關第453章 和談使第546章 排兵佈陣第521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43章 武舉考覈(二)第98章 大軍抵達,圍剿叛賊(二)第25章 收良徒,再傳秘訣第347章 解惑
第414章 不期而遇第112章 伴君如伴虎第142章 花和尚VS寶光國師第257章 承諾第395章 十年生死兩茫茫第330章 前世相欠,今生相見第549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388章 下落第128章 不打不相識第395章 十年生死兩茫茫第183章 婉拒入朝第六百六十三章 十二道金牌第五百九十七章 時機成熟第446章 不是結束,而是開始第491章 羣蛇圍攻第441章 東山再起第236章 出乎意料第260章 父子談心第203章 佈局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若不死,血債血償第五百九十九章 只有妻,沒有妾!第六百二十八章 引蛇出洞第六百五十三章 借你人頭一用第221章 朱氏父子第五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談判第337章 聲名狼藉第19章 習武三年,得林家槍法第201章 兄弟們的擔憂第六百三十六章 亂世將起第六百三十七章 宋金大戰第108章 師叔?第129章 炮火連天第120章 巧渡長江(二)第175章 不辭而別第491章 羣蛇圍攻第91章 調兵遣將,大戰將起(一)第98章 大軍抵達,圍剿叛賊(二)第438章 有君如此,天下之幸第六百三十六章 亂世將起第245章 逼宮(四)第175章 不辭而別第203章 佈局第63章 妙手回春,埋下隱患第39章 瀝泉神槍(二)第206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175章 不辭而別第529章 一鼓作氣第326章 吃出‘禍事’(二)第532章 犒賞三軍第333章 廢除三舍法(一)第148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六百七十六章 金朝滅亡第六百零三章 集體相親第135章 危在旦夕,老祖再現第352章 傳授槍術第254章 趙似累了第六百三十三章 白蓮社第4章 從頭再來第102章 宋江之死(二)第470章 威震四海第29章 錯把周侗當賊人第333章 廢除三舍法(一)第74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四)第396章 離開第23章 吾是陳摶第248章 趙構VS趙有恭第176章 暫別京城第174章 結義第509章 斬首示衆第159章 以一敵四第55章 樞密院第466章 平分秋色第371章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第六百七十章 反客爲主第35章 大夏龍雀番外篇 第四章 離別第六百零六章 羣毆第168章 宋徽宗的態度第77章 武狀元之爭(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認祖歸宗第383章 盡人皆知第463章 正面衝突第五百九十二章 御筆匾額第214章 不吝賜教第199章 欲奪天下第470章 威震四海第五百五十九章 大戰岐溝關第302章 子欲養而親不待第61章 妙手仁心(一)第六百三十章 海闊憑魚躍第444章 人生如茶第229章 捉拿童貫帝五百六十三章 鎮守邊關第453章 和談使第546章 排兵佈陣第521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43章 武舉考覈(二)第98章 大軍抵達,圍剿叛賊(二)第25章 收良徒,再傳秘訣第347章 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