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鈞座,眼下時局於我不利,戰局危如累卵,隨時都有全面崩潰的可能,只有鈞座您纔有能力力挽狂瀾!”
黃百韜心憂成焚。
他是眼睜睜的看着戰局一點點的變差。
但是他卻一點辦法都沒有。
常瑞元雖然喜歡他,但不會採納他的建議。
要知道,楚雲飛被槍擊的那段時間。
小鬼子可是趁此機會做了不少的事情。
汪僞政府成立的時間和楚雲飛記憶之中的時間沒什麼太大的區別。
由這個第一大漢奸,擔任僞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院長。
陳公博、王克敏、周佛海等人分別擔任重要職務。
這羣近代史之中出名的大漢奸,湊在一起上演了中國近代史上最爲醜陋的一幕。
尤其是汪僞政府同日本洽談的《基本關係條約》的簽訂。
其屈辱程度,遠遠超過了1914年袁世凱與日本人簽訂的“二十一條”。
隨後而來的是張自忠將軍的犧牲,二戰區反攻作戰的僵持,傷亡的增加,彈藥的消耗導致攻勢作戰難以爲繼。
這使得整個國民政府抗戰局勢。
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霾。
張自忠將軍犧牲之後,在三十八師和一百七十九師官兵的努力之下。
成功將其的遺體搶回,軍民將張自忠將軍遺體重新洗淨,換上了乾淨整潔的內衣和軍裝。
軍裝上面掛着的是追授的二級上將領章和短劍。
遺體也被裝入頗爲貴重的楠木棺材之中。
靈柩運抵宜昌之後,由民生公司的專輪護送前往山城。
一路途徑巴東、巫山等地,沿途數百里、供桌綿延無算(一說數裡,一說零星綿延不斷),百姓在長江邊長跪不起。
常瑞元臂挽黑紗立於江邊迎靈。
也正是這個時候。
轟炸山城的日軍戰機飛臨了山城上空。
防空警報長鳴、但山城全程無人躲避。
送別了張自忠將軍英靈之後。
迎接全國軍民的是棗、宜會戰的失利。
所有人只能夠含淚吞下苦果。
棗、宜會戰,五戰區傾盡全力不是日本人的對手,對於全國軍民抗戰信心的打擊遠遠比不上後續的山城大轟炸,以及山城流傳出了常瑞元與日本方面展開談判,並且對日投降的說法。
只不過,楚雲飛清楚的記得,在他的記憶之中,沒有任何的史據表明常瑞元想對日投降。
即便是上個世紀4V的綠黨極力抹黑、造謠藍黨之際,也沒有找到相關的證據。
如果常瑞元會迫於軍事失利而屈服的,那麼保定會戰的失利、淞滬會戰、太原會戰的結束之後,就已經屈服了,何必等到40年下半年呢?
而之所以會傳出相關的謠言。
一直到楚雲飛記憶裡面的新世紀,給出的說法也只是基於常瑞元和日軍共同的反共立場,僅此而已。
說回40年的戰場。
國內局勢糜爛,連連失利讓軍民們幾乎喪失了鬥志。
很快,讓國內軍民們更加絕望的消息很快再度傳來。
歐洲戰場上的德國人所向披靡,他們很快打敗了英法聯軍,並且幾乎統一了整個歐洲。
儘管美國政府採取了包括對日禁運等制裁措施、絕大多數的美國人依舊不想要捲入這場戰爭之中,不管是德國還是日本,美國人都不想要參戰。
再加上英國短暫的關閉了滇緬通道,堅決捍衛本土。
不願意插手亞洲事務,與日本簽訂“中立條約”,解除了日本擴大在華戰爭的後顧之憂。
沒人能夠預料到戰爭還要持續多久、到底還能不能取得勝利。
連鎖反應自此時起,國軍部隊開始出現了成建制投降。
在去年下半年的時候。
駐防文安、新鎮的柴恩波所部投降了日軍。
HEB省保安司令張蔭梧向統帥部的解釋是靜待時機,以便反正。
理由頗爲充分,認爲柴恩波所部現如今是在“曲線救國”、趁此機會與日寇接洽,爲保存實力,亦是“與八路不兩立”。
正是因爲常瑞元的不作爲(歷史上的這個時間點,國民政府與日本近衛內閣和談之際,百團大戰發起,這次大規模的出擊作戰,加上其所發生的歷史節點至關重要,所以成爲了馳名中外的著名戰役)。
出於對八路軍的忌憚,常瑞元沒有第一時間處理柴恩波,以及張蔭梧。
所造成惡果便是曲線救國論在一些敵後的國民黨軍政要員之中流行開來。
甚至一些在華北地區獨立作戰的國軍部隊,已經基於當前現狀選擇投降了日軍,乃至聯合日僞軍攻擊八路軍敵後抗戰根據地以及新四軍。
黃百韜來楚雲飛這裡,也是帶着“任務”來的。
剛剛取得上高會戰勝利不久的戰略攻擊軍、王牌精銳第七十四軍在剛剛結束的第二次長沙會戰之中損失頗重。
被寄予厚望的薛嶽在第二次長沙會戰之中丟了長沙、株洲。
他們十分迫切的需要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勝利來提振全國軍民的抗戰信心。
見楚雲飛依舊保持沉默。
黃百韜接着又道:“去年龐炳旭被任命爲HEB省主席之後,雙方的摩擦可是加劇了不少,雖然按照您的意思和龐部打了招呼,可統帥部也是下了軍令的。”
三分軍事,七分政治,化整爲零、游擊戰爭。
讓中央軍嫡系正規軍去這麼做都不一定做的好。
龐炳旭所部自然更沒有這個能力。
何況老龐對於自己的定位過於清晰。
他知道自己只是山城的一顆棋子,也知道常瑞元期待着他做點什麼。
敵後戰場的這些國軍將領們大多是軍閥出身。
對於“領地”,地盤意識非常濃烈。
也算是軍閥混戰之中的遺留問題。
身處敵後戰場,既需要面對日寇的威脅,又需要和八路軍爭搶地盤。
“聰明”的地方軍閥們把這筆“賬”算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和日本人打仗,哪怕打輸了。
依舊會得到山城方面的支持軍餉不扣、工資照發,該補會補。
可如果不打日本人,打八路的話。
日本人反而不會進攻他們的地盤,因爲這樣的做法符合日本人的利益。
而沒有日本人威脅的話。
敵後戰場上的游擊隊自然無法直接威脅到這些所謂的“敵後國軍”,那麼他們的軍權就會得以穩固。
什麼都不幹,只是防禦日本人的進攻,實際上是最爲保守的做法。
也是龐炳旭在收到方立功電報之後的做法。
但同樣的,老龐也在楚雲飛的警告之下,沒有與八路軍過多的接觸。
否則
恐怕會迎來殺身之禍。
在這個時期。
一旦敵後的國軍將領出現和八路軍關係密切,甚至合作抗日的話。
哪怕打贏了日本人,也得不到補充,甚至會遭到山城方面的排擠、猜疑。
對於這些軍閥而言,合作抗日的最嚴重之後果,亦是最讓他們無法接受的後果便是:一旦他們打輸了,常瑞元在之後會找個機會把部隊收編了。
再加上有了郭寄嶠這個前車之鑑在這裡(集團軍總司令調任戰區總參謀長)。
以前立過大功的,也僅僅只是會領上一份閒職薪水。
一旦沒了軍權之後,哪裡還有這些軍閥們的逍遙快活的日子?
見楚雲飛依舊保持沉默。
黃百韜按捺不住,再度出聲勸道:“這幫軍閥頗爲狡猾,爲了討委員長的歡心,他們名義上是打“共軍”,搞摩擦,偏偏還不能真的打,一旦把八路惹急眼了,他們也清楚自己也是會遭受滅頂之災的。”
“這羣將領們就像是在舞臺上表演的小丑一樣,而觀衆就是八路、山城以及日本方面。”
“最讓卑職擔心的是,他們現在在華北地界上面刮地皮!”
黃百韜知道楚雲飛最爲在乎的是什麼。
果不其然。
說起老百姓的時候,楚雲飛的眉頭微微動了一下。
黃百韜心有所感,當即繼續說道:“這幫人收完委員長的“抗戰稅”,又要收小鬼子那邊的“治安稅”。”
“這麼搞下去,用不了兩年,民怨沸騰,豈不是讓日本人白白得利?”
適當的打一下有個交代,然後在各方的默認之下,刮地皮。
這就是那個時代的現狀。
百姓豈能有好日子過?
“煥然兄,如果我告訴你我曾經當面勸告過校長,你信嗎?”
黃百韜一怔,顯然完全沒有預料到這一情況。
楚雲飛目光出神,緩緩道:“不僅如此,我還提醒過八路軍方面、亦電勸張蔭梧,派立功兄密電龐炳勳.”
如果一切按照他的謀劃推進,這個時候的華北日軍理應被全面壓制。
活躍在敵後的國軍、八路軍武裝部隊將會得到二戰區的全面支持。
並且江北聯合指揮部的確立,使得日軍只能夠疲於應對,甚至不得不放棄一些雞肋區域,徹底喪失主動進攻能力。
“煥然兄,不知道你可曾聽說過一句話?”
黃百韜回過神來:“鈞座,您說的是?”
“反工第一,抗日第二,日可以不抗,工不可不打,寧匪化,勿X化,寧亡於日,勿亡於工。”
這是魯蘇戰區副司令沈鴻烈編寫的一句口號。
沈鴻烈此人才是東北軍出身,曾是東北海軍將領。
被常瑞元安插在山東地區,作爲制衡韓復榘的釘子使用。
只不過,沈部在抗戰初期的時候,確實發揮了比韓復榘更加重要的作用。
最起碼他在日軍嘗試登陸青島的時候,進行了頗爲有效且積極的抵抗。
在加上此前因爲36年那件事致電張小六子得到了常瑞元的賞識,引爲心腹。
這才當上了魯蘇戰區副司令一職。
黃百韜在這個時候亦清楚的直到了一件事情。
即便是身居閒職。
鈞座依舊瞭解華北戰場的局勢。
甚至不該知道的事情,鈞座亦全部知曉。
“我明白了鈞座,這件事情我會向統帥部彙報。”
——
“第二次長沙會戰之際,如果不是六戰區發起了對宜昌地區的圍攻,日軍第十三師團有傾覆風險,恐怕日本人斷然不會棄守長沙。”
“可惜的是光復了的鄭縣又被日本人重新奪了回去”
鄭縣,即鄭州。
孫桐宣所部第三集團軍的防區。
在第五戰區策劃冬季反攻作戰之後光復,而又因爲長沙會戰期間的交戰而淪陷。
這一帶因爲有第四集團軍(孫蔚如所部的協防),日軍也不會傻乎乎的招惹兩個集團軍。
於是乎。
非常擅長髮戰爭財的國民黨軍政要員,以蒐集“敵情、黃河水位與流速”等爲名目。
設置了所謂的辦事處。
實際上乾的走私行當。
類似的行爲。
楚雲飛此前在二戰區的時候也沒少幹。
不過兩者之間具備實質性的區別,楚雲飛是奉命進行敵佔區貿易,以支持抗戰,彌補財政虧損和不足。
掙到的錢全部都用於民生建設,以及軍民撫卹之中。
而鄭州這邊..純粹是各級將領、上峰、軍統、、地方行政機關,甚至是游擊隊,戰地服務隊,醫療隊都牽扯在了其中。
在這個過程之中,想要混入一點點的日軍間諜,簡直不要太輕鬆。
林蒼輝可是搞情報的天才,一來二去,很快摸清楚了第三集團軍、第四集團軍的佈防情況。
在第二次長沙會戰期間。
十一軍司令官,在新上任的天蝗侍衛官阿南惟幾的指揮之下,一舉擊敗了驕縱無比的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
並且攻克了長沙、以及株洲這兩個戰略要地。
在這個過程之中,鄭州周邊地區亦遭到了日軍的猛烈攻擊。
僅僅一個治安師團,一個兵力不足兩萬人的部隊。
在飛機、裝甲部隊的掩護之下,直接打垮了一整個集團軍。
孫桐宣亦是抗戰名將,部隊乃是西北軍出身,光榮和血性此前都是證明過的。
可他們就是敗了,敗的“稀裡糊塗”。
第三集團軍的潰敗蹊蹺且突然,常瑞元亦擔心這是一場有預謀的潰敗。
因爲他們的潰敗。
作爲機動部隊部署在江北的湯恩伯所部奉命前往彈壓。
其實就是督戰隊的角色,湯恩伯也不是純粹的督戰。
不僅僅扣留了三戰區押運彈藥的後勤軍官、還扣留了戰區運送支援的物資。
孫桐宣氣炸了,什麼時候被這麼欺辱過。
當即命令部隊就要去幹湯恩伯所部。
被部下勸阻攔下來之後,一肚子委屈的孫桐宣只能夠找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告狀。
可衛立煌雖然與湯恩伯不對付,可總歸是中央軍一系。
西北軍出身的雜牌第三集團軍在一戰區長官司令部說理,根本就是有理說不清。
何況這“官司”即便是打到山城,把更多不利於他自己的東西暴露出來。
孫桐宣亦是吃不了兜着走。
就這樣。
除了桂系和中央軍的矛盾公開化之外。
老西北軍方面也因爲遭受欺辱,與山城方面不睦。
而因爲軍統參與其中的緣故。
戴雨農也未向常瑞元報告其中關鍵。
時至今日,常瑞元依舊沒弄明白,鄭州的淪陷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一切都是稀裡糊塗,一切似乎又都有跡可循,偏偏什麼都查不到!
PS:不過第二次長沙會戰到末期的時候。
常瑞元也算是發揮出了自己的指揮水平。
令陳辭率部強攻宜昌,猛擊駐守宜昌周邊地區的十三師團。
成功迫使十一軍迴轉支援。
當然了。
戰前日軍在發起第二次長沙會戰之前就因爲兵力不足的緣故。
並未決心長期佔領長沙。
加上六戰區這麼一打,第十一軍索性迴轉,支援宜昌去了。
當沉重的腳步聲響起,原本的討論聲很快結束。
衆人在聽到王世和的聲音之後,迅速起身站姿筆挺。
“都坐。”
熟悉的奉化口音響起,衆人緩緩坐在了板凳上。
“此次遠征緬甸的總指揮官已經有了合適的人選,諸位無需擔心。”
“但是在此之前,還需要商議一些其他的事情”